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模板 写作模板
交安c证考试题库_jiaoan
tamoadmin 2024-08-17 人已围观
简介1.写教案的步骤有哪些?2.《找朋友》中班语言教案3.交通安全教育教案4.一份完整的教案都包括什么内容?各部分要注意的重点是什么?5.中班数学教案6.传统教案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有什么区别7.教案包含哪些要素8.中班教案 物理3-3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
1.写教案的步骤有哪些?
2.《找朋友》中班语言教案
3.交通安全教育教案
4.一份完整的教案都包括什么内容?各部分要注意的重点是什么?
5.中班数学教案
6.传统教案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有什么区别
7.教案包含哪些要素
8.中班教案
物理3-3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伊辛巴耶娃撑杆跳破世界纪录及运动员跳水的。
撑杆跳高运动员要使用撑杆,跳水时要使用跳板,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吗?由此引入新课
师: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有关知识。
[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1:弹簧挂上钩码后伸长。
演示实验2: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演示实验3:粉笔用力被折断。
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
给出形变的定义——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
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生1:没有。
生2: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
物理3-3教案篇2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积极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组织本备课组教师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2、制定详实,明确目标责任
利用集体备课,编好课前预习提纲、当堂检测、周测考,丰富课堂教学,是本学期一个重要工作。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分工合作编好学案,在过程中明确了备课要求,落实备课各环节,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过程、课堂检测、作业布置、教后感等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利用集体力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同时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备课及经验交流活动。教师能提前备课,能够做到集体备课,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3、抓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各项工作,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着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活动中,根据备课组实际情况,取开设研究课与随堂听课等形式,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利用网络优势,接受先进教学理念,了解各方面教学动态,真正地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4、配合学校做好段考工作,完善成绩分析
作为阶段教学检测的一种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成效。因此在成绩分析时从细入手,明察秋毫。
①、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同时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完善课堂教学。
②、密切注意差生、优生的流向。通过测试发现差生,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导。
物理3-3教案篇3
§5—1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气玻璃
水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示)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会聚、发散的结论。
物理3-3教案篇4
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科学哲学发展而来的概念转变理论,对于当前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概念学习是一个发展过程,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影响。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物理概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依靠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前科学概念,通过概念的转变,形成科学概念,但目前运用概念转变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 教学设计 还很少见到。
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主要取“问题情境引入、探测已有概念、产生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和建构科学概念、形成新的认知平衡”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整节教学内容是“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注:人教版教材本节的内容安排是“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对于“速度”这一内容,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通过问题情境引入“速度”的学习任务;通过学生完成的关于“速度”的概念图和二段式测验情况来探测学生已有概念;呈现问题情境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冲突,对已有的概念产生不满,教师在此基础上解构迷思概念,所谓“迷思概念”就是头脑中存在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通过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进而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辨析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最后通过课堂形成性练习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平衡,完成概念转变。
对于“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节课而言,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学策略相比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整节课是在充分探测学生已有概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运用解决认知冲突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完成由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高中物理关于速度的科学定义并不是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逐渐被学生欣然接受,因而整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物理3-3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能在日常生活上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三、器材
学生探究实验器材:自制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50克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铅笔等
教师演示器材:汽球,图钉,鸡蛋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二)观察与作图————什么是压力
1、用两摞书作桥墩,一张偏厚纸板做桥面,再放上一重物,此时桥面压弯了,设问为什么?分析原因是受一向下压的做用力。
2、举例老师站在讲台上受什么力(重力和支持力),讲解地面支持了老师(要不老师不掉地下去了),老师也压了地面。
3、①请同学们观察分析书本图9—1例子的三副图并在练习本上画出三副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让同学们讨论思考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得出:压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③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得出压力的定义、特点及与重力的区别。
(三)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感受压力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用大脑去思考,看看在这些图中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记录下几条有关的问题,大致归纳为三个问题:
(1)当人们在松软的地上行走时,为什么会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脚印?有了滑雪板人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2)为什么在泥泞的沼泽地里有轮子的车辆寸步难行,而装有履带的坦克和拖拉机却可以行动自如呢?
(3)同一个物体压在海绵上,为什么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呢?
2、亲自体验一下。做书本图9—3的实验。让学生利用一支一端削好的短铅笔,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两头,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呢?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接着让笔尖压在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疼痛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实验验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讨论设计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实验体会)
学生在这里的实验方案很多,可用复式教学法———各组学生先分别做自己设计的实验,然后分别上讲台汇报。
从而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叫两个体重悬殊的学生站在讲台,请学生比较他们对地面的压强。(学生由于他们对地面的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很难比较)
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出压强。
(三)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
③单位: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的含义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104牛顿。
(4)课堂练习
例:计算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教师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解题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做完后。讲评练习的同时指出同学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的问题。
(四)压强知识的应用
为了使同学了解压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为我们服务,设问:压强是越大越好,还越小越好呢?然后解释生活中我们需要压强大时要想办法增大压强,需要压强小时想办法减小压强?同时说明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举例说明:如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5×106帕,混凝土是(5—50)×106帕等等。为了不压坏物体,使物体受到的压强小于物体能承受压强,因此人们就想方设法减小物体受到的压强。
设问:如何去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由p=f/s分析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并引导鼓励同学分类举出生活中我们应用的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例子,如:书包带平而宽;吸管一头尖一头钝;椅子用宽而平的板平不用一细杆等等。同时让同学们参与做对比小实验,这样不仅说明问题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又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情况用到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和表达能力,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和学习信心有很好的作用。
(五)作业
1、收集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少压强的例子。
2、课外小实验:测出你站立在地上的压强。
3、一人空手站立在地面上,怎样才能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如果他要营救一个掉进冰窟窿里的孩子,是站着跑过去还是爬着过去?
写教案的步骤有哪些?
由于在教学设计中所依据的原则和理论不同,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经验型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知识水平和教学条件等设计教学过程,是一种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不但受到教师本身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且要使之达到完善,需要有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
(2)程序型教学设计。
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在斯金纳等人的推动下,根据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把教学内容序列化,编制成一套教学程序,用程序教学书、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等来执行教师的功能,完成教学任务。
(3)系统型教学设计。
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探索和规划教学过程中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合理组合,通过评价不断改进,以求得教学效果最优化。
《找朋友》中班语言教案
教案的编写步骤包括备课、教学过程设计、教案的编写、教学效果的评估。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扩展资料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
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的使用;
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
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
交通安全教育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找朋友》中班语言教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找朋友》中班语言教案 篇1活动设计背景
最近,我们正在开展“手拉手”主题活动,《找朋友》是这个主题活动中的一节课。这个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内容很有教育意义,而且我班的孩子很喜欢倾听故事,我想运用这一故事启示幼儿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树立乐于助人的意识。同时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2、幼儿能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游戏,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3、幼儿能尝试模仿角色之间的对话,并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青菜找不到朋友的原因,并乐意模仿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
难点:理解找到好朋友的一些简单方法,同时体验小青菜找到好朋友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背景图1幅,动物(小青菜、蚯蚓、大象、螳螂、菜粉蝶、小青虫)各1张,动物胸饰(小青菜、蚯蚓、大象、螳螂、菜粉蝶、小青虫)各1个。
2、歌曲《找朋友》、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个地方,现在我们就出发吧,“一二一、一二一”(师幼一起原地踏步走)。
2、出示故事背景图。
师: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树林里)
3、出示小青菜。
师:在树林边有一位漂亮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小青菜)
师:小青菜想找个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回答,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故事《找朋友》里面一定有我们想要的答案,一起听听吧。
二、分段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
一教师边操作边讲述故事从开头至“螳螂生气地走了。”
1、师:小青菜是什么样的?(很漂亮,嫩绿的叶子,洁白的身体非常可爱)她的愿望是什么?(想找个漂亮的好朋友)
2、师:分别有哪些人主动找小青菜做朋友?(蚯蚓、大象、螳螂)
⑴师:蚯蚓对小青菜说了什么?(了解蚯蚓的特征和他交朋友的真诚)
师:小青菜是怎么回答的?(鼓励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大胆地回答问题,理解小青菜的不礼貌)
师:我们一起学学蚯蚓说话的样子和小青菜不礼貌说话的语气。蚯蚓听了小青菜的话会怎么样?(生气地走了)
⑵师:大象伯伯对小青菜说了什么?(了解大象的特征和他交朋友的真诚)
师:小青菜为什么不愿和大象伯伯交朋友?
