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模板 写作模板

千古绝句最美唐诗宋词_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注释及翻译全文

tamoadmin 2024-08-13 人已围观

简介1.与东栏梨花中写景有异曲同工的古诗文2.凉州词(唐朝曲调名)详细资料大全3.王之涣的凉州词4.关于赞美的诗句有那些5.《出塞》的翻译课件一般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用具,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七年级语文第四课课件,内容仅供参考。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

1.与东栏梨花中写景有异曲同工的古诗文

2.凉州词(唐朝曲调名)详细资料大全

3.王之涣的凉州词

4.关于赞美的诗句有那些

5.《出塞》的翻译

千古绝句最美唐诗宋词_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注释及翻译全文

课件一般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用具,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七年级语文第四课课件,内容仅供参考。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时

1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步骤一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三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2)词义

竦峙:耸立。

幸甚至哉:得很。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2、作者名片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词,今存二十一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诗歌具有浪漫主义特色,想象奇特丰富,作品收入《李太白全集》。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羣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61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3、文体链接

乐府诗: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蒐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陌上桑》和

学法指导一:

针对步骤二中的表现手法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

(1)衬托: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多情善感。

(2)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

(3)渲染:仔细描摹以加强效果。

(4)抑扬: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出真实意图。无论是欲扬先抑还是先扬后抑,所要强调突出的都是后者。抑扬的使用使诗词在很短的篇幅里跌宕起伏,摇曳生姿。

(5)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或物的描摹、议论更含蓄地表达出来。

(6)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7)以动写静:通过描写“动”来体现“静”,更显其“静”。

(8)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感伤现实。

(9)虚实结合: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可大大丰富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律诗: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次北固山下》每句五个字,所以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钱塘湖春行》每句七个字,所以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步骤二 赏读《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观沧海》

1、如何理解“东临竭石,以观沧海”一句?

交流点拨“东临竭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的?

交流点拨(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 *** ,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4、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交流点拨诗中3-8句实景描写海水与山岛;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想象之景。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春天的景物很多,为什么作者挑选“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交流点拨“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哀伤的氛围,融情入景。

2、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怎样的愁绪寄予了明月?

交流点拨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和担忧。

步骤三 赏读《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

(一)《次北固山下》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交流点拨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行客前进的路,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途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情感真切,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交流点拨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

交流点拨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二)《天净沙61秋思》

1、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交流点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

2、“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点明全文主旨: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天涯”二字,与夕阳配合,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3、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游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步骤四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写法

《观沧海》用情景交融、虚实相映的写法,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次北固山下》用寓情于景、景中含理的写法,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

《天净沙61秋思》运用了传统的寄情予景的写法,把本来抽象的、难以表达的悲苦之情借助景物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情于景,想象丰富,语言含蓄凝练。

2、拓展延伸

请你搜集几句有关“胸襟”“抱负”“思乡”的诗句。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⑤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板书设计

观沧海水:澹澹山岛:竦峙(壮丽气势)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向荣姿态)实景——借景抒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虚景(奇特想象)(宏伟意境)博大胸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尽子规啼哀伤寄明月夜郎西思念寄情于景天净沙 秋思

景枯藤 老树 昏鸦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情 夕阳 断肠人悲怆愁苦 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

借景抒情首联:旅途奔波之景颔联:恢弘阔大之景颈联: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尾联:乡思之情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 赏读《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步骤三 赏读《次北固山下》《天净沙61秋思》。

步骤四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 ,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 *** 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学生自由回答

三、简介作者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 *** 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 *** 阴谋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 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 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 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 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

4、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

1、 仿句练习仿照《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2、 背诵全诗

七、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

1、 背诵《如生活欺骗了你》

2、 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

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篇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四、感悟哲理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 学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 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七、综合性训练: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教后记: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教会学生去怎么做。

与东栏梨花中写景有异曲同工的古诗文

1. 关于的诗句

关于的诗句 1. 关于的诗句

1、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原文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3、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4、简析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2. 描写打鱼的诗句

题秋江独钓图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翻译

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

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2、翻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3. 关于鱼的诗

放鱼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注释:

这是咏物诗中一首富于哲理的佳作,篇幅短小,意味隽永。我国古诗中,最早写鱼的诗句见于《诗经·卫风》中的《硕人》篇。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枯鱼过河泣》,则是以鱼为抒写对象的完整的全篇。唐代咏物诗不少,然而写鱼的专篇仍然不多,所以这首《放鱼》是独具一格的难能可贵之作。

