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范文 范文

端午的习俗_端午节的习俗

tamoadmin 2024-08-24 人已围观

简介1.端午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2.端午节有什么习俗3.端午节有哪些习俗?4.端午节的风俗是什么?1、Eating zongzi?吃粽子?Zongzi are pyramid-shaped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stuffed with different fillings and wred in bamboo or reed lees. This trad

1.端午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2.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3.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4.端午节的风俗是什么?

端午的习俗_端午节的习俗

1、Eating zongzi?吃粽子?

Zongzi are pyramid-shaped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stuffed with different fillings and wred in bamboo or reed lees. This traditional food is popular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粽子是用糯米做成的金字塔形的饺子,里面填有不同的馅,包在竹叶或芦苇叶里。这种传统食物在端午节期间很受欢迎。

2、Drinking realgar wine 饮雄黄酒

Realgar wine is Chinese liquor seasoned with realgar. It is a custom to drink the wine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雄黄酒是用雄黄调味的中国酒。端午节喝酒是一种习俗。

3、Dragon boat racing 赛龙舟

Dragon boat racing is a traditional pastime where crews of 22 seated in long, dragon-shaped boats race lengths of up to 2000m. The Races ar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are held all over China.

龙舟赛是一种传统的活动,22名船员坐在龙舟上,比赛长度可达2000米。龙舟赛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各地举行。

4、Wearing a sachet 佩香囊

During Dragon Boat Festival, parents typically dress their children up with a sachet. They first sew little bags with colorful silk cloth, then fill the bags with perfumes or herbal medicines, and finally string them with silk thread. The sachet, which is said to be able to ward off evil, is usually hung around the child's neck or tied to the front of his or her garment as an ornament.

在端午节期间,父母通常给孩子穿上香包。他们先用彩色丝布缝制小袋子,然后在袋子里装满香水或草药,最后用丝线把它们串起来。据说可以驱邪的香囊通常挂在孩子的脖子上,或系在他或她的衣服前面作为装饰。

5、Tying five colored rings 系五彩线

Tying five brightly-colored decorative rings around children's wrists, ankles and necks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said to help the child ward off pests.

据说在端午节期间,在孩子的手腕、脚踝和脖子上系上五个色彩鲜艳的装饰环有助于孩子抵御害虫。

端午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端午节有以下民俗活动: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的风俗传统赛龙舟、吃粽子、拜神祭祖、挂艾草、放纸鸢、佩香囊等传统。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每当到了这一天,特别是南方一带会举行赛龙舟。赛龙舟不仅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起,由此体现人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吃粽子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全家团圆吃粽子。古代,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用竹筒盛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表示敬意,后来便演变成时令的节日食品。

3、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是由红绿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粗丝线促成的彩色绳子,系在脖子上或手腕脚腕。把五色绳戴在身上有去除霉运,带来健康和好运。

4、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人们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佑的。

5、挂艾草

每到端午节当天就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上艾草,蚊子害怕闻到这种味道,可以起到驱蚊的效果。

6、放纸鸢

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

7、佩香囊

香囊内通常填有中草药,有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小孩佩戴香囊,也有避邪驱瘟意思。而且香囊小巧可爱,美观,在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的风俗是什么?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对于老百姓来说,端午节意味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关于端午节习俗你有哪些了解呢,不知道的话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端午节习俗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二、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三、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四、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五、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几个关于端午节习俗的介绍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习俗呢?欢迎补充,咱们在评论区里相见吧~

赛龙舟、吃粽子、悬艾叶、饮雄黄酒、系五彩绳、放纸鸢、浸龙舟水、躲端午等。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大习俗,相传屈原含冤投江后,楚国人十分悲伤,他们相信屈原是忠心贤臣,便划船去拯救屈原,然而当他们奋力到达洞庭湖时却不见屈原的踪迹了,他们担心湖中的鱼。后来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有赛龙舟活动。赛龙舟之习俗盛行于当时的吴、楚、越三国,之后人们还在端午节以赛龙舟的方式来祈祷风调雨顺。

2、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又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投入粽子。

3、悬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香油,可以驱赶蚊虫、提神醒脑。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将艾叶插在门楣上。艾叶代表招百福,可以使身体康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南方北方都有端午挂艾叶驱邪驱病,而北方进行祛毒辟邪。

4、饮雄黄酒

端午节前后气候炎热雨水多,蝇虫肆虐疫病频发。雄黄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在太阳下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作为一种中药材,雄黄可用作解毒剂、杀虫剂,古人用于克制蛇、蝎等百虫。

5、系五彩绳

五彩绳又称五色丝、五彩丝,中国古代崇尚五色,五彩绳的五色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彼此相生相克,蕴含着吉祥如意,据说佩戴五彩绳的孩子可以消灾避难,以防蛇虫伤害。

6、放纸鸢

纸鸢,即风筝。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风势放上天空,是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7、浸龙舟水

龙舟水,发生在小满至夏至期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雨与龙是联系在一起的,龙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龙飞天上,行云布雨。在仲夏端午前后,中国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一带交汇,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端午强降水来时,江河水位迅速上涨,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浸龙舟水是流行于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因为龙舟水寓意吉祥,龙舟水及龙舟滑过的水人们都认为是“大吉水”,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8、躲端午

躲端午,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地方民俗,是旧时流传于中国北方中原的端午节习俗。古时北方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以上内容参考:贵州省监狱管理局-端午节的习俗

百度百科-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