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范文 范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_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tamoadmin 2024-09-06 人已围观
简介1.求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英语复习提纲~!急~!!!2.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3.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在哪里?4.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提纲5.苏教版生物八上期末复习提纲6.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重点难点)多彩的物质世界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3、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
1.求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英语复习提纲~!急~!!!
2.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3.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在哪里?
4.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提纲
5.苏教版生物八上期末复习提纲
6.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重点难点)
多彩的物质世界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3、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6、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7、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8、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全章概述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科学内容中,“物质”作为三大一级主题内容之一出现,其中有关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等二级主题的大部分内容已经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中具体化。本章是九年级的起始章,共设四个课节,即:“宇宙和微观世界”、“质量”、“密度”和“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本从认识广阔无垠的宇宙入手,带领学生逐渐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本章贯穿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通过讲述质量和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密度概念的引入和测量,使学生对物质及其属性有进一步定量的认识。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本节让学生知道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和原子都是物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第二节“质量”。课本将质量的概念以“物质的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的程度引入,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由于前一节介绍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在此基础上来理解“物质的量”和“物质的多少”是比较容易的。必须明确一点,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
课本直接给出了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通过“小数据”栏目列举了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关于质量的测量,课本介绍了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的使用方法。
第三节“密度”。首先,课本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相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完成题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及其单位。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方面让学生学习怎样使用量筒,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让学生学习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即,测量了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后,就可以通过p=m/V算出物质的密度。
在基本测量方面,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会使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或间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在实际应用方面,一是各课节“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设置了许多开放性、综合性的学习问题。二是学生已有许多与“物质世界”相关的知识基础,应该注意引导他们多层次、多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本质属性。
运动和力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能用示意图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5.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全章概述
机械运动现象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例如,学生在小学已经进行过速度计算的训练;又如,相对运动、惯性等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习本章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逐步展开。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学生应该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用法,并会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生活中还常常利用估测的方法测量长度和时间,应通过活动使学生有所了解。
对于速度的计算,要求学生会利用路程、时间求出,或利用速度公式中的两个物理量求出第三个物理量,教学中不宜做过深的引导,如追及问题等。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 m),纳米尺度:(0.1-100nm)。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物理量符号:m。
单位:kg、t、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天平: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三、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
单位:kg/m3 g/cm3 1×103kg/m3=1g/cm3。
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2;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测密度)2、求质量3、求体积。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三、摩擦力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四、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三种杠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五、其他简单机械
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2、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3、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无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 ,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 ; 。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 (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据液体压强公式: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平衡F=大气压p=F/s)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 10.3m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 下沉;(2) < 上浮; (3) = 悬浮。(不会漂浮)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单位:焦耳(J) 1J=1Nm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
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w)
推导公式:P=Fv。(速度的单位要用m)
四、动能和势能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热运动: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引力;引力使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分子间有斥力,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已离得很近的固体、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二、内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三、比热容
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种类和状态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热量的计算:
① Q吸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四、热机
热机原理:燃料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做功又转化成机械能。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常见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1、吸气冲程;2、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排气冲程。
热值(q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的热值。单位是J/kg或J/m3。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例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工作,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六章、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一、 能源家族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叫化石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核能等)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电能)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
不可再生:(化石能源、核能)不可能在短时间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可再生:(水、风、太阳能等)可以在自然界源不断地得到补充。
二、核能
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产生的能量。
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应用:核电、。
聚变: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
应用:氢弹。
三、太阳能
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太阳能的利用:1、利用集热器加热;2、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
四、能源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火的利用,柴薪为主要能源。
第二次能源革命:机械动力代替人类,由柴薪向化石能源转化。
第三次能源革命:以核能为代表。
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五、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加剧。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未来的理想能源:1、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2、必须足够便宜,使大多数人用得起;3、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4、必须足够安全、清洁,不污染环境。
参考资料:
求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英语复习提纲~!急~!!!
