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模板 写作模板
读书札记摘录式范文_读书札记摘录式范文300
tamoadmin 2024-08-11 人已围观
简介1.读书笔记是什么2.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洁《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读书札记3.勇敢做自己,人生就幸福——《被讨厌的勇气》读书札记4.读书札记怎么写5.读书札记|《苏东坡传》第十章 两兄弟读书笔记的格式读书笔记的种类很多,一般说来,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摘录式,二是评注式,三是心得式。三大类又分若干种,每一种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的格式和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读书笔记的格
1.读书笔记是什么
2.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洁《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读书札记
3.勇敢做自己,人生就幸福——《被讨厌的勇气》读书札记
4.读书札记怎么写
5.读书札记|《苏东坡传》第十章 两兄弟
读书笔记的格式读书笔记的种类很多,一般说来,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摘录式,二是评注式,三是心得式。三大类又分若干种,每一种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的格式和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笔记的格式:
1、摘录式读书笔记
摘录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也叫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读书笔记的范文:
《如给我三天光明》小时候的海伦·凯勒(就是作者)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6个月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学的多。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一个充满知更鸟和百灵鸟的悦耳歌声,而且繁花盛开的春天,在一场高烧之后,海伦失去了听力与视力,随之而然的又不能说话了。这三样东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这三样,对一个常人来说,等于失去了生命的乐趣。如果你是海伦,给你三天时间,你会去干什么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动力与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颗又阴又暗,又冷又湿的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样活着,生不如死,还是早一点儿结束算了。
然而,海伦的做法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而且,正是这位又盲、又聋的女子,竟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成就啊。但是,毕竟,这惊人的成就是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的。与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别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海伦可以创造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全靠她有着一颗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心。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自己那颗炽热的心,用自己那伟大的爱,去拥抱美好、充满生机的世界,以惊人的毅力与困难作战,终于,她战胜了生命的挑战,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有了信心与希望,走出了寂静与黑暗。最后,她又把那双慈爱的手——伸向了全世界!
海伦从又瞎又聋的女孩成了举世文明的作家,经历多少坎坷啊,可她从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地面对困难,去战胜它,跨过它。一个又瞎又聋的人能做到,更何况我们是一个没有缺陷的人,没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学很自卑,说自己笨,都是平等的,没有天才,也没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决心学习,有没有毅力坚持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岖,就看你有没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脚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 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有意或者无意识地描绘着自己的人生画卷,只有奋斗,只有自强不息,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鲜亮光耀的色彩,我们的生活画卷才会闪光。
读书笔记是什么
读书笔记:商人
《商人》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写的四大喜剧之一。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生活着很多不同经历,不同品格的商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名字叫:安东尼奥。他聪明、勤奋、慷慨大方,博得了大家的信任。所以事业发展很快。最近又一批买卖即将成功,这使他万分高兴。这时,安东尼奥的朋友巴萨尼奥,正匆匆走来,原来他深深的爱上了鲍西娅公主,想去求婚。但他觉得只有自己穿上最好的衣服才能和公主相配,但他现在很贫困,因此只好向安东尼奥借钱。安东尼奥答应了朋友的请求。但他全部的财产都在货船上,但货船还没有到岸。那么只有向夏洛克借钱了。夏洛克是一个心胸狭窄、贪图小便宜的人,他一直很嫉妒安东尼奥的才华。当他得知安东尼奥要向自己借钱,心中暗暗高兴。于是,在条约里写到:“如不按时还钱,就要从你的身上割下一磅肉。”安东尼奥冒着生命危险答应了。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结婚了。但是,一个坏消息传入了他们的耳中。安东尼奥的船队沉没了,夏洛克逼他马上还钱。但安东尼奥现在一贫如洗。夏洛克把他告上了法庭,准备按条约上说的去做。在法庭上法官说:“你只能从他身上割下一磅肉,不允许有一滴血,要不然你就是违约。”可夏洛克根本做不到。最后法官判夏洛克败诉,并把他财产的一半分给安东尼奥,另一半归国家。事后,安东尼奥才得知那个聪明的法官就是鲍西娅装扮的.为了救朋友她想出了这个妙计。不久大家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安东尼奥的船队并没有沉没,现在已经抵达港口了。我被莎士比亚里的每一个情节所感动,也从中感悟到了很多人世间的道理。从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娅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都有对朋友真诚、友好的一颗心.为了朋友的幸福,安东尼奥冒着生命危险满足了朋友的需要,为了让朋友得到幸福,宁可牺牲自己。鲍西娅既聪明又善良,她用自己的智慧,换回了朋友的生命。但是一提到夏洛克,我的心头就充满了厌恶:他心胸狭窄、贪婪、凶狠,世界上难道还有这么狠毒的人吗?我觉得读书可以让我懂得好多人世间的道理,分清善恶,指引我的未来——做一个善良聪明,有爱心的人。