鱼 一夜的诗

没有什么比夜晚更加潮湿

没有什么 除了一座濒临死亡的教堂

和一条握住钟声的鱼

苍白的水星下 鱼哭泣着

空虚的铁锚逆流而行

作为一条呼吸物质的鱼

除了摇动星云的摇篮 编织波浪的睡衣

他还会在有生之年梦到刀刃

梦到在空旷的街道上奔跑

看着自己在面孔中生长的疲惫

仿佛老去 死在上升的台阶上

那灰色的鱼子说过

所有的鱼子都是潮汐 所有的

由于鱼一个陌生的手势

女孩在月光下撕毁大海

而鱼从海岬的脚踝滑过

低声吟诵着水草 空气 和但丁

水星睡去……

衰败的摇篮还在抖动

潮湿无比的鱼静驻水下

张开失去温度的眼睛

他还在诗的黑暗中游着

放弃了生而为水的权利

对于一条鱼而言

海 是沉没的火柴 擦亮

擦亮这盐 这面前汹涌的海水

让结伴而行的词语燃烧

让一些句子静默着 沉入水中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注释〕

1.渔者:的人。

2.但:只。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3.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4.出没:忽隐忽现。

〔简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小船,注意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4. 关于钓鱼的诗句

这么多,到里面选吧 钓鱼诗词大全(转)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翁,独 钓 寒 江 雪。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雨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渔 歌 子 (晚唐)张志和 西寨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弯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 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 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钓 侣 皮日休 严陵滩势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

烟浪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杰。 无 题 (明)解缙 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山居秋螟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僧归日本 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月到,犹自梦渔樵。

淮上渔者 郑谷 白头波上白发翁,家还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风钓 程鹏翅 风吹水面浪偏高,直怨天公气不消。 安能息怒还平静,钓条鲤鱼做佳肴。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寻西山隐者不遇 邱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洛阳女儿行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江头自浣纱。

渔翁盼春 丁洪 蛰居茅室躲寒冬,忽见墙头柳色葱. 只待桃花红大地,金钩一副钓金龙。 渔乐 丁洪 树上蝉莺奏,花丛蜂蟀鸣.世间交响乐,最美钓铃声.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橐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 据湖岸引编巯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

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 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春。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长相思 陆游 云千重。

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

月明收钓筒。 头未童。

耳未聋。得酒犹能双脸红。

一尊谁与同。 桥如虹。

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

天教称放翁。 侧船篷。

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

到时闻暮钟。渔父二首 陆游 镜湖俯仰两青天。

万顷玻璃一叶船。拈棹舞,拥蓑眠。

不作天仙作水仙。 长安免拜几公卿。

渔父横眠醉未醒。烟艇小,钓车轻。

遥指梅山一点青。渔父 吴镇 无端垂钓空潭心,鱼大船轻力不任。

忧倾倒,击浮沉,事事从轻不要深。 陵阳讼三门六刺滩 李白 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 水状龙盘旋。何愁七里濑,使我欲投竿 渔父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桧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渔歌子三首 张志和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作。

5. 关于钱塘江的诗句

杂曲歌辞·浪淘沙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钱塘江潮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秋过钱塘江贯休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钱塘江待潮 全宋诗-胡仲弓 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

江翻晴雪卷,海涨石塘平。 帆影林端见,波光屋上明。

青山自吴越,相峙两含情。 钱塘观潮 全宋诗-刘黻 此是东南形胜地,子胥祠下步周遭。

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 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

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 忆钱塘江 全宋诗-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钱塘江潮 全宋诗-释文珦 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

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 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

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 钱塘江上 全宋诗-杨蟠 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

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 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

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 钱塘江 全宋诗-朱继芳 极浦无高树,苍茫只远空。

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 两岸东西浙,千帆来去风。

中原山色外,残梦逐归鸿。 酒泉子(十之十)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钱塘观潮)赵鼎 双峰遥促,回波奔注,茫茫溅雨飞沙。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

儿戏笑夫差。谩水犀强弩,一战鱼虾。

依旧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 雷驱电炽雄夸。

似云垂鹏背,雪喷鲸牙。须臾变灭,天容水色,琼田万顷无瑕。

俗眼但惊嗟。试望中仿佛,三岛烟霞。

旧隐依然,几时归去泛灵槎。 明 张田一首 潮去潮来春复秋,钱塘江水通湖头。

愿郎也似江潮水,暮去朝来不断流。 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 明 方行 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

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践终非霸主材。 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