科学第三册第四章提纲
1. 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这样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当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处断开时,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这样的电路叫做开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移动由负极移动到正极。
2. 电路中各部分元件的功能:电源:能够持续供电。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连接。开关:控制电路。
3. 在并联电路里,并联用电器的连接点叫做电路的分支点。从电源的两极到两个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之间的两条电路叫支路。通路(闭合电路):电路中有电流的电路开路(断路):某处断开没有电流的电路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电源短路。电源短路→电流过大→损坏电源或导线以造成火灾。电路图中元件分布要均匀,位置安排要恰当。导线竖直横要平,矩形棱角要分明。
4. 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的移动产生的,它们是从电源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电子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正好相反。
5. 电流强度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A;更小的单位为毫安和微安,符号分别为mA和μA。
6. 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量程。应先拿电路的另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最大量程的接线柱,若指针偏转太小,再使用较小的量程。2、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3、使电流从电流表“+”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
7. 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蒸馏水不导电)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一定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半导体。常见的是硅和锗。常应用在电子工业中。
8. 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位置相对固定),核外的电子带负电(自由移动),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流。
9.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绝缘体就是电阻非常大,而导电能力非常小的物质。电阻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比欧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1兆欧=103千欧=106欧人体的电阻:1000Ω~2000Ω左右。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粗细)和材料有关。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就越大。金属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金属导体的电阻会增大。相反,温度降低,金属导体的电阻会减小。某材料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突然消失,这就是超导现象(如水银在-269℃时,电阻会突然消失)。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10. 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大小来实现。常用的变阻器是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11. 电压:电源的作用,使电路存在一个稳定的电压,而使电流得以持续。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为V。更大的单位有千伏(kV),更小的单位有毫伏(mV)和微伏(μV)。1千伏=103伏 1伏=103毫伏 1毫伏=103微伏。电压单位伏特是为纪念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特。测量某一部分电路的电压时,必须把电压表与这部分电路并联。也有正确选用量程。
12. 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 I=U/R。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正。公式可变形成:U=IR R=U/I
13. 电路:1、串联:I总=I1=I2=……
R总=R1+R2+……
U总=U1+U2+……
2、并联:U总=U1=U2=……
R总=R1x R2/R1+R2
I总=I1+I2+……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英语没有
给你物理的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复习提纲
(1)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2)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1)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2)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 10 C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① 红外线摇控
①杀菌作用
②红外线夜视仪
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
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4)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2f 不 成 像 u<f 无限远 正立 放大 虚像结论: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 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正)。
8.透镜焦度:Φ=1 / f ( f →焦距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在哪里?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1.电压的作用 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 1 KV=103 V 1 V=103 mV 1 mV=103 μV
3.电压测量
(1)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2)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见第七章后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电阻
1.1 MΩ=103 KΩ 1 KΩ=103 Ω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导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四、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滑动变阻器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压; ②保护电路。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公式 I =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原理:I=
2.电路图:
3.步骤
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电压越高越危险
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2、断路和短路
通路: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如,接线松动,接触不良,也是断路。
短路:电流不流经用电器,而是电源两极直接相连。
根据欧姆定律知道,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会非常大。这样大的电流,电池或者其他电源都不能承受,会造成电源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电流太大,会使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火灾。
第八章 电功率
一、电能
1、电灯泡把电能转变为光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动能,电热器把电能转变为热(内能)。
2、电能的计量
(1)电能的单位: kW?h 1 kW?h=3.6×106 J
(2)电能表上“600 revs/kW?h”,表示接在该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转。
(3)测量较小电能时,用表盘转数读数。
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600R/kwh)在10分钟内转30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W = ×3.6×106J = 1.8×105J.
二、电功率
1、单位:瓦(W) 千瓦(kW) 1kW=1000W。
公式:P =
2、额定功率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的测量
P = UI
根据 I=U/R P=UI 得:P = UI = U? U/R=U2/R 即P = U2/R
根据 U=I R P=UI 得:P = UI = IR?I = I2 R 即P = I2 R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与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相同)
③所需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小灯泡、导线。
④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在三种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U实 = U额 U实 =1.2 U额 U实 < U 额
⑤实验结论:对于同一小灯泡来说,其实际功率随着它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实际电压越大,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它才能正常发光,此时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四、电与热
1、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 计算公式:Q = 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 Q=W=Pt=UIt= U2t/R=I2Rt
3、利用电热: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
防止电热: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电动机的翼状散热片
4.电热器优点: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家庭电路电流过大原因: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保险丝的作用 ①保险丝是由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作的。
②保险丝保险原理:当电流过大时,它由于温度升高而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的作用。
六、生活用电常识
1、家庭电路的组成
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进户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灯座、开关、用电器。
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2、火线和零线
用试电笔可以判断哪条是火线。
3、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正常情况下,用电器通过火线、零线和供电系统中的电源构成闭合电路。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漏电保护器就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
4、两种类型的触电
①人体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人体、导线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构成了闭合电路。
②人体同时接触火线和大地,人体、导线、大地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构成了闭合电路。
5、触电的急救
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
第九章 电与磁
一、磁现象
1.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最弱。
2.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磁场
1.磁场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2.磁感线的方向: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磁体的S极。
3.地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磁偏角: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不重合,这个现象最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三、电生磁
1、电流的磁效应
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的人。
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四、电磁铁
1.电磁铁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插入铁芯,电磁铁的磁性会更强。
五、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1、电磁继电器
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扬声器
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组成。
六、电动机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当电流的方向或者磁感线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也变得相反。
2、电动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3、电动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七、磁生电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2、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发电机在发电的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亚力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
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变成声音信号。
2、为了提高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3、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108 m/s(或3×105 km/s).