师:谁来模仿大象伯伯和小青菜的对话?(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模仿)如果我是大象伯伯,听了小青菜的话,我也会生气地走了。
⑶师:螳螂来找小青菜,对她说了什么?(了解螳螂的特征和他交朋友的真诚)
师:小青菜又是怎么回答的?
师:老师来扮演小青菜,谁愿意扮演螳螂,学学他们的对话。
⑷师小结:蚯蚓、大象、螳螂他们都很真诚地想和小青菜做好朋友,可小青菜觉得他们长得不漂亮,不愿和他们做朋友,说话很不礼貌,把他们气走了。
3、师:这时,一只菜粉蝶飞过来,如果你是小青菜,你愿意和她做好朋友吗?为什么?
二教师边操作菜粉蝶边讲述故事至“救命啊!救命啊!”
1、师:小青菜为什么想和菜粉蝶做朋友?
2、师:菜粉蝶是怎么做的?(亲吻小青菜,在叶子上留下一个个小圆点,又围着小青菜跳舞……)你们知道这些小圆点是怎么吗?
3、师:菜粉蝶飞走后,发生了什么事?(叶子上的小圆点里爬出一条条小青虫,不断地吃青菜叶子)
4、师:这时的小青菜不断地被小青虫们吃着,她大声地喊“救命啊!救命啊!”你们猜猜谁会去救她呢?(幼儿自由发言)
三教师讲述故事至结尾。
1、师:听到小青菜的救命声,是谁救了小青菜?
2、师:小青菜真正的朋友是谁?
3、师小结:小青菜最后明白了:像菜粉蝶这样外表漂亮但不够真诚的人,没有人愿意与她交朋友的;像蚯蚓、大象、螳螂这样外表不漂亮,但是对待朋友很真诚的人值得我们与他们交朋友。老师也希望咱们班每个小朋友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同伴都能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四教师再次完整地讲述故事,幼儿倾听,并鼓励幼儿跟着教师讲故事。
五组织幼儿选择角色,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教师请一至两组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带上动物胸饰进行故事情节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表演得真好,小青菜也找到了真正的好朋友,她非常高兴,她很想知道你们的好朋友是谁。
三、组织幼儿讨论。
1、师: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朋友?
2、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去交朋友?交朋友时应该怎样对朋友说?
3、教师小结:只要我们有礼貌、尊重别人、热情大方、互相帮助,我们就会拥有很多很多的朋友,自己有好吃的、好玩的要多和朋友分享分享,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有了朋友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快乐。
四、游戏:《找朋友》
教师播放歌曲《找朋友》,幼儿自由进行找朋友游戏,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让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告诉爸爸妈妈自己有几个好朋友。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我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特别是“一二一”的踏步走,师幼一起融入到活动氛围中,孩子们显得很兴奋,都积极参与进来。我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操作动物角色,同时处理好动物角色对话的语气,感觉到幼儿的兴趣很浓,听得很认真,并能大胆地想象、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第一环节里老师提的问题“小青菜想找个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幼儿有的说是他们自己,有的说可能是老师……我发现他们感大胆想象,已完全把自己融入到其中了。我注意观察到平时胆怯不敢发言的黄姿璇、黄少晨小朋友都能跟着其他小朋友活跃起来。在参与到小青菜找朋友的过程中,师幼互动比较好,通过幼儿间的讨论、交流,使幼儿们获得更多的交友经验,明白了交朋友要有礼貌、互相帮助、会分享、守规则等。在幼儿表演的环节,孩子们的表现比我想象的要好,幼儿能自主选择动物角色,在老师的引导提示下能发挥各自的表演能力,学会角色的对话。在活动的最后《找朋友》环节,幼儿能在游戏中真情投入,体验到了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整个活动,一方面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幼儿拥有朋友的快乐,在情感方面得到很大的满足。但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孩子们表现欲望还很强时,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故事情节的表演中;有些幼儿发言还是不够积极,想象的内容没有更好的发挥出来,在以后的活动中,还要加强对幼儿的指导,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找朋友》中班语言教案 篇2活动意图:
幼儿从小班进入到中班在交往能力上有了飞跃,特别是原本胆小、内向的幼儿都希望能拥有好朋友,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游戏由原来独立的个体游戏转化为集体。于是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此次活动《玩具兵找朋友》。迎合了幼儿心理上的需要,让幼儿从朋友那里得到初步的情感体验,让幼儿融入到集体中。真正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内容,理解玩具兵的故事。
2、感受有好朋友的喜悦心情。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
活动难点:乐于与好朋友交往。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欣赏故事→情感迁移→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个玩具朋友,你们看是谁呀?”(播放PPT一)他的名字叫玩具兵。
二、欣赏故事
(一)第一段
你们看,玩具兵怎么了?他为什么伤心了啊?
我们一起来看看,玩具兵为什么伤心了?他原来是谁的玩具啊?
小结:原来玩具兵是男孩的好朋友,但是有一天,男孩有了新玩具,就不要他了,所以玩具兵又生气又伤心,只好到外面去找新朋友。
你们想知道玩具兵最后找到新朋友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第二段
玩具兵来到了哪里呀?他看见了谁?
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鱼有没有和他做好朋友?
小结:由于害怕,鱼儿逃走了,玩具兵可伤心了。
(三)第三段
这时,飞来一直白鹤,它叼起玩具兵就飞走了。
白鹤把玩具兵带到了哪里呀?想干什么?
小结:白鹤放下了玩具兵,才发现那不是一条鱼,不能吃,又不能玩。
玩具兵对三只白鹤宝宝说了什么话?现在有没有朋友?
小结:玩具兵有了朋友很开心。
三、完整欣赏,情感迁移
玩具兵和鹤宝宝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真开心呀。
你和你的好朋友在一起做些什么事情呀?和好朋友在一起感到怎么样啊?
小结:我们都有好朋友,可以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学本领,互相关心,和好朋友在一起真开心呀!