=================================================================
读书笔记苏菲的世界
暑在家闲来无事,就把以前在大学买的书整理一下,发现有好多书自己竟然没有好好的读完,都是听老师说要看什么书自己去买来了,结果随便翻几页就扔在那里。心里实在有点过意不去,就决定在这个期里好好弥补一下。《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我思故我在” 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
读书笔记 ——呼啸山庄
这几天海拉尔的天气开始多风,学校的事也开始多了起来。值班很无聊,决定不去网吧,开始阅读。记得上回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成吉思汗广场完,我们几个侃大山,聊到一些外国的名著,大家了的不行,回头想一想,一本《红楼梦》百年名著居然养活一大帮所谓“红学”的专家。所以决定抽出时间去图书馆翻翻以前看过的或没看过的外国文学,以度这多风的春天。 《呼啸山庄》以前看的时候是英文版的,不过短而精。没有这么多的体会,但严格的说,这是部残酷的。 短暂的欢乐只是永恒痛苦的回光返照,人生爱恋的迷狂和仇恨的暴虐,在书里奇怪的集合。披着山林野气的凯瑟琳心于浑身黝黑,顽固不化的希刺克历夫却又听凭一点点的虚荣似的,与上流社会的林少爷定婚,招惹出几代人都无法偿还的灵魂债。 希刺克历夫一个恶魔式的英雄,一种顽强力量的象征。他全部的坚毅勇猛和不屈不挠都附诸在对凯瑟琳无望的爱,以及对阻碍爱的现实的一切有关联者的疯狂的报复上。他所有的动机和行为出于他生命本质的需要。可以说他的生命永远以自我为轴心,按照充足的个性化自由运转:就像是他得不到凯瑟琳的爱,就要付出一切来报复破坏他们爱情的人。在书上是这样描述到:“两个词可以概括我的未来——死亡或者地狱,失去她后,生存将是地狱”!希刺克历夫生命的本能在爱的名义下被扭曲,而死亡这种自毁力量接替而上…。 我想悲剧大约是基于对灾难的反抗,希刺克历夫在辛德雷的摧残和凯瑟琳的背弃后,在不能实现爱的欲望下,对于他生命的意义只剩下复仇。 看到这里有种心寒,《呼啸山庄》至此已被他建筑成了充满阴郁 凶残气氛的非人性 给理性的世界。在他身上更深切的让我感受到的是灵魂和肉体被伤害,被凌辱后的扭曲。 整个文学在当年席卷欧洲整整一个世纪的忧郁的情调,凯瑟琳是一个典型忧郁的精灵,她在爱的狂喜和巨大的激动中由于而终,并保持贯穿一生充满无法挣脱的精神冲突。尽管这个冲突出自她自我的选择结果…。 忽然我的内心中由然而生:自己和某人格人也是…。 唉,回到书上,看看这段蛮喜欢——“尽管现象界杂器不断变动,但生命归根结底是完美的。具有不可摧毁的力量,宇宙的意志不容许任何事物静止不动,它要求不断毁灭,同时不断更生“ 不可否认这一篇涵盖的东西远远超越了爱情的本身,它赞扬了人的美德,抨击了人心的黑暗,用世俗的生活画卷了他们对美好的追求。我们从中学到的是如何把自我与他人对照来发现自己的缺点,洗却心灵的肮脏,同时也教给我们如何面对世界,如何以自己的爱来换取世界的光明。这样,我们在迈向文明生活和爱情社会的路上,看到的正式新生命的不屈再生。
==============================================
孟子读书笔记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
读 书 笔 记每天进步一点点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的感受是:不论每个人的能力怎样?只要你每天能坚持进步一点点,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滋润我们的生命,在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中也是这样,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老师能每天要求自己进步一点点,哪怕是昨天没做好的工作今天能及时补上那也算是一种进步了,就象小日本老挂在嘴边的改善事实上改善就是不停地进步,不管这种改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只要每天能有小小的进步,天长日久持之以恒,就会培育出惊人的成就。结合我们的工作,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其实也能做到,只要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让家长每天都能感觉到我们的进步,感觉到他的孩子在进步。例如,我今年带小班的美术特色班,每天要让孩子练习画画涂色,差不多我都不知道画什么内容了,也不知道让他们练习涂什么了,但是,考虑到家长每天在放学接孩子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孩子今天画的什么,画得好不好,孩子的画有没有进步。。。。。。我们的教育其实也是为了家长,只要家长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了,说明我们老师的工作没有白做,因此,我不能懈怠,努力寻找用各种材料和各种手段来画画,今天尝试用棉签来作画,明天尝试用手指点画,后天尝试用吸管吹画,这些不同的绘画方式目的不外乎激发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只要把孩子的兴趣培养出来了,让孩子喜欢上了画画,那么,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获得很大的进步,这也就是老师和家长最大的心愿。平时,我们每次开会时,领导总是对我们老师的工作不满意,特别是在写文章方面,其实并不是老师工作不努力,而是领导对我们的要求很高,这样的要求也是符合我们示范幼儿园的,为了打出名牌园的教学质量与教学特色,领导也要靠老师的支持,所以,我想,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想湖人篮球队员那样,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不会写文章,每天坚持写点在一天中值得记录的东西,这些东西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我想,每个老师每天进步一点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坚持。
=============================================
读书笔记苦儿流浪记
人生中有许多第一次,面对“第一次”,就必须亲自去尝试,不能退缩。你鼓足勇气去尝试,你就战胜了胆怯,如果你没有勇气去尝试的话,那胆怯倒战胜了你。天才脑子里的知识也是学来的,没有人天生会识字,算术,那也是经过学习才得到的知识。所以,一个人必须发奋学习,这才能有学问。
===================================
怎样做读书笔记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
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历奥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并把它及时记下来,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
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与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洁《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读书札记