c=λf 单位分别是m/s(米每秒)、m(米)、Hz(赫兹)。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显像管把电信号还原成图像。
3、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通信 微波是波长在10m ~ 1mm之间,频率在30MHz ~ 3×105MHz之间的电磁波。一条微波线路可以同时开通几千、几万路电话。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km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卫星通信 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
在地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光纤通信 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
4、网络通信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
人们经常使用的网络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提纲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课时
一、 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 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1、 声音的产生:
A、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 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 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
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程
声音的三个特性:
A、 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 (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
B、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第三课时
一、复习过程
学习本章要求能常识性地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1.噪声:
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
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
声的利用:
①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②回声:回声定位
③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
第二章 光现象
第一课时
一、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第二课时
二、基础练习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 、 。
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60°。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
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三、复习过程
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第三课时
二、基础练习
1.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镜能使光线发散。
三、复习过程
(1)平面镜:
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4、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
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第四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4、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中 NN’是界面,
右侧是玻璃,B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OA
是折射光线。
四、复习过程
(1)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2)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
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f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1、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成的,能用光屏显现出来,叫做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上面的原理制作的。
2、在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原理制成的。
实验表明,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用来观察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二课时
(4)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
3.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5.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6.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一章主要内容有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方面的热现象。这些热现象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因此,在讲授本章各种热现象时,要密切联系实际,并组织学生动手做好海波的熔化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同时教师要做好碘升华等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基础练习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常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1℃;医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35℃到42℃;最小刻度是0.1℃摄氏度。
4.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搞清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它测水的温度时,要注意:(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 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水中,观察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5.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反之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对晶体来说熔化和凝固都有固定的温度,称为熔点和凝固点。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而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8.沸腾与蒸发的不同点是: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它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的。
9.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
10.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可以液化;在常温下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液化。
1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
三、复习过程
(1)、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
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1).熔化:
1.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2. 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还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4.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5.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6.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
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 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7. 熔化吸热的应用: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2).凝固:
1.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 凝固规律:
①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3.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 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在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