四、活动延伸
游戏《找朋友》
附故事《玩具兵找朋友》
玩具兵本来是男孩的好朋友,但是有一天,男孩有了新玩具,就不要他了。玩具兵又生气又伤心,他只好到外面去找新朋友。
玩具兵来到了大河边,他看见了各式各样好玩的鱼。他高兴地说:“鱼儿,鱼儿,做我的朋友好吗?”鱼儿都是一脸害怕的样子,逃散了。玩具兵可伤心难过了。
这时,飞来了一只正在寻找食物的白鹤,它叼起了玩具兵,把玩具兵带到了家里。白鹤宝宝们看见妈妈带食物回来,就纷纷赶到妈妈身边,白鹤放下了玩具兵,才发现那不是一条鱼,就说到:“原来你不是一条鱼呀,真扫兴,又不能吃,又不能玩。”
玩具兵看着三只白鹤宝宝,对他们说:“我是不能吃,可是我可以做你们的朋友,陪你们玩呀。”
白鹤宝宝听见玩具兵要和他们做好朋友,就唧唧喳喳地叫着欢迎他。玩具兵一下找到了三个好朋友,他再也不生气不伤心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循序渐进,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在活动中真正的关注每个一个孩子,孩子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和每一句言语,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求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行为。有句话说的好“幼儿在前,老师在后”,我想老师是应该顺应孩子的,唯有这样才能在每次活动中都能出现精彩的师幼有效互动,才能让每次活动成功。
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应进一步调整教育观念,给能力中下等的幼儿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懂得了朋友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因为有了朋友你才能够躯干孤独,有了朋友你会有战胜困难的决心,朋友会与我们共同的进步。
《找朋友》中班语言教案 篇31、活动目标
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具有初步的音乐节奏感;
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熟悉2/4节奏。
2、重点与难点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讲述的是“我”去寻找好朋友共同游戏时走在路上、敲朋友家门的欢愉心情。幼儿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体会情感,表现歌曲的气氛是重点,这首歌曲的'难点是熟悉2/4节奏,感受不同的2/4节奏,表现节奏。
3、环境创设及材料准备
(1)录音磁带“找朋友”。
(2)若干圆舞板、铃鼓、串铃、小铃等乐器。
(3)每人一张椅子。
4、设计思路
对中班上期幼儿来说感受乐曲的气氛并表现乐曲并不容易,因此让幼儿在生活中体会和好朋友共同游戏时的开心相当重要。另外2/4节奏的培养只有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反复感受,幼儿节奏感才能提高。
5、活动流程
1、创设“过生日”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的时候开心吗?今天是小猫的生日,它也想邀请我们的小朋友一起来跳舞。
2、“请你跟我这样做”游戏,熟悉B段的节奏。
(1)玩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拍出节奏型XX|XXX|。
(2)听乐曲B段,创编拍节奏的方法。
3、初步熟悉乐曲的A段,学习“开火车”的游戏玩法。
(1)教师慢速哼唱曲谱A段,幼儿学习“开火车”。
(2)讨论开火车开得又快又不断开的方法。
(3)教师小结:在行走时,手臂尽量伸直,搭在前一个人的肩膀上。走路时控制好自己的步子,步子大笑要和别人一样。
(4)师幼共同游戏,注意应该什么时候停下动作。
4、“找朋友”,一起玩游戏。
(1)情境延续,小猫要下火车找好朋友玩了,引发幼儿兴趣。
(2)根据歌词内容找朋友。
《找朋友》中班语言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部分动物的生存环境。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进行情景表演并能续编故事。
(3)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能力,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幼儿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部分动物的生存环境,培养幼儿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动物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以小白兔的身份出现,和全班小朋友交朋友,并一起玩耍,让幼儿感受的有朋友的快乐。
2、一只小鱼来敲门,呜呜大哭起来,“怎么了?小鱼”,”你们都有好朋友,都有人玩,可是我孤孤单单的没有小动物和我玩”“那我们帮你找个小伙伴吧”
(二)新课讲授
(1)小鱼在不同的角落找到小鸡、小鸟、最后找到蝌蚪。有了小玩伴。
(2)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小鱼先找到了谁?他们说了什么?”
“小鱼第二个找到了谁?他们说了什么?”
“小鱼第三个找到了谁?他们一起晚了”吗?为什么可以一起玩?“
(3)教师总结“小鱼的家在水里,小鸡和小鸟的家在陆地上,小蝌蚪的家在水里,所以它们可以一起玩”。
(4)小朋友相互之间讨论一下,还有那个动物可以和小鱼一起玩。教师正确引导幼儿。
(5)观看幻灯片,倒叙故事并讲述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扩展幼儿的知识。
(6)师幼儿带幼儿进行续编故事。
(7)幼儿分组进行表演,教师在旁指导。
(8)布置今日任务
教学反思
1、能够完成课前所定目标,幼儿能够自己主动地进行模仿对话,自主创编
2、有礼貌的提出和回答问题
3、扩展幼儿的知识面,认识了水母,贝壳,海星等动物
4、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5、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对话,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6、在情景表演时教师不应固定幼儿思维,让幼儿自由发挥。
小百科: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找朋友》中班语言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念儿歌
2、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交往的快乐
3、丰富幼儿词汇:孤孤单单
教具准备:1、水下背景图、三条不同颜色的小鱼卡片和小鱼头饰
2、录影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出示背景图,操作小鱼卡片学念儿歌
1、师:这是在哪里?谁会在水里游?来了几条小鱼?一条小鱼它会感觉怎样?(引出词语:孤孤单单)
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第一句: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水里游。理解词语:孤孤单单
2、师:又来一条小鱼了,它来做什么?(充分让幼儿回答)这条小鱼原来是来跟前面那条小鱼碰头的(让孩子体验一下碰碰头)
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第二句:二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碰碰头
3、师:第几条小鱼来了?它又来做什么呢?原来是来给前面两条小鱼做朋友的
让幼儿学习朗诵儿歌第三句:三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做朋友
二、念儿歌做游戏
1、教师做小鱼,根据儿歌的内容边念儿歌边找朋友
2、请幼儿带上小鱼头饰做小鱼,边念儿歌边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放《小鱼歌》请幼儿听音乐边朗诵儿歌做找朋友游戏
四、请幼儿到户外玩找其他班级的小朋友游戏
《找朋友》中班语言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欣赏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2、体会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及共同分享美好事物的快乐。
3、鼓励幼儿运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让幼儿体会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爱及分享美好事物的快乐。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
课件、小蟋蟀、蜗牛、青蛙、蝉萤火虫、《找朋友》歌曲。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蟋蟀声音和,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猜一猜它是谁?你们知道小蟋蟀要去干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故事。
教师边用演示边讲述故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小蟋蟀摘了三朵向日葵,要去做什么?
(2)小蟋蟀有几个朋友?
(3)它在路上遇到了谁?它要找的朋友是谁?它是怎么问的?蝉在哪里?
(4)小蟋蟀和蝉在一起它们在做什么?
(5)下雨了,蟋蟀又去哪里找朋友?它们在一起做了什么?
(6)玉停了,天渐渐黑了,小蟋蟀又去找哪位朋友了?它们一起做了什么?
(7)晚上,小蟋蟀是怎么回家的?
3、再次欣赏故事,体验小蟋蟀和朋友相互关爱的情感。
小蟋蟀为什么说今天是夏夜里最快乐的一天?
4、玩《找朋友》的游戏,鼓励幼儿互相讨论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讲文明、讲礼貌。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爱、团结友爱。
一份完整的教案都包括什么内容?各部分要注意的重点是什么?
交通安全教育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交通安全教育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交通安全教育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发生的交通事故案例、学生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珍惜生命,开展“小手牵大手”的活动,从而形成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事例组织学生讨论
时间安排:
一节课
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交通事故方面的新闻。
2、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3、了解一些常见的标志。
4、了解一些交通事例。
教学过程:
(一)班会主题引言:
人类最宝贵的就是我们的生命,现在人类的生命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但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是什么?