鸱夷铁箭俱安在,目断洪波万里回。 月望后至海宁州登海塘观潮 清 阮元 钱塘江潮秋最巨,未抵盐官十之五。

我来盐官塘上立,月初生霸日蹉午。江水忽凝不敢东,海口哆张反西吐。

潮不推行直上飞,水不平流自僵竖。海若凭陵日再怒,地中回振千雷鼓。

马衔高坐蛟鼍舞,拔箭倒发钱王弩。须臾直撼塘根去,摇动千人万人股。

如卷黑云旋风雨,如骋阵马斗貔虎。如阴阳炭海底煮,如决瓠子不能御。

三千水击徙沧溟,十二城堕倒天柱。气欲平吞于越天,势将一洗余杭土。

吁嗟乎,地缺难得娲皇补,大功未毕悲神禹。此是东南不足处,岂为区区文与伍。

沧海桑田隔一堤,鱼龙黧首相邻处。我皇功德及环瀛,亲筑长防俾安堵。

全用金钱叠作塘,不使苍生沐咸卤。迩来龛赭涨横沙,却指尖山作门户。

雁齿长桩十万行,鱼鳞巨石三层础。王充论前有古迹,枚乘发后无奇语。

吁嗟乎,此塘此潮共千古,词人心乐帝心苦。 晚渡钱塘江 清 王荫槐 罗刹江声殷似雷,扁舟摇兀怒涛堆。

身从大地孤鸥泛,潮挟群山万马来。南渡衣冠秋草寂,西陵鼓角夕阳哀。

古怀牢落真无懒,呼取余杭酒一杯。 钱塘观潮 清 汤金钊 一声初转海门雷,万叠真如雪作堆。

盛气已吞文种墓,余波犹上子陵台。底教金寇全师去,合借钱王射手来。

欲写壮观愁笔弱,银山饱看只空回。 钱塘观潮 清 林以宁 气以三秋肃,江因九折名。

海门环凤阙,半曜拱神京。舟楫三都会,鱼盐百货盈。

凉飙随舵发,新月傍船行。共指潮生候,争看雾气横。

篙师屏息待,渔子放舟迎。海外千山合,江边万谷鸣。

蜃楼惊变幻,鲛室忽晶莹。鱼沫翻珠佩,腥涎喷水精。

玉山高作垒,雪浪俨如城。似有冯夷鼓,长驱掉尾鲸。

前茅从赤鲤,后队亦青旌。自可吞溟渤,何烦洗甲兵。

蛟宫图广袤,蚁垤敢争衡。久欲寻天汉,频思访玉清。

乘槎常不达,浮海竟无成。近睹三江险,方知六宇平。

奇观书短韵,尺幅海涛生。

6. 有哪些写“捉鱼”的诗句

题金城临河驿楼 唐代:岑参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作郎。

鹭鸶 唐代: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寄怀南阳润卿 唐代:皮日休

鹿门山下郎,今向江南作渴羌。

无事只陪看藕样, 有钱唯欲买湖光。

醉来浑忘移花处,病起空闻焙药香。

何事对君犹有愧,一篷冲雪返华阳。

题灵山寺(战鸟)唐代:顾况

觉地本随身,灵山重结因。

如何战鸟佛,不化人。

白鹭汀 唐代:顾况

靃靡汀草碧,淋森鹭毛白。

夜起沙月中,思量策。

促促词 唐代:张籍

促促复促促,家贫夫妇欢不足。

今年为人送租船, 去年在江边。

家中姑老子复小,自执吴绡输税钱。

家家桑麻满地黑,念君一身空努力。

愿教牛蹄团团羊角直,君身常在应不得。

寄鄠县尉李廓少府 唐代:姚合

岁满休为吏,吟诗著白衣。

爱山闲卧久,在世此心稀。

听鹤向风立,乘月归。

此君才不及,谬得侍彤闱。

7. 有关钓鱼的诗句

1。五代和凝的《渔父》词:“白芷汀寒立鹭鸶,草风轻剪浪花时。烟幕幕,日迟迟,香引芙蓉惹钓丝。”

2。唐代诗人鱼在《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中曾描述过夏季垂钓的情景:“无限荷香染署衣,阮郎何处弄船归。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

3。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春事事幽。自来自去堂前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可求。”

4。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函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纪晓岚《钓鱼绝句》:“一篙一橹一渔翁,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6。 写冬钓诗当然首推柳宗元的《江雪》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8。陆游的《闲中偶题》一诗中云;“花底消歌春载酒,江边明月夜投竿”。

9。罨画池边小钓矶,垂竿几度到斜晖。------>陆游

10。以风流为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

-----《海上钓鳌客》李白

1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胡令能

凉州词(唐朝曲调名)详细资料大全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翻译如雪偶般又轻又薄的梨花瓣烦刻间已飘飞满地。这一刹那的景象使我们顿悟了人生,最美的时刻也就是开始领悟到人生凄然的时刻。清明时节,草熏风暖,梨花如雪,已是募春繁华过眼即空,但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几度清明?