二、复习过程
(3).汽化: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 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1840C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780C时为气态)
2. 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 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4).液化:
1. 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2.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温、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温(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
例题4 下列关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液体质量越多,蒸发越快 (B)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D)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越快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发生固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一切物质都可发生状态变化。
二、复习过程
(5).升华: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
(6).凝华: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凝华放热:略
附录: ①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
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第五章 电路和电流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梳理,对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结构以及内容有一个总体的理解,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有一定的解决电学问题的基本的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规律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电学方面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科学探究,全过程地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协助能力,提高安全用电的常识以及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电流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子移动方向与它 正好相反。
2、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水液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3、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在干电池中电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4、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能脱离原子核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的电子
5、电路:把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路径。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6、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的电路。
7、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在某处分支,再在某处会合。
8、1安培=1000毫安(mA) 1毫安=1000微安(μA)
9、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 A
10、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a、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b、电流要从"+"接线柱入,"-"接线柱出。c、被测电流不能超出电流表的量程。d、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
11、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的和
苏教版生物八上期末复习提纲
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初二的你会接触到一门新学科——物理,认真的你肯定想好好了解这个新朋友,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鲁教版 八年级 下册物理知识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提纲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4、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它在电路图中用M表示。电动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 方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 总结 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 经验 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人们有时要利用
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 跳远 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
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力
1、什么是力?力是,力不能离开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物体;
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和。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会画力的示意图)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弹力
1、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2、测力计是测量的大小的工具。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不许超过它的。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或读数时要进行加减修正。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比,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如原长2厘米,受3n时弹簧长5厘米,受6n的拉力时弹簧长厘米。
4、注意:.测力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
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表达式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它的意义是。粗略计算时,g取N/Kg.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而质量随位置变。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地面上6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拿到月球上去重力为n。地面上8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用量程为5n的弹簧秤能称出它的重力吗?答。
3、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会画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5、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物理 学习方法 总结
1、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物理的学习。其实学习每一科的时候都是由易到难的,当遇到不好理解的知识时,要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不要有畏惧心理,首先老师以及各种学习网站会为你的学习保驾护航,难理解的知识,慢慢来,从懵懂到知道到理解到灵活应用需要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
那么怎么提高物理的学习兴趣呢?首先,物理学与生活、科技、社会联系很大。把日常生活中那些有趣的现象用物理的知识解释,会使我们感觉物理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生动有趣的,慢慢就会发现物理学习的乐趣。然后可以购买或观看一些科普类的书籍或节目,你会发现物理的奥妙。
2、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我们学习物理知识不是为了背诵定义公式,也不是为了做题,物理最大的魅力是当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时,它可以为你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比如说利用简单机械的知识,可以制作称或者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惯性的知识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交通运输中为什么货车为什么要减速慢行,火车为什么刹车距离以及启动到规定速度时距离很长。