答案就是交通事故,目前已经成为夺取我们生命的最大威胁。
(二)交通安全事例:
1、云南文山一辆客车翻下悬崖造成14人死亡: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乡境内发生一起特大,一辆客车侧翻至悬崖下,造成14人死亡。出事车辆上共有20人,事故共造成司机在内的14人死亡,6人幸存。
2、高速公路上停车遭遇追尾造成两死一伤:2007-12-24日上午10点钟左右,一辆由深圳开往惠州的小轿车,因为对梅观高速路况不熟,错过了转向惠州的路口。就在司机打算把车停下来的时候,惨剧发生了,一辆解放牌大货车一头撞上了小车的尾部,小车被推出十几米后挤在路边的防洪沟上。事故造成轿车上3名司乘人员2死1伤。
上面介绍的是成人的交通安全事故,那么学生有哪些交通隐患呢?主要有以下以几方面:
1、随家长出行惨死于车轮下:
20xx年6月6日12时许,江北区鲤鱼池小学学前班学生杨洋,男,6岁。中午放学爷爷接他站在校门口准备过路回家,这时他妈妈站在路对面喊他,杨洋就挣脱爷爷牵他的手,向马路对面跑去,刚跨进马路两三步,就被左边驶来的一辆北京牌吉普车撞倒并从身上碾压过去,当场死亡,他妈妈见此状,猛扑到杨洋的身上,杨洋!杨洋!从那天起,杨洋的妈妈天天来到杨洋被车压死的地方喊杨洋?。
2、上学、放学横穿公路残死于车轮下:
1999年4月7日16时许,渝中区肖家沟中学一年级学生陈卓,女。下午放学回家,在急救中心对面两路口图书馆门前,没走天桥而从人行护栏缺口处进入车行道,并从左边驶过一辆车的尾部突然横公路,被右边驶向石桥铺方向的一辆9路大客车当场压成“肉饼”,围观群众都流下惋惜的泪水,父亲心疼得当场昏死过去,母亲也瘫倒在交警三队的办公室里。
3、在公路上追逐玩耍被汽车压死:
20xx年10月4日10时30(星期日),巴南区蹇家馆中学二年级学生赵杰,男。父母在苦竹坝公路边摆摊,他与同学在路边玩耍时,突然横穿公路,头部撞在从土桥驶来的一辆大货车后轮上并碾压,抢救无效死
4、乘车扒吊车:
1990年一天下午,21中一名男同学,放学后在大同路乘306路客车时,当车快进站时,他提前扒吊车门被众人拥挤于车轮下碾压致死。
5、骑自行车、摩托车死于汽车轮下:
1996年3月1日(星期六)下午2时,巴南区道角职业中学学生牟与江,男,17岁。与另一同学各驶自行车从李家沱长江大桥南桥头经杨家坪、大坪、两路口、南坪行至七公里交通学附近,迎面驶来一辆三轮车,因下坡速度快,刹车不好,与三轮摩托车相撞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
(三)交通安全材料:
1、步行安全常识:步行外出时要注意行走在人行道内,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
2、骑车安全常识:骑车外出的同学,出行前要先检查一下车辆的铃、闸、锁、牌是否齐全有效,保证没有问题后方可上路。有驾驶证的同学才能骑车。
3、横过道路时,要选择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这是行人享有“先行权”的安全地带。横过道路不走人行横道,随便乱穿,或者在汽车已经临近时急匆匆过道路,都是十分危险的举动。
4、道路不是游戏场:道路是为了交通的便利而建造的。道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交通十分繁忙,如果我们随意地在道路上玩耍、游戏、追逐,把它当作“游戏场”。
5、避让转弯车辆:当汽车的方向灯一闪一闪时,告戒人们,汽车要转弯了。我们应该注意避让转弯车辆。
(四)交通标志:
(五)交通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交通讯号灯有哪些颜色?都有些什么作用?
2、红灯亮时行人该怎样?
3、黄灯亮时还可以过马路吗?
4、什么灯亮时才可以走?
5、行车、行人应靠哪边走?
6、出示各种交通标志,让同学们说出交通标志的名称及其意义。
(六)学生讨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如果发生意外,如何自救?
乘车一旦发生事故的自救措施:
1、发生汽车相撞的事故,前面的助手席是最危险的座位,如果坐在该处的话,首先要抱住头部躲在座位上,或者双手握拳,用手腕护住前额,同时屈身抬膝护住腹部和胸部。车内其他乘员,也应取此种保护措施,另外,还要注意紧闭嘴唇,咬紧牙齿,以免相撞时咬坏舌头。
2、相撞导致火灾的可能性极大,所以相撞一停止,要立即解开安全带,尽快离开汽车。
3、汽车不幸翻倒或翻滚,此时不要死抓住汽车的某个部分不放,只有抱头缩身才是上策。
4、着河流、大海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由于没有刹住车而落水的事故时有发生。一旦遇上,一定要保持镇静,从容不迫。首先,坠落时,应该用手护住头部和胸部,尽可能将身体倒在座位上,并紧闭嘴唇,咬紧牙齿。冲击一过,要迅速作出判断,弄清汽车下沉后的状况。如果还能从车窗逃出,应该尽快打开车窗逃出去;如不可能,就关闭车窗,控制水的涌入,打开全部车灯,待车稳定后,再决定从哪个车门或车窗逃出。
(七)小结:
1、学生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总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交通知识,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关爱生命,从小做起”的交通意识,学会“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交通安全教育教案2教学目的:
1、知道有关的交通安全标志和规则、
2、知道不遵守交通规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给自己或别人带来痛苦。
3、如何安全度过小桥。
教学准备:
有关交通安全的、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提出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哪一年颁布实施的?(20xx年5月1日)
2、交通事故的报警电话是?(122或110)
3、我们学生可不可以骑自行车?如果可以,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4、某某同学放学的时候在马路上玩耍,这样对不对呢?(不对)
5、放学的路上,你看到李平被摩托车撞了,你该怎么办呢?(应该向大人呼救,叫大人过来帮忙,叫大人拨打112或110,还有120。如果摩托车逃跑了,要记住摩托车的车牌号码和特征以及逃跑方向。)作为中学生,我们时常有很多不良行为与交通法规是格格不入的,你觉得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不良行为呢?结合自身实际举例说明。
二、中学生不良的交通行为表现
1、中学生在路上的不良行为:(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列举)
(1)在道路上行走时,没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道路上行走时,不是靠路的右边行走,而是在路的左边或中间行走。
(2)横过车行道时不走人行横道、任意横穿,或在车辆来临时突然横穿。
(3)只顾行路,不注意道路和车辆信号的显示,不服从交通指挥和管理。
(4)在车行道、桥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设施等处逗留、玩耍、打闹、抛物、泼水等。
(5)穿越、攀登或跨越道路的隔离设施。
2、中学生骑自行车的不良行为:(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列举) (1)未满12岁的中学生上路骑车。
(2)在人行道、机动车道、逆行道上骑车;在机动车道上学骑自行车。
(3)骑车横冲直闯,争道强行,只顾自己行驶,不管前方情况和左邻右舍的安全,当机动车临近时也毫不相让。
(4)骑车遇路口转弯时不减速,没后望,不打手势,突然猛拐。
(5)通过路口时猛蹬猛骑,遇有禁行信号时抢行。
(6)骑车时双手离把或单手持物,或再牵引一辆车,或驮带他人。骑车在道路上互相追逐、打闹或曲线竞骑。
(7)三五人骑车并列行驶或扶肩并行。
三、道路交通安全常识(一)行路常识:行路是中学生最基本、最常见的交通方式。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掌握如下一些常识。
1、路上行走要走在人行道上,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路边行走;群体行进要列队,横排不要超过两人。
2、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在没有这些标志、设施时,须直行通过,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长队伍横过车行道时可视情况分段通过,有条件的可佩带明显标志,如小黄帽等;不准横过划有中心实线的车行道。
