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模板 写作模板

名家美文是什么意思_名家美文精粹

tamoadmin 2024-09-01 人已围观

简介1.滕王阁赋的相关介绍2.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例精选四篇3.孙五郎的学界评价4.如何在美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5.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6.关于“我”和书的故事以下书籍中所刊载作品均为彭学军所著: 时间名称出版社所属丛书/系列2000-12长发飘零的日子少年儿童出版社青春有约·成长系列2003-09红磨菇 明天出版社 小犀牛校园青春系列2004-04油纸伞 少年儿童出版社 无  歌声

1.滕王阁赋的相关介绍

2.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例精选四篇

3.孙五郎的学界评价

4.如何在美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5.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6.关于“我”和书的故事

名家美文是什么意思_名家美文精粹

以下书籍中所刊载作品均为彭学军所著: 时间名称出版社所属丛书/系列2000-12长发飘零的日子少年儿童出版社青春有约·成长系列2003-09红磨菇 明天出版社 小犀牛校园青春系列2004-04油纸伞 少年儿童出版社 无  歌声已离我远去告别小妖2006-01 你是我的妹 湖北少年出版社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2006-03纸风铃 紫风铃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橘灯·美文系列2006-05就这样喜欢来喜欢去接力出版社无2006-09同窗的妩媚时光少年儿童出版社  布格子丛书2008-06腰门21世纪出版社无2009-01你是我的妹贵州人民出版社鹂声分级阅读2009-02黄昏的桥中国会出版社  中国儿童原创绘本2010-04孩子,快跑凤凰出版传媒集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彭学军青涩年华系列 听风的女孩那时的青涩蓝森林陶吧2010-05奔跑的女孩21世纪出版社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2011-03蓝蝴蝶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2011-05你是我的妹21世纪出版社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2011-06丁香木马明天出版社书香童年  2011-06丁香木马湖南少儿出版社花语系列2011-06春桐秋景湖南少儿出版社  花语系列2012-01看不见的橘子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孩子最喜爱的作家自选集2012-03像白鹿一样奔跑四川少儿出版社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2012-07糊涂天使  天天出版社  中国当代获奖儿童文学作家书系2012-09真的很天真21世纪出版社彭学军散文·阅读美文·写作范本装在长大2013-01水乡同心出版社风铃树丛书2013-09-01跑着长大21世纪出版社“向日葵”名家童书大赏  2013-09-25哥哥在电梯里  新世纪出版社

广东省出版集团 名家名作随身读  2013-10等成一棵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名家汇以下书籍收录了部分彭学军作品: 时间  书籍名称出版社收录作品2007-01中国儿童文学·200集少年儿童出版社水孩子(《腰门》节选)2009-12白栅栏里的秘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蓝蝴蝶2013-04冰蜡烛——第二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大赛获奖作品选集少年儿童出版社冰蜡烛2013-07《儿童文学》50年最精粹头条之作08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油纸伞2013-08《儿童文学·选萃》精品系列:青春花坊(上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告别小妖

滕王阁赋的相关介绍

其作品散见《读者》、《意林原创》、《国际日报》、美国《侨报》、《美华商报》、《越南华文文学》、《环球人物》、《格言》、《辽河》、《金山》、《金田》、《花洲》、《幸福》、《哲理》、《感悟》、《才智》、《名言》、《思路》、《可乐》、《男视》、《真倩》、《至爱》、《博爱》、《品读》、《党课》、《社区》、《半月谈》、《文学报》、《知识窗》、《青春潮》、《知天下》、《大阅读》、《小读者》、《南飞燕》、《老来乐》、《天下石》、《三省坡》、《意林12+》、《北方人》、《中国青年》、《青年作家》、《辽宁青年》、《当代青年》、《现代青年》、《东方青年》、《青年学苑》、《青年博览》、《教师博览》、《知音女刊》、《打工知音》、《风流一代》、《名人传记》、《商业故事》、《财富人物》、《启迪人生》、《创业天下》、《感动人生》、《启迪人生》、《成功之路》、《半月选读》、《东南西北》、《时代发现》、《时代商家》、《致富时代》、《财会月刊》、《非常关注》、《特别关注》、《特别关注·爱你》、《家庭保健》、《爱你·健康文摘》、《人民文摘》、《大众文摘》、《海外文摘》、《知音文摘》、《今日文摘》、《党员文摘》、《爱人文摘》、《青年文摘》、《报刊文摘》、《感动文摘》、《时尚文摘》、《特别文摘》、《生活文摘》、《阅读文摘》、《江淮·文摘》、《火花·最文摘》、《党建文汇》、《***员》、《当代党员》、《晚报精华》、《晚报文萃》、《文萃周末》、《智慧博览》、《天下阅读》、《经典阅读》、《精品阅读》、《幸福·悦读》《开心辞典》、《华文摘》、《润文摘》、《最文摘》、《文摘报》、《读友报》、《读者报》、《文摘周刊》、《报刊精粹》、《国画收藏》、《小品·美文》、《新智慧·故事》、《新智慧·文摘》、《中外健康文摘》、《中外妇女文摘》、《知识窗·往事文摘》、《读书文摘·经典》、《中国人物传记》、《中华人物》、《中华活页文选》、《作文素材快线》、《恋爱婚姻家庭》、《党员干部之友》、《新智慧.财富版》、《读者俱乐部》、《做人与处事》、《思维与智慧》、《启迪与智慧》、《智慧与成功》、《阅读与鉴赏》、《卫生与生活》、《科学大观园》、《南方企业家》、《杂文选刊》、《经典杂文》、《小品文选刊》、《当代文萃》、《现代交际》、《作文素材》、《作文通讯·阅读》、《作文通讯·个性阅读》、《语文导刊》、《作文周刊》、《满分阅读》、《妙笔:作文》、《雨花·青少刊》、《作文与阅读》、《新语文学习》、《故事party》、《情感读本》、《古今故事报》、《江门文艺》、《四海文艺》、《通山文艺》、《微山湖》、《大阅读》、《经营者》、《九头鸟》、《天堂滩》、《百家湖》、《年轻人》、《西江月》、《金虹桥》、《时代青年.哲思》、《时代青年·月读》、《家》、《道》、《友报》、《金报》、《今晚报》、《新周报》、《团结报》、《长寿报》、《长征报》、《南翔报》、《西湖报》、《闵行报》、《泾县报》、《华夏酒报》、《意林少年版》、《中华家教》、《儿童文学》、《孩子》、《家教世界》、《学苑新报》、《智慧少年》、《优秀作文》、《学习博览》、《成才之路》、《学习周报》、《特区教育》、《中学语文报》、《中学生语文报》、《中学生阅读》、《小学生阅读》、《初中生阅读世界》、《学生阅读世界》、《小学生阅读世界》、《天天爱学习》、《百柳:简妙作文》、《班主任之友》、《青春期健康》、《恋爱婚姻家庭》、《科海故事博览》、《微型选刊》、《科海故事博览·作文素材》、《民间故事选刊·秘闻》。《中国广播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社会报》、《中国质量报》、《中国电视报》、《中国花卉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安全生产报》、《国土文学》、《农民日报》、《国家电网报》、《人民代表报》、《现代交通报》、《江苏工人报》、《河北工人报》、《天津工人报》、《陕西工人报》、《河北青年报》、《东方烟草报》、《海峡都市报》、《都市资讯报》、《广州日报》、《安徽商报》、《福建侨报》、《北方新报》、《义乌商报》、《江汉商报》、《今日晚报》、《发展导报》、《劳动者报》、《经理日报》、《甘肃日报》、《宁夏日报》、《民族日报》、《南京日报》、《太原日报》、《郑州日报》、《青岛日报》、《安吉日报》、《蚌埠日报》、《无锡日报》、《清远日报》、《济宁日报》、《巢湖日报》、《益阳日报》、《淮安日报》、《潮州日报》、《济源日报》、《昆山日报》、《宝安日报》、《邢台日报》、《宝钢日报》、《嘉兴日报》、《江门日报》、《生活日报》、《揭阳日报》、《贵阳日报》、《乌海日报》、《达州日报》、《泰州日报》、《鄂州日报》、《咸宁日报》、《桂林日报》、《河源日报》、《闽西日报》、《番禺日报》、《乐山日报》、《荆门日报》、《武威日报》、《临汾日报》、《长兴日报》、《贵港日报》、《海门日报》、《遵义日报》、《汉中日报》、《鹤壁日报》、《陇南日报》、《定西日报》、《聊城日报》、《丹阳日报》、《邯郸日报》、《焦作日报》、《信阳日报》、《常德日报》、《四平日报》、《通辽日报》、《少年日报》、《渤海早报》、《南京晨报》、《江淮晨报》、《鲁中晨报》、《齐鲁晚报》、《羊城晚报》、《拉萨晚报》、《金陵晚报》、《洛阳晚报》、《牛城晚报》、《常州晚报》、《辽沈晚报》、《青岛晚报》、《城市快报》、《城乡导报》、《珠江商报》、《兰江导报》、《现代快报》、《伊犁晚报》、《钱江晚报》、《盐城晚报》、《淇滨晚报》、《泰州晚报》、《南昌晚报》、《武汉晚报》、《颖州晚报》、《钦州晚报》、《南阳晚报》、《邯郸晚报》、《常德晚报》、《乐山晚报》、《合肥晚报》、《苍梧晚报》、《赣州晚报》、《北海晚报》、《牡丹晚报》、《皖江晚报》、《恩施晚报》、《绵阳晚报》、《大江晚报》、《宿迁晚报》、《威海晚报》、《库尔勒晚报》、《扬中快报》、《三门峡日报》、《攀枝花日报》、《黔东南日报》、《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张家港日报》、《黄河口晚报》、《盐阜大众报》、《南国都市报》、《广州文摘报》、《大兴安岭日报》、《呼和浩特日报》、《甘肃经济日报》、《永平新闻信息》、《襄樊周刊》、《佛山广播电视报》、《南阳广播电视报》、《滁州广播电视报》、《唐山广播电视报》、《今日隆安》、《今日婺城》、《今日赣榆》、《今日宁国》、《TCL动态》等中外媒体。

文章收录入《生命的暗示》等近百文集。

现任职于江宁区一民企。闲来舞文弄墨、养儿育女,是为一乐。

入选文集

《换一种思维》入选中国散文鉴赏《美文大全》;

《成功就是不断地站起》入选《智慧博客》;

《秦淮古意》入选《行吟大地--中国国土散文60年》;

《成功就是不断站起》入选滕刚先生主编的《小学生励志故事朗读本——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上帝只给他一支画笔》入选滕刚先生主编的《小学生哲理故事朗读本——点滴就是大海》;

《像流水那样活着》入选滕刚先生主编的《最受小学生喜爱的100篇散文》;