还有神奇的电学、我们可以看懂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简单的电路,处理简单的电路故障。利用这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就可以学以致用。
3、重点关注实验:
物理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相关规律并能更深入理解好公式。同时物理的电学和力学实验是中考的压轴题,今年的长春中考物理压轴题就将难度加大,把浮力和电学综合在一起,很多小伙伴都没答好。对于实验,最基本的要求是我们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掌握物理研究方法、学会从实验数据中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并能画出相关图像。学会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难度大的实验往往是中考重点,也经常出现在平时考试的压轴题中,如特殊法测密度测电阻特殊法测电功率等。还有一些小实验是需要我们自己创造条件来做,这样我们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及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
4、做好练习十分重要:
我们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前提是我们正确的理解并掌握了这些知识,适当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概念,并能达到灵活应用、融会贯通的效果。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在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寻找一种优良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同学们不能忽视的。所谓好的学习方法,要有两个适合:
①适合所学的学科;
②适合自己。物理学习时要结合自己已有的物理知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当然自己的认识肯定是不足且浅显的,要充分理解知识就要结合老师的讲解及习题练习。具体的学习方法会因人而异,每个同学要在认真的学习过程中去探求。基本原则是:学会有意识、有目标地观察,丰富个人的感性认知;把握好“预习、听课、作业”的三个环节。
(2)定期进行所学习知识的小结或总结。把书中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知道自己哪个知识点存在不足,做好查漏补缺,不要拖延到要考试了,才想起自己还有很多东西不会。
(3)作业要独立完成,这里所讲的独立完成作业,不单纯指不抄他人的作业,而且是指做作业时不对照课本、不对照课堂笔记写作业。写作业或做练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的或一知半解的题目时要及时做好标记,课上重点听,并能独立做好本题的解析。有时间再整理到错题本,因为有些思维理解上的错误,会形成惯性,遇到这个问题就会习惯性的出错,所以要及时回顾错题本。
6.加强训练:
(1)物理实验有条件自己做就自己认真做,把自己的想法问题等及时与老师同学交流并解决。
(2)基础习题、中考专题、重难点题型要适当多练习,达到练通为止,这样能扩展自己的思路,避免掉入陷阱,提高做题效果,加深概念知识等的灵活应用。
(3)培养物理思维,多深入思考各种概念、规律间的联系
7.注意事项:
(1)物理用语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相关的科学家名字及贡献需要一定的记忆。这些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每个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数都是用物理名称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用心准确的记忆。
(2)有些物理量的修饰语也要注意,比如只能说“由于”或“”“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物理规律或定律的陈述,一般都是条件式陈述或因果关系式陈述,不能因果倒置,是要扣分的。比如在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像与物大小相等”不能说成“物与像大小相等”。理解并灵活运用上述规律,正确使用物理用语,记忆物理概念,陈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也不用担心表述不自如的尴尬。
(3)物理公式的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都要做到规范和熟练。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物理答题技巧
⒈拿到试卷后,切勿急于答题,用5~10分钟时间“浏览”一遍所有试题,首先要看试题说明要求,例如开头说明的一些常量取值,元素的原子质量等。还要看清共有多少道题,多少大题,多少小题,反面有无试题,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紧张而漏做试题,另一方面找出你比较“熟悉”的或“有印象”的试题,进而确定各科试题中,哪些题先答、哪些题后答的答题顺序,并具体的答题时间。看试卷的时候,要注意是否有缺页少题的现象,如有应立即 报告 监考老师。
⒉根据学科分值分配和难易程度来分配时间。生物学科约需要25分钟,化学约需要50分钟,物理约需要60分钟,余下的15分钟作为机动时间,用于重点检查或返攻难题。从试卷类型上分,第Ⅰ卷用时参考时间约50分钟,第Ⅱ卷用时约85分钟,留15分钟当机动时间。
⒊要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最主要的问题是速度,原则是“稳中求快,准确第一”。正确解决“速度”和“准确率”的矛盾是寻求时间分配最佳方案的关键。做题速度不能太快,过快不能保证准确率,也不过慢,以至能做的题完不成。所以解题时要准确到位,提高一次性答题的准确率,不要寄希望于最后时间的检查上。应当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各题时间的分配。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提纲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
★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 最新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八年级下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 2017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重点难点)
中考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5单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生物无性生殖方式
(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 生殖细胞的结合 ,由 母体 直接产生 新个体 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 是不是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
(3)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是 出芽生殖 、 营养生殖 ,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 出芽生殖 。
无性生殖 能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植物依靠 营养器官 进行的生殖方式,叫营养生殖,方法有 扦插 、 嫁接 和 压条 。
2.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1)嫁接时要使 接穗 和 砧木 的 形成层 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两部分细胞愈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嫁接后的植株往往具有 接穗 特征。嫁接有 枝接 和 芽接 两种。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过程
(1)将植物的 细胞 、 组织 或 器官 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 营养物质 和 植物激素 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这种技术叫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无兰花苗,用 植物组织培养 。
4.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1)有性生殖是指亲代产生 生殖细胞 ,通过 生殖细胞 结合,成为 受精卵 ,进而发育成 新个体 的生殖方式。
(2)传粉是雄蕊 花药 中的 花粉 传送到雌蕊 柱头 上的过程。传粉方式有 自花传粉 和 异花传粉 。
(3)植物的 精子 与 卵细胞 结合成 受精卵 的过程叫做受精。
5.花的结构和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果实包括 果皮 和 ,果皮由 子房壁 发育而成。 由子房里的胚珠发育而成。其中的珠被发育成 种皮 ,受精卵发育成 胚 。一颗花生中有3个,说明子房中有 3 个胚珠
子房壁——————果皮
珠被————种皮 果实
子房 胚珠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6.果实或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果实和的传播有 风力 、 水力 、 人和动物 、 自身力量 几种方式。其中,豌豆靠 自身力量 传播,蒲公英果实和虞美人靠 风力 传播,苍耳果实表面有倒刺靠 人和动物 传播,睡莲靠 水力 传播。
7.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实例