《柏拉图对话集》读书札记(二) 申辩篇
——我行我素,虽百死而不怠
之前读到的《欧悌甫戎篇》是一篇边走边谈的对话,也是典型的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发生在苏格拉底被人簇拥着走向审判厅的路上。而这篇《申辩篇》写的则是苏格拉底在审判庭上侃侃而谈,为自己“辩护”。我们知道,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以“不敬神明,妄自崇拜新神,有伤风化,教唆青年”的罪名被悲剧诗人米列托斯、工商业主安涅托斯和修辞家吕康合伙指控,告上了法庭。
苏格拉底审判时遭到的一个指责是他引诱并败坏了雅典的青年。这就必须要提及柏拉图的叔父,著名的三十僭主中的克里底亚和叛国者阿尔西比亚德。
克里底亚(Kritias)在雅典被斯巴达和波斯联军占领后,迎合占领军,出力废除明珠民主政体,建立了以他为首的“三十僭主”。后来,延续八个月的“三十僭主暴政”垮台,克里底亚在雅典公民的中被杀。
阿尔西比亚德(Alcibiades)是有名的美男子,著名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早先在希腊战争在红建立功勋,从而跻身军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他也屡建奇功。但后来由于远征西西里失利,遭到“破坏赫尔墨斯神像”的指控,出逃埃巴达,并执掌了斯巴达军权,围攻雅典城。后来,阿尔西比亚德又遭到斯巴达的猜忌,怀疑他了斯巴达的王后,于是转而逃亡波斯、色雷斯等地,数年后死于当地的兵变。
两人的危险行径都几乎使雅典遭受了灭亡,而他们,都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这变不难理解了。后来的亚里士多德也曾有过这类似这样的命运。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病亡,年仅33岁,希腊人揭竿而起,将某头指向了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当然,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不同,他选择逃亡,但到了加尔西斯后的第二年就因胃病发作与世长辞。
我还想说及在今天看来十分令人沮丧的古希腊历史上的喜剧,这一大众流俗的产物,低级取乐的闹剧。当然是《云》,阿里斯托芬的四幕喜剧,创作于前423年。
《云》把苏格拉底描述成一个滑稽可笑的丑八怪,亵渎神灵的无神论者,能够腾云驾雾,口吐无稽狂言,说些从来没听到过也一点都不知道的奇事。滥用学生信任,引导他们在琐碎的细节上争执不休。
这当然成为审判时反苏格拉底派坚持的证据。然而,《云》只是借苏格拉底的形象嘲弄当时流行的智者派,但却造成了误伤苏格拉底的事实。阿里斯托芬一直是苏格拉底的朋友,对苏格拉底并无恶意,只是借苏格拉底的名气作为喜剧的笑料,苏格拉底也经常捧场。
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的时候,慑于压力,阿里斯托芬不敢出头说明事实。
“雅典公民们,这些事情跟我完全不相关。”
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形:苏格拉底到达审判庭后,暴风骤雨般的审判即刻展开了。米列托斯先是控告苏格拉底是一个聪明而危险的鼓动者,败坏了城邦的传统和威严,要大家“必须小心提防,不要上苏格拉底的当,因为他能说会道”。当时,苏格拉底的智慧已经在雅典有了名气,这必然招致那些心胸狭隘的人的嫉妒和怨恨,而那些所谓的城邦卫道士也十分注意苏格拉底的一举一动,因为他曾公开批驳民主制的不合理和偏见。在这样的情况下,米列托斯的指控显然将公众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苏格拉底完全蔑视他们,反讽到“听了原告的控诉,雅典公民们,你们心里怎么想,我不知道;至于我,我感到简直认不得我自己了。他们说得真是天花乱坠,可是就是没有一个字是真话。”
“现在我要为自己辩护,尽快地清除掉你们心里很久以来所获的的偏见。”至于成败,苏格拉底说“要听神灵的意旨。”
苏格拉底当然将重点放在说明自己并不是像阿里斯托芬喜剧里描写的那样,“其实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真的。如果你们还听到人家说我教人,说我谋取钱财,那也不是实情。”
那么,苏格拉底得到的非难是怎么来的?“请听我说,我的话也许有人觉得是开玩笑,其实不然,我要把实情给你们和盘托出。雅典公民们,实际情况是我仅仅由于某种智慧而招来了这种名声。”
“至于我的智慧是不是智慧,是哪种智慧,我要向你们推举德而斐的神道作证。我想你们都认得凯瑞奉,他是我从小的朋友,也是你们多数人的朋友,和你们一同流放,一同回来的。你们知道凯瑞奉的为人,是行事果断不遗余力的。有一次他到德尔斐向神道求签,大胆地提出了智慧问题。公民们,请不要打断我的话。他问的是有没有人比我智慧。解签的毕体亚女巫答到:没有更智慧的了。”
苏格拉底一直坚持自己是无知的,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惶恐,便下决心想找出一位比自己更有智慧的人。于是,他走访了很多自称有智慧的人,包括政界人物、诗人(悲剧诗人、狂歌诗人)、手艺人和小青年(富家子弟)等,但最终发现他们虽然声称自己拥有智慧,却一无所知。于是,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说:“看来,我在这一点上要比他们智慧,这就是以不知为不知。”
苏格拉底的申辩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以上可以视为第一部分:是苏格拉底对很长时间以来对他的诬陷和误解做出的辩护。紧接着,他对“那位自命为好人和爱国人士的米列托斯,以及随同他上诉的两个人”做出辩驳。
“由于他们是另一批诬陷者,所以我们要再一次聆听他们发誓上告的污蔑之词。他们的状子大致如下:苏格拉底作恶多端,因为他毒害青年,不信本邦崇敬的神灵,令奉新的灵机。”
对此,苏格拉底说:“他们说我作恶多端,因为我毒害青年。可是,雅典公民们,我要说米列托斯作恶多端,因为他拿正经事开玩笑,轻易拉人打官司,对自己根本不关心的事情冒充热心,装关怀。事实就是这样,我要努力给你们说清楚。”
之前,我们已经知道,是米列托斯、安涅托斯及吕康将苏格拉底合伙告上法庭。苏格拉底说:“米列托斯为诗人出气,安涅托斯为工匠和政客报仇,吕康为演说家翻案。”
需要说明的是,米列托斯和吕康不过是两个不知名的角色,只有安涅托斯才是背后真正的操纵者。那么,为什么安涅托斯要将年迈的苏格拉底告上法庭呢?这跟克里底亚不无关系。如前所说,这位苏格拉底的学生建立了“三十僭主”暴政,在此期间,安涅托斯遭遇流放,等回来时这位大工商业主的资产大半被没收。安涅托斯自然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克里底亚在雅典公民中被杀,这帐自然就被记在了苏格拉底的头上。
在这里,苏格拉底使用自己擅长的精神助产术,驳斥了强加载他身上的全部控诉。指出,他没有不信本邦崇敬的神灵,令奉新的灵机;相反,他帮助雅典人认清了他们的良心。他不但没有毒害青年,相反,是通过教育帮助他们成为对城邦有用的人。“你们都知道是神灵命令我这样做的。”“我相信这个城邦里发生的最大的好事无过于我执行神的命令了。”“雅典公民们,你们把我释放也好,不放也好,无论如何,我是不会改变我的行径的:我行我素,虽百死而不怠。”
苏格拉底自比牛虻,附在危机中的雅典城邦身上,帮助城邦积极振作起来。“我这样一个人是神灵赐给城邦的。”
根深蒂固的成见显然压过了苏格拉底的申辩并将审判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审判开始进行审议程序,结果判决苏格拉底有罪。“你们的决定在我的意料之中。使我大为吃惊的倒是所投票说,因为我没有料到多说票竟如此微弱。现在看来,只要有30票改投,我就当庭开释了。”说完这些后,苏格拉底按照惯例考虑如何向法庭提出惩罚要求。
“雅典公民们,对这样一个人最适合的是让他在国宾馆用餐。”
