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范文 范文

对管理心理学的认识_对管理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tamoadmin 2024-09-16 人已围观

简介1.管理心理学笔记 卢盛忠主编2.做管理,关键要懂人的心理3.管理者的三大角色 可复制的领导力,管理心理学?4.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5.学习管理心理学3年了,对我的启示有哪些呢?6.如何认识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组织管理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作为一个在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年轻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探索改进管理工作的心理依据,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

1.管理心理学笔记 卢盛忠主编

2.做管理,关键要懂人的心理

3.管理者的三大角色 可复制的领导力,管理心理学?

4.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

5.学习管理心理学3年了,对我的启示有哪些呢?

6.如何认识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

对管理心理学的认识_对管理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组织管理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作为一个在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年轻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探索改进管理工作的心理依据,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研究重点是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组织、领导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为组织管理心理学或行为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它是应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来研究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心理活动、人际关系和人的积极性的一门边缘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个体差异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认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要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必须对管理对象“人”和人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否则只能是瞎子摸象乱指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管理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而且许多方面对管理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管理者必须深入了解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管理水平。

人与人之间在个性特征上所存在的差别称为个体差异。目前管理界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个性倾向性差异,即在兴趣、需要、信念、理想等方面的差异;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差异,即在气质、能力、性格方面的差异。关于个性倾向性的差异,本书将在后续章节中探讨,这里只介绍个性心理特征差异。

一、气质差异与管理

气质即人们常说的“性情、脾气”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表现,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这种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反映了个体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特点。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包括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心理过程的强度包括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包括个体倾向于从外界获得印象,或倾向于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等等。

二、能力差异与管理

能力是指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和能量。能力主要包括潜能、体力、智力、情感力、意志力、精神力量和实践能力等。一个人的能力总是存在于具体的活动之中,通过活动表现出来。一个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也只有通过管理实践才能表现出来。

三、性格差异与管理

性格是表现在人们态度和行为上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通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性格特征是千姿百态的,它是决定人命运的重要因素和构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内容。

四、心理测验与个体素质测定

如果工作的性质与个人的特点、能力不相称,不仅会使人产生不满意和不愉快的情绪,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工作效率。为了有效地开发人力,做到人尽其才,各单位在进行人员选择、人员安置时,适当地运用一些心理测验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编辑]

个体社会化与管理

社会化是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尽管不同学科对它的研究各有侧重,但却普遍认为它是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从出生到长大成熟的生命历程中,每个个体的人都是通过不断地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渐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一个社会人的。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仅学会了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以至改造社会,而且还各自形成了与他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风格。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对于社会化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对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将向人们阐明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特征和行为风格,这无疑会有助于管理者对人性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所谓社会化,就是个体对社会的认识与适应。它是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作为一个生物个体的人,刚一问世就被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总是用各种方法对其影响,并使他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使其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应该提倡和鼓励,什么应该反对和禁止,一句话,就是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化是通过个人和与之有关的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人的行为总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交往,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为了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进行的。因此,构成社会化的整个因素就是影响个体的全部社会生活环境。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影响是构成社会环境的三个主要方面。

管理心理学笔记 卢盛忠主编

心理学》心得

文:唐 亮

当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人力管理心理学》,书中有这样写到: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时我对于什么是心理学只有一个浅显的认识即研究人是怎么想的。后来工作了在与朋友及同事的交流中才发现,原来心理学充斥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通过上次课金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想将个人的一些小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就像现在网络流行的一句话,人因分享而快乐。

说到心理学,不单单只有企业管理中才可能运用得到,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对心理学的认识:

一、修身、齐家

古语云:修身、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可以看出家庭是社会的小单元,是社会构成的基础。父亲代表领导、权威,母亲代表管理。如果一个和谐家庭中母亲很强势,这个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通常既会做领导又很懂管理。父子、母女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与上司、下属及未来事业发展的好坏,所以想改善自己的事业,先改善与自己父母的关系。父女、母子关系影响一个人对自己另一半爱侣的好坏,影响一个男人或女人对异性的看法、尊重、理解度。父母婚姻的美满程度影响子女婚姻、家庭的美满程度,子女通常会复制父母的家庭模式,所以幸福家庭的孩子通常也能组成幸福的家庭,反之亦然。夫妻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公司里正副手关系的好坏,公司正副手的关系相当于夫妻关系。公司一、二把手的关系好,公司才有发展,所以要搞好公司先搞好夫妻关系,对于有才能而价值观与公司不一致的人,要尽快统一双方的价值观,特别是当他担负传导和建立公司文化价值观的责任时,统一双方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家庭模式中夫妻关系优先于子女、父母关系,否则会出现以下状况:子女和父母会不清晰自己在家庭中的配角角色,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会变得以自己为中心,任性、自私,不理解或漠视父母养育的艰辛,父母会将对子女的爱慢慢演变成对子女的强烈的占有欲望,排斥夫妻中女婿或媳妇对自己女儿和儿子的爱,进而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夫妻感情。因此在家庭中,例如:当夫妻任一方回家时,即便是父母或子女来迎接自己,应在接纳的同时问候自己的另一半,以平衡家庭关系。这点本人经过小应用在家庭生活中小有收获,至少不需要应对洗碗、做饭等大任务量工作。