(1)家蚕的发育要经过 受精卵 、 幼虫 、 蛹 、 成虫 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 形态结构 和 生活习性 上有明显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 完全变态发育 。如:蚕、蚊子、苍蝇、蜜蜂等都进行完全变态发育。消灭豆天蛾的最佳时期是 幼虫期 。
(2)蝗虫的一生经过 受精卵 、 幼虫 、 成虫 三个发育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的 形态结构 非常相似, 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 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蟋蟀、蟑螂、蝼蛄等都属于这种发育。它与家蚕的生殖发育相比,少了 蛹 时期。
8.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1)两栖类概念:幼体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成体在潮湿陆地上生活,有时下水,用肺呼吸,皮肤呼吸。
(2)蛙的发育经历 受精卵 、 蝌蚪 、 幼蛙 和 成蛙 四个时期。蝌蚪和成蛙的 形态结构 以及 生活习性 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称为 变态发育 发育。如:蟾蜍、蝾螈、大鲵也属于这类。
青蛙的受精方式和发育类型分别是 体外受精 和 变态发育 。两栖类是 鱼类 往 两栖类 过渡的中间阶段。
9.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1)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般包括 求偶 、 交配 、 筑巢 、 产卵 、 孵卵 、 育雏 等过程。
(2)鸟类的受精方式是 体内受精 ,鸟卵的最初发育是在 雌鸟体内 开始的,鸟卵产出后,由于 外界温度低于雌鸟的体温 ,胚胎就 暂停 发育。
(3)鸟卵的结构:①卵壳 ②卵壳膜 ③气室 ④卵白 ⑤胚盘 ⑥卵黄膜 ⑦卵带 ⑧卵黄
胚胎发育的部位: ⑤胚盘 ;
蛋在孵化过程中,主要营养来自于 ⑧卵黄 ;水分主要来自于 ④卵白 ;空气主要来自于 ③气室 。
10.常见的早成鸟和完成鸟的实例
(1)雏鸟分为 早成鸟 、 晚成鸟 。鸡、鸭和大雁属于 早成鸟 ,家鸽、燕子、麻雀属于 晚成鸟 。
1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书P28-47)
12. DNA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 遗传 。它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鼠细胞核移植实验说明了遗传信息的中心是 细胞核 。
(3)生物学家发现, 染色体 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一定 的,一般还 成对 的存在。例如人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如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是 单条 存在的。
13.染色体、DN 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1)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的 染色体 上,它有 蛋白质 和 DN 组成,其中最主要的遗传物质是 DN ,是双螺旋结构。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 片段,叫做 基因 。
14.遗传性状的概念: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 遗传性状 。
15.生物相对性状的实例
(1)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如长头发和短头发,有耳垂和无耳垂,有豌豆的皱粒和圆粒等。
(2)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 成对 存在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显性 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 隐性 基因。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另一个是隐性基因,则表现出 显性 基因所决定的遗传性状。
16.基因控制生物的的性状 C
(1)基因图谱分析:《指导书》P35:26
将图中内容用箭头连接起来,并在图中(1)(2)(3)后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内容。
(1)生殖细胞的基因型; (2)受精卵的基因型; (3)子女的基因型
② 在图下的四个括号中分别填上相应的性状。
(显性性状)(显性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③ 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时应如何配对?(用序号表示,如①②。。。。。。)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17.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
(1)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常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做 性染色体 。
(2)男性的体细胞染色体的写法 22对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 ,女性的体细胞染色体的写法 22对常染色体+XX性染色体 ;男性性染色体的表示方式 XY ,女性性染色体的表示方式 XX 。男性的精子中含性染色体的类型 X或Y ,女性的卵细胞中含性染色体的类型 X 。
18.性别决定的方式
19.遗传病与近亲结婚
(1)遗传病是指由 遗传物质 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 致病基因 所控制的疾病,目前一般还不能得到根治。先天智力障碍、血友病和色盲属于遗传病,艾滋病不属于遗传病。
(2)近亲之间,许多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 大 。因此,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就远远 高 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
(3)何为近亲?《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禁止有 直系血亲 和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等近亲关系的人结婚。
20.优生优育的措施
(1)优生优育的措施:3点 禁止近亲结婚 、 提倡遗传咨询 、 产前诊断 。
21.生物变异概念
(1)生物体 亲代 与 子代 之间以及 子代 的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22.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1)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种。其中,可遗传变异是由 遗传物质 引起的,例如人类的镰刀型贫血症,如人种的不同等;不可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体在 不同环境条件 下产生的变异,这种变异 没有改变,例如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23.生物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1)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的意义:①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②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③使生物不断进化发展。
第6单元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八上P49—68)
1、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 运动 , 主动地 、 有目的 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2)动物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陆生动物如昆虫和鸟类的运动方式是 飞行或滑翔 ,其他陆生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是 行走、奔跑、跳跃和爬行等 ,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
(3)动物在长期 进化 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通过运动 适应环境 的特征,动物的主动运动,有利于自身的 生存和繁衍 。
2.、常见动物的运动器官或结构
(1)草履虫——纤毛;变形虫——伪足;鱼类——鳍;昆虫——翅和足;爬行动物——四肢;鸟类——翼和足
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组成
(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骨 、 骨连接 和 骨骼肌 三部分组成。其中 骨 和 骨连接 合起来叫做骨骼。
(2)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 神经 的支配下, 骨骼肌 收缩或舒张,牵拉附着的 骨 ,以 可动的骨连接 为枢纽,产生运动。
(3)当人进行屈肘运动时,肱二头肌 收缩 ,肱三头肌 舒张 。
3、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1)人和动物的运动都需要消耗 能量 ,来源于 食物 ,它们经过__消化吸收 _的过程,营养成分进入细胞。动物通过__呼吸__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转化为__热能__,其余的贮存在能源物质___ TP__中。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来自 TP 。
6.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实例