《庸:上帝只给他一支画笔》入选滕刚先生主编的《最受中学生喜爱的100篇人物故事》;

《秦淮古意》入选滕刚先生主编的《最受中学生喜爱的100篇散文》;

《我可以登上太空针塔》入选滕刚先生主编的《最受中学生喜爱的100篇杂文》;

《上帝只给他一把梳子》入选江苏可一集团策划出版的《天下阅读》第四辑图书;

《蜗牛的壮举》入选江苏可一集团策划出版的《天下阅读》第四辑图书;

《从细微到极致》入选江苏可一集团策划出版的《天下阅读》第四辑图书;

《我可以登上太空针塔》入选《青年文摘.激励人生的182个励志故事》;

《像野草那样活着》入选《中学生励志故事晨读本》;

《上帝只给他一把梳子》入选《这辈子难道就这样吗》;

34篇文字入选《培养孩子勤奋坚强的励志故事》;

《母爱的颜色》入选《穿越时光的思念》;

《在心头植一棵树》入选《这辈子难道就这样吗》;

《有一种爱,叫做放弃》入选《穿越时光的思念》;

《从细微到极致》入选《天下阅读》第四辑之《才≥财》;

《蜗牛的壮举》入选《天下阅读》第四辑之《聆听智语》;

《上帝只给他一把梳子》入选《天下阅读》第四辑之《带着伤痕飞翔》;

《不是每一只打火机都叫Zippo》入选《中考语文经典素材》;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入选《别怕,黑暗一捅就破》;

《成功不是偶然》入选《别怕,黑暗一捅就破》;

《上帝只给他一把梳子》入选《别怕,黑暗一捅就破》;

《卖给你童年的记忆》入选《作文素材.精华版》第四辑;

《秦淮古意》入选《最受中学生喜爱的散文全集》;

《像流水那样活着》入选《最受小学生喜爱的散文全集》;

《母爱的颜色》入选《母爱的花蕊》;

5篇文字入选《别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把生意做上月球》入选《火花.最文摘》(高考特刊);

《成功就是不断地站起》入选《智慧的人生不寂寞》;

《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入选《让你的性格更完美》;

5篇文字入选《谁都可以创造奇迹》;

9篇文字入选《带着智慧远行》;

9篇文字入选《永远不要找借口》;

6篇文字入选《最美好的时光》;

4篇文字入选《一粒的思念》;

《用海鸥对付潜艇》入选意林少年励志馆13《笨鸟先飞早入林》;

《成功不是偶然》入选《智慧背囊》第一辑;

《金字塔顶上的蜗牛》入选《火花·作文素材·我在》;

《卖给你童年的记忆》入选《作文素材·2010下半年时文精粹》;

《金字塔顶上的蜗牛》入选《疯狂阅读·励志卷珍藏本》;

《橡皮筋中的大学问》入选《生活原来如此》丛书之《点石成金》;

《用海鸥对付潜艇》入选《生活原来如此》丛书之《撬动地球》;

《用海鸥对付潜艇》入选《趣味无穷的历史》;

《让汽车穿过你的餐厅》入选《意林励志书》超值典藏版;

《用海鸥对付潜艇》入选《作文素材精华本(备考2012)》;

《像野草那样活着》入选《让阅读像彩虹一般绚烂》;

《用海鸥对付潜艇》入选《高考作文必备押题素材》(备考2012);

4篇文字入选《意林优秀作者十年珍藏版》;

10篇文字入选中考美文作家作品精华《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

《上帝只给他一支画笔》入选《越读越聪明的智慧故事大全集》;

7篇文字入选《和生命拉钩》;

7篇文字入选《做一朵花的知己》;

《一块铁的学问》入选意林原创·5年典藏成长卷《启航·阳光稚少年》;

《成功就是不断地站起》入选《世界如此浮躁,你要内心淡定》;

《成功就是不断地站起》入选《光明让我们仰望》:

15篇文字入选《职场里的江湖》;

《妈妈是绿色的》入选《恩始于心立于行》;

《母爱的颜色》入选《疾风劲草练少年》;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入选《高薪网管之路》。

入选试卷

《像野草那样活着》入选苏教版试卷;

《母爱的颜色》入选黄冈市中考试卷;

《母爱的颜色》入选莱阳市中考试卷;

《母爱的颜色》入选扬州市中考试卷;

《山田的乌丝面》:命题作文“出格指导”及优秀考场作文;

《母爱的颜色》入选2010年春九年级语文综合复习;

《秦淮古意》入选苏教版八年级44期语文导刊;

《聆听春天》入选初中语文拓展阅读

《母爱的颜色》入选随州历山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段考试题;

《母爱的颜色》入选郴州市中考试卷;

《秦淮古意》入选2011年度八年级人教课标版第八期;

《母爱的颜色》入选浙江省慈溪地区2011-2012学年第一次阶段性练习九年级语文试卷。

《像流水那样活着》入选2011年射阳外国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节选);

《秦淮古意》入选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苏州市立达卷);

《母爱的颜色》入选苏州市八年级语文阅读训练;

《母爱的颜色》入选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习题;

《母爱的颜色》入选胥江实验中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

《母爱的颜色》入选贵州清镇市鸭池河中学2012初三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母爱的颜色》入选2012贵州省清镇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像野草那样活着》入选初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蜗牛的壮举》入选朝阳市2011高三模拟试卷;

《母爱的颜色》入选初一期末考试试题;

《母爱的颜色》入选记叙文阅读金钥匙文题解读;

《母爱的颜色》入选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下)试卷;

《母爱的颜色》入选2012年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获奖部分

1、微型《驼背的变迁》、《我曾是个正常人》入选1989年《青年作家》文学讲习刊授学校教材,并有幸获得第三届“优秀学员”称号;

2、《像野草那样活着》获得新浪“洁云杯”有奖征文优秀奖,并入选苏教版试卷;

3、《三十年三扇门》获得《都市晨刊》“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一等奖;

4、《六十年》获得“坚持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家园”征文优秀奖;

5、《流动中的秦淮河》获得《南京日报》“可一杯重读南京”征文一等奖;

6、《秦淮古意》获得2010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

7、《我可以登上太空针塔》获得2010年“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三等奖;

8、《我可以登上太空针塔》获得2010年“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三等奖;

9、《母爱的颜色》获得台湾白象文化2011年母亲节征文特别奖;

10、《三扇门的故事》获得“健康岛”杯全国文学作品大奖赛优秀奖;

11、《表姐春花》获得《TCL动态》2011年度优秀作品;

12、《秦淮古意》获得“美文天下”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二等奖;

13、《有一种爱,叫做放弃》获得2011年“感恩人生”全国纪实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

14、《流动中的秦淮河》获得2011年“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一等奖;

15、《我可以登上太空针塔》获得第三届“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二等奖;

16、《有一种爱叫做放弃》获得2011年“感恩人生”全国纪实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

电视广播

1、江西台配乐朗诵《蜗牛的壮举》

2、接受江西台记者彦磊、嘉萌的访

3、青年学苑7月精品节目《母爱的颜色》

4、莘苒朗诵《像流水那样活着》

5、莘苒朗诵《秦淮古意》

6、江西台配乐朗诵《六十年三扇门》

7、《江宁新闻》方益松的励志人生路

8、江西台配乐朗诵《又到屋檐飘香时》

9、江宁台专访《方益松:一只“蜗牛”的励志之路》

10、接受《天下阅读》栏目记者王巧法的访谈

11、《天下阅读》之名家专栏

12、《北京网视》播出《母爱的颜色

13、磊明朗诵《秦淮古意》

14、磊明朗诵《那个叫月儿的女子》

15、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财经夜读播出《比黄金更贵的是智慧》

16、磊明朗诵《像流水那样活着》

17、山西广播电视总台播出《比黄金更贵的是智慧》

18、山西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像流水那样活着》、《像野草那样活着》

19、与南京城市记录者方青松接受南京交通台的访

媒体报道

见到方益松,会很自然地想起一句话:眼因多流泪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他的笔名方董,就是历经磨难方懂人生的意思。方益松清楚地记得,在他的初中毕业留言册上,一位叫做米静的女同学这样写道:作家的成功,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儿,一篇佳作问世,即可名扬文坛;而另一种则恰恰相反,他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才能换来一个大器晚成。一语成谶,方益松成了后一种作家。

方益松的励志人生路 文/盛兰玲

前不久,一篇名叫《蜗牛的壮举》的励志散文刊登在了《故事party》上,刊出后,引起了美国《侨报》、《意林》、《格言》等20多家国内外主流报刊杂志的疯狂转载。文章的作者就是方益松,对他来说,这种事情早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在全国励志散文学界,方益松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07年开始,他有近500多篇原创励志散文刊发在了全国性的大刊物上,获得过很多省级、国家级大奖,还有不少文章入选了苏教版试卷。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方益松,只是岔路口中驰路青松超市的老板,他过着一名普通收银员的生活。为人低调,从不喜欢张扬自己,邻居们都不知道他的另一个身份——作家。

方益松是一个很清瘦的男子,身上有一种儒雅的气质。方益松曾在博客里这样概括自己走过的路:千辛万苦之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唯有一片凄凉。

70年代,方益松的父亲作为知青被下放到了沭阳,与当地一名女子结了婚,11年,方益松作为家里的长子出生了。

“那时候家里很穷,条件很差很差。”小时候的方益松觉得最好的日子就是能吃饱饭。在物质贫瘠的少年时代,方益松最美的记忆就是每次作文课上文章被当做范文在全班朗诵传阅,他还获得了沭阳县初中作文竞赛获得一等奖,“那个时候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当一名作家。”

家境的贫寒和作为长子的压力,90年技校毕业后,方益松担起了养家的重任。“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在90年到93年,方益松在玻璃厂做过拌料、干过装卸,在冰棒厂包过冰棒,在澡堂传过毛巾……

“在影剧院前卖过夜饭的经历,我终身难忘。”方益松曾拉着两轮的平板车卖过一冬天的夜饭。那个冬天,方益松在用蛇皮口袋缝制而成的小帐篷里,避开所有的熟人,就着一个火炉,包饺子、煮面条,从下午5点忙到凌晨3点,一个月的收入也只够养家糊口,“天太冷了,四肢都冻麻木了,生病了还要硬挺着,根本没有多余的闲钱看病!”