ˋ

赏析

苏东坡最为得心应手且作得最好的诗体,自然七言古诗,然而苏诗另有一绝,在宋朝诗坛堪称独步的,那就是七言绝句。比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七古,这些清新绝俗的小品诗或许更有它令人喜爱的特色。

苏东坡的七绝纯粹是性灵的流露、天才的横溢,不修饰,不用典故,几乎全是白话的作品,这些全是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伟岸的心灵在闲暇时偶发的,对人生明澈观照。有的如晶莹浑圆的明珠,有的如清晨,有的如朝露,有的如儿童的嬉笑......总之这些作品是我们一读就会喜欢的而且百读不厌的。 「东栏梨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其中一首。

「东栏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都写得出这样的诗,但古今以来却只有这一首写梨花的诗篇,传诵千古,至今仍脍炙人口。何故呢?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实在不容易,只觉得他所描写的景物很美,又很亲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柳絮飘飞,梨花亦开遍了一城的雪白这里更加强调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万紫千红,花团锦簇,如锦绣般的大地-----但是这里单只描写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衬),更着眼于自己家门口东栏边的一株梨花-----它愈开得热闹,愈引人惆怅-----到这里,此诗的获烈特色完全显现出来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强烈的白色这引起人共鸣的主要关键所在,任何人面对如此一幅画面,也会稍然为之动容:

东坡此诗似伤春而实未伤春,一点也没有颓废衰飒的调子,只是纯美的欣赏与人生哲理的。

王之涣的凉州词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武威市,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凉国故地,天下要冲,国家蕃卫,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元明清时,武威又被称西凉,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晋书 地理志》:“汉改雍州为凉州”,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在此建都。《乐苑》:“凉州宫词曲,中,凉州都督郭知运所进”。

