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模板 写作模板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_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tamoadmin 2024-08-09 人已围观

简介1.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人教版)2.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3.人教版初中历史各年级复习资料4.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第1课时 坚持改革开放

1.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人教版)

2.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3.人教版初中历史各年级复习资料

4.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_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第1课时 坚持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促发展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追求强国富民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中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2)中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我国是怎样推进改革开放的?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5.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改革开放有哪些重要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二、中国腾飞谱新篇

1.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腾飞的表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 教育 、 文化 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4.改革开放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5.改革开放的地位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6.中国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第2课时 走向共同富裕

一、改革进行时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进入什么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为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5.我国经济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问题?应对举措及意义是怎样的?

(1)问题: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2)举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3)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7.怎样继续深化改革?

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二、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为什么把共享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参与,尽力,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党和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

一、感受创新

1.如何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创新有哪些意义?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创新点燃,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 思维方式 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 方法 ,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二、创新引擎

1.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创新?

(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2.现阶段,我国为什么需要创新?

(1)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2)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3)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

第2课时 创新永无止境

一、创新强国

1.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现阶段,我国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强国行列。

(3)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3.民族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的关系

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4.教育的重要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5.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二、万众创新

1.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2.怎样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3.企业为什么要提升创新能力?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4.创新精神的表现是什么?

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5.创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怎样对待知识产权?

(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3)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4)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5)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6.创新对我们有哪些作用?

(1)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道德与法治简答题题型汇总与答题技巧

★ 道德与法治复习备考及考试技巧

★ 2019年道德与法治中考时事政治

★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五个好方法

★ 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有哪些

★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

★ 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有哪些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

★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

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人教版)

 历史思维导图利用图像化的手段把单一冗繁的文字描述或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直观化的方式展现,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九上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九上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一、杰出的科学家及成就:

 1、阿基米德:古希腊杰出的科学家。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1)、成就: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了螺旋式水车。

 (2)、我们要学习阿基米德善于思考、献身科学、忠于祖国的优秀品质。

 2、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哲学家,杰出的科学家,被誉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学者。

 成就: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学科体系。

 二、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盲人荷马所作,是欧洲的最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之一,它再现了古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

 2、希腊戏剧: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埃斯库罗斯是?悲剧之父?,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里斯托芬是?喜剧之父?,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俄底浦斯王》。

 3、阿拉伯民族的传统作品《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代表篇章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

 三、古代著名的建筑:

 1、罗马的建筑庄严、厚重,高大宏伟,设计巧妙,多使用柱子和拱型结构,还善于建筑高架引水桥,罗马建筑对欧洲和世界建筑有很大影响。(课本39页)

 2、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寺内有克尔白神庙,是穆斯林必须拜谒的地方。

 3、巴黎圣母院建于12世纪,是巴黎最古老、高大的教堂。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被雨果称为?石头的交响乐?。

九上历史知识点

 第18课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主要成果:

 ①新能源(电、石油)的出现和利用。

 ②新机器(内燃机)和新产品的创制。

 ③新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的出现。

 ④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电报、电话)的发明。

 2、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3、爱迪生:

 ①美国人,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

 ②发明:电灯、留声机、油印机、蜡纸等。

 ③被称为?发明大王?;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④名言:?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这九十九的汗水?。

 4、卡尔?本茨:德国人, 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5、亨利?福特: 美国人, 1913年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美国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6、莱特兄弟:美国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1903年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7、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我国的启示:我国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高新科技,将科 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第19课 缔结结盟的狂潮

 1、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①成员国:德、奥匈、意大利。②核心:德国

 2、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成员国:英、法、俄。

 3、结盟目的: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展势力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以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领土。

 4、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具有争霸性质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5、后果: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

 3、爆发(开始):奥匈帝国在1914年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

 4、转折战役:凡尔登战役(交战双方:法、德),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5、新式武器:毒气、坦克、战舰、飞机

 6、结束:1918年11月11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

 7、影响: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参与国家33个,15亿人口卷入,战火燃遍欧亚非,阵亡人数840万,受伤人数2100万,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8、一战性质:除塞尔维亚等极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战争性质外,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

 9感悟:我们要珍爱生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1、兴起的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根本原因)

 2、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理性主义。

 4、代表人物:

 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避免出现独裁和专制,首先在美国用于实践)

 ②卢梭(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法国大革命的导师)

 ③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品质:不畏强权,大胆否定权威,不懈追求真理。)

 5、影响:它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的基本国情:自然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要始终代表…P36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P38)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 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的领导,坚持、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

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次科技革命:P55

2、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P34第一段2-4行。

4、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环境方面的国情……P50、P53、P59。

5、实行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7、控制人口数量的三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8、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9、三步走战略:P88第二段第3行……P89第一段。

10、“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城市“创三优”: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11、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2、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4、新型民族关系的三个特点: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15、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人教版初中历史各年级复习资料