所以正确的关系模式为:夫妻关系 > 父母关系 > 子女关系,别小看了家庭关系心理学,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和睦的家庭、美满的婚姻又怎么能好好的工作呢,所以我们在学管理心理学之前,应该先了解家庭关系心理学。

二、治国、平天下

中华五千年,不论是孔子的儒家、还是韩非子的法家,无一不是以感情为主线,因此,要管理好员工,先要管理好他的情绪。基层员工需要安全感,因此管理上因多给小甜头、给大面子,高期望、多鼓励、要他们为你做承诺,以示威的方式进行管理。永远不要轻视你的下属。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有才能的人,应给他更多的自由度、先给他们抬轿子,然后一对一的向他们示弱,与他拉关系,以情动人,之后领导要尽量少说话,等他们向你主动承诺,帮你解决问题。在课堂上金老师给我的启示是要运用好以下几种行为:当人的身体距离最近的时候也是心理距离最近的时候,公关、谈判的时候,与对方肩并肩沟通最易达成目标,另外手肘是人与人商务交往的安全部位,在沟通的时候自然碰触对方手肘,容易拉近距离、沟通一致、达成目标。

在这里有几个小例子在我们实际生活及工作中可能会经常用到:

1、在我们这个行业,打折让利是最普通的事情了,销售顾问每天都会面对客户的让利申请,可是我研究发现,那些一直放低价的销售顾问往往没有那些会利用感情投入的销售人员的业绩好,也就是说我们在销售中要善用小利益加情感投入,这个也是我以后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培训的地方。

2、人的潜在心理天性是服从,所以如果你设想和用你设的方式对待员工,员工就会变成他设的人,善用服从性,《亮剑》中李云龙式的管理就是最好的例子。

3、1元定律:人的内心都认为自己很聪明、理性、健康,所以当出现以下激励情况时,人会启动自身内部改变机制,会产生以下现象:无聊的活动加巨额的金钱会导致人短期行为的改变,但改变不了他的态度。无聊的活动加小额的金钱会导致人态度的改变(当钱不能满足他期望的时候,他必须给自己一个充分的理由:自己不是为了钱才做无聊事情的。潜在价值观的改变)进而导致行为长久的改变。启示:不要过度激励,尺度把握很重要,这适用于任何人际(家庭、社会、公司)

在课堂上金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本书《Young man luther》,我现在只阅读到了第二章,以下就是对这本书浅显的理解。

0-1岁的孩子:需要被拥抱、喂饱,如果缺乏这些,孩子会表现出异于寻常的害怕被遗弃感和不信任感,孩子长大成人后会很缺乏安全感过分需求夸奖、并竭力维持毁灭情关系。2-3岁的孩子:已开始懂得自主和羞愧(比如大小便不自控),他们需要正面的鼓励、克服自卑心理。如果得不到鼓励被责骂,孩子会经常觉得自卑、无用、不相信自己存在的理由,经常做不恰当的道歉或迎合别人的需求,长大后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需求,害怕新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未完待续)

最后希望大家能真正运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不断巩固和运用相信你

做管理,关键要懂人的心理

、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一直以来,人们总认为管理的本质是规范,是流程控制。但是GOPLA认为,管理的本质是的获取、配置、利用。管理的目的是效率。管理的精髓是“权力均衡、利益均衡”。在管理的五个层面中,人的管理是最难的,也是最有挑战性的。人的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善于用人,人当其位是人的管理最关键一步。这就要求会看人,明白人的特长、潜力、价值观、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科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本课程依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既重科学严谨,又重生动活泼。不仅介绍现代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发展概况和主要流派,更多的是从个体、团体和组织等不同层次上介绍和探讨各种因素对个体行为、组织行为、组织结构和组织发展的影响。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如何达到对人的适当约束和激励,就成为管理心理学的中心内容。

东方管理文化的精髓: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以人为本是东方管理研究的出发点;以德为先是东方管理的指南针;人为为人是东方管理的本质特征。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心理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我国很早就提出了人治和治人的学说,但最终在社会上起全面影响和最重要作用的是儒家和法家的思想,结合着黄老学说,在权术和心术方面几近完善。心术,特别是心战,其管理心理学的成分很高。东方思想在管理学方面是最具魅力的,也更能契合人的心理需求

1、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例如,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