凉州乐舞不仅是西北乐舞的代表,也是中原王朝乐舞中的精华,被尊为"国乐"。隋朝确定的9种国乐,有七部是凉州输入的,其中《西凉乐》最著名。

年间,郭知运蒐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他们的题目一样,内容不一样。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凉州词 外文名 :Liangzhou word? 代表作家 :王之涣、王翰、张籍、陆游等。 类别 :唱词 创作朝代 :唐代 地理位置 :甘肃武威市 代表作,王之涣版,王翰版,孟浩然版,陆游版,张籍版,王之涣版,注释,翻译,王翰版,孟浩然版,来源,历史背景,作品鉴赏,王之涣版,王翰版,作者简介,王之涣,王翰,孟浩然,发展与特点,轶事传说, 代表作 王之涣版 凉州词 凉州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翰版 凉州词 凉州(1910)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孟浩然版 凉州词 (唐)孟浩然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陆游版 凉州词 凉州 (宋)陆游 垆头酒熟葡萄香, 马足春深苜蓿长。 醉听古来横吹曲, 雄心一片在西凉。 张籍版 凉州词 凉州人 (唐) 张籍 凤林关里水东流, 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 无人解道取凉州。 王之涣版 注释 ①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即唐凉州都督府所在地(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②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④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1尺≈33.3333······厘米) ⑤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⑥何须:何必。 ⑦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⑧度:吹到过。 ⑨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安西双塔堡附近。 ⑩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翻译 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西北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呢?玉门关一带根本没有杨柳可折啊!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王翰版 ①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②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③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④沙场:战场。 ⑤君:您。 ⑥欲:将要。 ⑦莫:不要。 ⑧古来:自古以来。 译文 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当将士们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突然不停地响起,在催促他们快点上前作战。将军说到:“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到今,前往战场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凉州石窟 孟浩然版 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可以做成琵琶其声音洪亮直上云霄。 遥远的胡地三万里,即使是送与王明君马上作乐的琵琶声又哪能穿越。 身处异地即便是欢乐也让人觉得悲凉,这羌笛胡笳也不用再吹。 坐在边塞看着今晚的月亮,心里想的是杀光边关的敌人。 来源 “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晋书 地理志》:“汉改雍州为凉州”,《乐苑》:“凉州宫词曲,中,西凉都督郭知运所进”。古代所指的凉州今武威市凉州区。 历史背景 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灭北魏,据凉州,置武威、昌松、魏安、番禾、广武5郡。武威郡领姑臧、林中、襄城、显美4县。 凉州 北周保定元年(公元551年),皇帝下旨,调集凉、甘三州力役三千在瑞像诞生地建寺,历时三年而成。佛寺绵延数里、蔚为壮观,赐名瑞像寺,北周皇室对凉州佛寺进行了几次大规模修善。 北周世宗孝闵帝二年(558年),置凉州总管府,治所姑臧,统武威、广武2郡。武威郡领姑臧、昌松、白山、力干、安宁、广城、鄣和燕支共8县。 隋朝开皇元年(581年),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所姑臧。隋炀帝大业初年(605年),废凉州总管府,复置武威郡,郡治姑臧县,领姑臧、昌松、番禾、允吾4县。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沙钵略可汗深入凉州、天水,掳掠人畜,百无一留。杨坚命杨爽为行军元帅,率军分道反击突厥。杨爽亲率朔州总管李充大破沙钵略军,俘千余人。窦荣定出凉州,高越原之战击败阿波可汗,迫使突厥盟约退兵。 隋朝开皇四年(584年),阿波可汗与沙钵略战,阿波可汗号称西突厥。自此突厥分为东、西两部。587年杨爽被征召入朝任纳言,颇受杨坚器重。不久后,凉州总管杨爽“因病逝世”,年仅二十五岁,如杨爽活着,突厥怎能迅速崛起,其后的历史可以完全改写。 隋朝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杨广从洛阳去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逼围东都,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杨广十大罪状。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凉州人阴世师与代王杨侑留守长安,阴世师勒兵抵御李渊攻入长安,城破被杀。后李渊拥立杨侑为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隋炀帝后期大乱,厥崛起达到“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强盛程度。 凉州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李轨举兵反隋,占领河西、河湟、内蒙西部,建大凉国,定都姑臧,建元安乐,称大凉皇帝。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李轨被李渊所灭,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姑臧。武德七年(624年),废凉州总管府,改置凉州都督府。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武威郡属凉州。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4月30日,李幼良为凉州都督,其率军击败来犯的突厥。唐太宗继位,有人告李幼良暗中养士,交结境外。诏中书令宇文士及去替代,并按状。左右大惊欲劫李幼良由间道趋长安自白,不即,北奔突厥。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宇文士及检校凉州都督。当时,突厥数次入侵。宇文士及威惠并施,盛陈兵卫,礼贤下士,深得民心。九月,征为殿中监。不久,因病外放为蒲州刺史。 唐朝贞观三年(629),玄奘法师西去印度,途经凉州驻月余,玄奘描述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当时中原闹灾,凉州的富足显得一枝独秀。《西域记》 唐朝贞观九年(634年),李大亮俘获吐谷浑名王20,杂畜五万,到达且末西境。吐谷浑伏允逃跑,薛万均指挥骑兵追击,击破吐谷浑余党。吐谷浑王伏允的儿子伏顺率全国投降于唐军,伏允自缢而死,吐谷浑归附于唐朝。伏顺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 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李世民将宗室女弘化公主嫁吐谷浑王慕容家,后来慕容豪族世居姑臧,成为凉州著名的大家族,十分显赫。 凉州马踏飞燕出土地 大周天授元年(690),女皇武则天下诏全国各州建大云寺一座,新修佛祖寺。洛阳、扬州、凉州为三大经济和文化中心。 唐朝二年(714),时任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凉州大曲》于帝都长安,受到唐玄宗极度赞赏。西凉乐从此定位为国乐,从此凉州的西凉乐、西凉伎也风靡天下。 唐朝五年(717),凉州都督郭知运蒐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了唐玄宗。唐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凉州词”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孟浩然、王之涣、王翰、张籍等,元稹、白居易的《西凉伎》更是流传千古,凉州因这些诗篇而闻名海内外。 唐朝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在古代的军事地理中,凉州承担著隔断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游牧民族联系的任务,在地理位置上凉州是有效控制三大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中央 *** 只要占据凉州,就能在向西的战略上取得绝对优势地位。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凉州为武威郡,辖姑臧、神鸟、天宝、昌松和嘉麟5县。唐朝至德二年,唐朝内讧安史之乱导致河西、陇右、西域的优秀将帅和驻防兵力内调,边镇空虚,吐蕃趁虚而入,不断骚扰侵袭屯有重兵的凉州城。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武威郡为凉州。 凉州 唐朝宝应三年(764年),凉州被吐蕃占据。公元849年,唐重占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公元851年,汉人张议潮占据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唐朝再次占据凉州。 唐朝咸通四年(863)置凉州节度使,册封张议潮为河西节度,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张议潮兼领凉州节度使,其实这一时期凉州的实际控制权是在温末一族手里。866年,吐蕃王国崩溃灭亡。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作品鉴赏 王之涣版 赏析一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著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赏析二 这首诗表达出戍边士兵的思乡怀土之情。诗的首句写极目远眺之景, 描绘出黄河的蜿蜒雄壮。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孤城,意境萧杀悲 怆。先写边塞的萧索悲凉,以衬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第三句忽而一转,引人羌笛之声。羌笛所奏是《折杨柳》的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玉门关内或许春风和煦,关外却是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 寄情也不能,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一个“怨”字,用词精妙,语调委婉, 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写出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 苍凉,没有衰萎颓唐的情调,表现出诗人广阔的胸襟。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才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王翰版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凉州词 七言绝句《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王翰,字子羽,唐时并州晋阳人。对于此,《唐诗三百首》编者“蘅塘退士”孙洙的批语是:“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孙洙不愧知音之士,八个字批语,准确道出了此诗意蕴。这首诗不仅意蕴深远,边塞风光也如在眼前,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音乐高度发达的李唐王朝,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如果熟悉唐朝音乐,就会明白,“欲饮琵琶马上催”,是指“琵琶”、“马上”两种不同乐调。诗中“马上”,是“马上乐”之略。所谓“马上乐”,是“鼓角横吹”的军乐。追溯历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乐的“鼓角横吹”始于汉代。史称:“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这种“鼓角横吹”的“武乐”(即军乐),在殿庭之上,称作“横吹”;于军旅行中,则称“骑吹”。后世因“骑吹”是在马上演奏,亦称“马上乐”。如西晋傅玄《琵琶赋序》即有“作马上之乐”的说法。《旧唐书·音乐志》也说:“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鼓吹本军旅之音,马上奏之。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魏晋隋唐,“马上乐”已成为融会北狄、西域音乐而形成之“鼓角横吹”军乐的专有名词。明白了“马上”二字典故,我们可以知晓:《凉州曲》中描写的乐调,除了用“琵琶”一类乐器演奏的马下俗乐以外,还有“马上”军乐,二者形成强烈对比。所谓“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边塞将士正欲欣赏琵琶一类乐器奏出的悠扬乐调,以就痛饮,突然远处传来金鼓钲钲、号角齐鸣的马上军乐,这马上军乐,使他们又回到即将出征的现实之中。《凉州曲》不仅是“诗中有乐”的佳作,而且是“乐中有诗”的绝唱。诗中乐调的强烈对比,自有一番深意。如于音乐不甚了了,很难领会其中滋味。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 “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像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 *** 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作者简介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王翰 王翰,唐朝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官秘书正字,后贬仙州别驾,又贬道州司马,卒于任。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自歌自舞。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全唐诗》留其诗一卷十三首,其中《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为人传诵。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歌流派,又称“王孟诗派”。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无论在生前死后,孟浩然都享有盛名的。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发展与特点 王翰生活在初唐将步入盛唐的时期,陈子昂宣扬唐诗风骨对唐诗发展有很大影响。王翰性情狂放不羁,他的七绝《凉州词》反映出当时士人特有的那种极其坦荡的心情和豪健的气格。 这和唐代社会的开放大气、国富民强的背景是相关的。 当然,当时的边塞诗也很流行,出现了除王翰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王之涣一大批边塞诗人。 凉州是河西走廊的军政中心,“丝绸之路”的东大门。有唐一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对河西地区的治理,唐代前期凉州城一度成为都督府和河西节度使治所。唐诗中的凉州,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有描写战争、抒发爱国情怀的;有表达浓烈的思乡、思亲之情的;有描述奇丽的边地自然风光的;有展现凉州独特的异域文化的,其中异域文化里主要描写了凉州的风土人情、凉州乐舞、凉州佛教;凉州词(曲)所展现的丰富内容,是边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凉州诗歌风格上呈现为悲凉苍劲、威武豪迈、平和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出诗人不同的情怀,也丰富了凉州诗歌的情感内涵与历史厚重感。 轶事传说 《凉州词》长短句 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来到纪晓岚家里,看到纪晓岚正在练习书法,便顺手把手中的纸扇交给纪晓岚,让他在上面题一首诗。纪晓岚接过纸扇,只见上面有远山、近城、杨柳春风。他略加思索,便龙飞凤舞写下了王之涣的《凉州词》。纪晓岚题完诗,乾隆拿起纸扇,大加赞赏:“龙飞凤舞,一气呵成,妙!真妙!”乾隆再仔细一看,发现词中缺少了一个“间”字,大怒:“你故意漏字欺骗朕,该当何罪!”说著,把纸扇扔给了纪晓岚。纪晓岚拿起纸扇一看,果真漏下了一个“间”字,他立即镇定地说:“万岁息怒!我写的不是王之涣的《凉州词》,而是根据他的词,重新写的一首词。”说罢,朗声读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词是长短句,既然叫凉州词,应该这样改才是。”乾隆佩服,满意而去。 纪晓岚只改动了一下原诗中的标点符号,不仅让王之涣的名诗变成了名词,还让自己化险为夷,可见标点符号的魅力无穷。