(1)动物的主要行为有 觅食行为 、 防御行为 、 生殖行为 、 攻击行为 和 节律行为 等。其中生殖行为如求偶、占区、筑巢、交配、孵卵、育雏或哺乳等。鱼类的洄游和鸟类的迁徙属于 节律行为 行为。
(2)填出相应的动物行为:
①黄鼠狼偷鸡——觅食行为; ②北风吹,雁南飞—— 节律行为; ③蚂蚁共同搬食物 —— 社群行为
④孔雀开屏—— 生殖行为; ⑤蜥蜴断尾逃避敌害—— 防御行为
7.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1)社群行为的概念: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 生殖 以外的各种联系的行为。
(2)社群行为的特点:① 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 ;② 有的具有一定的等级
(3)白蚁的社群中,分为 蚁后(雌蚁) 、 雄蚁 、 工蚁 、 兵蚁 。其中,喂养幼蚁、建筑蚁巢的是 工蚁 ,保卫蚁穴的是 兵蚁 ,专职产卵的是 蚁后 。蜜蜂群体,分为 工蜂 、 雄峰 和 蜂王 。
8.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及实例
(1)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__外界刺激__所作出的反应。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 先天性 行为和 后天性 行为。前者是_ 生来__就有的、由 遗传物质 所控制的,如蜜蜂蜜、蚂蚁筑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后者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 积累生活经验___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如小狗算算数,人类的学习行为等。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能大大地提高 适应复杂环境 能力。
9.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1)后天性行为主要与_ 神经_ _系统中的__大脑皮层_有关,其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强。动物的行为主要受 神经 _系统和___内分泌__系统的共同调控。
第7单元 健康地生活(八上P69—98)
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病因
(1)传染病是指由 病原体 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是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包括 、 细菌 、 真菌 、 等。传染病具有 传染性 性和 流行性 性。
(2)常见的传染病:
疾病类型 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肺结核、麻疹、腮腺炎、非典、百日咳、脑膜炎等
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细菌性痢疾、甲肝、蛲虫病
血液传染病:乙肝、疟疾、流行性乙脑炎、丝虫病、艾滋病等
体表传染病:破伤风、沙眼、狂犬病、血吸虫病、淋病
遗传病 色盲、血友病、白化病、先天性智障、先天性唇裂、先天性聋哑、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传染病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和 易感人群 。能够传播 病原体 的人或动物称为 传染源 ,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包括 空气 、 饮用水 、 食物 和 接触 等,称为 传播途径 ,对传染病缺乏 抵抗能力 而容易感染的人群称为 易感人群 。
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措施
(1)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是 控制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和 保护易感人群 。
(2)传染病在发病前就有了传染性;发病 初期 ,病原体在体内大量繁殖,传染性最强。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血液传播 、 性传播 和 母婴传播 。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其预防措施
(1) 心血管疾病 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
(2)在主动脉的基部,有两条动脉贴在心脏的外面,这两条动脉叫做 冠状动脉 。它为心脏的肌肉带来 氧气 和 养料 ,运走代谢废物。
(3)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官腔变窄等,导致心脏的肌肉缺血,这种病变叫做 冠心病 ,如果心脏暂时性缺血可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就是 心绞痛 ,如果冠状动脉被凝血堵塞,血液不能流通,就会引起 心肌梗死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4)凡是有心绞痛的病人,应随身携带 、 麝香保心丸 等药品。
(5)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有 高脂肪饮食 、 缺乏运动 、 吸烟 等,预防的方法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防治意识等。
常见的癌症和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
(1)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在城市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肺癌 ,在农村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胃癌 ,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白血病 (骨髓移植治疗)。
(2) 预防 是降低癌症发病率的主要措施。预防癌症的主要方法是:消除和减少环境中的致癌因子,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致癌因子,积极宣传防癌知识。
(3)致癌因子有三种,X射线属于 物理致癌因子 ;黄曲霉毒素和亚硝酸盐属于 化学致癌因子 ;乙肝属于 致癌因子 。
(4)治疗癌症的方法有 外科疗法 、 化学疗法 、 放射疗法 ,还有 基因疗法 等。
人体的免疫功能
(1)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 脾 、 扁桃体 和 淋巴结 等。
(2)人体的免疫防线有三道,其中,第一道防线指 皮肤 和 黏膜 ;第二道防线指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和 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指 免疫器官 和 免疫细胞 。
(3)免疫细胞主要是 淋巴细胞 ,当它受到病原体刺激时,会产生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抗体 。而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 抗原 。 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的,通常只对某种 特定 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称为 特异性免疫 。
(4)狗受伤后常用舌头舔伤口,这有利于伤口的好转,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溶菌酶 。
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1)三道免疫防线中,前两道是 非特异性免疫 ,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不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三道免疫防线是 特异性免疫 ,通常只对某种 特定的 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免疫的意义
(1)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是__免疫__。我国卫生部规定,对1岁以内儿童接种_卡介苗__、__脊髓灰质炎疫苗__、__百白破三联疫苗__和__麻疹疫苗__(称为“四苗免疫”),我国卫生部又将___ 乙型肝炎疫苗__等列入免疫的内容。每年的_ 4__月_ 25__日定为“全国儿童_ _预防接种日__”。
(2)①卡介苗—— 结核病 ;②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 ③百白破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④麻疹疫苗——麻疹
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酒精的化学成分为 乙醇 ,醉酒的主要原因是过量的酒精麻痹并抑制了人的 中枢神经___系统;
香烟中的 尼古丁 是其中的致病物质之一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吸烟对人体哪些系统有损伤?(至少写出四个)
(2)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确定为“ 世界无烟日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中学生“ 不吸烟 、 不喝酒 ”。
常见的毒品及其危害
(1)毒品主要是指 、 *** 、 、 、 、 可卡因 等。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痹的 药品 和 精神药品 ,如某些医疗药物( )被滥用,就会成为毒品。
(2)的原料是 ** ,有镇痛和作用。中含有 碱 ,可进一步提纯为 。
注意:**→→→***
(3)林则徐在广东进行的 “虎门硝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 禁毒 活动。
(4)目前,我国重点监控、查禁的毒品是 *** ,俗称“ ”。
(5)会引起人免疫力迅速下降,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的调节功能,还可能感染 乙型肝炎 、艾滋病 等疾病。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1)为什么会成瘾?