2、中国古代的管理哲学思想充分反映在关于人性的争论上。荀子认为“今主人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性情也”(《荀子·性恶》)。孟子则认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已经受到管理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中国的有关古籍也成了一些国家培养管理人员的必读书目。(补充人性理论的四种基本设):1、经济人设。人是以一种合理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人的行为是由经济因素推动和激发的,个人在组织中处于被动的、受控制的地位。2、社会人设。人是受社会需要所激励饿,集体伙伴的社会力量要比上级主管的控制力量更加重要。 3、自我实现人设。人是自我激励、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的,人们要求提高和发展自己,期望获取个人的成功。 4、复杂人设。现实组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日的,不能把所有的人都简单化和一般化地归为前述的某一种设之下。

3、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还是与现代化大生产密切相联系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对企业的管理也更为复杂,劳动组织和合理安排也提到科学研究的日程。泰勒研究了工人操作合理化的问题,但他把人看成是经济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参战各国都力图利用心理学原则来改进管理,提高生产为战争服务。例如,制定人员选拔和训练的方法,研究最有效的组织形式,调整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关系等。

5、战后,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人在生产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等。以社会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专家进行了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思想。他们认为,单靠物质刺激不能保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的社会条件与工作效率有更密切的关系。此外,他们还提出了非正式组织在群体中的作用。

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工程心理学的发展,强调研究人-机关系,同时提出了解决人-人关系,人-组织关系的问题。战后,许多学者总结了战时的经验,考虑到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认为可以把人与社会,人与生产中的诸因素统一加以考虑。于是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讨论会上,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其后美国福特基金会给予了经济上的支持;在许多大学中开展了有关行为科学的研究,并出版了行为科学杂志。

由于行为科学这一名称过于广泛,有人把医学中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研究等也包括在内,不能突出与生产管理有关的工作。所以后来有不少单位与专家用组织行为学或组织心理学的名称,专指在一定组织内活动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研究。在中国则多用管理心理学的名称。

三、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跨文化管理心理学,比较不同的地区、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为的异同,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合作经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四、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方面,管理心理学并没有一种适用于解决一切问题的通用的方法。它主要以心理学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量表法、个案分析、准实验研究、社会调查、公众意见调查等方法为基础,结合管理实际,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问题,用适宜的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有客观的科学的根据。

五、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学会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规律分析并解决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突出特点是:边缘性和应用性。边缘性是指学校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是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各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将其理论综合运用于学校管理活动中的一门科学。应用性是指学校管理心理学以学校管理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与直接解决这一领域的实际问题密切相连。?

六、参考书:《管理心理学》,林崇德主编,王重鸣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12 月;《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管理心理学》,苏东水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组织行为学》d .赫尔雷格尔著,俞文钊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3月

管理心理学的体系与发展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是人类协作劳动的产物,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人是管理要素中最核心、变异性最强的因素,因此研究管理不能离开人的心理活动,管理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为什么将企业中的人作为独特的研究对象呢?因为:企业就是人;人是企业的首要;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无论从管理和被管理的角度看,人都是核心的要素,所有的管理活动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不管是理财、用物、办事、还是安排时间、了解信息,这一切都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学校更有它的特殊性,如果说企业的产品是“物质”构成的,而学校的产品则是人及人的精神。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无数事实证明教育即可以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也可以压抑和制约人的发展。学校如何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地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管理在学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的思想素质、管理水平、工作能力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说在学校管理活动中,要高度重视人这一核心要素,重视人的价值。这一点,学校比其他领域显得更为重要。学校管理促进学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即有利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创造力。

管理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个体管理心理;群体管理心理;组织管理心理

管理环境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人力战略管理;经济全球化与交叉文化心理学;电子商务和创业管理。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

1、对推进管理现代化的作用

2、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3、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

怎样学习管理心理学

1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强调研究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的作用;强调研究人的动机和心理活动规律;强调研究企业管理中如何有效地调动人们劳动积极性的途径;强调研究领导行为的问题。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行为

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及特点

人们在对管理的研究中,越来越注重对人心理的研究,心理学不断融进管理领域,为高效科学的管理提供依据,心理学促进管理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于是产生了管理心理学。对管理科学的发展一般认为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科学管理阶段。时间: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美国的泰勒。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其特点:侧重于工作的操作和效率的研究

二、行为学派阶段。时间:20世纪30---50年代。代表人物: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著作《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其特点:重视人的社会和心理需要,注重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改善。

三、科学原理阶段。时间: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诞生,所谓行为科学是指关于行为的各种科学,实际上行为科学是一组由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一切研究人的行为有关的科学组成的学科群。把行为科学的知识运用于管理领域,叫做“组织行为学”。特点:重视人的行为研究,满足职工需要,改进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

四、管理科学阶段。时间:20世纪40---70年代。与科学原理阶段平行发展。其特点:强调系统分析的管理特点,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于管理领域。

五、综合性的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其特点:综合各派理论与研究成果,汲取多学科的知识而形成综合知识体系。