关于赞美的诗句有那些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3、“远”一作“直”。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简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刺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赏析

凉州(今甘肃武威)位于河西走廊。这首诗描写了黄河上游辽阔荒凉的景象。此诗境界开阔,气象沉伟,情调悲壮苍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指遥望黄河,其源仿如出自白云间。“羌笛”是西域乐器,“怨杨柳”是指羌笛声奏出哀怨的《折杨柳》一曲。

首句设想奇特,是溯流而望。这与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视觉方向相反,强调的重点也不同。李诗强调气势,王诗强调源流之高远。在如此山长水远天高地阔的浩翰背景中,一片孤城形只影单,兀然独立于万仞群山之中,而那条黄河则如丝如带,把蓝天白云、孤城、群山系结在一起。这是一幅泼墨写意的边塞图画。诗人把一座城说成一片城,以一片对万仞,突出孤独之感:孤城如一叶扁舟在翰海中漂泊,如一朵白云在天地间淹滞,正如戍守者那孤独无奈的情怀。由此便推出了一个"怨"的主题:这偏远荒凉的边塞啊,春风都不肯光顾,而人却要背井离乡地在这里苦熬岁月。如此深长无奈之怨却以"何须怨"这样宽慰的语气说出,曲折达意,举重若轻。仔细想来,《折杨柳》之曲也的确无助于消解幽怨。那么怨谁呢?诗人没说,倒是同题的另一首诗微露怨词:"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但天子也不是好怨的,因此只好轻轻地怨怨"春风"算了。《唐诗正声》吴逸一评:“满目征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唐贤三昧集笺注》:“此状凉州之险恶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须作杨柳之怨乎?明说边境苦寒,阳和不至,措词宛委,深耐人思。”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趣闻

