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美文 美文

写秋色的诗句六年级上册语文_写秋色的诗句

tamoadmin 2024-09-02 人已围观

简介1.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2.描写秋色诗句3.最美秋色诗句简短4.秋天景色的诗句古诗秋色很美的诗句大全如下: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

1.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2.描写秋色诗句

3.最美秋色诗句简短

4.秋天景色的诗句古诗

写秋色的诗句六年级上册语文_写秋色的诗句

秋色很美的诗句大全如下: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2、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远望中的长安秋色。“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高气爽的典型写照。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借助南山衬托了“秋色”之“高”,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如下:

1、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唐-孟郊《古怨别》

白话文意思:在秋风萧瑟,满眼凄凉的季节,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含怨辞别。

2、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白话文意思: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江风迅疾,落雨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

白话文意思: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4、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宋-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白话文意思: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草凋零,满眼秋色勾起我满腹烦愁。

5、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白话文意思:盛开的菊花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唐-杜牧《山行》

白话文意思: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7、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唐-李商隐《端居》

白话文意思:盼望妻子远书不至,寻觅归梦慰藉不成,两者皆悠悠,只有那空荡荡的床榻与那寂寥清冷的素秋默默相对。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白话文意思: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9、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五代-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白话文意思:留不住的秋光慢慢在消逝,满阶的红叶落入暮色中。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白话文意思: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伴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描写秋色诗句

1、《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2、《夜泊枫江》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3、《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4、《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释义:

云天蓝碧,黄叶落满地,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际。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5、《山行》 唐代-杜牧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深秋中沿着弯曲的小路登上远山,在那白云生成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染过秋霜的枫叶胜于二月红花。

最美秋色诗句简短

描写秋色的诗句如下: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赏析:这句诗表现了一幅宁静、秋意浓郁的自然景象。“空山新雨后”描绘了雨后的山野,空旷而清新。雨水滋润了大地,清洗了尘埃,使整个山野变得清新。"天气晚来秋"意味着时节已晚,暗示秋天的降临。秋天常常与凉爽、宁静以及丰收联系在一起。这句诗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幽远、秋意盎然的感觉,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和静谧。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赏析:这句诗充满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切情感和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古逢秋悲寂寥”描写了古往今来,人们常常在秋天感到寂寥和悲凉。这反映了秋天常被认为是一个寂静、凄美的季节,它带来了大自然的凋零和沉寂。

我言秋日胜春朝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秋日胜过春朝。这是因为在诗人看来,秋天具有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胜过了春天的景象。这里体现了诗人的独特见解。整句诗歌表达了对秋天的双重情感,一方面感叹秋天的寂寥和悲凉,另一方面赞美秋天独特的魅力。

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来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赏析:这句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另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赏析:此句对偶工整,语言优美,色彩明丽,诗人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有远有高有深,诗意浓郁,境界开活,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赏析:“梧桐”、“芭蕉”、“夜雨”总是和离愁、客思、寂寥悲伤联系在一起,此句描写在凄凉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单、卧听夜雨的情景,烘托出“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萧瑟落寞氛围,写出诗人夜不能寐,愁肠百结的心情。

秋天景色的诗句古诗

最美秋色诗句简短如下:

1、爽气荐金风,新凉入衣袂。——刘道著《湘江秋晓》

译文:秋风频频送来了凉爽之气,清凉的风进入了衣衫中。

赏析:这句诗表达的是一种自然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金风,即秋风,是自然的一部分,它带来了凉爽的气息,这种气息进入人们的衣袖,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凉爽感觉。这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亲近之情的体现,也是对自然美的欣赏和领受。

2、秋爽一天凉露,桂子更飘香。——曾宏正《水调歌头·风月无尽藏》

译文:秋天的气候清爽宜人,露水使整个世界都显得清凉,桂花子更是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赏析:整句诗简洁明快,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美景。通过对气候、植物和环境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感情是深深的、真挚的,也是对自然美的最好诠释。这首诗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披雾初欢夕,高秋爽气澄。——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译文:在初秋的傍晚,我穿过浓雾,与汝阳王欢聚。此时,高秋的爽气被澄清。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赠给特进汝阳王李琎的二十韵歌,表达了杜甫对李琎的敬重和赞美。其中,“披雾初欢夕,高秋爽气澄”这两句诗描绘了与李琎欢聚的情景,气氛愉悦,也隐含了李琎的品质高洁、清明。

4、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李白《过汪氏别业二首》

译文:酒喝得痛快更感到意气风发,做乐已经忘记了秋夜的寒冷。

赏析:整句诗充满了李白的个性和浪漫主义色彩。他对酒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使得这句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在饮酒之后的自由和放松,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态度。

一、描绘秋天景色的古寺很多,只能选取部分,具体如下:

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4、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6、秋 山

宋杨万里

乌桕平生老染工, 错把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 却倩孤松掩醉客

7、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8、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9、蜀道后期

唐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10、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简介(节选):

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作者: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

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

3、蜀道后期

唐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译文:

客居思归的心总在争取时间,来来往往事先已好日程。秋风性情急迫竟然不肯等待,抢先回到了我的家乡洛阳城。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作者力争按时回到洛阳,不料情况突变,秋前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表现了心中的怅惘;后两句作者却绕开一笔,埋怨秋风无情,不等自己抢先到洛阳去了,抒写内心感触,点明题意。这样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把本来无情的秋风人格化了,借抱怨秋风,抒发心中烦恼,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作者:

张说(667~730),唐朝大臣。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武则天时应诏对策,得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任黄门侍郎等职。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建国。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擅长文辞,时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苏颋(袭封许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其诗多应制之作。被贬岳阳时的作品,较有特色。有《张燕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