学校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分支,因此大家更应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较清晰的了解。这里我们简单描述一下:

○1879年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科学,它的标志是冯特教授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与心理学研究。

○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的创始人是原德国籍心理学家闵斯特博格,他是冯特的学生,受聘于哈佛大学,1912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工业心理学专著《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在这本书中他论述了用心理测量的方法选择工人的问题,及产生疲劳和劳动合理化的问题,提出了创造心理条件,使每个工人获得满意的产量并满足他们的需要是符合个人和企业双方利益的等观点。闵斯特博格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这一阶段也是工业心理研究的早期阶段。

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开辟了工业社会心理的研究,霍桑实验的重要研究成果是产生了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是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管理领域而获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从而使人际关系理论成为管理心理学的核心内容。霍桑实验是指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的心理学研究的总称。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24年11月---1927年4月,被称作“照明实验”。当时的实验设是提高照明度会有助于减少疲劳,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阶段1927年4月---1929年6月被称作“实验”。(在这一阶段以梅奥为首的心理学者接管实验工作,并继续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待遇的变化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第三阶段1928年9月---1930年,也就是在第二阶段为结束的时候就开始了。此阶段的实验被称作“随访实验”。实验目的是了解工人对工作状况、工资待遇、工作监督、公司方针等方面问题的真实感情和态度。

第四阶段1931年11月---1932年5月。被称作“观察实验”。实验的方式是由9名线路工、3名焊线工和2年名检验员组成一个班,并配有训练有素的观察员,从早到晚跟随观察其在厂的全部表现。为取得被观察者的信任,观察员从不干涉任何事情,包括违背公司规定的事情。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每个工人都想以最高的工作效率换取最大的报酬”这种设是否真实。

霍桑实验得出的最后结论是:1.生产条件的改善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2.改善工人的工作态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愉快工作是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3.工人的工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归属的非正式群体。

○20世纪50年代,管理心理学才以学科的面貌出现。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莱维特的《现代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诞生。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科学研讨会,会议提议把综合各科知识系统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叫做“行为科学”。60年代行为科学研究进入组织行为的研究阶段,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在研究对象和理论范畴上没有根本的区别,所以有的心理学家把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看成是一个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通过研究学校管理心理可以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于是人们将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学校管理。70年代美国欧文斯的《学校组织行为学》出版。

○19年我国开始引进行为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理论,并开始在各领域进行实验,年由张燮等编著的我国第一本《学校管理心理学》专著出版。

管理心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主要有:

早期管理理论

1 、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泰勒;其特点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取得高额利润和长远发展。

2、行政管理理论和组织理论 其特点是强调行政管理持续的效益。

行为科学理论

1、霍桑研究与人群关系理论 霍桑研究对注重效益与个体的科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原则提出了挑战,并推动了人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把管理的焦点从单纯改进效益转移到增强员工成长、团队关系和满意感。

2、X理论和Y理论

开放组织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

1、权变思想与认知理论的影响

2、开放式组织理论

3、战略管理理论

管理者的三大角色 可复制的领导力,管理心理学?

前段时间,一个自己创业的朋友跟我吐槽说:“做生意真是难——除了要操心市场,操心资金的问题,很多时候还要被员工难管,执行力差,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这些事情困扰。”

这是一个一直以来困扰管理者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管理者学习了很多的管理技能,却依然做不好管理?

我觉得最主要一点就是:管理的核心是人,人又是最复杂的要素。成功管理的标志是,20%的管理技能,加上80%的心理掌控。管理者还真是应该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交叉的科学,是研究 组织管理 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起源于工业时代的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是,寻求确定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才能从每个人那里获得最满意的产量。所以工业心理学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的。

后来,心理学家梅奥经历了八年,分四个阶段的霍桑实验,发现工作物理环境,,工资等不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员工的情绪,动机,人际关系等心理因素才是。从而得出了著名的结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的积极性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以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梅奥的霍桑实验奠定了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管理心理学从工业心理学的脱离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在现在的管理中,学习一些管理心理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避开心理上的陷阱 。

我们的管理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很多的行为,实际上是受潜意识支配的,有些心理上的陷阱,会促使我们做出一些不理性的决定。

比如:你认为一个员工很有责任心,你就会不自觉地搜集他工作负责的证据,即使他工作中出现了纰漏,你也觉得这是偶然的因素所致。不自觉地过滤掉了有关他工作不认真的信息。反之亦然,你觉得一个人不好也会不自觉找证据证明他不好,做了好事,也觉得是偶然。

这在心理学里叫证实偏差,是一种过滤性的知觉机制,它会导致我们的信念固着,进而自欺欺人,刚愎自用,做出不利于自己和组织的决策。

认识自己 , 认识他人 。

根据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都是有追求“自我实现”的愿望的,人的潜力是可以通过激励和强化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的。当我们有意识的挖掘自己和员工的潜力,必然会提升我组织的战斗力。