3、行路时要注意各种信号灯的指示,尤其是路口红绿灯、人行横道信号灯和车辆转向灯的变化。
4、当公共汽车站设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设施上时,上下车要避让车辆,并直行通过非机动车道。
5、不要在车行道、桥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设施等处逗留;不要在路上玩耍、抛物、泼水、散发印刷广告或进行妨碍交通的活动。
6、不要穿越、攀登或跨越隔离设施。
(二)骑自行车常识:目前我国中学生上、放学大多以骑自行车为主,特别是在城市,这一现象更为突出,有的学校甚至绝大多数学生都骑车上、放学,这就使得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掌握骑自行车的安全常识列为必要。
1、我国交通法规明文规定,12岁以下儿童不能骑车。中小学生骑自行车,已成为我国交通事故的一个高发点。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学生在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骑车安全意识。
2、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赛车、山地车等多了,发生事故的比例也增多了。所以,不要骑快车、追尾、超车等。
3、过马路时要下车,应走人行横道。要学会估测来车与自己之间的安全距离,当车辆正在行驶时,你与来车距离15米时不能抢道,25米以上才较安全。通过郊外马路时,与来车距离大于40米以上才能通过。公路上骑车,千万不要抓住正在行驶的机动车,以免车速过快、不稳而摔倒,或因机动车突然刹车而被撞伤。
4、骑车不慎将要跌倒时,与其拼命保持平衡,还不如索性摔倒。因为勉强保持平衡,就忽视了自我保护,往往导致严重的挫伤、脱臼或骨折等后果。所以,遇到意外时,迅速地把车子抛掉,人向另一边跌倒。此时,全身肌肉要绷紧,尽可能用身体的大部分面积与地面接触。不要用单手、单肩或单脚着地。
(三)特殊交通事故的防御有一些交通伤亡事故,并不是发生在宽阔的马路上,而是在小街、胡同内和居民居住区。在新疆某部队发生了一起事故,那是在部队的家属楼前,一天临时停了一辆解放牌卡车,司机去楼上办事。司机办完事下楼后,上车就发动倒车,有一儿童钻到车子下玩耍,来不及跑出,当司机听见“嘭“的一声,下车一看,儿童的头已被压扁而死亡!另外,北京市门头沟区有一小孩在街上玩耍,一辆货车出胡同口拐弯,司机来不及刹车,这一小孩不幸被压死。
在我们学校,放学后学生玩的场所比较小。马路上踢球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所以,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祸。我们在马路边、胡同口、能进出车辆的家属院等地方玩耍时,一定要警惕的发生。
四、 小结
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的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良好的交通行为的重要性。我们应当告别过去很多不良的交通行为,这同时也是在和危险告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总是有规则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规则之中,要习惯于在规则中生存。依法行车是一种规则,遵守交通法规是遵守一种具体的规则。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礼让三先”等等,让人耳熟能详的标语。与其说它是一种标语,倒不如说它是一些规则,是交通事故总结的规则。
同学们,美好的人生从安全开始,只有保证了健康和安全,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大家一定要培养文明交通意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只要大家始终把交通安全牢记在心,落实到行动,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远离交通事故。
交通安全教育教案3教学活动名称: 交通安全小卫士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2、初步养成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习惯;
3、理解常见交通标志的含义,并能在游戏中做出相应反应。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初步养成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习惯;
2、难点:理解常见交通标志的含义,并能在游戏中做出相应反应。
活动准备:
1、小熊猫头饰、小汽车模型、魔法棒各一;
2、红绿灯、向左转弯、向右急弯路、禁止掉头、注意行人、注意儿童、注意危险、停车场标志各一;
3、魔幻的音效、《甩葱歌》。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扮成小熊猫乐乐,开着小汽车入场,告诉幼儿自己是从童话世界来西安旅游的,但是对于西安的交通规则却一点也不知道。魔法爷爷让乐乐先学习了规则再来,可是乐乐等不及了,魔法爷爷没有办法,只好给了乐乐一根魔法棒,让她遇到困难的时候使用。乐乐收好魔法棒,踏上了去大雁塔的旅途。
基本部分
一、情景表演,从幼儿最熟悉的交通标志入手
请配班老师扮成交警,配合表演。情景一:乐乐闯红灯被交警拦下;情景二:乐乐不认识向左转弯标志,撞到墙摔了个大跟头。在表演过程中要请幼儿告诉乐乐为什么错了。
摔了个大跟头的乐乐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实在是太危险了,于是请幼儿帮忙想办法,怎样才能快速地使乐乐变得知道各种交通规则。如果幼儿不能提示魔法棒,乐乐就自己想起来。请一名幼儿上来手拿魔法棒,所有幼儿一起念咒语“乌拉乌拉变”,大家一起帮助乐乐。变化的同时播放魔幻音效。
二、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乐乐在开往大雁塔的途中又遇到了很多交通标志,分别是向右急弯路、禁止掉头、注意行人、注意儿童、注意危险、停车场标志,请幼儿看一看这都是什么意思,不认识的乐乐加以说明。在大家的帮助下,乐乐最终顺利到达了大雁塔。
三、进行“开汽车”游戏,巩固幼儿对常见交通标志的认识
请幼儿站成两队,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和乐乐一起游览西安城。在游览过程中配班老师会出示各种交通标志,请幼儿辨认并做出相应反应。
结束部分
请幼儿跟乐乐一起,到外面去找找还有哪些交通标志是不认识的。在《甩葱歌》音乐声中,教师带着幼儿退场。
活动延伸:
1、在音乐区投放相关材料,请幼儿进行“我是小交警”情景游戏;
2、请家长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幼儿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交通安全教育教案4一、活动目标:
(一)了解一些常用的交通规则,懂得不遵守交通法则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
(二)认识常用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图标和意义。
(三)培养幼儿观察、体验、感悟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重安全,平安上学和回家。
二、活动准备:
PPT、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放映,学生讨论,谈一谈看过之后的感想。
2.教师提问:在你外出或回家时,父母常叮嘱你的是哪句话?
3.利用,教授本课交通注意事项。(多媒体显示交通图)
(二)新授
事项一:上学放学,靠路边走,不要横队并行走,严禁路边游戏。
1.观看早上学校或幼儿园因违章造成的乱停乱放现象。
2.教师提问:通过观察,在你们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3.幼儿踊跃发言。
4.教师总结:是的,所以我们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一定要靠路边走,不要横队并排行走,严禁路边做游戏。
事项二:道路车流潮水般,先左看,再右看,左右无车再向前。
1.放映一段繁忙的交通车流录
2.这样的情景,我们经常会在街上看到。当碰上如此繁忙的交通,我们想过马路,该怎样呢?