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方益松最光亮的记忆就是写文章,初中毕业留言册上那位女同学的话语也时时回响在他的耳畔。

也许是生活的贫困,又也许是颠沛流离的生活,方益松不愿意多谈93年就走向破灭的婚姻。感情受到重创后,方益松离开了沭阳,在离沭阳200多里的某农场找了一份工作,几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一天工作8小时,领着200多块钱的工资,三餐都在地里解决,这样一干就是6年。

在去农场之前,方益松从来没干过农活,用锹把土疙瘩敲碎成了最痛苦的记忆,一天干下来,满手都磨起了血泡。用方益松的话说:“栽过稻、插过秧、吃过糠……6年什么农活都学会了。”

年,方益松的父亲终于等来了知青返城的政策,举家回到了南京,方益松又在南京百货站当了两年的送货员。2001年方益松用打工攒下的钱,向亲朋好友借了点钱,开起了青松超市。

命运的捉弄并没有停止,“夫妻双方应该是互帮互助的,而不是为了柴米油盐的事情天天吵架。”2006年方益松的第二段婚姻再次走向终点,关于这段过往,他只有四个字:沉痛打击!一怒之下,方益松一把火烧掉了之前所有的文稿。

一把火烧掉了书稿,也烧掉了过往,之后就是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不久后方益松遇到了人生的真正的伴侣。07年,可爱的女儿出生后,他的创作进入了巅峰。

白天看顾超市,晚上进行创作,是方益松的生活模式。

“他是一个产量高、质量高的作家。”这是文友对方益松的评价,他一个月有15篇左右的文章出炉,近百次转载量。而这些创作的灵感都来自于以前的苦痛经历和如今安详幸福的生活。说起自己的家庭,方益松一脸满足,“女儿出生那天,听见她呱呱坠地哭声,我开始感恩生活,也激发了我无尽的创作灵感!”

“结婚那天,我们在南京晨报上登了两张照片庆祝。”方益松的妻子说,他是一个浪漫而感性的人,在网上看到一句外国的谚语:能登上金字塔的只有老鹰和蜗牛,于是有了《蜗牛的壮举》;上街办事,看见银行的墙上爬满了蔓藤,于是有了《像爬蔓一样活着》;从没有去过大海,就在小区门口的水池边,他几次带着女儿,痴痴地看着,由此,他写下了《像流水那样活着》……

在4年近500篇创作中,方益松最喜欢的文章是《像流水一样活着》,文章里有他最喜欢的一句话:人,活着,就应该像流水,能屈能伸,不要惧怕暗礁险滩与高山危巅,遇到困难,不妨效仿流水,理智的思索一下,绕过去,总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时候。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例精选四篇

其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辞赋,著有《张友茂骈文集》、《张友茂赋集》。《中华茶文化大典》的编纂者;《中华赣菜文化大典》的主要编纂者;主编主撰《联合国·科尔沁草原防沙治沙项目纲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论著《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略》。

其文化地位与社会成就就如下:19届世界诗人文化大会(中国泰山),大会文案总策动;世界诗人大会,《世界诗人奖》获得者;世界桂冠诗人联盟(UPLI),《世界诗歌奖章》获得者;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经济开发中心,副主任;世界和谐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世界和平与发展》刊社,副社长、副总编;《中华茶文化大典(上、下卷)》,主编、主撰;《联合国·科尔沁草原防沙治沙项目纲要》主编、策划;60集电视连续剧《许真君》 编剧、总统筹;《中华颂歌》组委会纪实文学,《中华颂歌作品奘》获得者(人民日报出版社发行)。 (又名 滕阁秋风中秋鉴月辞)

. 文/张友茂(下府岸人)

时维桂月,年丰华照。赣鄱形胜,洪抚炳耀[1]。峻峦拱秀,钟江右之天阊;大江清涵,焕西山之地峤[2]。凤翔翠幕,号佩玉之高阁,漫圆植之层眺;霞照朱帏,听形内之鸣銮,清镜挂于柳梢[3]。摇情渊之旷久,长亭之东路;扶怜心之骤生,独隅于西度。俊彦尽临,洒洒文华于渊薮。美人夕夜,纤纤移情于岸阜[4]。帝子笙歌旧馆[5],三王篇后传衍[6];幕帘垂楼,里色声之帐饯[7];青云契合,牛斗映之栏檐[8]。何处来影复圆歇,江边遐景随人可。远序不掩盖骈俪[9],宴夜而之清座;中辞有牵冠屏网[10],国学而之争舸。和风聚,庭中禊,席中子安英年去[11];歌舞散,赋声还,天上宫阙几读我。

若于临登斯楼,解绿结华,五彩饰妆[12]。映池云影,九曲盎昌。画梁飞栋,新阁临垒岸墙[13];宿风珠帘,重楼欲出纲常[14]。回廊驻绕,北辰高远,南溟之迥匡[15];暮雨依旧,东引瓯越,西控之荆蛮[16]。落霞兮日日,孤鹜而寡寡[17];秋水兮滔滔,长天而赭赭[18]。满塘春水,绿荷芙蓉,粉矜水榭之上;鹤戏廊间,轻歌曼舞,飘逸而之欲仙。高阁耸秀,映岸凭江。襟江入座,浑然而之俊朗;带湖空霁,星驰由之分旷。绿草如茵,花艳庭苑,烘托主楼分外庄严。而之瑰玮,若于“上出重霄”;声歌沐窗,美尽南邦,衬映高阁由是伟岸。堪之绝特,是于“下临无地”[19]。立于高楼之上,极天远目,夕霞拢烟。西山拥翠沛旷,郁然苍巅。章江虹桥怡观,车驭蜿蜒[20]。俯畅赣水浪花[21],追逐历史流年;戟遥洪城矫健[22],劲掠时代弧天。

盖子安序,千秋史载,中厅端正屏壁世镌[23]。东坡书,有代衍传,黄铜黄板刻笺[24]。又有翰墨苍茫气象,丹青落阁走烟[25]。百蝶百花,元婴蛱蝶都马[26]。滕画蝶风,千金一画当价。临川四梦,清远道人牡丹亭[27]。霓裳羽衣,玄宗大音天籁聆[28]。萧史弄玉,吹引凤凰翩联[29];关仝待渡,枯骨皴墨雄铭[30]。朝天镫、月牙戟,銮驾礼器古灵;金爪子、龙凤屏,彰显物华天上霆[31]。紫微面鼎,虎牛祭案。花红杜鹃,龙凤饰毯[32]。楼中赏伎,风冠。编磬建鼓,竹乐瑟铙,九重乐府之迥观[33];阁中品茗,小憩悠瀚。佩嫣如玉,虹裳霞帐,三曳裙裾之目焕[34]。

余每观滕阁,二柱七楼之牌楼,恭迎四海宾朋而揽胜;仰之“滕阁秋风”,“胜友如云”也[35]。高低错落之市井,引得八方游客如若织;冠之“地接衡庐”,“雄州雾列”耳[36]。予之观,由之叹:嗟夫,漫步回廊,四野眺张,虽是阁以序名,颇乏彰表子安[37];人车穿流,如织游往,如是江南形胜,咋是孤景窄场[38]!年历今其千百,委嗟鞠于璨荒[39]。瞑烟风云,实南天之江表,奈何隐于高楼林堂[40]。几望及望,携调风旅之气象。几及几望,秋节客者于千往。酾酒笼月,来而观向。青雀西来,歌舞清敞。启大儒之木铎,可欣万户慕也,有动世人纷至沓来之照朗[41]。

嗟夫!天上人间,家国九洲。善仁德业,真君孝酬[42] 。月天圆,月地朗,月中明,望寄兮心揉。异乡客,他乡楚,我乡眷,游子兮故舟。于寿怀远缠缠乡话,太白独酌谆谆语畴[43]。子瞻所寄,情之为物清朗。山谷若染,不衰盛年复仰。云淡丽空,和谐鸥翔,姜白石词婉跃荡;观阙嵯峨,缥缈笙沸,晏同叔诗酒悠赏。陶公运甓兮身先,元婴蛱蝶兮妍。云光万里,水边还声,昭容品赋斜阑前。昕昕渐上,明天明年又圆。频频顾中,悠冷悠独还牵。琼宇珊珊,天际光舷。阁台璨璨,登慕华乾。如梦俦侣,莫负广寒。如醒夕夜,元亮品端。把言旦日,紫芝眉团。孺子稚高洁,太守蕃恭贤[44]。夫胸垒丘壑,赋蕴江天。仿回旧日,无尽殷殷几般之豪气;犹在今耳,无语楚楚万千之惟艰。胡饼何宵,中天事阅[45],许是嫦娥掷与人间。

至于朝有兴废,世事万千,惟滕阁不老。窃观古今,拢天地于须臾[46];扶四海,着万物于毫端。己欲立,人而立,滕阁千古而大利其义。身欲达,心而达,高风胜意而寄传正廉。夫陶潜来去兮东篱下,子安一序兮西江名。右军兰亭序禊,梦得陋室醒铭[47]。缛丰绮句,不愧雄阁玮庭;藻清俪朗,有笔辞文曜新。一匡遨色兮,烟雨拢夜娟。一帘度照兮,偶地径月缘。形苑花荫往,繁风弄声回弦。闲云送个秋,月影窥人似年。

饶州学人若丰岁次丙戌秋月,凌晓时分纪之。 [1] 炳耀,文焕发,光辉灿烂。梁刘勰《原道》:“光玄圣,炳耀仁孝。”

[2] 江右:即今江西。清魏禧《日录.杂说》:“……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天阊,指西峰对峙之处,其形似门扉。大江:此指赣江。清涵,清泽滋润。指恩德润泽。元.虞集 《后续〈咏贫士〉》之三:“濯饵千日期,冰胪复清涵。老马果识道,更服盐车骖。”西山:此指梅岭。峤,山道。

[3] 翠幕:翠色的帷幕。比喻远山苍翠浓荫的林木。朱帷:亦作朱帏,红色的帐幔。清镜:此喻明月。宋曾巩诗句:“漾舟明湖上,清镜照衰颜。”

[4] 岸阜:旧时滕王阁边设有岸阜,可由小舟登临入榭,构筑最为精巧。如诗“一带红妆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

[5] 李元婴在唐永徽中任洪州都督兼刺史,在临江的“仙人旧址”上建阁为别居,因李元婴曾封滕王,后人遂将此别居称为“滕王阁”。上元二年九月九日,王勃在滕王阁上吟颂:“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所言“帝子”,即指李元婴。

[6] 三王,指唐之王勃、王绪、王仲舒。唐韩愈《新修滕王阁记》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清赵翼《陔馀丛考.四三王》:“唐滕王阁有三王、则王勃作序,王绪作赋,王仲舒作修阁记也。”

[7] 里色,唐.赵暇诗曰: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帐饯,谓设帐置酒待宾与饯行。

[8] 指牛宿和斗宿。传说吴灭晋兴之际,牛斗间常有紫气。雷焕告诉尚书张华,说是宝剑之气上冲于天,在豫东丰城。王勃序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张聿诗曰:牛斗光初歇,蜿蜒气渐浓。云涛透百丈,水府跃千重。

[9] 远序,唐高宗上元三年(676)九月,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参加了督阎某召集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盛会,即席作滕王阁序,盖古典骈文之首,为中华第一辞赋。