提高团队的绩效。

利用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一方面充分了解和尊重员工的个性,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营造良好的组织人际关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去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提升团队的绩效。

如何有效学习和利用管理心理学呢?给大家几点建议:

首先, 要有 “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 的心态 。

根据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所有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机制。

管理者要转换之前的“问题思维”为“原因思维”,不要总把目光盯在问题上,而是掌握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掌握这些心理上的一般规律,能够让我们不再局限于解决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有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能力。

所以对人的管理,关键在于知心,做到知心才能知人,知人才能善任。

其次,要有成人达己的多赢心态

管理心理学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打鸡血,更不是所谓的套路。而是最大限度的去激发人性中善的一面,摒弃恶的一面。管理者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让员工朝着自我完善的道路上前进,同时实现管理者自我的提升,在渡人渡己中实现团队的高绩效目标。实现团队、管理者、被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共赢,才是管理心理学要去做的。

最后,知道不如做到,实践才是关键。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所有的知识和一般规律,其实都是为了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而存在的。所以不断的在实践中运用和反思,不断的总结和复盘,才是让管理更加完善的不二法门。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主要是在管理中,我们要善于使用20%的管理技能,加上80%的心理掌控。学习管理心理学,了解管理中人的心理机制,实现自己和团队的一起成才,并不断的加以实践和精进提升,才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

在西方,管理心理学被称为工业和组织心理学。

发展到中国,往往被称为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比产业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更经常指出管理这一重要概念,但这门学科研究的本质是人类的行为和潜在心理。

因此,最后一点在于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和潜在心理机制的学科。

随着理论内容的完善,管理心理学逐渐开始向专业的学科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认识到管理心理学的重要性,开始学习和应用管理心理学进行组织管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规律和潜在心理机制其研究范围的规范是组织管理中人的行为规律和潜在心理机制

如果是一般情况下人的行为规律和潜在的心理机制,则不在管理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内。

通过对管理心理学内容的学习和应用,可以科学有效地改善管理水平,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管理效能。

最终,一些大中型企业出现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执行力不强的现象,不仅是因为缺乏对员工的激励,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这不仅能提高个人工作能力,而且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

一些初创企业也有这种现象。

许多企业家认为企业规模小,员工数量少,不需要组织管理。

这种思维方式是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多么小的组织,都需要有效的组织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组织管理的工作效率,扩大企业规模。

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如何使员工在企业中自觉地发挥这些能力是企业管理者必须了解的问题。

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员工的权益,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受益,付出越多,收入也就越多。

从而使员工将个人收益与企业收益挂钩,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经济效益、发挥员工能力是管理心理学涉及的内容。

只有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取得不同的效果,找到最佳的管理方法,才能在这些方面取得好的结果。

管理心理学研究不仅是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对群体心理、管理心理和组织心理也有广泛的研究。

不同个体组成群体,群体管理不是个体管理的叠加,而是处理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的关系。

如何有效沟通,如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如何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如何管理好下属员工,使其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虽然很复杂,但也不是很难解决。

高领导力的管理者可以放松这一点,无论是18名阿里巴巴,还是7万多名阿里巴巴,都有马云(杰克默)可以管理的井井有条。

这就是领导力,这就是具有卓越领导力的管理者。

马云(杰克默)的经历很难复制,但马云(杰克默)的领先优势是可以复制的。

这个《管理心理学》不仅有BAT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管理方法,还有管理心理学中的很多重要理论。

通过“理论案例”的方式,向读者全面展示了组织管理中的各方面问题。

无论是规模小的初创企业,还是大、中型企业,管理心理学的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企业各级管理者来说,管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s://.87dh/xl/

学习管理心理学3年了,对我的启示有哪些呢?

建议自己去网站搜索一下吧。

通过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因素是影响组织管理中人的行为差异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爱好、兴趣及个性特征,这使人眼中的事物被打上了主观的烙印,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管理主要是针对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学必须涉及个体行为的管理问题。人的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了解了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待人处世的态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重视态度的作用。目标管理的概念扩大到整个企业,它是通过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企业目标,使个人从中受到激励,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检验目标实施情况和事实结果的管理方法,今天,目标管理已成为一种激励技术,成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工作效率有重大影响,人的智力、体力的发挥,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应该了解有关职工心理健康的知识,创造有利于职工心理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这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合作、竞争和冲突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手段,同时,当人们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时,对稀有的争夺,就产生了竞争和冲突,如何管理和控制这些竞争和冲突,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组织与人员发展。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知识,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对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这门学科的极其完整的实践性和现实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因为社会的进步,实践的深化和管理的科学化,都将集中地表现在对人的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上。而人的现代化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对人心理的科学调适和良好的人性化管理。

根据本学期作业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为切实可行地了解本人及当前影响领导干部创造能力发挥的因素,按照余老师的有关要求,我从本单位选择了12人,做此次心理分析。