3.幼儿讨论后回答。
4.教师小结:应该先看左边,因为在我们国家车辆靠右行的。然后在看右边,左右无车方可通行。当然了,要走斑马线。但是在走斑马线时,切记:有车辆要挥手示意。
事项三:在道路进行施工封闭或阻塞时,应注意看好改道标志或替代路线,留意各种车辆。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交通标志,让幼儿认识。
1.教师放录像片,让幼儿看一段拥挤的上车情况。
2.幼儿根据录像,提出自己的意见。
四、总结
今天真是收获不少,既学到了很多交通知识,还丰富了课外知识。小朋友,从家里到学校,我们要牢记行走路线,熟悉道路交通状况和可能碰到的危险,严格遵守今天学的交通规则,避免不安全的行为发生。
交通安全教育教案5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道路交通,理解遵守道路交通意义和重要性,明确每个人都要牢固的树立安全意识;明白一个人的安全每天都是从零开始的。
2、通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遵守交通规则,做安全的小使者。
教学过程
(一)上学放学路上 。
教师语: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马路;都有要经过“十字”路口和“三叉”路口,当你行进是都是否留心和注意过往的车辆;是否用心观察地形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在日常生中应注意什么。
(二)在路上要注意的问题。
1、道路行驶要靠右行,都要配戴小黄帽,不能随心所欲忽左忽右,走路要眼看前方,排纵队,不能互相并排行走,更不能在路上追路、嬉戏。
2、不能追逐车辆或向车上投掷物品,如:石子、泥团、饮料瓶等,不能随便搭乘过往的车辆。
3、回赤米坑小组的同学除了走公路外,还要沿河走2千米的山路,山路内侧靠山、外侧沿河,路面宽约2.5米,偶尔有运木头小型农用车、摩托车行使。所以家住赤米坑的林翠萍、王丽君等同学要特别小心,除了用眼外还要用耳,弯道处要先听再行,没有听到车声都要靠山边行走,雨天必须要派人来学校接。
4、通过“十字”路口或“三叉”路口的同学,每次都要高度的警惕一定要做到“四个环节”即:一停、二看、三想、四通过。
5、带领全班同学到校门口的“十字”路口进行实地观察并演练。
(三) 、乘车
教师语:同学们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那么这节课就“行”来谈谈。
1、我们节日去城里买学习用品、购买衣物一定得由父母或村上的“大人”陪同监护下,只能乘坐班车或专线车,不能乘坐超载车。在车上如果坐在靠窗子的位置,千万不可将头或手伸到窗外,特别是两车交会时更不将头伸至外观看。
2、乘车时上下车要让车子停稳后,才能上下车,心须要养成先下后上的习惯,遇到老人或孕妇要主动让座。
3、如果乘坐家人的摩托车出行,不能超戴。一定要戴安全帽、身子要往前倾、手要抓牢车架,并要随时提醒骑车人不能太快,弯道时一定要减速慢行、多打喇叭、不能超车;骑车时不能接听手机、更不能打手机,以免分散注意力造成不测。
4、严禁小学生骑自行车上路、绝对不准载人逛路。
5、如节日进城上街要走人行道,横穿街道时一定要走斑马线,并要左右观看待没车时快速通过。
(四)课堂议论。
1、让全体同学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
2、学生之间可互相补充,对照自己的不足,还存在什么安全隐患。
3、谈谈你们耳闻目睹发生的交通事故,并引导学生知道小心能行万年主船、生命靠自己终生呵护的道理。
(五)课堂发言及总结
1、由学生自由发言讲路上经历,让他们自己表述存有安隐患的地方。
2、请同学们自己发言相互评议谁在要路上做的好,谁做的还不够。
3、今后该怎样做。
中班数学教案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作业布置)。各部分要注意的重点是:
(一)教学目标
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1)温故而知新,提问复习上节内容。
(2)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
(4)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2、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3、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4、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5、作业布置
(1)布置哪些作业内容,要考虑到课本知识巩固积累和运用,兼顾知识的拓展性和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2)教师要注意:需不需要给学生以解题提示、点拨或必要的解释。
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
传统教案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有什么区别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比较9以内数的多、少、一样多
活动目的:
通过各种感官感知9以内的数,不受物体大小、排列方式、颜色的影响,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活动准备:
小铃一副、数字卡片一套、幼儿按小组人数每人一套学具:有数量分别为5-9的物品,数字卡片若干张,分组操作活动的作业、印泥、印章、笔。纸偶小熊、三组泡泡。
活动过程:
一、操作活动比一比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每四人一组,请小朋友取出桌上的一个小碗,数一数小碗里的物体有几个,并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找好后,比一比你的这两个物品哪样多,多几个?哪样少,少几个?还是一样多?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幼儿回答、提问后发幼儿说出多少、一样多。
二、不受物体大小、排列方式、颜色的影响,感知9以内的数。
1、出示贴绒教具小熊吹泡泡引入活动
小熊吹泡泡,吹了三组泡泡(泡泡的颜色、排列形式均不同,见下图),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每组泡泡的数量,比一比哪组多?哪组少?
2、幼儿回答后,教师请幼儿点数每组泡泡的数量,并贴上相应的数字。
3、请幼儿说出7比8少1,8比7多1,8比9少1,9比8多1。
三、通过感官感知9以内的数
1、出示背景图,发幼儿观察图中物体的数量,并说出相应的数字,比较9以内数的多、少、一样多。
2、教师敲小铃,幼儿拍手,拍手的次数要与铃声数相同,同时启发幼儿说出小朋友拍的数与教师敲小铃的数一样多。
3、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请幼儿按比数卡片多1或少1的次数拍手,同时发幼儿说出小朋友拍的数比数字卡片的数多1或少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尝试按一定顺序点数树叶,在操作中感知数量的对应。
2、乐意分享各种数数的方法,用语言简单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重点难点
重点:请幼儿上前交流不同的数数方法(互相试试别人的好方法)。
活动准备
树叶贴画、落叶、笔、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我眼中的落叶老师提问:我们在幼儿园里捡了许多落叶,你在捡落叶时有什么快乐的事情或是新的发现吗?
1、集体欣赏树叶画
导语:我们来变个魔术,把许多落叶变成一幅美丽的画。
提问:落叶会变出一种有秋天特点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2、个体尝试数树叶
要求:这幅螃蟹画中有几片树叶呢?请你仔细数一数,把总数记录在横线上,可以
用数字卡片,也可以用笔写下来。
观察与指导:幼儿数树叶有哪些方法?是否记录总数?
3、分享交流
提问:这幅树叶画螃蟹中有几片树叶呢?你是怎么数的?按什么顺序?
落叶照片
1、集体欣赏树叶画
提问:现在落叶变成了什么?
