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清朝范文程后代_范文程墓

tamoadmin 2024-09-02 人已围观

简介1.范仲淹去死后得以善终了吗,他的子孙后代过得如何?2.范仲淹后代名人有哪些呢?3.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后代吗1、范姓出自祁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为杜伯。杜伯无罪见杀,其子奔晋为士师,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2、其他民族改姓。晋时,南蛮有林邑(古国名,亦称占城

1.范仲淹去死后得以善终了吗,他的子孙后代过得如何?

2.范仲淹后代名人有哪些呢?

3.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后代吗

清朝范文程后代_范文程墓

1、范姓出自祁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为杜伯。杜伯无罪见杀,其子奔晋为士师,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

2、其他民族改姓。晋时,南蛮有林邑(古国名,亦称占城,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王范文,为越南人改汉姓范;金时女孛鲁术氏,汉姓有三,其一为范;另满、京、彝、阿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士会。范姓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时,大夫杜伯无辜被杀,其有一子名隰叔,逃往晋国,被任命为士师(法官)。隰叔曾孙士会,担任晋国上军主将。公元前五九三年,因战功升为中军元帅,执掌朝政。士会先得到封邑随(今山西介休),后来又得到封邑范,所以又称随会,范会,死后追谥武子,所以也称范武子。其后子孙遂以邑为氏,称范氏。范姓尊范士会为范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范姓以河南范县发祥,智伯灭范后,有范姓人徙居南阳顺阳,三家分晋后,范姓地入魏,居今河南、河北、山西之间。战国时南阳范蠡入楚仕宦而定居湖北。秦汉之际,范姓已徙至今安徽、四川、浙江、江西等地。西汉中叶时,有度辽将军范明友,因北击乌桓有功,封平陵(今山东历城)侯,其大部子孙回迁南阳。范明友裔孙范馥在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而迁居钱塘,这一时期还形成范姓的另两大郡望,汝南范姓是东汉金乡侯范式之后,河内范姓是东汉司隶校尉范滂之后,范滂初居汝南,后裔中的一部徙河内,一部徙代郡(今山西大同)。西晋的永嘉之乱,使南阳顺阳的范坚(左将军范晷之少子)避乱江南,范汪(范晷之孙)南渡,其后代落籍于丹阳(今安徽当涂),后分出一支移居甘肃敦煌,并派生出怀州范姓。南阳范姓居江南者,在东晋南朝之间人才济济,光耀史册。唐安史之乱时,有河内人范坤举家十八口迁杭州,又迁南京,再迁福建宁化黄竹迳,是为范姓入闽始祖。唐代宰相范履冰(汝南范滂后裔)为唐代范姓的最高官,其六世孙范隋在唐懿宗时调任浙江丽水县丞,后因战乱不得北归,遂定居苏州吴县。宋时,入闽的范姓有移居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丰等地,此期范隋的后裔出了个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范仲淹去世后葬河南府洛阳县尹樊里万安山下(今河南伊川彭婆乡许营村北),其子孙因守墓之故居洛阳。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兵南侵,范仲淹裔孙大举外迁避难,有嫡孙范正国开基江西临川,明时有其十四代孙范昌期从苏州回中原主祠,洪武年间,范正国的十世孙范岳山任隆庆仓大使,因失职被充军沈阳,其三子范孝文一支世居沈阳,并在东北繁衍昌盛起来。至清朝时,范孝文七世孙范文程仕历清初四帝,子孙留居北京。如今,范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四川、辽宁、山东、江苏、黑龙江、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范姓约占全国汉族范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

范姓起源有二:

1、范姓出自祁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为杜伯。杜伯无罪见杀,其子奔晋为士师,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