这无疑是一次严重的挑衅和嘲讽,也是苏格拉底最后一次对庸俗的城邦市民的顶撞。他的话激起了公民的愤慨,所以他不得不提出一项对他全部罪行的罚款。苏格拉底说:“我也许可以缴纳一两银子。”
整个场面已经被苏格拉底激奋的话语弄得完全不可收拾了。苏格拉底的申辩光荣地把自己引向死亡。法官和审判团的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在蓄意侮辱,于是以多于先前180票的数字判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本来,他可以行使最基本的权利,带老婆、孩子来,哭哭啼啼,博取同情,但他不会这样做。
“雅典公民们,只费了那么一点时间,你们就赢得了千古骂名。”
申辩的最后,苏格拉底展望了他眼中死亡的美好前景,“对于一个好人,无论是生是死,都不会遭到苦难。神是不会忘记他们的。神的旨意永远保佑着。”
“我去死,你们去活。”
读书笔记----休谟《人性论》 写在前面的话,这篇读书笔记有点流水账之嫌,但是确是我对《人性论》的一个基本理解。遗憾之处在于对于知性一卷,因时间关系阅读并不完全,特别是概然推断一章,日后再补上。
休谟于18岁开始构思,25岁完成了人性论初稿。这本书就我目前的认知水平来看仍显得步履维艰,而且我可以断言,没有人可以完全理解这本书。并不是说其推理的深奥难懂,而在于充斥其中的太多情感体验和实验证据,都有很深刻的个人体验。在此,我坚信已经在阅读过程中摒弃了我所受教育中将其定性为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者的先入之见,也没有将自己作为其深度的信仰者,但是自己仍然为其精妙的推理所倾倒。
休谟将人性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知性、情感和道德学(至于这个分类原则的标准何在,昨晚我舍友问到这个问题,我无言以对,今日看重新看书,休谟提到“知性和情感这两篇是单独构成一系列完整的推理连锁的;我欣然利用这种自然的划分来试一试一般读者的趣味”见原书第一、二卷前面的通告)。休谟的人性论是建立在精神科学的研究方法基础之上的,因此他首先是从分解人性组成部分开始----这也是本书难读之处,中国论述人性大多直接提出观点,然后寻找论据,而缺少系统分析,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中国至今没有自己的人性论而仅仅拥有人性观(中国人的研究思维模式大多是从现象中寻找经验概括,后产生理论,再用理论来解释现象;西方人的思维大多从理论出发提出设,然后通过观察现象来检验理论),而休谟也没有具体的给出人性的确切定义。知性成为休谟考察的起点。
一、知性
因为时间与精力的关系,对于知性部分的阅读并不完全,也因为我所要研读的主要部分在于情感和道德学,所以对于第一卷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观念的起源于时间与空间观念上。
知觉(perceptuns)是第一个概念,其中包括印象(impressions)和观念(idea)。这两个概念贯穿于整个人性论始终,并且人性中的其他概念都基于此。印象:初次出现于灵魂中我们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观念: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向。印象和观念都可以分为简单与复合,“一切简单观念和印象都是互相类似的;而复合观念和印象既然由简单观念和印象形成,我们就可以概括的断言,这两类知觉是精确的相应的----我们的全部简单观念在初出现时都是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的复现”(p15)。
在印象中,又可以分为感觉(sensation)印象和反省(reflection)印象,前者由我们所不知的原因开始产生于心中,后者大部分由我们的观念得来,即由我们反思而得来。是我们对外界可感知的性质(p403)。“反省印象只是在它们相应的观念之前产生,但却出现在感觉印象之后,而且是由感觉印象得来得(p19)”。
观念则可分为记忆(memory)观念和想象(imagination)观念,前者复现于一个印象和一个观念之间,后者复现时完全失去活泼性,成为一个纯粹的观念。想象,这个概念在下面的情感篇里也将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通过想象我们的“同情”才能够产生,因而出现骄傲、谦卑等情感。“记忆的主要作用不在于保存简单的观念,而在于保存它们的次序和位置;想象可以自由的移置和该变它的观念(p20)”观念是我们对物质的广袤和填充性(p403)。因此,观念之间的推移可以有三种方式:类似、时空接近和因果关系。其中因果关系被休谟看作是我们进行逻辑思维,以及情感推移的最基本的方式,是进行推断的唯一可能。
构成我们思想和推理的共同题材一般是产生于我们简单观念之间的某种结合原则的那些复合观念,复合观念有三种表现方式:关系(relation)、样态、实体(substance)。
关系,把两个观念在想象中联系起来,并且比较之,即是这两个关系只是在任意的想象中结合起来的。休谟将所有的关系分为7大类:类似关系(resemblance)、同一关系(identity)、空间和时间关系、数量和数目的比较关系、轻重关系、相反关系(contrariety)、相对关系(自然的关系)。这些关系中,由观念所完全决定的关系有类似关系、相反关系、轻重关系(性质的程度)、数量或数的比例;不由观念所决定的关系有同一关系、时空中间的位置、因果关系。
所谓实体,只是一些特殊性质的集合体的观念。样态则是由一些分散在不同主体中的简单观念所构成,它们所表象的性质不是被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所结合的,即是接合在一起,也不能被认为是复合观念的基础。(概念的)变与不变是区分样态与实体观念的标准。
休谟所提到的空间观念是广袤,我们的观念是广袤的最小部分的妥当表象,因为我们的最小观念限制了我们对空间的再分割,而广袤的无限性表现在于无限的扩张性,并非可分割的无限性(从巴别塔的启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追求无限的扩张时,注定会回到原点)。休谟进一步指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概念,即广袤,是由我们的视觉得来的感觉,或是由这些感觉产生的某种内在印象。空间的基本单位是数学点。时间具有连续性,两部分之间不可再分,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刹那。在空间与时间之中填充着真实的对象或存在。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来看,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是接近关系,因为必须先确立时间上因先于果,并且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因果关系才能成立。
以上是对知性部分的理解,对于概然推断的缺失,十分遗憾,但时间有限,留待以后再读。
二、情感
休谟在论述情感的过程中,仍然首先关注到印象,将感觉印象解释为原始印象,由苦、乐等感官印象组成;将反省印象解释为次生印象,由情感和类似情感的情绪组成。情感的对象是自我,例如骄傲(pride)对于自我便产生优越的情感,谦卑(humility)便产生不够优越的情感。休谟在谈论情感的时候很注重“同情”的作用,并且通过想象而产生我们的其他情感和情感间的推移。
在休谟看来,情感存在于两个观念之间,即“呈现于心灵的第一个观念”(表象着情感的原因)和“自我”观念(表象着情感的对象)。在原因当中又可区分出发生作用的性质和那种性质所寓存的主体(如,美的性质和美的所有者)(p313),骄傲和谦卑是根据自然的原则而产生的,并且每个不同的原因并不是借一个不同的原则适合于其情感的。“骄傲和谦卑的每一个原因,并不是借着一种各别的、原始的性质适合于这些情感,而一定有或多或少的条件是这些情感所共有的,并且是它们的效能所依据的”(p316)。