[10] 中辞,全称“中辞网”,为中国辞赋文学专业性的国学辞赋门户网站,是当代辞赋与国动的网络平台,致力于辞赋事业,创造了中国新辞赋文化作家群。有中辞辞岸人云:“嗟乎!时元载愿,勋歌业峻。炎黄氏后,符六经。文质其陈,傍及高品。秀承前哲,逮及赋庭。

[11]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诗文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千百年来传为美文。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仅27岁。

[12] 饰妆,打扮。滕王阁历经1300多年来,兴废28次。今滕王阁于1989年重阳节主体竣工,为仿宋建筑。色彩绚丽,彩画梁枋。斗拱大红基调,拱眼壁底制奶黄。天花板层图各异。朱红大柱,支条深绿,井口大红。古铜平坐栏杆,大红椽子望板。解绿结华,五彩而之遍装。

[13]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新滕王阁系第29次重建,现址以阁墙而凭赣江。

[14] 纲常,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此喻滕王阁废兴29次,新阁可见与人伦之常古、常故、常式。

[15] 北辰,北极星:众星环北辰。南溟,语出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其神为玄武,乃龟蛇之象。迥匡高远,极高。

[16] 瓯越,百越的一支,分布在今浙江瓯江流域一带。主要由早已居住在瓯江流域并创造了印纹陶遗存的土著民发展形成。后亦以指古瓯越所居之地。荆蛮,古代中原人对楚越或南人的称呼。

[17] 孤鹜,孤单的野鸭。寡,少,缺少:寡寡,很少。指难见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景况了。

[18] 赭,褐色。指赣江的水不那么清澈了。

[19] 王勃序有句“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新滕王阁主阁庄严雄伟,展现了当年王勃所赞誉的那种“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气势。

[20] 蜿蜒,指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观览新八一大桥、南昌大桥的雄伟壮观,往来车辆如龙蛇阵式的蜿蜒驶行。

[21] 俯畅,滕王阁的西侧,有园中之园曰“俯畅园”。此外可以俯畅赣水白里浪花。

[22] 戟遥,滕王阁的干道南端有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徽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两方贴金横匾,朝南为“戟遥临”,朝北为“美尽东南”。 王勃序曰:“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戟遥洪城矫健,喻指迎接南昌的未来更发展更美好。

[23] 阁大厅正屏壁有汉白玉《时来风送滕王阁》浮雕。王勃昂首立于船头,波翻浪涌,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赴会。右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

[24] 阁中厅正中屏壁上,镶置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碑,近10平方米,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手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彰显着序文的表现力和书法的艺术价值。

[25] 滕王阁是一座高雅的文化殿堂。有《人杰图》、《地灵图》,反映了古豫章文明;名家翰墨陈列,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精粹。

[26] 阁西厅东壁悬挂磨漆画《百蝶百花图》,题材是根据滕王李元婴爱蝶、绘蝶的故事。据传李元婴擅画蝶,自成一派,称为“滕派蝶画”,当时非常珍贵。有诗云:“腾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

[27] 阁中厅屏壁有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牡丹亭》。牡剧写成于明万历二十六年。次年,首次在滕王阁上排演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画面以灰蓝色为基调,体现神灵感梦的梦幻故事情节,表现汤显祖对黑暗现实的抨击,表现出强烈的爱与憎。

[28] 阁西大厅东墙上有铜浮雕《唐伎乐图》,画面着力塑造唐代舞伎表演《霓裳羽衣舞》,虚无缥缈,仙女仙境。体现唐代国富民强、盛世升平之景象。

[29] 阁东厅西墙上镶嵌大型陶瓷壁画《吹箫引凤图》,取材于东汉刘向所作《神仙传》。春秋时的萧史,擅长吹箫,得秦穆公之女弄玉仰慕,拜为师,后结为伉俪。秦穆公修建“凤台”。弄玉模仿凤凰之声,引得凤凰翩翩起舞。原画为当代著名山水画大师黄秋园先生所作。

[30] 黄秋园临摹五代画家关仝的《西山待渡图》,用枯骨皴笔法,勾线线粗壮雄健,其风骨神韵尽得原作精髓,含英咀华,自成家法,烟云满纸,令人叹服。

[31] 皆为滕王阁各主厅的部分古器陈设。

[32] 皆为滕王阁各主厅的部分主要布设。

[33] 滕王阁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至仿古展演厅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九重天”。有小型戏台,有仿唐乐舞演奏。戏台上陈列有古乐器复制件,深寓歌舞兴阁之意。可以阁中品茗,小憩悠瀚。

[34] 目焕,耀眼。谓光芒映射,使人眼花缭乱。

[35] 由榕门路进入滕王阁,有座高大的二柱七楼彩绘仿宋式迎宾大牌楼,正中青石贴金横匾二方。东为“滕阁秋风”,西为“胜友如云”,均取自王勃序句。

[36] 滕王阁大门南北两侧为高低错落的仿古街。东大门正上方悬挂贴金横匾,题“雄州雾列”。大门朝西门楣之上,悬挂贴金横匾:题“地接衡庐”,均取自王勃序句。

[37] 滕王阁虽是以王勃之序而声名远播,但彰表子安颇乏。

[38] 滕王阁虽是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票入不菲,但门前拥挤不堪。

[39] 嗟,叹,感叹;鞠,告诫。璨荒,兴盛与衰落。

[40] 指滕王阁四周近为高楼林堂所隐掩。

[41] 指滕王阁为万户仰慕,有序之神韵、阁之瑰玮,可动世人纷至沓来观瞻。

[42] 真君,即许逊,字敬之,南昌人,晋代道士,举为孝廉。任旌阳令,治政廉俭,吏民悦服,时人感其德化,立生祠以供其像。有斩蛟擒妖道法,道法高妙,为民除害,声闻遐迩。净明教派奉许逊为教祖,举家从豫章西山飞升。北宋徽宗政和二年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升观为宫,赐题“玉隆万寿宫”。

[43] 于寿:张九龄,有《望月怀远》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太白:李白,号青莲居士,有《月下独酌》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皆对月思乡之佳篇。

[44] 子瞻:苏东坡,情之为物,一代情仙。山谷:黄庭坚,江西修水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词风疏宕,豪放秀逸。尧章:姜夔,别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南宋前期婉约词派主要代表,炼字琢句,倚声协律,词家正宗。同叔:晏殊,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笔调闲婉,词语雅丽,理致深蕴,为时词坛耆宿。陶公:晋代人陶侃,江西鄱阳人,侃任广州刺史时,晨运百于斋外,晚运百于斋内。元婴: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善画蛱蝶,有《滕王蛱蝶图》传世。元亮:陶渊明,东晋文学家、辞赋家,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品行端止,谥号“靖节”。孺子:徐稚,南昌北沥徐村人。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称“南州高士”。太守蕃:即陈蕃,汝南舆兴人,王勃序有名句:“徐孺下陈蕃之榻”。

[45] 胡饼,即最早的烧饼、炉饼,唐代已盛行。《续汉书》载曰:“灵帝好胡饼。”传,有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并把饼分给群臣品尝,自此有中秋吃饼食的习俗。中天:上界,神仙世界。天运正中,喻盛世。事阅,指理事务,论人间世故。

[46] 须臾,片刻,《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7] 右军:王羲之,字逸少,有《兰亭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禊帖为《兰亭序》的别称。梦得:刘禹锡。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风格含蓄。其《陋室铭》,使事运典,托物寓意,抒写情怀,为醒世名篇。

孙五郎的学界评价

#心得体会# 导语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下面是 查看。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一

 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的了解了书中的意思。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国学经典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二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长袭宿收,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国学”一词,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及《国学概论》的演讲,它以先秦经典和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宏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内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国学智慧涵盖了“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偈语、禅机、二十四史、唐诗、宋词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万亿卷帙的古代文献,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国学体系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又分为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和礼仪等支脉,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影响颇深。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复兴也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在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积极向上世界观。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根据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质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都能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推广国学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学的精髓是“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这又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三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不可否认,国学之“中庸之道”,也确实影响并发生过中国社会历某些被现代人认为丧权辱国的事实。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封建礼教,也确实是麻痹老百姓思想维护封建贵族利益的一种精神枷锁。但是,1817年,拿破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此话一出立即产生了轰动效应。尽管当时拿破仑的预言离现在是那么的遥远,而现实绝对给足了这个野心勃勃的战争狂人面子。我想,其中之含义绝不外乎他已经预感到;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中国人口众多、文化深厚。只有这样的国家才具备不怒而威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终究要爆发。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

 《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我们不妨把国学之“儒家思想”比做一种精神武器,在中国几千年历朝历代的封建势力掌握之下,只要对封建王朝达官贵人有利的,都可以拿来针对被压迫者使用。另外,从现在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当时,无论孔子也好,孟子也好,老子也好,庄子也好,墨子也罢,从人的自身保护意识上来说,也绝对无法脱离当时社会现实而尽力维护当权者的利益。

 不然,刀架到脖子上,怎么去周游列国?那儿来的三千*?所以,《论语》也好,《孟子》也好,《道德经》也好,《逍遥游》也好,《兼爱》也罢,明显地倾向于当权者的利益。那么,有人要问;难道这就是“和”与“礼”的真谛吗?当然不是!因此,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摧毁之后,中国的老百姓听到了两个新名词,一个是“革命”,一个是“民主”。

 现在,我们可能已经明白;“和”必须建立在人性化平等的基础之上,才具有它真正的含义。“礼”应该保持人类善良的仁爱真实性,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完整的和谐。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中国大地展开的一场*,把国学、西学、一切知识学科几乎一扫而光。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许多国学大师都成了牛鬼蛇神。什么“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成了妄想复辟资本主义的大帽子口号。反复辟!批林批孔!一个*接一个*,国人的嘴似乎忘记了吃饭,满嘴都是“造反”与”革命”的口号。国人的精神思想已经被麻痹到几乎崩溃的地步,而国学的地位早已经荡然无存。

 三十多年过去了,一个刚刚遭受了精神浩劫的中国,终于从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走到了现在。国学已经不是“四旧”或精神,国学文化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现今,xx电视台的xx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xx成了国人眼里的美女,xx成了中老年人的偶像,xx成了当代的明星,xx的相貌也成了“有特点”的楷模。这一切,都是国学带给他们的魅力。这一切,都说明国学文化是提高社会文明、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我想,在当今物欲横溢的社会里,无论八零后也好,九零后也好,都应该拿起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文化国粹认真的读一读,净化一下我们私欲泛滥的灵魂,让天上的古人安心、让地上的老人幸福。从“百善孝为先”的教诲之中,我明白了怎样交友,我明白了“孝”就是“和”,和而德、德而孝。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四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经典著作、诗词曲赋、文学名著、名言佳句,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观看了中国传统文化诵读节目,感受颇深,经典诵读大赛是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复赛和决赛都取国学知识和应用题的形式,在全国各地的选手为代表来参赛,已检测当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传承。