为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结合我社实际情况,我在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上作了尽量的均衡。性别比例:男性6名,女性6名;各年龄段人员比例:40——50岁2人,30——40岁4人,20——30岁6人;不同学历人员比例:本科以上8人,专科4人;不同工作年限人员比例:20年以上3人,10年以上20年以下3人,5年以上10年以下3人,5年以下3人。其中,6人为我的下属职员,3人为我的上级领导,3人为我的同级领导。

在问卷二中,我单位工作人员认为影响领导创造能力发挥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依此为“循规蹈矩,安于现状,把习惯、既成事实或多数意见当成真理”(3人);“过分相信自己的感觉或现成的材料,不再做深入细致的探究”(2人);“明哲保身,不敢标新立异,不敢冒险尝试,怕失败影响前程”(2人);“不得要领,什么都想做,眉毛胡子一把抓”(1人);“不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近求远,融会贯通,举一反三”(1人);“面子观念,觉得不懂下问会有损自己的形象”(1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1人);“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1人)。影响领导创造能力发挥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依此为:“‘铁饭碗’、‘大锅饭’盛行,滋长了依赖性,抑制了创造性”(4人);“组织系统呆板,统得过死,过分强调服从,缺乏灵活性”(3人),“事务性工作过多过泛,牵扯精力,埋没智慧,扼杀创造力”(2人)。同时,有8人认为“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是最不重要的内在因素;“组织制度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缺乏创新的激励机制”是最不重要的外部因素。结合自测量表来看,我个人认为“组织制度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缺乏创新的激励机制”是排在第三位的。工作中,我较为重视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主张弹性工作制,让员工有更多自主管理的空间和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从这个层面来考虑,我的看法虽与大多数人的看法不同,但我依然对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抱有保留与试行的态度。

管理心理学认为,领导应该有观念上的战略型特征、思维上的创新型特征,心理与行为上的主导型特征,知识结构上的“T”型特征,作风上的果断型特征,性格上的外倾型特征等诸多心理特征。这就在常识上、业务上、沟通能力和办事能力上给领导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从表一得出的数据来看,我在“想象力丰富,经常提出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想法”和“与任何年龄的人相处,都充满自信,受人欢迎”两个项目上得分最高(平均分数为2分)。在日常工作中,我确实能够较为全面地考虑企业的发展,并敏感地在企业内部挖掘新的,注意经济、社会和员工心理等方面的新变化,及时决策各种可能成功的新行动,但我认为我的成功更多得益于我的员工和上级领导,以及我同级伙伴们的支持和帮助,由此造成了我在这一项目上给自己打出的分数略低于他人的评价。不过,在“与任何年龄的人相处,都充满自信,受人欢迎”这个项目上,我和我的同伴们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多血质的人格特征倾向。虽然在此之前我没有学过管理心理学,不懂组织结构中人的社会属性的需求有多么重要,但是在工作中,作为一名领导者与决策者,我坚信我的自信与阳光会感染我周边的每一个人,大家在一起会更加快乐与高效地工作。而如今,学习了“人际关系学说”,我会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优点,在这个方向上做得更好。

此外,我在“喜欢向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坚持原则,为此不怕得罪任何人”、“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遇到难题总能想出很多不同的解决办法”、“对上级的指示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变通执行”、“思维敏捷,善于分析和综合,并很快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直觉敏锐,总能发现别人不注意的情况和细节”、“部署有弹性,留有余地”、“不仅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能妥善解决问题”、“善于发现和发挥别人的优点和潜能”这些项目中得到的评价也较高,基本上具备了创造型领导应具备的“变通性”、“洞察力敏锐”、“遇事不盲从,敢于大胆设想,提出问题”、“独创性”、“自信心很强”等素质。在“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遇到难题总能想出很多不同的解决办法”、 “思维敏捷,善于分析和综合,并很快能抓住问题的实质”、 “不仅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能妥善解决问题”这几个项目上,我自己给自己的评价低于他人给我评价的平均值,且差异显著,这与我一贯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无关系。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对自己的任何表现都没有“很好”的概念,常常在原有基础上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自我评价值低于他人评价平均值。针对这几个项目中下属给我打分高于同级和上级的情况,我认真做了总结和反思:下属多为年轻员工,入行时间不是很长,在业务上相对我而言自身力量较为薄弱。作为一名中层领导,我要充分考虑不同打分者的不同情况,客观面对自己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爱冒险,喜欢尝试新的东西”、“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能毫不犹豫地放弃眼前的利益和舒适”、“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认准的事情,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坚持到底”、“从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总想改变现状”、“精力充沛,越艰苦的工作越来精神”这几个项目上,我得分较低。这充分说明,作为一名领导者与决策者,我在以往的工作中所保持的好奇心不够强烈,独创性不够强,也少着几分不怕冒风险,不怕遇困难的那种常人无法忍受的勇气。