传说清代的纪晓岚曾机智敏捷,摆脱了一次窘境。

纪晓岚是乾隆皇帝时的大红人,学问大。应对敏捷,乾隆帝喜欢他。有一次要他在折扇上题字,他就写王之涣的这一首《凉州词》。可是这位才子一下子不小心,把第一句的“间”写漏了。

乾隆帝发现了,不说什么,只叫他把写的念一念。纪晓岚接过来一看,明白了,但很有捷才,不慌不忙地读成了一首长短句:“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足以体现纪晓岚的才智。

《出塞》的翻译

1.优美的诗句有哪些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唐 柳宗元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唐代:杜甫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作者:杜甫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作者:王维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

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唐杜牧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唐王维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2.歌颂诗句有哪些

诗歌一:赞美人 冰清玉洁似情操,花容月貌美人蕉。

风情万种在吹箫,看似西施笑似昭。诗歌二:美人冰肌玉骨锁魂萦,秀眉欲笑还如颦。

红妆淡抹花容映,云鬓三千如瀑淋。纤指如兰柔盈盈,媚首娇唱暮江吟。

孤芳自赏花黄镜,凝眸似水浅笑盈。诗歌三:美人吟飞鸟在枝头喑哑落花似春雨纷纷下残香满华发玉指将碧水轻撩素裙于风中飘摇浅笑多妖娆红尘风景如梦更似画且笑看他各领风骚但求佳人入怀抱跨越千年桥羡煞他人我逍遥?诗歌四:燕明妃美人浴夜灯初上四面一片华光火红的蜡烛扑簌着荣光燕明妃退下身上的华装浴池的花瓣相互交叠着弥漫着醉人的芬芳浴水冒出蒸腾的气息侍女们端着银盘站在浴池两旁她眼神迷离一滴汗水滑落在额头上退掉肩上的红纱露出雪白的臂膀那柔软的手腕翘着玉管般的纤指胸前澎湃的双乳在这蒸腾的气息下起伏着汹涌的波动那红润的脸庞纤孔中微露芬香白皙的玉足踏入浴池的台阶上慢慢的进入到浴池的中央那柔软的双手轻揉在肩膀上那乌黑漫长的秀发已经湿落在胸前的玉乳上捧一缕池水轻打在脸庞上放下身姿仰卧在水中央她遣卷的一翻身激起一阵花浪从水池花瓣中冲破吸入到醉意的沁香芳华绝代俏佳人花浴容颜摄心魂新纯无瑕耀人目隽永温存胜余晖美人浴情难述最美的心动永远难于言表她披上华装照耀着铜镜为美丽的容颜喜悦为莫名的心潮哀怨流光易逝难在今朝诗歌五:美人妆岁月催人忧红颜,薄施粉黛妙龄间。

朱唇一点香飘逸,星耀微波江山远。诗歌六:美人无雪遂迎春,更有梅花沉;江南江北情,都作满霜痕。

月满阑珊浮华冷,光阴流觞何处安;低吟一曲相思乐,来去浮萍影何残;千回百转愁寸肠,都付萧何轮回转;情缘究竟哪般猜,危楼高歌一长叹。魅影婷婷影魅,流萤层层盈流,冬季处处寂寞冬,釉色沉沉色忧。

羞来醉醉来羞,柔情似水轻揉,皱水涟漪水长皱,梦还潇潇还梦。悲情难诉,人前人后,黯淡阳关,不为谁愁,登临高楼,总月下,望穿水泓,忍寒宵,度日如秋,今番又是,回梦。

往事如烟,纠葛种种,此言难续,漏声重重,帷帘缠卷,恨离别,一盏君颜,怎相念,花中悠然,佳人有约,难眠。今朝怎不醉,满城风雪,为谁?音尘如梦,雁声断,泣谁?最无奈,此生终老,知谁?烛泪千行,我更伤怀,路远悲歌,春迟暮暮,总是许多愁,随江流,为君念念,痴种。