要探究那些原因中的共同成分,休谟提出了三种对于知性和情感有巨大影响的特性:1.观念的联结(当一个观念呈现于想象中时,其他相关观念也就随之进入心灵);2.印象的联结(印象间也有和观念一样的联结,与观念的联结不同,只存在类似关系);3.以上两种联结关系是十分互相协助、互相促进的,当会合于同一对象上,推移过程更容易完成。以上是休谟对于情感的发生机制的一个描述。紧接着,休谟提出,情感的两个特性:1.对象----自我;2.苦乐感觉。因此情感的原因也有两种设的特性:1.它们对自我的关系;2.它们产生独立于情感之外的痛苦或快乐的倾向。休谟推理出自然对某些印象和观念赋予某种吸引作用,并且一经出现就自然的引起它的相关的印象或观念来。因此,他断言,凡与我们自己关联着的一切愉快的对象都借观念和印象的联结而产生骄傲,而反之则都产生谦卑(p325)。同时他提出了5种限制,即1.凡与我们有关而产生苦乐的每样事物,也同样都产生骄傲和谦卑;2.愉快的或不愉快的对象,不但要与我们自己有密切关系,而且要为我们所特有,或者至少是我们少数人所共有的;3.令人愉快或令人痛苦的对象,必须不但对我们,并且对其他人也都显而易见;4.根据这些情感的原因的变化无常,以及这种原因和我们自己联系的时期的短暂得来的;5.通则不但在其他一切情感上有极大的影响,就是对骄傲与谦卑也有极大影响。
与骄傲与谦卑不同,爱与恨的对象是我们意识不到他的思想、行为和感觉的某一个起他的人,刺激起爱与恨情感的原因是复合原因,因此这个对象并不是这些情感的原因,并且单独也不足以刺激起这些情感。我们知道想象很容易由远及近,但不容易有近及远(比如,我们的想象可以很容易的由较小的对象转移到较大的对象---妻子、母亲转移到丈夫、父亲,但是反之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休谟认为爱与恨这类较“远”的情感转移到骄傲与谦卑这类较“近”的情感是比较容易的,反之则困难。通过这种想象,我们可以对我们对于富人的尊视做出解释----同情(一种心理上的分享),这与富人所拥有的所有物和我们希望沾到礼仪的心理,共同构成了其原因。想象和同情是人类感情产生和转移的重要概念。
爱与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灵魂中纯粹的情绪,即骄傲与谦卑;其二是爱与恨不自足欲望的产物(有一个努力求达到的目的p404),即慈善与愤怒(通过心灵的原始结构与爱和恨结合)。灵魂的原始性质分为:任何程度的完善性,即尊重;达不到完善的,残缺、拙劣的情感,即恶意(使我们在不受他人侮辱或侵害时,对于他人的苦难或不幸发生一种喜悦)。在考察别人的品质和境况时,我们若是考察它们本来真实的样子,就产生爱和恨;把它们与我们自己的品质和境况相比,则产生谦卑和骄傲。这两种考虑结合起来便产生尊重和鄙视。
在论述完骄傲与谦卑、爱与恨之后,休谟开始阐述意志与直接情感。休谟将直接情感定义为:直接由祸、福、苦、乐所发生的印象。属于这一类的有欲望和厌恶,悲伤和喜悦,希望和恐惧。意志(will)便是苦乐的直接结果。“意志只是指我们自觉地发动自己身体的任何一种新的运动、或自己心灵的任何一个新的知觉时、所感觉到和所意识到得那个内在印象”(p437)。考察意志,便自然的考察到自由(liberty)和必然(necessity)的问题。必然性的要素有恒常的结合和心灵的推断,前者可以根据性别、年龄、、生活状况和教育方法来考虑(一致性);后者表示心灵由恒常的结合形成原因和结果的观念,并借这个观念的影响感觉到必然性。“物质的活动应当被认为是必然的活动的例子,并且一切在此方面与物质处于同一地位的东西,都必须被承认是必然的”(p438)。必然性被看作是构成因果关系的一个必要部分。
主导情感往往会吞噬微弱的情感,而习惯则是增加情感的手段。情感和感官对于时空点的报导产生了想象,远隔的效果空间比时间小得多。直接感情与间接感情的作用顺序如下:美的概念产生快乐的情感,从而产生直接感情、意志和欲望的印象;又因美的寓存主体属于自己,因此产生骄傲的间接情感,回归到快乐,成为增强直接感情新的力量。
三、道德学
“理性没有主动力,不能制止或产生任何行为或情感”(p4)。休谟在这本著作中致力于为情感申辩,而将理性对于道德的作用最小化。理性的作用在于发现真伪(p498),真、伪在于对观念的实在关系或实际存在和事实的符合或不符合,而情感、意志和行为是原始的事实或实在,本身圆满自足,并不参照其他的情感、意志或行为,因此是无法断定真、伪的。休谟推断出,道德的区别是由道德感得来的(p510),因而与理性无关,而道德的性质在于内心(动机),以外界行为作为标志。“发生德的感觉只是由于思维一个品格,感觉一种特殊的快乐。正是那种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赞美或敬羡”(p511)。但是休谟又将道德的根源与自然联系起来,爱是最根本的动机,称为自然的动机,特别指出动机并非因德的需要而生,而来自某种自然的动机或原则。
在休谟的道德学里,正义与非义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他认为我们的道德感可以分为人为的和自然的两类,正义便是前一种的,是“由于应付人类的环境和需要所用的人为措施或设计”(p515),对所有物的占有情况成为正义与非义观念发生的条件。“在人们缔结了戒取他人所有物的协议,并且每个人都获得乐所有物的稳定(约束私欲的规则)以后,这时立刻就发生了正义和非义的观念,也发生了财产权、权利和义务的观念”(p531),“正义只是起源于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以及自然为满足人类需要所准备的稀少的供应”(p536)。
正是因为自私,才成就了正义,自私因此是建立正义的原始动机(此动机受到政治家人为措施的促进)。“道德的善恶的感觉就随着正义和非义而发生……这种感觉虽然是由思维他人的行为得来的,可是我们也总是把它甚至于扩展到我们自己的行为上”(p540)。因此对于公益的同情,让人们对正义的德产生道德赞许。正义永远是和对财产权的维护联系在一起的,而财产权必然成立于对象的某种关系(p567)。财产权产生的条件:现实占有(效用不超出社会最初形成时期)、占领、时效(prescription)、添附(accession)、继承(succession)。这些条件的中介便是所有者的“同意”,“除了所有主同意将所有物和财产给予另外一个之外,财物和财产永远应当是稳定的”(p554)。进一步,休谟提出了人类社会和平与稳定的三条基本自然法则:稳定财物占有法则;根据同意转移所有物的法则;履行许诺的法则。因此,休谟在这里指出,如果我们的财产权(正义)依靠的道德依靠于自然(情感和行为),那么我们世界的次序便会因为偏私的道德体系而破坏,所以正义必然是一种人为的措施。区别正义与非义有两个基础,利益和道德。
我们人性中的缺憾让我们通过许诺的方式产生了,而的出现又使我们产生了忠顺的义务。虽然这种义务最初是建立在许诺的义务之上,但很快就自己扎根,并且有一种不依靠任何契约的原始的约束力和权威。公益感被看作是忠顺的限度,权利基础原则被休谟视为忠顺的对象:长期占有,一脉相传的体系;没有长期占有的形式,现实占有便出现了;征服权;继承权;成文法。
正义与非义来自人类的一种契约行为,不属于自然的德和恶。完全自然的,而不依靠于人为措施和设计的德和恶可分为善良的心理性质,产生爱和骄傲;恶劣的心理性质,产生恨和谦卑。同情的性质和力量可以看作是心灵在其感觉和作用方面的例证。同情来源于产生情感、情绪的原因或结果,成为我们对一切人为的德表示尊重的根源(p620),作为人性中一个强有力的原则而产生对美的鉴别力的强大作用,同时也通过同情产生一切人为道德的道德感。所以同情可以看作是一个中介,联结自然和人为的中介。到这里,休谟概括出了自然的德与正义(人为的契约)之间的唯一差别(p621):前者所得来的,是由每一个单独的行为发生的,并且是某种自然情感的对象;正义则是针对社会而言,单独的正义行为往往可以是违反公益的,只有人们在一个总的行为体系或制度中的协作才是有利的。
总的来讲,休谟是一位非常严谨的思想家,他在这本书里所提到的在精神科学中用实验推理的方法是比较繁琐的,这也成为他的语言风格----晦涩。但是我还是不得不佩服他精妙的构思和论证----在阅读那些论证时感觉十分的头痛,因为繁琐,所以略过了很多。虽然我们不一定认同他关于道德起源的看法,当然这也是休谟难题所在----如果道德起源于人的情感,而前提是我们有对道德没有理性的认识时,我们怎么能够证明自己根据情感所作行为就是道德的?我认为这也许只能归结到神学上去,当然这也就有偷懒的嫌疑了。
勇敢做自己,人生就幸福——《被讨厌的勇气》读书札记
2022.3.22?TWG?Tea Club读书会共读的书目是张洁《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