 经典诵读大赛在启动仪式上,六十名学童集体诵读《*规》,并举行了开笔礼。经典诵读大赛是以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我爱记诗词、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

 我爱记诗词是在大屏幕上出现1个或2个字,由5名选手分别说出有这些字的诗词,坚持到最后者获胜。那么多的古诗词流利的从他们的口中说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里他们要下多少功夫!我觉得自己和他们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可得多读而且这个比赛清晰的体现了我囯学生对诗词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体现了我囯学生的博学多才!对对碰主要是回答“李白”“白居易”“杜甫”等的问题,从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分。

 最后是美德大考验,导演会给选手们设置不同障碍,观察选手们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三百四十名选手有许多选手没有通过比赛,很遗憾。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

 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可以让我们走进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通过观看《xx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让我觉得经典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诵读、熟背诗文,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

 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每个人诚挚有爱、充满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美好,让我们的国家更富。

如何在美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著名辞赋家一束阳光曾撰《孙五郎赋--琴心剑胆,仗笔倚天》,赞曰:

海孕骄子,天育尤物,飘逸清丽,俊雅脱俗。身矫而体健,性爽而情笃。志高凌云,德修宏阜。仁心求良善,如秀鹤亭亭;节高拒浊污,似清莲素素。风流和儒雅兼俱,才华与品德共塑。不媚不骄,不庸不碌,不悭不吝,不嫉不妒,智而不滑,张而不扈,严而有节,宽而有度。承天之佑,膺众之慕,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嗟夫,孙五郎,天地参造化,人间大丈夫!

天风浩朗,海日半镶,帆影绰约,鹰姿昂扬。瓦屋飘炊烟袅袅,庭院荡紫雾茫茫。小儿耸薕龙,祈摇年景;渔家备海灯,预兆吉祥。舒雁引颈高阔步,娇婴新啼萦穹苍。五郎兮,乘望舒金辇,足踏云霓;领文曲钦命,身披祥光。枕黄海礁浪,滋黑岛清霜。择龙凤之日,合开泰之阳――悠悠哉,匆匆哉,降人间,慰爹娘。

饮英纳河之甘饴,伴鸥鹭翻飞;尝凤凰山之琼浆,吟渔歌晚唱①。戏鱼虾于滩湾,捉蛤蟹于涂上。白山黑水,数月升月沉;河埠港湾,观潮落潮涨。三坟五典,昌清流以厚德;览四隅八荒,开胸襟而坦荡。碣石每倚,慕曹公之风姿;礁浪时逐,摩东坡之豪放。绿野寻踪,清溪遍访。怡情山水,尝孤雁踏千山寻幽;醉心风光,拟闲云访百壑游荡。携琴一把,弹草木之春秋;袖笛一支,吹峻岭之高亢。悬梁刺股,研四书五经;凿壁偷光,解诸子百家。探古考史,品朝代之车鉴;阐美释哲,撷圣贤之绮霞。集民歌以养心性,诵诗文而求练达②。苦修琴技,捧杯以神童名噪;精习武艺,扶弱而得号少侠。享誉“万里追风”,运珠十指;蜚声研推数术,思比“韦达” ③。广博古今中外,求寻真理;遍访草木虫鱼,对话桑麻。汲天地之大慧,择日月之精华。羽翼渐丰,似临风玉树;投笔从戎,实大浪淘沙。

五龙山麓,泉浴英姿飒爽;鸭绿江边,风拂气宇轩昂④。清丽脱俗,燕东杜鹃之傲野;卓然鹤立,天宇木兰之凝香。衍水横波,燕太子碧血浸傲骨;犀湖纵涌,辽东陶侠义铸柔肠。礼教道养,取九顶铁刹;清修圣侠,濡八宝云光。星海朗照明月,金滩喷薄大阳。雪浪锻淬玉质,高帆载梦思航。沈水河畔,映军姿倩影;辉山脚下,伫靓丽华芳。傍帝阕而雄劲,铮铮铁汉;滋沃野而拔群,烁烁智商。惊苍天之神工,叹大地之富藏。感造化之偏赐,谢自然之济匡。敛青山绿水之灵秀,沐婉月浩日之阴阳。眉宇生英气,犀目衬戎装。唇红齿皓,容正额方;肩宽胸阔,体匀身长。腮镶铁髭修刚毅,鬓连俊髯饰英庞。夫太白之仙风道骨,陶公之逸趣情商。逍遥倜傥风流像,兰心惠质才子妆。

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心容四海,性兼五常。豪情热血一腔涌,剑笔文武两肩抗。烈烈兮,不为权贵折脊;皎皎兮,秉持金玉之光。追孔孟遗训,崇道德贞纲。拥良善于腹,怀隐忍一方。洞世事百态,悉人间炎凉。濯清泉以自洁,冰魂玉魄;嫉恶行如仇敌,品烈性刚。秉君子风骨,不事人以厉色;纳义士胸襟,岂因权以媚腔。十年磨剑,锋芒难掩;一朝奋笔,虎跃龙骧。虑天下之浊秽,怀恤民之感伤。抨击时弊,文抒心中块垒;思深虑迥,笔指社会脓疮。《断层》一文惊上下,《兵殇》三篇气昂扬。木秀于林,风摧兮不折;行高于人,众非兮益彰。经霜雪兮愈挺,历百折兮弥强。睥睨奸佞苟且,不齿恶俗小人。宽以交友,厚以睦邻。严以律己,德以修身。推人性、党性、理性,至真至纯;据诗情、豪情、柔情,至纯至真。

习军事指挥,展南金东箭;专文韬武略,比良木楩楠。砺剑演兵,时有奇谋叠设;竞技沙场,每令敌友仰观。建筑设计,术业有专。获硕士学位,导师激赏;取本业精髓,同窗垂涎。一篇长文论城市,独辟蹊径;十万著述议空间,创意不凡。营房管理,念基层之需;涉民事物,恤百姓之难。整饬纷纭,斩乱麻以利刃;梳理积案,挽危局之狂澜。舌战律师惊四座,透析法理众愕然。音乐创作,独步圣堂。得浸大师精粹,禅透名家乐章。《雏鸡圆舞曲》,一首惊爆业内;《男儿不恋家》,万人击掌而狂。填词谱曲,吹拉弹唱,指挥伴奏,样样擅长。挥椽笔以炼字,逸才气之飞扬。随写诗词,数获大奖;击键美文散曲,累创辉煌。歇马山四赋,字字珠玑;海王岛一辞,句句琳琅。述花泉灵异瑰丽,吟酒醉气贯穹苍。驰墨写大年,绘关东之雪野;击键诵翁媪,歌盛世于园廊。政治修养堪称赞,精忠报国馈党恩。拥党情挚,爱国意深。诚心付笔,涕血作文。长篇盖世《党史赋》,挥毫惊天地;瑾瑜铿锵歌党旗,下笔泣鬼神。博学中外,晓喻古今。似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如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北国圣贤怅文拙,江南才子叹诗贫。

貌浩浩以端,学泱泱以富。人格与修养,和谐统一;品性与文华,德才兼塑。善意纯尚,怀天下之慈仁;良心高标,拥普世之情愫。其情亦慨,其义亦慷。其神亦恬,其思亦庄。时静如处子,文心遥驾云鹤;时豪情激荡,举杯展尽舒狂。时侃侃而谈,丽辞惊叹四座;时滔滔雄辩,秀口弘吐典章。时幽默风趣,受众舒怀迷醉;时清高孤傲,兼融儒雅阳刚。著牡丹之富贵,精金美玉;凌梅萼之清奇,琬琰珍藏。

五郎兮,品为高洁性为刚,淡薄名利写沧桑。读来如书品如画,人间难得好儿郎。

著名辞赋家陈逸卿曾撰《长河倚剑赋平生》,赞曰:

序:孙五郎,因家中兄弟六人,序行五,故著文尝以五郎署之。五郎祖籍山东,近世户于古辽东郡庄河之邑,始居卧龙之村,代为书香之门。其幼承家训,遍诵先贤启蒙之书。故端雅之风先被,颖慧之性早成。及长,愈德容恢异,凛然生风。身寄军旅,帷幄是筹。然太阿挂壁,华翎之管未尝一日而浅搁也。其与余相识文苑,道以相契,文尝共论之。复节近端阳,欣然为赋一阕。盖五郎正值壮岁,人生焕彩如霓。纵大墨酣染,何当昭其一二也。然五音之声殊异,予唯“商徵”取之,倘能辞彰英俊,切响律声,亦不负高山流水也。

白马金羁,谁家少年?晓驰阡陌,暮骋霜风。步云山响留屐齿,英那河清濯冠缨。斜阳风暖,春水潮平。卧龙村炊烟袅袅,遥放雏鹰。初开羽翮,翥庭树百尺;数翔云霭,瞰关山万重。丛林虎啸,始长天之壮旅;雪浪涛鸣,启碧海之鹏程。

若夫风华正茂,得蕴斯文。刘勰一卷,每憾心魂。云霞雕色,文开丽锦;大块噫气,风挟渡津。欣藻绘以呈瑞,冀妙笔而通神。于是“形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酌前修之笔海,搴中叶之词林。怀英抱以济国,蕴希声而待物。予观夫五郎之文,响逸俊爽,恰如其人。温文而敦厚,肃凝以精纯。清雄而雅备,圆融以意新。情酣而笔正,辞美以性真。是以气壮则言立,思深而语沉。其中晓畅浑成尤以“歇马四赋”为绮丽。盖薛礼骊驹,曾驻高岑。豪气以氤氲,胜迹而得存。于是天开逸笔,百卷以云舒;心系家山,一往而情深。

尔乃才高瑚琏,家风推其直道。天骨骏擢,英迈见其眉宇。言动而有则,行止而有容。慧比仪秦,每擅辞令;志在霍卫,尝慕勋功。天才而有余,丰约以中度。谈笑而俯仰,慷慨以任情。于是吟朋诗友,骏马尝系庭中。登楼而豪饮,凭栏而壮赋。帷天而席地,友月以交风。登南岭则柏叶为樽,东篱则菊花盈把。纵横排荡,变化喷薄。戞戞而独造,莫可端倪;侃侃以纵谈,不知始终。天马行空,非礼义所能拘;驱使遂心,唯烟霞而自适。才调未输潘陆, 风流何逊小杜?才由天纵,自开襟胸;善每性出,难掩风情。竹挺高丘,缘直而凌霄;菊荐冰壶,因清以传名。