诗歌七:美人吟吴宫难禁亡国恨,君恩不及范郎情。一朝铅华洗尽去,浣纱溪上鸳鸯锦。

焚香拜月叹伶仃,欢笑辗转却浮萍。烽火争霸男儿事,偏教红颜负骂名。

胡马潇潇孤雁鸣,一曲琵琶泪满襟。西出阳关故人远,汉王相思也栏凭。

剑门关头狼烟起,马嵬婆前红颜劫。雄霸天下又如何?难救佳人命归西!诗歌八:美人珊珊美人珊珊汤山在烟雨中回眸钟情于你的温柔滋兰在清风处幽幽描摹着你的清秀蛩音细细在岸上拂不去青丝恋恋在江南带不走三世前,你是国风中的那一首千年后,你是芳菲处的烂漫歌岁月是最合律的平仄相遇前曾有多少错过我还有一盅窖藏的月色且为小城中的故人举杯祝酒词悄悄因为有些美好已被时光大声歌颂而我只是模仿者在夜色中的黄金时代里模仿着哭也模仿着笑在翻阅西厢的日子里有一种美丽已经定格喧嚣就由他喧嚣冷漠就由他冷漠你率真也洒脱在质疑和赞美声中缓筑着自己的城郭不大不小只装着自己的城郭而我们刚好是邻居也是知己你猜我是哪一个我知道你是姗姗来迟的美人一个。

3.关于“赞美诗”的句子有哪些

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扎根在大地上,给大地增色.

2. 一棵棵小草从酣梦中醒来,它们破土而出,舒展着它那幼嫩的绿叶.

3. 含羞草发芽了,长出了幼苗.那幼苗又娇又嫩,被风一吹,摇摇摆摆,像个刚学走路的小姑娘.

4. 一到夏天,蒿草长没大人的腰了,长没了我的头顶了,黄狗进去,连个影也看不见了.

5. 凛冽的寒风把可怕的冬天请来了,小草的身躯被寒风吹萎缩了,但是,它的根部却像一条条蚯蚓似的,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6. 风吼着卷来,雨剑一样射来,小草绝不向狂风暴雨低头、弯腰,迎着暴风雨,不屈不挠地俯伏着.

7. 秋天,野草被风吹得渐渐变黄,草地变成了金色的海洋.

8. 小草给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机,增添了新的光彩.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还是在高山上、石缝中,都能见到它翠绿的身影.

9. 沙岗上长满了茂密的茅草,已是初秋时节,草势少了锋芒,开始枯衰冷黄,在风中更显得柔软无力.

10. 春天,小草从那枯黄、死去的母体旁站了出来,嫩绿嫩绿的,又短又细,像是几根很短的绿丝线簇成,仿佛那么弱不禁风,一口气都会吹倒一样.

4.有关赞美的古诗词

1.暮江吟 唐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2.问淮水 白居易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3.渌水曲 李白渌水明秋日.南湖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4.夜渡湘水 孟浩然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歌声识莲.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5.春水 杜甫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诗中水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8.所谓,在水一方.(《诗经·蒹葭》)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历代梅花诗赠范晔陆凯 南朝 宋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山园小梅林和靖 唐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梅花绝句(之—)陆游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之二)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梅花绝句(之三)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早梅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江梅唐·杜甫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唐·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杂咏唐·王维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忆梅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江上梅唐·王适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庭梅咏寄人唐·刘禹锡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梅花唐·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梅花唐·庾信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雪里觅梅花唐·萧纲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学作两三技.梅花唐·蒋维翰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梅花宋·陈亮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廿O、天净沙六首1. 源远流长图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路遥山高水长.2. 老师匡焕学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天时地利人和,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3. 王本成敢说敢作敢为,无怨无恨无悔.狂风暴雨惊雷,吐气扬眉,天下舍我其谁?4. 回澜阁为国为家为民,风吹日晒雨淋.碧海蓝天白云,日月星辰,相伴一生追寻.5. 管仲图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汇集四方英雄,师出有名,天下任我纵横.6. 逸仙图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 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游园不值宋 .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赞美诗词的句子

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出处:唐代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翻译: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出处:唐代李白的《江上吟》

翻译: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3、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出处:唐代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翻译:当年有位洒脱狂放之人名叫李白,人称谪仙。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4、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出处:南宋陆游的《文章》

翻译: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

5、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出处:唐代杜甫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翻译: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

6.赞孩儿已长大,能努力奋斗的诗句

《形容拼搏的诗句》

1、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路漫漫其修远昔,吾将上下而求索。

5、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2、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13、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4、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1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出塞》1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诗译文:

1)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

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关塞,

离家万里远征,将士至今没有回还。

只要让龙城飞将军(李广)还在,

就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3)明月还是自古以来的明月,边关还是自古以来的边关。

只是那些远离家乡,长期驻守在边关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使像李广这样的将军还在的话。

敌人就不敢再来侵犯我们了。

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战士久征未归的同情。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北平(汉卢龙县)太守英勇善战,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胡人(古时指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马,此处借指数军。

6.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7. 不教:不叫,不让。

8. 度:越过

[编辑本段]出塞1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同时期杜甫的《兵车行》可以作为参考。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 “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年 (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泗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李广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

[编辑本段]表达情感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