2、个体再次尝试数落叶
要求:每种图案用了几片落叶?请你按一定的顺序再来数一数,把总数记录在横线上。
(三)幼儿和落叶做游戏
要求:我们来个游戏数落叶,请你仔细数数上有几片树叶,并跑向贴有这个答案的地方。游戏观察与指导:观察幼儿点数情况,分享彼此点数方法。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还存在很多不够好的地方。我们在数第二幅落叶贴画时,当孩子们已经数清楚每个小画面中落叶数量,开始数画面中落叶总数的时候,我预设给孩子们积累的是接着往下数的方法。这部分我处理的过于着急,感觉是告诉孩子们怎么接着往下数,而不是通过孩子们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得到好方法。因此,在最后一个环节,运用到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时,孩子们都没有运用到这个数数的好办法。
教案包含哪些要素
一、传统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概念分析
在传统教学中,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目前教案的形式主要是:教案必须有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案正文、教后感想。正文中又包括导入、每一部分的详细教法、过渡语、小结、总结等。这样的教案,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从一般内容到重点难点,从教师引导到学生活动,从提出问题到可能出现的答,大到总体结构,小到一句话,一句也不能少。众所周知,教案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原文照抄教师参考书。既然参考书上已有,教师读了心中有数即可,为何还要再抄写一遍呢,这真是典型的“现代八股文”。教学的过程包括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一直使用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模式。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修改方案的一个过程。当前比较权威的教学设计概念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该定义与张祖忻、史密斯、雷根、皮连生、何克抗等专家所提出教学设计概念的观点大体一致,即他们都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标准参照测试等。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一般来说,可以从学习理论的角度将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划分成三代: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简称ID1)、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第二代教学设计(简称ID2)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第三代教学设计(简称ID3)。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实践中,应当对各种理论和方法取长补短,还要考虑教学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教育理念的改变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当然不能什么都建构主义,过度地强调建构主义,忽视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同样会带来不少问题。现代教学技术就是这三代教育技术优化组合。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是:1)前期分析,包括学习背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2)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3)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解决怎么样实施教学的整体方案,具体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等内容;4)教学媒体的选择、组织和设计;5)制定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6)试行教学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对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二、传统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差异分析
1、教案设计与教学设计的理念不同。传统教学观念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可以传递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现代教学观念认为:知识不是纯客观的,是学生与外在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学生是有生命意识、社会意识、有潜力和独立个性的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案与教学设计对教学目标要求不一样。传统教案用“教学目的”表达教学目标,而教学目的是由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任务的上限,教学中不能超纲偏纲,教师没有创造发挥的余地;教学目的的表述也较笼统,操作性不强,教师较难把握;教学目的以教师为阐述主体,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所谓“双基”。
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来表达目标,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设定教学任务的下限,教师具有较大的创造发挥余地;教学目标在表达上也更具体,可操作性强(例:“领会”目标层次可供选用的行为动词有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理解、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等);教学目标以学生为阐述主体,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的统一。
3、教学分析内容不同。传统教案中,分析的重点是教材、教法和教学重点难点。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观念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首先应关注的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对学习背景、学习需要、学习者、学习任务进行分析。
4、教案设计与教学设计运用教学策略的侧重点不同。传统教案中,侧重传授的策略和帮助学生记忆的策略,媒体选择以传统媒体为主,强调技能训练和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设计中,侧重学法指导、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媒体使用、反馈调控等策略,媒体更加丰富,除传统媒体外,还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因特网等,强调知识、技能、方法、态度、价值观和谐统一。
5、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教学过程也有较大差异。
传统教学以讲台、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包括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80年代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论;90年代提出双中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论,双中心论争议较大,一个事物应该只有一个心,所以认为是一个驳论。
在新课程背景下,倡导“交往教学过程”教学论,“交往教学过程”教学论超越了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双主体论,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强调体验与共鸣,强调理解与共识,领悟是个体的一种感悟。交往教学过程教学论主要内容体现在五个统一: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学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教学是认识过程与知识掌握过程的统一;演绎与归纳得到适当的统一;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鼓励在学生体验、探究、发现、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自身提高和发展。
6、教学效果评价不同。
传统教学中,主要通过考试来测量学生掌握的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程度。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手段,测量知识的掌握情况,强调知识体系的掌握,较难体现价值取向。在新课程中,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态度、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强调元认知,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评价更体现了一种价值观。
三、摆脱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现代教学观念
从传统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构建现代教学观念”的转折点是掌握和使用好现代教学设计技术,我们只有弄清了传统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
中班教案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案设计包括的基本要素,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案基本要素一
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5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任务及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1、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如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①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在这种分析过程中,教师将教科书作为主要依据,教材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比较注重显性教材的运用而忽视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分析既要求对显性教材的运用,也要求对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
②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等(即学生的学历和学情)。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的学习目标。只有当教师的心中对教学前和教学后这两种状态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真正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
2、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在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上,与以往传统教案相比应该有较大变化,具体体现在目标的维度、目标陈述的主体等方面。
⑴教学目标的主体和维度
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向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学生。而传统的教案对于目标的设计中,所体现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从教学目标设立的维度来看也更加全面,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而传统的教案中,目标的设置较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缺少对于能力和情感领域的设计。
⑵具体教学目标的陈述
由于教学目标是具体规定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在认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够达到的新水平。因此,在陈述教学目标时要具体明确,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在陈述上不宜用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必须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陈述词要具体、鲜活。二是对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具体、明确。新课程标准关注“学习过程、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明确具体。三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陈述要明确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通常只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内容,而不具体规定学生应从活动中获得了什么结果。
3、教学策略的设计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考虑:
①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研究、自主体验、自主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可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自主参学习活动已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
②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规。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
③学法指导
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来考虑学法指导。
(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即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
(2)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
④教学媒体
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
随着多媒体这一新型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媒体的设计比起单纯板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因而,设计也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媒体运用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所选择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时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次序掌握不当造成学生认知的脱节。
特别要指出的是,粉笔加黑板的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4、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值得我们探讨。
①过程设计意图
现代教学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新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那种单一、线性、主要设计教师教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教学行为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
②过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过程考虑的因素,活动的主体对象更加具体、明确,除此以外,设计中增加了预期效果这一因素,因为设计的引进是为了将一个现存的情境改变成为所期望的情境,谋求这种变化正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另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了教学目的这一要素。
5、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设计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如果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的话,它是一个在开发、设计、利用和评价四个方面全面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在时间上,教学设计分为了三个时间段,即课的准备的设计、课的实施中的再次设计(即生成)、课后的反思性的设计修正。因此,教学设计除了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分析,策略制定和过程设计以外,最后应该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这是教师的一个不可缺的元认知活动。
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能积极地参与文学阅读活动。
2、知道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特别是在朋友需要的时候。
活动准备
1、《朋友船》的故事(见幼儿画册)。
2、投影仪。
活动过程教师行为幼儿行为活动反思
1、指导幼儿自己看画册。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拿到一本幼儿画册,请你翻到**,小朋友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想想你在图画上看到了什么,请你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
2、欣赏故事。
师讲故事,或者让幼儿听磁带,讲清楚听的要求:小朋友们听的时候要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
师:故事听完了,请你回忆一下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用投影仪示范阅读,让幼儿再听故事。
师:听这一遍的时候要好好想一想:为什么这条船叫“朋友船”?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条船?小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
师:这一遍故事又听完了。大家讨论讨论:a为什么这条船叫“朋友船”?b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条船?c小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
幼:我看到了许多小动物,有小狮子、小熊、小马、小猪、小狗、小兔、小猴、小鸟、海豚、大章鱼;我看到了森林;我看到了大海;我看到了船;我还看到了礁石把船撞破了……
幼:森林里的小动物小狮子、小熊、小马、小猪、小狗、小兔、小猴、小鸟非常想去看大海,他们分工合作一起造了一艘船,并起名为“朋友船”,当“朋友船”驶进大海时,忽然刮起了大风暴,海浪越来越大,把“朋友船”冲到礁石上,被礁石撞破了,当海豚和大章鱼呼喊小狗小猴,让它们离开破船的
师总结:小朋友之间也要互相帮助,特别是在朋友需要的时候。
4、再次让幼儿看书讲故事。
师:下面请小朋友自己看书讲故事,边看边想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情?