至如声律有误,“美周郎”以频顾。精别雅郑,晓洞律吕。翠树庭荫,汲井杜鹃。早识丝竹,寻灵渊而得脉;先开礼乐,自承传而有源。噫嘻善哉,稚童五龄,偷作律弦。试以为调,伴竹马而响弹。乳燕也呢喃,蝴蝶也翩翩。小溪也潺潺,月华也涓涓。于是萧韶大吕,终得精研。仰首昆仑,俯视海湄。若乃临泉以度曲,闻鹤而成篇。作大音于心手,飞英蕤乎昊天。托精灵之运会,浮日月之光炎。其中 “绿色之军营”,戞玉而敲金。号声嘹唳,周将军阅兵细柳;徵音清迈,霍骠姚犒军祁连。沓英律以气盛,绕旌麾而剑寒。

于是浩气以养身,社稷而怀忧。学问通博,企壮志以得酬。投笔从戎,效班超之伟志;帷幄运筹,慕孔明之宏猷。危栏频倚,尽看吴钩;淆函每望,尝策骅骝。琴心剑胆,历雾雨乎蜀郡;戟钺兜鍪,披霜风于帝州。系兴衰于邦国,表至诚乎寸忠。夫“党史”一赋,恢恢乎万言。启后世之明鉴,书岁月之峥嵘。参研青简,披阅寒灯。泣志士之壮烈,慨先驱之从容。寄信念之高崇,凭椽笔之沉雄。

亭亭秀干,凛凛栋梁。为柱以擎巨厦,登车而蹈狂澜。信当落构,犹期郢匠以运斤;本自骐骥,但望伯乐而过燕-----佩黄金之络脑,嵌美玉之鞍鞯。霞红岭沙,走大漠之清秋;月寒刁斗,度紫塞之冰川。投中流之长鞭,逐秦鹿之莽原。倚长剑而壮赋,唱大风以凯旋。

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以读为本,培养语感

“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是在语感习得过程中一个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既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必经之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粹。汉语言文字固有的音韵美、意境美、文章结构的严谨美,都需要通过有指导、有要求的反复吟诵,品尝“文中味”,悟出“文外意。”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

1、范读

夏丏尊先生说:“国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传语感于学生。”教师的范读,体现了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其表情、语气、语调、体态都作为一种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会看得到,听得清,可以模仿、学习。教师读得好,可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起到“情染语感”的作用。有位老师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先用诵读创设情景,使学生觉得仿佛在送行的人群中,教师也恍若置身十里长街。然后再用哀婉的语调朗读着:“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随后问:“幸福应该是愉快的感情,‘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是赞美的语调,为什么老师读得反而低沉了,轻了,慢了。”教师意在读中。学生动情地说:“因为这种幸福人们再也享受不到了!”“因为周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再也看不到了!”“悲痛中回忆快乐,使我们悲上加悲!”

2、自由读

培养学生的语感,自由朗读比齐读更加有效。朗读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感受来读,边读边品味课文的感情,如果觉得还存在没有充分领悟的地方,可以慢慢读,多读几遍,从而不断加深学生的感受。《黄继光》一文中,有一组重点句子:“他感到指导员在看着他,战友们在看着他,朝鲜人民在看着他,祖国人民在看着他,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一位老师教学时,抛开繁琐的提问和分析,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个句子,去体味文意,领悟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朗读声随着排比的推进,由小到大,感情也越来越强烈。当读到“黄继光站起来了”时,“站”字很自然地吐出了最强音。此时,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崇高形象也“站”在了学生的心中。

3、分角色读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朗读中可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感受。如《狼和小羊》一课,狼说得话要嗓子粗,声调高,语速快,还读出恶的、蛮不讲理的神情;而小羊说的话要读得慢而轻,读出善良、温和与可怜。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与主人公一起思考,一起感受,对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的真切深刻,不但培养了朗读的热情、兴趣,还发展了他们的语感能力。

4、引读

有的班级学生朗读整体较弱,语感普遍不强,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不能很快产生共鸣。此时可用“引读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相对集中感悟某些重点词句,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情。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炸暗堡”部分:

师: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战士冲上来了,可是,敌人的机枪还在扫射。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

生:昂首挺胸,站住桥底下,左手托起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师: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

生: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师:1秒钟,2秒钟……董存瑞——

生: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师: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仿佛看到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的上空高高飘扬,他用尽力气高喊着——

生: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此段朗读,学生在教师的“引读”下通过对董存瑞炸暗堡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集中感受,在学生的情感深处刻下了一个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惜粉身碎骨的光辉形象。

(二)品词析句,训练语感:

咬文嚼字,品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朱熹对此有过精辟的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读,精熟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须是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见《朱子语类》)。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也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可见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由此,我们在课堂上要着力引导学生推敲词句,品析文本,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在文本、师生、作者和编者间形成平等的对话,感悟用词的准确性,感悟语句的意境,体验语句的情感,增强语感的灵敏度。具体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加、减、调、换”等方式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感。

1、加。就是加进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内容再与原句比较。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一句,让学生在“走”前面加上“我们”,把这句话改为“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我们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然后比一比,两句话在情味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揣摩比较,学生领悟到在当时环境险恶的情况下,一个“走”字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五壮士舍生取义的坚定决心。

2、减。就是把原句中的某个词语减去,再与原句比较。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开来的方向”一句。把句子中的三“都”去掉,然后与原句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明白这三个“都”不写,句子也通,意思也一样,但情味就大不相同了。有了这三个“都”,就突出地表现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怀念、爱戴是一致的,是人同此心,无一例外的。

3、调。就是把前后几个词语调换位置,然后进行比较。”《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有这么两句话:“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这里的“眺望”和“望望”都是看的意思,能不能调个位置?学生通过调序朗读,通过思考,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原句比较,就知道这两个词不能换位置。因为,是由于他们与日寇英勇顽强的搏斗,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已安全转移,“眺望”写出了五壮士心中充满的无比自豪,和对人民对部队的无比热爱、留恋。回头“望望”向上爬的敌人,表达了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蔑视。

4、换。就是将句子中某个词语换成另一个词语,然后进行比较。《燕子》中有这么一句话:“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正在演奏的曲谱啊。”为让学生体会到“痕”字好在哪里,可先启发学生思考:电线一般用什么量词?(根)然后换成“根”后与原句比较:在这里用“根”好还是“痕”好。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对生活的联想,学生体会到了用词的妙处:一个“痕”字把处于高、远处的电线只能隐约可见的特点极准确地表现了出来,与后面描写“燕子”成了“音符”相映成趣,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美。

(三)联系生活,汲取语感

敏锐的语感总是和对生活的敏锐的感受联系在一起的。训练语感,应引导学生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对语言的研究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真切。” ⑤茅盾先生也说,理解文章应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中去。由此可见,培养语感必须联系生活经验,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也就是说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教师提出 “‘焦急’、‘耐心’这两个词是一对反义词,老奶奶为什么会焦急,又为什么会耐心地等待呢”这样一个问题来诱发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果去火车站接亲人,你提前等候在车站,可是到时间火车却晚点了,这时你的心情当然是焦急的。然而,你仍然要坚持等候,没有回家,这又表现出很有耐心。由此点拨学生即能顿悟此处的“焦急”是表现出老奶奶盼望早一点看到总理的灵车;“耐心”表现了她送别总理的诚心,不管多晚都要等到。从而深切地感受老奶奶对总理的爱戴和怀念。

再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游园不值》一课时,就运用了联想的方法来激活体验,培养语感的。

师:同学们,诗人没能进到朋友的园子里,没有观赏到满园的春色,多令人遗憾呀!但是你能猜出园里是什么样的吗?

生1:我想园子里一定有一个大花坛,里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花儿上面还飞舞着蝴蝶、蜜蜂。

生2:园中间会有一条石子铺成的路,路旁是青青的垂柳。

生3:还有一个大水塘,里面有鱼儿在游来游去。岸边种着桃树、杏树、梨树,散发出花的清香,枝头还传来鸟的鸣叫。

……

学生的描述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切身体会。教师在这里巧妙地以联想为桥梁,将语言文字与生活体验连接在一起,使学生融入到了诗所描画的意境之中,迸发出了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想象参与,激发语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文章的情境呢?叶老曾说:“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可见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感情共鸣。

可以说联想和想象是培养语感的翅膀。想象的过程不但是引发学生调动知识储备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在感知作品内容的表象形式的过程。

如教学《月光曲》一文,要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创作乐曲的经过一段时,就可配上轻柔的音乐,美丽的画面,再加上有感情地朗读,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小茅屋之中: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四周是那般幽静。在这境界中,贝多芬手抚琴键,音符似潺潺流水,又如瑟瑟秋风,倾诉着人世间的真诚与善良,贫穷与希望……之后又辅之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浑壮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迭宕起伏,由此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再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澜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如仅从文字的表层意义呆板地理解“色彩斑瓓、穿、越”等词语,就无法感受到美丽神奇的蝴蝶聚会的场面。要想让学生披文入情,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只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去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数以万计的蝴蝶身着彩衣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它们生怕耽误了大好春光,急着到蝴蝶谷去聚会,你瞧它们飞得多么轻快,多么活泼!学生在看图想象中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舞姿翩翩的彩蝶,正赶着去蝴蝶谷聚会呢?

我在讲授《水乡歌》一课时,也用了联想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文中这样写道:“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

师:请你们自己读这段话,老师相信你肯定能读懂的。(学生读)你刚才读的时候,眼前是不是出现了什么情景?什么画面?(此时,老师出示一幅水乡的图画,很美,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请你对着画面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体会,新的发现?(生读)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1:我仿佛来到了水乡,看到了一叶叶小舟在碧绿的清波上荡漾。

生2:我仿佛来到了水乡,看到了一株株水草在碧绿的河水里摇曳。

生3:我仿佛来到了水乡的小河边,看到了成群结队的鸭子在水中嬉戏。

师:如你真的来到了水乡,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1:我想把它画下来。

生2:我想弯下腰尝一尝水乡的味道。

生3:我想把它拍下来,挂在自己家客厅的墙壁上。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丰富的想象,流泻出了诗一样的语言,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绘就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水乡人民的欢声笑语,让我们仿佛嗅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气息。

(五)积累语言,深化感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更需要积累。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熟读成诵,广泛阅读,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熟读成诵

小语教材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情感丰富。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地欣赏,读出其中的韵味、体验其中的美妙,直至背诵。通过背诵,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精华已证明这一点。正如古人所说:“文章读之故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交,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课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80首。如此,有利于学生贮存语言,深化语感,从而扎扎实实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

2、广泛阅读

语感的培养从“读”开始,不仅体现在课内,还要引导学生课外进行有效的阅览。因此,阅读教学中,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的阅读量的不足。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可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的有关故事;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介绍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等。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记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等。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以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在反复、大量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丰富语言,增强语感。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等有趣的读物;中年级学生喜欢情节生动的故事,可推荐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喜欢文质兼美的内容,可推荐读名篇佳作,历史名著等。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小朋友吸收众多的词汇和句式,培养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难怪王尚文在《语感论》中说:“感受优秀言语作品的言语是培养语感的摇篮。”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飞到书籍的百花园中尽力汲取营养和甘露,去感受、体验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去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久而久之,头脑中的语言丰富了,自然会有较强的语感。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