2、其他民族改姓。晋时,南蛮有林邑(古国名,亦称占城,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王范文,为越南人改汉姓范;金时女孛鲁术氏,汉姓有三,其一为范;另满、京、彝、阿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士会。范姓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时,大夫杜伯无辜被杀,其有一子名隰叔,逃往晋国,被任命为士师(法官)。隰叔曾孙士会,担任晋国上军主将。公元前五九三年,因战功升为中军元帅,执掌朝政。士会先得到封邑随(今山西介休),后来又得到封邑范,所以又称随会,范会,死后追谥武子,所以也称范武子。其后子孙遂以邑为氏,称范氏。范姓尊范士会为范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范姓以河南范县发祥,智伯灭范后,有范姓人徙居南阳顺阳,三家分晋后,范姓地入魏,居今河南、河北、山西之间。战国时南阳范蠡入楚仕宦而定居湖北。秦汉之际,范姓已徙至今安徽、四川、浙江、江西等地。西汉中叶时,有度辽将军范明友,因北击乌桓有功,封平陵(今山东历城)侯,其大部子孙回迁南阳。范明友裔孙范馥在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而迁居钱塘,这一时期还形成范姓的另两大郡望,汝南范姓是东汉金乡侯范式之后,河内范姓是东汉司隶校尉范滂之后,范滂初居汝南,后裔中的一部徙河内,一部徙代郡(今山西大同)。西晋的永嘉之乱,使南阳顺阳的范坚(左将军范晷之少子)避乱江南,范汪(范晷之孙)南渡,其后代落籍于丹阳(今安徽当涂),后分出一支移居甘肃敦煌,并派生出怀州范姓。南阳范姓居江南者,在东晋南朝之间人才济济,光耀史册。唐安史之乱时,有河内人范坤举家十八口迁杭州,又迁南京,再迁福建宁化黄竹迳,是为范姓入闽始祖。唐代宰相范履冰(汝南范滂后裔)为唐代范姓的最高官,其六世孙范隋在唐懿宗时调任浙江丽水县丞,后因战乱不得北归,遂定居苏州吴县。宋时,入闽的范姓有移居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丰等地,此期范隋的后裔出了个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范仲淹去世后葬河南府洛阳县尹樊里万安山下(今河南伊川彭婆乡许营村北),其子孙因守墓之故居洛阳。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兵南侵,范仲淹裔孙大举外迁避难,有嫡孙范正国开基江西临川,明时有其十四代孙范昌期从苏州回中原主祠,洪武年间,范正国的十世孙范岳山任隆庆仓大使,因失职被充军沈阳,其三子范孝文一支世居沈阳,并在东北繁衍昌盛起来。至清朝时,范孝文七世孙范文程仕历清初四帝,子孙留居北京。如今,范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四川、辽宁、山东、江苏、黑龙江、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范姓约占全国汉族范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

范姓起源有二:

1、范姓出自祁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为杜伯。杜伯无罪见杀,其子奔晋为士师,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

2、其他民族改姓。晋时,南蛮有林邑(古国名,亦称占城,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王范文,为越南人改汉姓范;金时女孛鲁术氏,汉姓有三,其一为范;另满、京、彝、阿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士会。范姓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时,大夫杜伯无辜被杀,其有一子名隰叔,逃往晋国,被任命为士师(法官)。隰叔曾孙士会,担任晋国上军主将。公元前五九三年,因战功升为中军元帅,执掌朝政。士会先得到封邑随(今山西介休),后来又得到封邑范,所以又称随会,范会,死后追谥武子,所以也称范武子。其后子孙遂以邑为氏,称范氏。范姓尊范士会为范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范姓以河南范县发祥,智伯灭范后,有范姓人徙居南阳顺阳,三家分晋后,范姓地入魏,居今河南、河北、山西之间。战国时南阳范蠡入楚仕宦而定居湖北。秦汉之际,范姓已徙至今安徽、四川、浙江、江西等地。西汉中叶时,有度辽将军范明友,因北击乌桓有功,封平陵(今山东历城)侯,其大部子孙回迁南阳。范明友裔孙范馥在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而迁居钱塘,这一时期还形成范姓的另两大郡望,汝南范姓是东汉金乡侯范式之后,河内范姓是东汉司隶校尉范滂之后,范滂初居汝南,后裔中的一部徙河内,一部徙代郡(今山西大同)。西晋的永嘉之乱,使南阳顺阳的范坚(左将军范晷之少子)避乱江南,范汪(范晷之孙)南渡,其后代落籍于丹阳(今安徽当涂),后分出一支移居甘肃敦煌,并派生出怀州范姓。南阳范姓居江南者,在东晋南朝之间人才济济,光耀史册。唐安史之乱时,有河内人范坤举家十八口迁杭州,又迁南京,再迁福建宁化黄竹迳,是为范姓入闽始祖。唐代宰相范履冰(汝南范滂后裔)为唐代范姓的最高官,其六世孙范隋在唐懿宗时调任浙江丽水县丞,后因战乱不得北归,遂定居苏州吴县。宋时,入闽的范姓有移居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丰等地,此期范隋的后裔出了个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范仲淹去世后葬河南府洛阳县尹樊里万安山下(今河南伊川彭婆乡许营村北),其子孙因守墓之故居洛阳。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兵南侵,范仲淹裔孙大举外迁避难,有嫡孙范正国开基江西临川,明时有其十四代孙范昌期从苏州回中原主祠,洪武年间,范正国的十世孙范岳山任隆庆仓大使,因失职被充军沈阳,其三子范孝文一支世居沈阳,并在东北繁衍昌盛起来。至清朝时,范孝文七世孙范文程仕历清初四帝,子孙留居北京。如今,范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四川、辽宁、山东、江苏、黑龙江、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范姓约占全国汉族范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

64

下一条回答

范姓取名 千万不能乱取 属木女宝宝起名看过来!