附故事:朋友船。
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他们都是好朋友。他们非常想去看大海,于是就分工合作,一起造船。船终于造好了。大家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朋友船”。小狮子和小熊首先上了船,小马和小猪接着上了船,小狗和小兔也上了船。最后,小猴和小鸟上了船。“朋友船”起航了,顺着小河驶进了大海。忽然,大风暴来了,海浪越来越大。不好了!“朋友船”被礁石撞破,开始进水了!一只海豚向小狗喊:“小狗!赶快离开这条破船吧!”小狗说:“不!我不能离开我的朋友。”一只大章鱼向小猴喊道:“小猴!赶快离开这条破船吧!”小猴说:“不,我不会离开我的朋友。”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堵住了船上的缺口,把船驶向了岸边。从此以后,森林里就多了一条船,船上还画着小动物航海的故事呢。时候,他们谁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朋友,并且齐心协力堵住了船上的缺口,把船使驶进向了岸边。
幼:因为这艘船是森林里的小动物分工合作一起造的;这些动物都是好朋友;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中班教案 篇2设计意图:
“几何图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经过小班和中班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班的孩子已初步认识了圆形、半园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而且对这些图形有较浓的兴趣,当我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能自发的拼出一些简单的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巩固分类、统计等数学概念,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将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创设情景,以送图形宝宝回家及用图形宝宝拼礼物等有趣的活动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获得有关数形的感性认识,让幼儿在操作活动和奇妙的想像中进入美丽的数学世界。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园形、半园形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分类、统计等数学概念。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
1、相机和幻灯机各一台,眼罩和幼儿人数相等。
2、几何图形若干,房子5间,数卡1、2、3、4、5,计录纸与幼儿人数相等,图形国王头饰一个,笔和泥工板与幼儿人数相等。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图形国王,带领幼儿参观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谈话活动:
1、你看见了什么?
2、你最喜欢什么图形?它是怎样的?
(三)送图形宝宝回家:
1、出示五间房子,幼儿数一数,并说出总数。
2、幼儿观察每间房子都住了什么图形宝宝,并说给同伴听。
3、幼儿戴眼罩在自己的桌面摸图形,然后打开眼罩看自己摸的图形是否对。4、把自己摸到的图行宝宝送回家。
(四)用图形拼画,并记录各种图形的个数。
1、国王今天过生日,想收到小朋友的礼物,请小朋友用各种图形拼一份礼物送给国王。
2、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用各种图形拼物体,教师把幼儿的作品用相机拍下。
3、幼儿记录自己用的各种图形的数量,并说说自己送的是什么礼物。
4、用幻灯展示幼儿的礼物,并请幼儿检查他的记录是否正确。
(三)延伸活动
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自己没有认识的图形,明天来告诉老师。
活动后的自我反思:
为了组织好本次活动我反复进行了多次的考虑,研读孩子的兴趣以及孩子的原有水平等等。经过小班和中班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班的孩子已初步认识了圆形、半园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而且对这些图形有较浓的兴趣,当我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能自发的拼出一些简单的物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目标是:巩固幼儿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园形.半园形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分类、统计等数学概念。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情景表演法,通过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引起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用的幼儿学法有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还用了交流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本活动设计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本活动设计尝试以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游戏情境贯穿全程,以送图形宝宝回家及用图形宝宝拼礼物等有趣的活动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获得有关数形的'感性认识,让幼儿在操作活动和奇妙的想像中进入美丽的数学世界。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认识过程中,注意力较易转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是中班教学活动组织的难点,也是我常考虑的问题,但在活动的组织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1、《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师幼互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老师没有能很好地引导孩子,给予孩子的思考时间不够。如幼儿在观察图形王国看到的图形和幼儿摸图形宝宝时,由于老师急于进行下一环节,没有让幼儿有充分时间交流和讨论,交流讨论是非常重要的,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相互的学习。在出示房子时没有引导孩子点数,没有能把握有利的机会让幼儿学习点数。在出示房子时没有注意说错的孩子,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五间房子可以引导孩子复习排序的知识,同时老师不应该在房子那里贴好数字,应该引导排序让幼儿选数字贴上。从而更好更大地发挥教具的作用。
2、教学内容多,每个环节时间不够,幼儿不能充分操作。老师还没有能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由于观察不细致,在老师提问题时有幼儿说看见了梯形,请他来找只是乱指,如果我在这时就出示梯形,让幼儿找找梯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然后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折一折变成梯形,这样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没有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本活动由于时间关系,在后面的拼图形并记录是活动的重难点,尽管幼儿有一点记录经验但还是不明白老师的要求的,在这时应该用演示法,通过请能力强的幼儿演示记录一幅图给孩子看,同时幼儿可以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中班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
2.能够简单的复述故事情节,并大胆说己帮助过别人什么。
3.愿意将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小鸭子小公鸡大草地河边
2.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图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小朋友们,快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小公鸡和小鸭子)?你们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那老师今天给你们讲讲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哦。
(二)主体环节
1.基本环节:
(1).根据照片完整的讲述故事内容“小朋友们知道小鸭子和小公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根据分段讲故事并提问,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讲故事第1段“小鸭子和小公鸡去了哪里?”
讲故事第2~3段“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后来小鸭子有没有吃到虫子,是怎么吃到的呢?”
讲故事第4~5段“小鸭子去河边干什么了?”“有没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小公鸡为什么不能去捉鱼呢?”
讲故事第6~7段“小公鸡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小公鸡是怎么上岸的呢?”
2.迁移环节:
小朋友们,小公鸡和小鸭子遇到困难时,他们相互帮助,最终小鸭子吃到了虫子,小公鸡被就上了岸。那么,小朋友们,当我们身边的人遇到了困难,我们是不是也要像小公鸡和小鸭子那样去帮他们呢?
那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回忆一下,你们过别人吗,是怎么帮助的呢?
3.结束环节:
在家里爸爸妈妈辛下班回家后,小朋友们能不能给他们倒杯水呢?能不能给爷爷奶奶捶捶背呢?在幼儿园能不能和身边的小伙伴彼此帮助呢?
(三).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都知道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好吗?
附故事
有一天,小鸭子与小公鸡一起出去玩,它们走进了一片大草坪里。小公鸡找到许多虫子,吃得非常高兴。而小鸭子却捉不到虫子,急得哇哇直叫。小公鸡看见了,一捉到虫子就叫小鸭子来吃。它们走到小河边,小鸭子说:“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小公鸡说:“我也去。”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下去会被淹着的!”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下了水。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在喊救命。于是,它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小公鸡上了岸,笑着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
中班教案 篇4游戏辅导意向:
积极的参加集体游戏,并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学习游戏儿歌,准备伴奏的音乐。
游戏规则与玩法:
幼儿边念儿歌边按词意表演,当熊出场的音乐响起时,立刻自由摆出造型并保持不动--扮"木头人"。"熊"上场,一边走一边观察,看看有谁在动,如果有人动了,就抓住并"带回家"。
造型可以从单人、两两结伴到三人组合进行。
行为观察:
1、游戏过程中情绪表现如何?
2、第一遍游戏,在儿歌的最后一句结束时,能否快速的摆出动作造型?能保持不动吗?
3、第二遍游戏,能有意识的摆出和第一遍不一样的动作吗?
4、第三遍游戏,能找到同伴两两结伴吗?;能根据音乐迅速的作出动作反应吗?
5、第四遍游戏,能主动的寻找并结成三人组合吗?
澄清讨论:
1、怎样才不会被大熊"吃掉"呢?你可以怎样摆出动作?两个同伴可以怎样配合?三人呢?
2、当"熊"来时,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是怎样做的呢?
3、被"熊带回家"的小兔心里有什么感觉?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