(六)言语实践,积淀语感

“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通过熟读、背诵形成的语言积累,还要经过迁移性的练习才能逐步实现内化。”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促写,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创造性的口头语言表达,书面写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言语的运用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言语之神妙,把握言语之精髓,也使课文的思想得以延续,自身的语感得以发展。

1、口语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可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深化感悟。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朗读、说话、演讲,或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转述等,深化感悟。如在教学《云房子》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畅谈自己想象中的云房子的样子,随后可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文中的“有的……有的……也有……”句式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云房子。这一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而且使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内化了语言,培养了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勤于动笔

“勤于动笔也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⑥当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用心用情去感悟语言文字时,已经不是单向的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因为每篇文章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作者,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实质是与作者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传递,经验的融通,这必将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唤醒沉睡在学生内心当中的与之相似相通的生活经历、经验和感受,从而会产生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此时教师要为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将积蓄于胸的所思所感彻底地宣泄出来,以达到升华感悟,积淀语感的目的。如《半截蜡烛》一文以小女儿拿走蜡烛,走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为结尾,给人一种意尤未尽之感,教师可在此设计让学生续写结尾,要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也就进一步理解体悟了课文内容,感悟了人物形象的魅力。

总之,培养学生语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因为语感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使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用不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关于“我”和书的故事

1. 高中语文古诗词讲课时如何运用朗诵教学法

清末阅读学家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洪镇涛先生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面对优美的韵文,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过程合理的朗读呢?

1、“识得庐山真面目”——范读再现韵文的旋律。

无论是诗词还是抒情散文,自身都有一定的韵律,或整齐对仗,或参差错落,或一气贯通势如排山倒海,或似断还续声如山泉丁冬。诗文的旋律源自汉语的平仄、压韵、对仗及句式的变化,因此,准确的朗读是学习的第一步骤。而教师的范读或名家标准朗读录音能给学生以示范,解决识字断句的问题,尤其在古文的教学过程中,时代的隔阂、语言的变化让学生学习起来很费力,范读能有效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后,学生可以自由朗读,或齐读或单读以求知识的巩固。

2、“用我的声音触摸你的灵魂”——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对同一首诗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悟。因此,不同的读者在朗读过程中对同一句的语速、语气及重音的处理各有不同,如李白的《将进酒》一诗的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流露出作者时光易逝的感伤、怀才不遇的悲愤,但有的学生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时高昂急促掷地有声,如挟天风海雨扑面而来,再现了诗人狂放的个性;有的学生读“君不见”时较从容亲切,为下文蓄势,“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气贯通,“天上来”达到语调最高处,“奔流到海”气势恢弘如排山倒海;“不复回”则如瀑布飞流直下,深惋悲叹。个性化的朗读体现了学生对诗人对作品的不同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个性化再创造。没有充满个性色彩的朗读,学生就不会产生和作者的共鸣,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不可能养成独立的审美习惯。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配乐朗诵

诗最早是唱出来的,诗与音乐可谓情同手足。诗词歌赋以其优美的旋律陶冶着、感动着人们,以达到或兴或观或群或怨的目的。因此,在韵文的教学中,万不可忽视音乐的存在,忽视音乐之于韵文教学的功用。韵文的风格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有的豪迈奔放有的含蓄婉约;有的潇洒飘逸有的沉郁顿挫;有的轻快明丽有的慷慨悲歌。如能给这些美文配以风格相似的音乐,则如红花配之以绿叶,蓝天点缀以白云,相互彰显,互为衬托。精美的配乐朗诵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听者在音乐的渲染中更好的感知的作品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接受语言美音乐美双重的熏陶。例如给《再别康桥》配以大提琴曲《天鹅》,《天鹅》舒缓优美的旋律对表现作者对康桥的无限眷恋起到强烈的烘托渲染作用,湖水之于天鹅恰如康桥之于作者,二者互为衬托,能引起听者强烈的共鸣。而古琴曲《阳关三叠》的旋律低沉忧伤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离别的伤感相辅相成,催人泪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配乐朗诵比赛,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融入诗文的境界中,让文学音乐一起提升学生的思想审美境界。

2. 如何进行高中语文诵读教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就是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诵读教学则是通过有声语言再创造文字语言中的艺术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思想内容,使学生获得语文课本中的诸多信息、知识,达到美的享受。

自古以来,诵读就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这是我们祖先一种明智而主要的教学手段。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到:“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均可作为这方面的佐证。

在现代张志公先生所总结的,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教学要从语文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

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

他们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

要求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要求‘穷经通史’,通晓‘诸子百家言’;他们也并不都主张‘两耳不闻窗外事’,有识之士是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然而,他们毕竟认为多读书是根本。

3. 如何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先串讲,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其实,学生如果没有熟读课文,即使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留不下多少印象。如果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熟读,甚至达到了成诵的程度,他们自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悟。就像有人说的:“艺术作品的最终完成,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之中。”这话不无道理,读的过程便是了解和领悟的过程。所以说,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诵读教学,要从以老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练习诵读为主,把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

1.对学生的诵读加以科学指导。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文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词,又间有通字和破读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及时地予以纠偏。其次,要读准句子的节奏,要让学生分清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停顿错了,意思理解就会发生错误。要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尤其是长句中的小的停顿更是要紧。

2.读懂词义、句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读懂词义、句意的关键,是学生能否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对新课文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如果说读的第一步要做到“若出吾口”的话,那么这一步就要做到“若出吾心”。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章中,有不少复句,但是因为没有关联词语而不易看出复句类型,学生在“若出吾心”的认真阅读中,就能够自觉地补出这些关联词语来,进而理解文意,加快背诵的速度。

3.读出文章的主旨、感情及蕴含的意义。这一步是对文章的总体理解,是学生的认识在前两步阅读基础上的升华。读出文章的感情,就是要求读出文章的语气和语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要“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同时,要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喜悦等语气,还有就是读出那些结构齐整、运用对比、对称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4.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一般来说,诵读方式可分为领读、齐读、分组读、自读,教学中应以自读为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同时,学生每读一遍,可提出不同要求,在分组读的时候,可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让男女分部来读,借助男女生音色的不同、音调、音高及语气的变化,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5.重视教师范读。成功的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同时除了声音的叩击,还有表情的感染,动作的,更有教师本身素养和功力在学生心目中产生的敬佩感、信服感,进而形成多功能的辐射和带动,使那些不喜欢诵读的学生,加大对诵读的投入,提高了诵读文言文的兴趣,最终把诵读文言文作为自觉的行为。

4. 怎样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

背熟,会默写,;几种句式什么,倒装啦,定语后置啦,还有词的用法,什么使动,谓动。

常见字词的意思。这就够了。

高考全国一卷是五分的默写题书上的,送分题不能丢了。一篇文言文阅读,三四道选择题,考察句式语法,内容理解概括,通字。

两句翻译,考察关键字词的翻译,还有语句通顺,这分就丢不了了。 还有就是练习了,高三的话每天做一篇文言文,效果很好滴文言文教学一直沿用“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传统模式,高耗低效。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姚姬传也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

若但能默看,即终生作外行也。”读的道理,就是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词汇和句式,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

进而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一次审美过程。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首先要“明读音”。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桃花源记》的“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

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另外,还要“明句读”。

中学文言文教材都已断句、标点,句子停顿易于掌握,难的在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问题。例如《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古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而“以为”中间省略了“之”。

因此这句应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不可误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通过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

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并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并且将朗读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孤立地把它当作某一个教学环节。

其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言文时应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时效性。除了上面的朗读方法外,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方面我还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适当的导入,创设情境,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到走进去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先把**《花木兰》里面的精彩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激发起他们学习此文的兴趣。 2、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精选或加播与课文或作者人物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就适当的讲几个与孙权,吕蒙有关的历史小故事。在学习《论语》时,就简要讲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

使学生受到触动,活跃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展开文言文教学一直沿用“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传统模式,高耗低效。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姚姬传也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生作外行也。”

读的道理,就是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词汇和句式,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进而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

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一次审美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首先要“明读音”。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如《桃花源记》的“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

另外,还要“明句读”。中学文言文教材都已断句、标点,句子停顿易于掌握,难的在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问题。

例如《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

“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而“以为”中间省略了“之”。因此这句应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而不可误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过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

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并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

并且将朗读贯串于整个教学过。

5. 高中语文阅读中诵读的指导技巧有哪些

指导方法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语文教材入手,精选诵读内容,增加背诵的容量。精选课本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学生诵读的内容,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等;或形象生动,动人心弦的文章,如《安塞腰鼓》、《海燕》等;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的文章,如《谈生命》、《那树》等。通过注意从整体上体味不同语境中如何运用语言,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领悟运用规律,放宽眼界,最终解决学生诵读的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另外,笔者认为课本中收录的文言文都是较好的朗读材料,对于培养语感有很大帮助。

第二,从教师入手,加强教师的诵读示范,强化诵读的指导和督促。聆听出色的诵读,犹如听一首优美的歌曲,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诵读基本功,有熟练的朗读技巧,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和朗读技巧。教师的诵读示范对学生影响很大。声情并茂的诵读能给学生一种强烈的美感享受,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课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带领学生赏析课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准确清晰、洪亮流畅、饱含感情的示范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避免读错字,读错句,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诱 *** 感共鸣,激发他们从中寻找蕴涵文中的文字美、语言美、情感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诵读的欲望,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获得美的熏陶。从而解决在诵读教学中缺乏科学的指导,缺乏系统有序,不合乎教学规律的教学问题。如在教学文质兼美的文章时,笔者往往由读入手,用配乐读、分角色读、表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通过读来整体感知内容,鼓励学生形成个性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再品读,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诵读教学有着更为高远的创新境界。如:我们可将朗读作为一种课型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教学线索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欣赏过程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教材处理的手法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信息提取的活动来设计等等。

第二,从学生入手,学生能读准重音、停顿,恰当地运用语调、速度。经常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诵读能力一般表现为重音、停顿、速度和语调等方面的运用技能。叶圣陶先生说:“语调的差别,不外乎高低、强弱、缓急三类。” 吟诵一篇文章,无非依据对于文章的了解与体会,错综地使用这三类语调而已。诚如斯言,诵读是读者置身于作者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话,应用声音语调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挥读物的感染教育作用。因此,重音、停顿、速度和语调等声音技巧不是超然于读物之外的技巧,它的运用受制于读物的思想感情,是由读物的思想内容所决定的。