综合表一和表二,进行数据分析、对照、比较,我发现自己已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只是自己具备的领导者的心理特征还不够完全,部分方面还不够到位。这次自我管理心理剖析帮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在强制权、法定权、奖励权等正式权利以及专长权、个人影响权等非正式权利中的影响力,找到了很多的缺点与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提高个人政治素质,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诱惑,都会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做政治素质过硬的领导者;我会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顽强进取精神和勤奋好学的求知精神,做精神素质过硬的领导者;我会勤奋好学,多方进修,不耻下问,广泛吸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做知识素质过硬的领导者;我会努力更好地统筹全局,周密严谨地思考与组织工作,做到任人唯贤、科学决策、灵活应变,做能力素质过硬的领导者;我会秉公办事,谦让容人,提高自己的谦让能力和自制能力,做品行素质过硬的领导者;我会不断更新自己在系统、动态、市场、竞争、时间、机会、效率、信息、生产力等方面的观念,做观念素质过硬的领导者;我会提高对自己的认知能力,看到自己的优缺点,自觉克服短处,做思维敏捷而精深、兴趣广泛而专一、情绪热情而稳定、行动迅速而稳重,气质素质过硬的领导者;我会抽时间不遗余力地锻炼和保养身体,做身体素质过硬的领导者。此外,我还要加强自己与年轻员工的沟通,向他们学习,用他们的活力来激发我这个年龄段所欠缺的强烈的好奇心理与不怕挫折、不畏艰难的进取心,并于自己与年轻员工的交互影响中增强自己战胜困难的决心,做到敢挑敢干,不达目的不罢休。作为一名女性,我要在日后的工作中发扬自己的性别优势,与上级、同级领导及下属做更好的沟通;同时,克服自己性别特征中不利于工作的一面,增强场独立性,减弱场依存性,不仅多听多学多接受新的理论和观念,还要在周密思考论证的前提下做到敢于冒险,敢于尝试,让新鲜事物更多更快地引入我们的工作中,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经过本次剖析,我对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明确了许多,我相信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之后,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成长为作风正派、奖惩分明、严于律己、平易近人、能够有效协调并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在决策、用人等方面表现出高超的领导艺术的优秀的民主型领导。

如何认识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

管理心理学的交际心理

学习管理心理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同时,在漫漫人生路途中欣赏到一幅幅悦人的风景!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而把心理用到管理学里面,则是一种突破。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作决策,分配,指导别人的行为以达到工作目标。管理者在组织中完成他们的工作。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今天,这些职能被简化为、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有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角色。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不完美,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都能掌握的学问。用管理学大师杜拉克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个组织必须有这样一个形式:在一个由普通人组成的领导集体领导下能够正常地运行。”换句话说,管理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通过它让一群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来。管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普通人发挥不同寻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绝无仅有的天才.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如何去搞好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为工作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要说一下管理心理学的一方面---交际心理。

1.人际交往在商务活动中有哪些作用

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种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以递增,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近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心理关系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具有明显的情绪体验的性质。人际关系的以定的情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并且以一定的情感为纽带,人们在共同活动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在性质、方式和过程完全相同的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工作关系、行政关系、经济关系往往是固定的或相同的,而人际关系却是不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人际关系具有情感体验的性质。

2. 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互依存、互相吸引的一面,也有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一面。当相互依存在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吸引,当相互分离在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排斥,人际排斥对人类的关系是有害的,有时,甚至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搞好人际交往呢?首先,应排除妨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各种不良因素。

一种方法,则是冤家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毫无疑问,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后一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第二,做人要厚道。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待人苛刻,使小心眼。别人有了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别人有了问题,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

第三,为人处世要有人情味。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首先得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2.1 要塑造“好人缘”的公众形象

“人缘”,其实就是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即是否有个好“人缘”,直接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顺畅与否,更关系到办事能不能顺利地达到目的。那么,怎样才能有个好“人缘”呢?

第一,要有容人之量。人际关系中,有时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个中情结,剪不断,理还乱,当何以处之呢?一种方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另第四,要诚以待人。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做人要坦诚,更要有一些侠骨柔肠,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使人如沐春风,这样才能有个好人缘。

第五,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在你选择朋友,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好能选择好人缘的人。而且能与这种人关系越密切越好。为什么呢?首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道理大家都懂,其次,他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其一,人缘好的人他的朋友肯定不少,如果你与他成为关系密切的朋友,那么他的朋友自然也会成为你的朋友。这对于你迅速建立或扩大人际关系网具有巨大作用。其二,“人缘好”的人朋友众多,群众基础好,他的能量也就越大,有时你会感觉到,找这种人帮忙办一件事,要比找其他人要容易得多,迅速得多。