张洁,美丽优雅,才华横溢。
本次是第一次读到张洁的作品,就将从网上搜罗的资料以及本书摘录一并汇总,且作简单的读书札记。
1.张洁简介
张洁,1937年4月27日出生,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
籍贯辽宁抚顺,1937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代表作有《沉重的翅膀》《无字》《爱,是不能忘记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祖母绿》等。
唯一两次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四、五、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会员。
享受特殊津贴。
2.张洁家世
张洁母亲 张珊枝 自由丧母,被寄养在亲戚家,后跟随父亲和继母生活。结婚后大概是被丈夫遗弃,带着张洁艰苦度日。
1937年出生的张洁,出身贫寒,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青少年时代在陕西宝鸡及辽宁抚顺度过。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中国人民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统计学,毕业后分配到机械工业部成为机关干部。
张洁的青少年正是中国妇女处于翻身、解放的时代,受益于时代风气,她上了大学,拥有了一个有保障的公职。虽然收入微薄、生计艰辛,但对于张洁这个出身卑微的女子以及她那个三代女性的家庭而言,无疑拥有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和尊严,且享有比较优越的社会地位。
据张辛欣的描述,在20世纪70年代末,她见到在机关办公室上班的张洁“在那些抱着杯子喝茶、聊天、看报、遛遛达达走来走去的人中间,守着自己那张办公桌,拉开半个抽屉,聚精会神地在悄悄看什么。关上抽屉之前,她给我看了一下,《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一个与俗世格格不入的文学“女青年”的形象跃然纸上。
张洁小遭父亲抛弃,历经两次婚姻,均以破裂告终。有个女儿唐棣,和母亲共同拉扯唐棣长大。张洁后来与女儿居住在美国,直至离世。
张洁其中一任丈夫是机械部副部长孙友余,是个老革命,解放后为某部副部长,致力于经济改革并“中箭落马”。孙比她大二十多岁,已婚,高官。他们的爱情曲折程度不次于她的。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可是如此周折才成就的爱情已经耗费了彼此太多的心力,走入婚姻后不可遏止地从顶点滑落,结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婚姻最终仍然破裂了。张洁孙友余与相识——相恋——结婚——离婚,历时二十七年。
张洁与母亲常年相依为命,因为爱情和婚姻的坎坷,两个人都把自己的感情孤注一掷投入到对方身上,尤其是张洁对于母亲的爱超乎寻常,被解释成当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所提出的对于母亲的“ 共生固恋 ”。因而在母亲去世后,张洁曾一度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常常半夜在卧室痛哭。
此后,张洁与母亲留下的一只小猫相依为命,把小猫看作母亲的化身,产生了非比寻常的感情。张洁曾写了多篇散文记录自己与小猫的相依相通,小猫死后一个月,张洁更是长歌当哭,写了一篇《哭我的老儿子》,感情深挚,催人泪下。
3.张洁的文学创作
19年11月,张洁的短篇《爱,是不能忘记的》发表于《北京文艺》。作为“”之后第一篇触及婚外情题材的作品,在当年引发了热烈讨论,也开启了新时期的“爱的话语”,并带动了一种以爱情婚姻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化写作潮流。
里母亲在与女儿的谈话中说,“人说知足者常乐,我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快乐,我只能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一时间, 痛苦的理想主义者 成为一个响亮的称号,在一代人间不胫而走。
张洁曾以《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书写改革之难,工业现代化带着沉重的翅膀起飞,后又凭借《无字》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讲述女作家吴为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以及中国近百年间的风云际会。1992年张洁被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
1985年,张洁反映工业经济改革的长篇《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2005年,她又凭借历时12年创作、80余万字的《无字》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成为首位两次获得该奖的作家。
张洁多部名作之外,张洁还著有散文、随笔、传记等作品,其中,长篇散文《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中,张洁对去世的母亲的怀念令一代代读者感同身受,她文字中的温柔、动情、脆弱、心碎,让我们看到了亲人离去时的自己。曾被改编为同名**,由斯琴高娃、黄素影主演,获得第六届中国长春**节优秀华语故事片奖、第九届中国**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张洁的作品还被译为英、法、德、丹麦、挪威、瑞典、芬兰、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罗马尼亚等多种文字出版,并获意大利骑士勋章及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多国文学奖。
2006年,古稀之龄的张洁开始学习绘画。
2014年10月,她第一次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张洁油画作品展”,文学界齐聚一堂。在画展开幕式上出乎意料地做了一番“告别致辞”。张洁宣布了自己的遗嘱:死后不发讣告,不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也拜托朋友们“不发表纪念文章”。
本书是一部文集,有著名短篇《祖母绿》,更多是随笔散文。以下书中摘录汇总。
《祖母绿》
祖母绿,无穷思爱。
一株歪脖子老树,枝丫低低地垂向地面,像一个慈祥的老祖父,拥抱着环绕在膝下的儿孙。就在这瘠薄的荒原上,有那么多的生命和希望,在生生灭灭地繁衍。
原以为往事如风一般吹过,如云一般流散,而记忆也如荒草覆盖的小径,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然而到了这里,才知道那些东西并没有死。就像马王堆里,和那女尸一同在暗无天日的地底,深藏了两千多年的,据说还能发芽。
她已明白,令她心潮激荡、无穷眷恋的,已非左葳,而是她度过如许年华的大地,以及她慷慨献出自己所有的、那颗无愧的心。
一个人的一生中,可能会有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然而它不一定是生活中最伟大、最永恒的感情。
?而我终于弄清楚了,在我心中恢复的,不过是爱的感觉罢了。爱海湾、爱礁石、爱不相干的旅伴、爱记忆、爱逝去的年华、爱我年轻时爱左葳的那颗心、爱微型电子计算机、爱微码编制组,爱一切……却偏偏不是爱左葳
她的爱情已经得到过呼应,这种可以呼应的爱情,哪怕只有一天,已经足够。因为还有那么多人,过完了没有被呼应的人生。
你已经超脱了,因为你不再爱了。一个人只要不再爱,就胜利了。
《一生太长了》
都说我们狼残暴而凶险,可是人呢?