6. 如何指导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怎么才能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呢?这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般用的是老师先串讲,疏通文意,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艺术手法.其实,学生如果在讲解前没有熟读课文,即使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分析得深刻透切,学生也留不下多少深刻印象,效果不佳.如果让学生事先对课文进行熟读,甚至达到成诵的程度,他们自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悟课文内容.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话很有道理,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和领悟的过程.所以说,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诵读教学,并把其作为重中之重,要从以老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练习诵读为主,把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

7. 高中古文的学习方法

高中生学好文言文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

古人学习文言文,讲究烂熟于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但其重视诵读的习惯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所说的“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有机会的话,还应当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如“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视野。“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的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默写下来,连标点符号也不要弄错!你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死记硬背”,倘若你能坚持到底,那么,在潜移默化当中,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了。“多练”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预习和复习。

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要尽可能读出作者的语气、轻重和感情,要流利通畅、声情并茂。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上课时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并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自己尚未弄懂而老师又忽略了的地方,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切忌浅尝辄止,不懂装懂!课后复习尤为重要,通过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像“猴子掰包谷”一样──丢了包谷摘桃子,丢了桃子搬西瓜,丢了西瓜追兔子,丢了兔子空手回──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第三,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学习。

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文言文不外乎翻译课文,因此,上课时抱着参考书不放,就像落水的人抱着一根救命的稻草,视若宝贝,敬若神明,一切唯参考书是听!殊不知,这些人误把拐杖当双腿,丢了拐杖则寸步难行!他们上课时一般不怎么爱听老师的讲解,更不会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满以为参考书上什么都有,根本用不着操这份闲心。哪知长此以往,对参考书形成的依赖就像一颗定时的,随时都有可能要了自己学习的生命!──他们一翻开参考书,就什么都懂,可谓一目了然;但是,一旦关上参考书,他们就像一个失去拐杖而又不会走路的孩子,收获的是一脸的茫然!因此,我们要科学的使用参考书,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借用一下,因为,它至多是一根备用的拐杖,千万别把它当成“双脚”,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任何投机取巧都只能是徒劳和枉然!

8. 如何有效开展高中文言文教学

古代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文化的精粹。

近几年来,大家对古诗文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也成为很多教师探讨的内容。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通常都用教师分析讲解的方法,逐字、逐句、逐段地串讲,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根本不懂得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理解、掌握新的知识。

因此必须改革高中文言文教学,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联系史实触发学生求知欲望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

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相搅合,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理解这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识原野的广阔性,求知欲望便极难得到引导和培养。因此,语言教师应该多读史书,了解、熟悉中国的历史。

在给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时,甚至在比历史老师的讲授更生动、细致、传神。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创设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爱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以往教学都是一味的教师讲学生听,大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让课堂失去了许多生机,如何才能让我们课堂重现生机,其实现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就能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想学文言文。我们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由5-6个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课程中,我们一般都是取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学习《过秦论》一文时,我们班有九个小组,那么每个小组一部分内容,根据分派内容的多少,确定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各个小组的同学聚集起来,一起学习本小组的内容,因为要评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更优秀,因此各个小组的学生都会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不仅能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文言文打瞌睡,还能激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从而积极认真地去学习,整个课堂民主、轻松,且学生学习兴趣高,教学效率也明显提高。三、结合语言鉴赏读出特色高中文言文的一些语言规律,如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语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是宜于“意会”而不宜于“言传”的。

而意会既不能只靠眼睛看,也无法从老师的精细分析中获得太多的领悟,最终还是反复吟诵,在吟诵中去琢磨、去感知、去体察、去心领神会。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整体感知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以达到融会贯通。

首先要分析词义、句意;其次要懂得篇意,结合课文内容,分清层次;最后还要归纳写作特点。分析的过程,教师切忌包办。

凡是学生在课释或课前提示中能找到的,教师不讲;凡是经过点拨学生可以心领神会的,教师要及时启发指导。经过了分析,学生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加强了文言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要想读通读透,只靠课堂上两三遍的诵读几遍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多花时间反复吟诵并配以同步或不同步的默写,以读助写,以写促读,建立读写一体化的学习流程。在《阿房宫赋》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我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几个班联合举办了一次诗歌朗读比赛并书法比赛,这对鼓励学生诵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之后考查这一课的知识点时,发现学生们记得比较牢固,极少丢分。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较现代文,文言文前进的脚步仍然迟缓,成效和付出还是很不成比例。所以我们要坚持不断地开发更加有效地文言文教学方法,一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打造高效率课堂。

我的第一本书,现在已找不到它了,回忆起来印象也不是很深,就像深海中的夜明珠,虽说珍贵,但光芒却不过是模糊的一点点,不很起眼,但它却曾真正地、一点都不掺的存在过,于我有着非凡的意义。

回忆它的时候感觉有些累,时间久远我几乎将它忘记了。极力想起来的一丝丝线索、一幅幅画面也如同被细沙铺了一层一样,不很清晰,隐隐记着上面画着猫、狗、猴子,还有一头大象,剩下的实在是想不起来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经常给躺在床上的我读里面的故事,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母亲坐在床头边,有感情地绘声绘色地读着,我也是使劲地睁着眼睛,生怕睡着了,错过了哪个精彩环节。那时,年幼的我对母亲读的故事一知半解,但却由衷地对书感到好奇,特别想知道这薄薄的书中怎么会藏着那么多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里都会有淘气可爱的小朋友和那些顽皮机灵的小动物们。

每当自己一个人在家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摸一摸那本书,感觉它就像一个好孩子那样乖,不乱跑乱动,更不搞恶作剧,所以我从不将其作为破坏的对象。如果家中有人在看书的话,我就会翻开它,装模作样地读着,有时候拿倒了都不知道。

那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捧着那本书为父母讲故事,就像母亲给我讲的那样动听、美妙。

后来,我认了字,可以自己读故事了,很希望能再多读一些书,父母对我的想法也很支持。我努力学习,认真做功课,渐渐地,认识的字由少变多,看的书也由薄变厚。好奇的我开始试探着读一些作文选,慢慢发现作文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每篇作文都会给我带来意犹未尽的感觉。作文选便彻底代替了故事书,但这又无法令我满足,于是便开始涉猎一些名家名作。在那些异彩纷呈的文字中,我感到书真是一个奇妙的大千世界,那里面五彩缤纷,有喜有悲。后来,我又开始读一些文学名著,先是简写版,然后是原著,读古代文人的深刻思想,读今日名家的精彩文笔。我的书一天天多了起来,生活也变得无法与书分开了,书彻底融入了我的生命。

我的书柜中,现在已经放满了书,它们一本本静静地立在那里,等待我去一一品读。但最令我不能忘记的,却是我的第一本书。它是我阅读之路的起点,也是我读书之旅的引路人。感谢你,我的第一本书!

我和书.

书是兄弟,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江湖义气。

古人在书中找到了颜如玉,找的了黄金屋。而我看来,书就是书。就像船的锚一样,起落之间本已举无轻重,无须再添加任何修饰。

当读书不是为了考取功名利禄,不是为了说话时滔滔不绝时,我和书便拥有了一片简单的快乐。

每天早上,当我用手去关烦人的闹钟时,手指先碰到的是一排光溜溜的书脊。那份奇妙的感觉会使一整天都有好心情。夜里被它们挤得缩手缩脚的不快也早已得驱散得无影无踪。

溜去朋友家玩,看见他们家一整墙是书被锁在柜子里,散发着一种银灰色的光泽。这时,我的希望便是这些书应该有人去品位,去欣赏。不让这些书变成寂寞的经典,无人去喝彩。

我自己的书,每一本都是宝贝。买来以后,先要用餐巾纸拂去上面的灰尘,然后包好书皮。但是,我不会马上去读,而是一页一页地翻着。用手指去摩挲书中每一个字迹的纹路,让幽幽的墨香弥漫在静谧的空气中。

写完了该写的作业,见完了该见的朋友,我会找一个安静的下午,坐在屋子的角落,静静地读书。我会进去书的世界,倾听书的话语,和书默默交谈。而此时,我便拥有了一份真正的快乐。暂钱买书的辛苦,去买书的汗流浃背,一切都已不再重要,因为这和读书的快乐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我和书,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2.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让我们变得博学多才;书籍,是五彩生活的万花筒,教会我们品味生活;书籍,是大千世界的缩影,让我们看透世界;书籍,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我们回味无穷……甚至在我还不认识一个字的时候,我已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懵懂——追求

小时侯的我,跟别的小孩子不大一样,别的小孩子爱玩,而我就爱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故事书,而且一有空就让奶奶给我讲故事。也就因为这样,我很小就会认字,我在3岁的时候就能背下600首唐诗。

上小学后的我爱陶醉于文学殿堂之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那千百次顽强的拼搏中,从那无数钢铁般的战士身上,我逐渐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三毛”的遭遇让我更加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则时刻鞭策着我前进。“鲁滨逊”使我拥有爱追求,好探索的精神。

沉浸——获取

《读者》,一本令我爱不释手的刊物。平时,我在完成紧张的学习后,就会拿出《读者》,开始在文章美妙的字里行间游走,沉浸于获取知识的喜悦里,忘情于纸页之间,陶醉于佳作之中,那种快乐,在当时是其它任何一种感觉也无法比拟的。渐渐地,我脑海里的“词库”开始丰富起来,写出来的文章也开始变得优美。

《读者》像一位慈祥的智慧老人,不断地启迪我,教导我做人的道理,更像一个在困难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了我的朋友。在一次语文测验中,作文是要求写景的。毕竟写景是我的弱项,在我毫无头绪之际,我忽然想到了它,并在心里回味着那些令人陶醉的句子,开始组织语句,不久,我就开始动笔了。笔在我手中“刷刷”地工作个不停,终于写完了。得到了它的帮助,我那次作文竟然只扣了1分!《读者》带给我心灵的冲击力太大了,使我每读一次,精神都会感到很愉悦,都会有新的收获。

奉献——回报

我们的人生,有太多爱的诗,泰戈尔的《飞鸟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们让世界美丽,让我们理解了生活,感受了生命。我一直在想:如果书是一位老师,昔日的教育,不知给了我多少帮助,那我又如何回报它呢?它就像春蚕般的奉献,却得到被抛弃、被火化的结果。如果要赞美它的美,多少语言也是表达不出来的。它就像流水一般——越深越无声:在马克思身上我读懂了“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的道理;在詹天佑身上我读懂了“名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爱国之道;在鲁迅身上我读懂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感性的诗人生活在永恒之中,与爱的奉献一样,永不腐朽,我们知道了回报社会才是最好的奉献。可想而知,书该是多么可贵,多么令人神往……爱不需太过轰轰烈烈,只是一点一滴的奉献,都会让人感动不已。

书陪伴我走过了13年的岁月,它像跳跃着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自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的目标。

我和书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