2.2 学会管理沟通技巧很重要

人际沟通的行为准则有两种功能.首先,它为提供和获得社会资助条件,为人际沟通提供了基础;其次它是一种调节行为,可以减少可能导致关系破裂的积极因素旨在维持关系的过程中达到个人目标.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互惠互利”原则有三个特征:首先,这种互酬常常不是同步的.不能要求你在物质上帮助了我,我就马上给予回答,而常常是铭记情意,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答谢.其次,这种互酬常常不是等量的,不是你给我几分好处,我就马上还你几分.再次,交往中一般不仅仅存在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形式,现实生活中其他的报偿形式一样存在. 除了互利互惠,人际交往和沟通还应遵守诚信原则和相容原则. 诚信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沟通要讲真话,做到言必信.二是遵守诺言,实现诺言,说道做到. 相容原则就是交往者要心胸坦荡,宽广,有爱心.爱人者不被人爱人际关系就产生一种亲和力.有了爱心就有理解.其次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不在琐碎的事上计较.三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宽带他人.2.3学会与不性格的人打交道

人的一生,不各要和多少人打交道,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增多了,人们的社会活动也频繁了,由于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要与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不同思想的人交往,自然,在这些人中就有各种不同性格的人。那么,我们怎么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呢?我们应该看到,既然别人与自己性格不同,他在待人接物方面,自然许多地方跟自己不一样,当我们看到了别人与自己不同之处之后,不要觉得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更不要讨厌和嫌弃别人。我们要承认差别,当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看到不同性格的人,就不会强求别人处处和自己一样,就可能容忍相互间性格上的差别

2.3.1学会求大同,存小异。

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不同,我们要学会在不同之中发现相同之处。比如,你若是一个性格平各的人,你给小李提意见,可能言辞不那么激烈,语气也比较委婉。如果你身旁有一位性格刚强而倔强的同事,他给小李提意见,可能单刀直入,语言尖锐,甚至可能转而批评你,说你给别人提意见转弯抹角,是钝刀子割肉。这时候,如果你只看到那个直率的同事开展批评的态度和方式跟你不一样,觉得他太鲁莽,太不讲情面,你可能就会感到跟他格格不入,合不来,如果你除了看到你们两个提意见的方式不一样之外,还看到他也和你一样,也是出于一片好心,真心帮助同事,这样你可能就不会觉得他粗鲁无情,而觉得他有难得的古道热肠,同时也不会计较他对你的批评。我们要是多看别人和自己之间的共同点,就容易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2.3.2 要注意全方位了解别人 人们在互相交往中,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你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就必然有距离。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生活的时代,家庭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经历,遭遇有关。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的性格的时候,最好也要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样,你可能就会理解他,体谅他,帮助他,慢慢地,你们之间就会相互增进了解,甚至还可能成为好朋友。

2.3.3注意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由于对比明显,双方可能会很快发现对方的长处和短处。发现了别人的短处之后,正确的态度是给别人指出来,帮助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每个人在思想上,性格上都爱有缺点,我们对人不能求全责备。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这样,大家不仅能够和睦相处,相互还会有所补益。

2.3.4要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

这不是指那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世故圆滑,也不是指那些逢场作戏的玩世不恭。我所说的待人的别,是指要看到性格不同的人有他自身的特点,我们要针对这些特点取因人而异的恰当态度。

2.4对不同性格的人取不同的策略

2.4.1对死板的人,唤起他的兴趣

这种类型的人,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会做出你所期望的反应来。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甚至你会怀疑他听进去没有。与这种人进行交往,刚开始多多少少会感觉不安。

遇到这种人,你就要花些工夫,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能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这个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个人都会有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来,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须好好掌握并利用这种人的性格和心理。

2.4.2对傲慢无礼的人,尽量少说

有些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你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叫人看了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但是,当你不得不和他接触时,你需要如何对待他?

对付这一类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罗嗦,所谓“多说无益”。

2.4.3对沉默寡言的人,直奔主题

与不爱开口的人交涉事情是十分吃力的事,因为对方过于沉默,你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更无从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白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

2.4.4对深藏不露的人,多用心思

我们周围有很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他的心思,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

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有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说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不懂或言不及义地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2.4.5对草率决断的人,步步为营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他常常在交涉进行到高潮时,忽然作出决断,给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多半是由于性子太急了,因此有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由于“反应”太快,这样的人每每会对事物产生错觉或误解,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下决断,如此虽使交涉进行较快,但草率做出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到意料不到的枝节发生。

从事交涉,倘若遇到这种人,最好把话题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之后,马上征求他的意见,同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如此才不至于发生错误,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3.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我以为,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反之,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两重性,一指《政治学》上所说的阶级统治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或者说是阶级性和相对自主性,什么是国家。我们平时谈论的“国家”其实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即是通常所说的祖国,是一个国际法的主体。第二层含义即是指阶级统治的工具。另一是国家生存所依赖的的物质性和精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