在我一生中,有过多少次处在生与死的转折点上,死而复生的奇迹也不止一次发生,这也许是我一直处于头狼地位的原因之一
《捡麦穗》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如它能够说话……》
?我也曾和我至今仍在爱着,但已弃我而去的恋人,在这条路上往复。多少年来,我像收藏宝石和珍珠那样,珍藏着他对我说过的那些可爱的话。而且,我知道,我还会继续珍藏下去,无论如何,那些话也曾给我欢乐。
我一面走,一面仰望天空。这是一个晴朗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只有满天的寒星。据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星在天上,但天空在摇,星星也在摇,我无从分辨,哪一颗属于他,哪一颗又属于我。但想必它们相距得十分遥远,是永远不可能相遇的。
人常叹息花朵不能久留,而在记忆中它永不凋落。对于既往的一切,我愿只记着好的,忘记不好的。当我离开人世时,我曾爱过的一切,将一如未曾离开我时,一样的新鲜。
《一扇又一扇关闭的门》
人一旦处在落魄的境地,是没有多少朋友的,不论在新社会还是在旧社会,社会就是社会,在很多方面是没有新旧之分的。
我摩挲着那些栏杆,就像往日拉着母亲的手,带她出去看病或是镶牙。好像人一到了老年,就剩下看病这件事了。
她越来越频繁地这样呼喊我了。从她越来越频繁的呼喊我的声音里,我渐渐感到我已成人。尽管我也几十岁了,但凡有母亲在,就永远是她的孩子。
我扒着窗子往厨房里看了看,不是为了看它如今变成了什么样,而是再看一眼,母亲偶尔在里面做饭时用过的炉子;踩过的地面;拧过的水龙头,以及她的眼睛掠过的每一方墙面,每一扇玻璃窗……
《母亲的厨房》
翻出母亲的菜谱,每一页都像被油炝过的葱花,四边焦黄。让我依然能在那上面嗅出母亲调出的油、盐、酱、醋,人生百味。
心里明白,往日吃母亲做的烙饼、炸酱面的欢乐,是跟着母亲永远地去了。可是每每吃到烙饼和炸酱面,就忍不住想起母亲,和母亲的烙饼、炸酱面。
《Give Away》
一个人的命运是没法改变的,你就是教会他做这件事,下一件事他还是不会做。谁也不能事事、时时守在你身边,替你过完这一世。
《你是我灵魂上的朋友》
在只有一次机会的人生里,回去的路是没有的。有人寄托于来生,然而我不相信生命的轮回,我只知这是人生的必然,只有冷静地接受这个现实,虽然不免残忍。
也许后来我们会以为,引起那一次眼泪的理由微不足道,然而当时,对痛苦和磨难毫无准备的、稚嫩的心来说,却疼痛难当。等到我们慢慢习惯磨难以后,眼泪就会越来越少。
《我的四季》
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为什么失败;做错过什么;是否还欠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
《这时候,你才算长大》
你转而思念情人,盼望此时此刻他能将你搂在怀里,让他的温存和爱抚,将你的病痛消解。他曾如此地爱你,当你什么也不缺、什么也不需要的时候。指天画地、海誓山盟、柔情蜜意、难舍难分,要星星不给你摘月亮,可你真是病到再也无法为他制造欢爱的时候,不要说是摘星星或是摘月亮,即便设法为你换换口味也不曾。
最后你明白了,你其实没人可以指望。你一旦明白这一点,反倒不再流泪,而是豁达一笑。于是你不再空想母亲的热汤面,也不再期待情人的怀抱,并且死心塌地地关闭了电话。
《如果你娶个作家》
和艺术家恋爱,可能比与常人恋爱,享有更多的浪漫情怀,因为艺术家往往把恋爱也当作一种创作。 对创作,他们是整个身心全力以赴,当这一创作完成,进入平实的日子,他们还要从事别的创作,不会一辈子留在这个故事里。他们的创作生命乃至他们的自然生命,不只属于你,也属于社会。如果他做得好,他还属于人类。
《我为什么失去了你》
?十八岁的时候渴望爱情,愿意爱人也愿意被人爱。现在知道“世上只有妈妈好”,如果能够重活一遍,是不是会做周末情人不好说(如果合适的情人那么好找,也就不只“世上只有妈妈好”),但肯定会买个精子做单身妈妈;
十八岁的时候相信的事情很多,但现在相信的事情已经屈指可数。
《多少人无缘再见》
?面对一百四十多只火眼金睛,如何开场?让我颇费思量,只得先发制人,说:“我是个诚实的人,也是一定要回国的,所以希望你们不要提问那些我回答之后,让我回不了国的问题。”没有想到这个切断某些“新闻”后路的声明,却赢得了靠新闻吃饭的记者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场上气氛也立时转换。
《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
我回答说:“对不起,我从没有感觉。”他说:“你不给我说话的机会。”在我们的一生里,就这样轻而易举地错过许多。
固然世上再没有一种东西比爱情更不可靠,所谓两情相悦最终不过是一场演出,可你总不能一开始就对人家说,我只能陪你演出两个小时。
《就此道别》——张洁画展开幕致词
2014年,张洁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过一次个人的绘画展览,那实际上是她与故土、与中国文坛的一个告别仪式。
我常常会坐在一棵树下的长椅子上,那个角落里的来风,没有定向,我觉得那从不同方向吹来的风,把有关伤害、侮辱、造谣、污蔑等等不好的回忆,渐渐地吹走了,只留下了有关朋友的爱、温暖、关切、帮助等等的回忆。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我在一家很好的律师事务所留下了一份遗嘱,我死了以后,第一,不发讣告。第二,不遗体告别。第三,不开追悼会。也拜托朋友们,不要写纪念我的文章。只要心里记得,曾经有过张洁这么一个朋友也就够了。至于从来就没停止过诅咒我的人,就请继续骂吧,如果我能在排遣你的某种心理方面发挥点作用,也是我的一份贡献。
《你不可改变她》
?这个的生活,充满多少陷阱和诱惑!它改变了多少人的人生轨迹,即便英雄豪杰也难逃它的捉弄。眼见得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最后面目全非,和眼看着一个人渐渐地死亡、腐烂有什么区别?她却让这个的生活,遭遇了“你不可改变我”!