《世界历史》上册部分

第五单元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一、 文艺复兴(P79—81页)

1、时间:14-16世纪 2、兴起地点:意大利 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精神

4、实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5、成就:文学→但丁《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

艺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被视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和《蒙娜丽莎》

6、作用: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冲破了几百年来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二、 新航路的开辟P81—83页

1、原因:(1)根本原因: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黄金需求增加。(2)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的要道。

2、条件:(1)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2)一定的财力。

3、最先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4、航海家:(1)哥伦布在西班牙的支持下从欧洲穿越大西洋到美洲。(2)达伽马在葡萄牙的支持下从欧洲到印度。(3)麦哲伦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环球航行。

5、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同时,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和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三、《权利法案》:时间:1689年;颁布机构:英国议会颁布;内容: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军事权和控制议会的权利。意义: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并为世界上其他国家限制专制王权提供了一个范式。P89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这是英国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政治影响。也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P89

五、《独立宣言》:时间:1776年7月4日。颁布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起草人:杰斐逊。内容:谴责了英王对殖民地人民实行的种种暴政,宣告美国独立;宣布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原则宣告生而平等,殖民地人民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宣言”,是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实现独立的崇高目标而英勇奋斗。P92

六、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P96

七、法国大革命期间,在大资产阶级掌权时,颁布《宣言》。时间:1789年。颁布机构:制宪议会。内容:宣布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每个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著述和信仰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意义:是法国大革命纲领性的历史文件,明确地提出了和公民权,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是“新社会的出生证书”。P100页

八: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并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P104

九、评价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斗争的胜利;坚持共和制,颁布了第一部成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组成联邦,并当选首任总统;坚持总统任期制,反对终身制,杜绝了总统任职终身的可能性。P96

十、评价拿破仑:1799年11月,他在大资产阶级和军队的支持下发动雾月,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04年5月,他改共和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拿破仑帝国;他为法国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机构,取了许多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措施,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他制定《拿破仑法典》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他发动对外战争,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但同时也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财富,激起当地人民的不满和反抗;1815年6月,拿破仑帝国最终覆灭。P102

第六单元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 英国工业革命P111—116页

1、第一个工业革命的国家是英国,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P111

2、1782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作用:蒸汽机作为动力机械广泛运用到工业各部门及运输业中,为工业革命注入强大活力,并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蒸汽时代”,加速了工业化进程。P113

3、1814年斯蒂芬森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从斯托克敦到达林敦,意义是: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新纪元。P115

第七单元

二、《***宣言》:(1)时间:1848年。(2)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3)核心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4)意义: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树立了伟大的战斗旗帜。P119页

三、巴黎公社失败后,欧仁?鲍狄埃创作《国际歌》,表达了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强决心。P122

第七单元 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三角贸易:(1)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入侵非洲。(2)贩卖黑奴的活动最早见于15世纪,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18世纪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子是英国。

(3)三角贸易的路线 : 归程 P130页。

中程 出程

(4)黑奴贸易的影响:对非洲,使非洲损失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对美洲,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非洲文化带到美洲,对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欧洲,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对当今社会,孳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P131页

二、拉丁美洲国家在反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中杰出的***玻利瓦尔,被许多南美洲国家共尊为“解放者”。P133

三、1857年爆发了印度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起义。其中章西女王领导的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可歌可泣。P137

第八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一、 美国南北战争P143-147页

1、起因:北方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的对立。矛盾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2、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的主要活动:(1)1860年11月林肯当选总统,他主张限制奴隶制,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2)1861年4月15日,林肯宣布南方7州叛乱州,下令征召志愿军,为维护联邦的统一而战(3)内战初期,由于林肯在解决土地和解放黑人奴隶等重大问题上举棋不定,致使军事行动屡屡失利。(4)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5)1865年1月,国会根据林肯的建议,通过宪法第13条修正案,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度。P144-145林肯因为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受到了美国人民的爱戴。

3、时间:1862年,文件:《宅地法》初步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阻止了奴隶制向西部的扩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可以参加联邦军。意义: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P145页

4、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作用: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P147页。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

(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2)时间:1861年3月

(3)内容:废除农奴制。规定: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受拥有财产、从事工商等经济活动,参加选举等自由权利;地主不得买卖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得到一块分地和宅园地。P152页。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5)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雇佣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残余在俄国各个领域大量存在。P152页。

二、 明治维新P153-157页

1、 明治初年的改革:

(1)内容: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军事---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文化---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P156页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积极作用:“脱亚入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惟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1) 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P157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初三:

初三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 (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首脑,享有行。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815

开始标志:1789年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会议召开

爆发标志: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

(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矿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

(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频繁。

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接九下——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

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逮捕和迫害大批***人和进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5)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世界历史>第一册.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夺取了.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

西线三大战役: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提供,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