范姓取名,不是所有楚辞诗经中的字都适合宝宝,根据宝宝的生辰五行取名是合适的方法..

铜陵辰阳文化科技有..广告

范姓取名 2020属鼠宝宝起名宜用字

范姓取名,属鼠宝宝起名宜用有"豆","禾","米","草"的字根。范姓取名,名字中有这..

铜陵仁智修业文化科..广告

生辰八字范姓男孩起名,周易取名免费范姓男孩起名,2..

范姓男孩起名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起名的汉字要符合您的八字五行喜用神,范姓男孩起名..

合肥市庐阳区皓明科..广告

为您推荐

生辰八字范姓男孩起名,周易取名免费范姓男孩起名,2020年新生宝宝取名广告

范姓男孩起名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起名的汉字要符合您的八字五行喜用神,范姓男孩起名喜用神分析过程严谨,免

57 2020-03-16

范氏的由来

1、出自祁姓(帝尧),东周时期杜伯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明朝姓名名典《姓觽》 [6-8] :“杜伯无

24 浏览7822

范姓的由来是什么?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便已显赫万分,自士会范武子以后,范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献子,世代都是晋国的上卿,

1 浏览18 2019-09-27

百家姓范姓来历

百家姓范姓来历,以邑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迁于

浏览58 2016-10-09

范氏的起源

岳阳楼位于湖南,在八百里洞庭之滨,有两句名言常被我们传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

53 浏览9414 2016-04-30

范姓.起源于何时,祖先是谁,什么朝代的.历史.有明白的给解释下吗?

范姓全国名列第61位。远祖始于周代诸侯国杜国国君杜伯,于周宣王时被杀,其子逃到范(今河南范县)

范仲淹去死后得以善终了吗,他的子孙后代过得如何?

范文程是范仲淹后代。

范文程,字宪斗,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康熙五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

扩展资料:

崇德六年皇太极因为多尔衮兄弟的错误十分生气,多尔衮等人虽然引咎自责,但并不心悦诚服,君、王、将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多尔衮身为正白旗旗主、和硕睿亲王,统摄吏部,其亲弟为镶白旗旗主、和硕豫亲王多铎,其同母之兄阿济格是英郡王,三兄弟拥有二旗,皆骁勇善战,军功卓著。

安平贝勒杜度、公硕讬,是礼亲王代善所辖正红、镶红二旗系统中的实力人物,代善遭皇帝压抑,心怀不满。

固山额真阿山、谭泰等二十余名官员,皆是开国有功之战将。统治集团中这样多的人员与皇帝长期不和,将会带来严重恶果。

范文程此时已是久经锻炼智谋高超蒙帝宠信之大学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于四月初五日偕大学士额色黑奏称:“国中诸王贝勒大臣,半皆获罪,不许入署,不准晋谒皇上。

他们回家日久,又将去锦州更替郑亲王,对明作战,“各部事务,及攻战器械,一切机宜俱误”,望皇上息怒,令其入署办事。

皇太极允准,诸王贝勒大臣随即各赴署办事。范文程为协调皇帝与诸王之间的紧张关系,立下一功。

百度百科—范文程

范仲淹后代名人有哪些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出自《岳阳楼记》的名言,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非常的熟悉。而这句话的提出者,则是北宋时期的名臣范仲淹。

说起范仲淹,这位北宋的名臣,在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除了这篇《岳阳楼记》之外,由他主导的庆历新政,几乎影响了北宋上百年的时间。北宋一朝,如果要评一个对北宋影响力的人物榜单,范仲淹绝对能够名列前十。

不过,相比于范仲淹一生的光辉成就,对于范仲淹的身后事,大家往往就没那么了解了。实际上,在范仲淹去世后,他的故事尾声,同样非常的精彩。

首先,是后代一事。

据正史记载,范仲淹一生共有四子,长子范纯祐,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

在历史上,很多声名赫赫、功成名就的大人物,在子孙后代一事上,往往不太光彩,后辈里很容易出现纨绔子弟。但是,在这种其中,范仲淹绝对是一个另类。范仲淹虽然身居高位,但他的四个儿子,却都称得上是极有出息!