大学时代喜欢过一个文字游戏——马克思和女儿的对话。诸如你喜欢什么颜色、你最喜欢 的歌曲等等,我大都忘记,只记住了一句:你最喜欢的格言?马克思回答说:怀疑一切。
爱,是不能记记的。
愿每个人的爱,都是美好的,自由的!
读书札记怎么写
你是否会讨厌自己呢?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感到自己的生活离幸福越来越远?
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不清?
……
如果有,那请打开(日) 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总有一句触动心扉,总有一点启迪心智。
这本书是一个青年与哲学家的思辩,探讨的是阿德勒的哲学。
书中的青年深陷自卑、无能与不幸福。
书中的哲人充满智慧,主张的“ 世界无比单纯,都能幸福 ”。
有天,青年敲开了哲人的门,进行了五个夜晚的交流,开始了一场关于人生哲理的探讨。
真理总是越辨越明,智慧的传承始于理性的探索。
如下部分,整理摘录书中要点。
一切的结果都有原因 。
遭遇伤害对人格影响很大,但如果一直依赖原因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你若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向着目标作出改变就可以获得幸福,但改变很难,所以人们总是期待改变。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
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所以,是我们自己选择了那种生活方式。
正是因为不断下定“不要改变”的决心,缺乏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的勇气,也就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由于太惧怕人际关系,才会变得讨厌自己,这是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
承认就是很了不起的态度。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
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
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但是,人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活着,只有在社会性的环境中才能成为“个人”。
之所以感觉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只要在某个地方存在着那个某人,孤独就会袭来。
自卑,是自我价值判断。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上。价值问题最终追溯到人际关系上。
都有自卑感,并不是坏事,表示追求优越性,是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但不能因此当成借口。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沉浸在一种虚的优越感,例如“权势张扬”,这是活在他人的价值观和人生之中。
最健全的姿态应是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部分。
人生不是与他人比赛。
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工作
无论什么工作都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
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因着共同目标,即便不投缘也最可以合作或必须合作。
学校与职场容易构建关系,但只是限于那种场合的表面关系。
交友
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我们应该考虑人际关系的距离与深度。
不是改变他人,而是改变自我。
只要你变了,周围也会改变。
不能等着别人发生变化,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
爱
爱之课题是最难的课题。
分两种:一个就是恋爱关系,一个就是与家人的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
当有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
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 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设你讨厌A这个人,说是因为A身上有让人无法容忍的缺点。
但是,那并不是因为A的缺点才讨厌他,而是你先有“要讨厌A”这个目的,之后才找出了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
这样做 ,是为了逃避与A之间的人际关系。
处于恋爱关系的人分手时候,有时候对方任何言行都会让你生气。这是因为那个人已下定决定要找机会“结束这种关系”,继而搜集结束关系的材料,所以才会有那样的感觉。对方其实没有任何改变,只是自己的“目的”变了而已。
为什么叫人生谎言?
因为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这一事实。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这是对于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把责任转嫁给别人,通过归咎他人或者环境来回避人生课题。
要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辨别方法“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既不可以被他人操纵,也不能操纵他人。
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正因为是关系紧密的家人,才更有必要有意识地去分离课题
人生的真理: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评价我,这是别人的课题,我无法左右,我只需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共同体
共同体:我们都属于多个共同体,属于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国家。
归属感不仅仅是在那里就可以获得,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获得。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
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
当人际关系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要考虑“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一原则。
横向关系
否定赏罚教育,就是因为它是为了操纵孩子。
表扬背后是上下级关系,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
如果以获得表扬为目的,那最终就会选择迎合他人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
不要居高临下地命令孩子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供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如果能够建立起横向关系,那自然就会说出一些更加真诚地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话。
存在本身
人只有要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不要用“行为”标准去考虑,要首先从“存在”标准去接纳。
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指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这就是接纳自我。
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自我接纳。
他者信赖
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
设你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怀疑”之上,怀疑他人、怀疑朋友、甚至怀疑家人或恋人,生活中处处充满怀疑,对方也能够感觉到你怀疑的目光,会凭直觉认为“这个人不信赖我”。
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他者皆敌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他者贡献
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就这是他者贡献。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三者的关系
行为的目标有两个:“自立”,“与社会和谐共处”。
对应的心理目标:“我有能力”的意识,“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自立”、“我有能力”的意识,是关于自我接纳。
“与社会和谐共处”、“都是我的伙伴,”则与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相关。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即使生命终结在此时此刻,那应并不足以称为不幸。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并不存在普遍的人生意义。
人生的意义由自己决定。
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
如果我改变,世界也会改变。
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
合上书,很多话仍在心中萦回: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不是改变他人,而是改变自我。”
“如果我改变,世界也会改变。”
“想要活出真正的自我,就需要学会课题分离。”
“既不可以被他人操纵,也不能操纵他人。”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人讨厌。”
“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据说,阿德勒的咨询室里放着一根三面柱。
柱子的一面刻着“ 我很可怜 ”
另一面刻着“ 别人很可恶 ”
最后一面刻着“ 怎么办? ”
每次有来访者到他的咨询室里,他都会拿出他的三面柱,问来访者:“你选择谈什么呢?”
现在,如果你面前也有一根三面柱,我问你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选择呢?
不要急于得到答案
答案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
而是自己亲自找出来
一切烦恼皆源自人际关系的烦恼
人生的幸福也在人际关系之中
岁月匆匆,放下执念
活在当下,勇敢做自己,人生就幸福
读书札记|《苏东坡传》第十章 两兄弟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下面就说一下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着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着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也叫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归纳小结: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苏轼出生前,家里有一个男孩夭折了。他成为了家里的长子。下面有一个弟弟,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姐姐后来嫁给了表兄,在夫家过的很不愉快,在苏轼16岁的时候,姐姐去世了。
在苏轼20岁上,他们中了状元以后,母亲去世了。而立之年,父亲去世。家里就只剩苏轼苏辙兄弟二人了。
把父亲葬在母亲身边之后,他们兄弟二人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他们曾一起受母亲教导,一起给父亲背书,一起接待拜访叔叔的客人,一起玩耍,一起做砚台,一起考试,一起游三峡赴任。现在一起在朋党政治下做官。
成年后,他们政治见解一致,可形貌不同,气质不同,性格迥异,文学风格也各有差别。
摘录一些苏轼写给弟弟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送子由使契丹》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一》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二零二一年十月二日? 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