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范文 范文

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辩证法依据_构建和谐社会

tamoadmin 2024-09-11 人已围观

简介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2.下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是3.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重大意义?4.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6.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全面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目标)7.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原则是什么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了构建社会主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下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是

3.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重大意义?

4.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6.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全面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7.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原则是什么

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辩证法依据_构建和谐社会

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在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思想的同时,党中央还提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上述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3)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下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是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更加清晰。这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又一个新的认识成果。

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重大意义?

答案:A、B、C、D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是“和谐制度”;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建立一个“相亲,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上述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科学设想,在《***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革命导师指明了社会和谐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特征。

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共同富裕才能和谐,两极分化不可能和谐。社会和谐则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属性。没有社会的和谐,就建设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在血与火的磨砺中,在风和雨的洗礼中,一代代中国***人不断探索,追寻着社会和谐的民族梦想,写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历程。

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论著中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种关系和矛盾,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和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创立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集体,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庄严而紧迫地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有力应对各种挑战的紧迫需要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既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又面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压力。

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我国已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动,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动力和压力共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解决矛盾迎接挑战,就必须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和谐社会是指人民群众生活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经济繁荣发展、文化繁荣昌盛、政治民主法治、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键。

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社会稳定和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社会稳定,才能有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只有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了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键。

构建和谐社会的操作步骤

1.推进政治民主法治

政治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制体系,推进依法治国,加强监督和制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和基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民群众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要加强公共服务,提高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4.推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

结尾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键。要加强政治民主法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全面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概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扩展资料:

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4、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5、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6、走共同富裕道路;

7、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同发展。

人民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原则是什么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必要条件。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义务。那么,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呢?

促进全面发展

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放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提高人民幸福感

和谐社会是人民幸福的保障和源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定、安全、舒适,社会的公平正义得到更好的保障,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更好的增强。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实现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矛盾得到更好的化解,社会治理得到更好的规范,社会秩序得到更好的维护。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才能保持稳定,避免因各种因素而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和风险。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倡导“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加强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强社会治理,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完善社会治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推进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推进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强司法公正和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我们要促进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的总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贯彻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过民主法治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有责、和谐社会共享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