长子范纯祐,以聪慧和孝道著称,曾经因为想要侍奉父母,而拒绝去参加科举。后来在范仲淹的强烈要求下,才去科举出仕,曾历任监主簿、司竹监等职。

次子范纯仁,曾在宋哲宗时期,担任过宰相,为官清廉贤明,继承了范仲淹的遗志,时人都称之为布衣宰相。更为难得的是,范纯仁能做到宰相的位置,完全是靠的自己。因为范纯仁是在范仲淹死后,才出来做官,所以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老爹帮忙关照开路的事情。

三子范纯礼,历知遂州、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等职,到了宋徽宗时期,更是一度做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为官几十年,同样官声极好。

四子范纯粹,以祖荫出仕,在宋哲宗元祐年间,最高做到过户部侍郎一职。

范家四子,或许有凭借祖荫出仕的情况,但这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原因。北宋一朝,如果家里出过一些高官,子孙后辈是可以不通过科举,直接凭借祖荫出来做官的。但是,出仕之后,能够做到哪一步,那就要凭自己的本事了。而范仲淹的四个儿子,基本上都是在范仲淹从宰相位置上卸任,甚至是死后,才出来做官的。所以,他们的成就,完全可以说是他们自己的成就。

更为难得的是,范家四子,全都是官声极好。四兄弟不管担任什么职位,从来没有贪赃枉法的事情出现。之所以会这样,恐怕也离不开范仲淹成功的家教。范仲淹本人为官,就极其清廉,也是给后了一个好的榜样。

不过,在北宋之后,范家虽然依旧是耕读传家,但却再没出过什么太重要的人物。直到数百年之后,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才出了一个名叫范文程的后人,曾在清朝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除了后人之外,范仲淹死后,被赠予了‘文正’二字谥号。这两个字,可以说是对范仲淹一生的至高评价。因为在古代,尤其是从宋朝开始,文正二字的谥号,历来都是文臣们追求的至高荣誉。从宋朝到清朝,九百多年的历史当中,能够得到这个谥号的,也只有二十四人而已。

皇佑四年,范仲淹病逝于徐州,时年六十四岁。死后葬于洛阳城东南,其墓今日尚在。

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后代吗

范仲淹后代名人有:长子范纯祐、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幼子范纯粹、十七世孙范文程等。

1、范纯祐

范纯佑,天资聪慧,“方十岁,能读诸书”“为文章,籍籍有称”,可以说是一个神童,但他是个大孝子,“不应科第”,不求功名,陪伴父母,让几个弟弟安心从政。特别是在范仲淹帅兵在西北抵抗西夏军队期间,范纯佑成为范仲淹的得力助手,甚至担任大军先锋,为稳定西北边防做出了重要贡献。范纯佑曾历任监主簿、司竹监等官。

2、范纯仁

范纯仁(1027年6月-1101年),字尧夫,谥忠宣。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

天圣五年(1027年)六月,范纯仁生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宋仁宗皇祐元年进士。曾从胡瑗、孙复学习。父亲殁没后才出仕知襄邑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宋哲宗立,拜官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宋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范纯仁于宋徽宗登基后,官复观文殿大学士,后以目疾乞归。著有《范忠宣公集》。

建中靖国年间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宣。

3、范纯礼

范纯礼官至尚书右丞,就是副宰相。《宋史》给他贴的标签是“刚正”、“沉毅”,也符合其父之言。由于刚正,得罪了权臣,被诬告在接待辽国使节的宴会上,直呼徽宗名字。徽宗下令将他贬官外放,后来又卷入新党旧党的变法之争,余生郁郁不得志。

4、范纯粹

范纯粹(1046年~1117年),字德孺,北宋官员。范仲淹第四子,出生于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以荫入仕,性沉毅,有干略。

5、范文程

范文程(15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人。清朝初期政治家、谋略家。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谥文肃。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

范文程是范仲淹后代。

范文程,字宪斗,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是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在沈阳市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康熙五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地方政治、守边皆有成绩。其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文程政治影响:

1、完善官制:虽然文馆至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为内三院正式设立大学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实际上已被皇太极当作类似此职之亲信内臣来使用,经常被召入宫,与皇太极密议军国要事。因此,当初编汉军旗时,廷议首推范文程。

2、缓和局面: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因为多尔衮兄弟的错误十分生气,多尔衮等人虽然引咎自责,但并不心悦诚服,君、王、将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范文程为协调皇帝与诸王之间的紧张关系,立下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