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叫做 类肽 的物质,用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后,外来的 肽 进入人体后,减少并抑制了 类肽 的分泌,最终使 类肽 完全停止分泌,只能靠摄入外界的 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
(2)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如果 非法获得 、 占有 、 出售 或 使用毒品 就构成了犯罪。
安全用药
(1)药品的包装上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 标签 并附有 说明书 。
家庭药箱中常用药物的名称及其作用
(2)家庭药箱药品配备的原则: 针对性 、 实用性 、 急救性 ; 家庭药箱主要存放的物品:医用器具、外用药、内服药;
(3)家中自行用药应该分清 处方药 和 非处方药OTC 。后者是不需要医生处方,可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不过不管哪种,长期服用都需要医生的指导。
(4)注意:药品使用上,务必留意保质期。
(5)黄连素——腹泻;阿司匹林——头痛、发烧;——冠心病;
人工呼吸的方法
(1)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溺水、触电、中暑或煤气中毒等紧急情况,这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 人工呼吸 就是一种有用的急救方法,这种方法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病人的 胸廓 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逐步恢复呼吸作用。常用的方法是“ 口对口吹气法 ”。遇到严重时,拨打“ 120 ”。
健康新概念
(1)健康新概念:包括 躯体健康 、 心理健康 、 道德健康 和 社会适应良好 。
(2)健康新概念的核心是由消极被动地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地呵护健康。
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发声现象发声的振动部位在哪里;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并能比较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快慢比较;熟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并能运用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声音传播的形式。
3、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和传播的过程。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三)声音的特性
1、了解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什么实验可以证明?
2、音色有什么作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物理定义和环保定义
2、噪声的危害
3、如何防治噪声
(五)声的利用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3×105k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光的反射
1、熟悉光的反射中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反射面的位置和之间的关系;
2、熟悉光的反射定律并能运用解决简单的问题;
3、理解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知道怎么区分实象和虚像;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及其应用。
(四)光的折射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现象时,光路的可逆性。
4、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析简单的折射现象。
(五)看不见的光
知道什么是红外线,什么是紫外线?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4、知道平行主光轴、通过光心、过焦点这三条射到透镜上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的偏折情况;
5、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知道照相机所成的像的特点;
3、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知道投影仪所成的像的特点;
4、了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知道放大镜所成的像的特点;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熟悉整个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2、熟练填写下表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到透镜的距离v
应用实例
u>2f
2f>u>f
u<f
u=2f
u=f
3、实象与虚象的区别
(四)眼睛和眼镜
1、知道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
2、知道如何矫正近视眼;
3、知道如何矫正远视眼。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知道显微镜的构造
2、知道望远镜的构造
3、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结构的共同之处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知道温度的物理意义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会看温度计并读数;
3、知道0℃和100℃的规定
4、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5、知道体温计,知道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构造上的不同之处;知道体温计的量程;知道人体正常体温;
(二)熔化和凝固
1、了解熔化现象,并知道熔化吸热;了解凝固现象,并知道凝固放热;
2、了解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3、能将生活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
(三)汽化和液化
1、了解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知道什么是沸点,什么是沸腾;能熟练说出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过程及沸腾的特点;
3、知道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能利用液体的沸点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如分离水和酒精的方法。
5、能利用蒸发吸热的特点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6、了解液化的方法;熟练运用液化现象解释简单生活现象。
(四)升华和凝华
1、了解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能举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现象的例子,并能简单进行解释。
电流和电路
1、知道电流是怎么形成的。
2、知道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知道电路的状态有哪几种。
4、知道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5、能熟练画出各种电路元件符号;
6、知道电池的基本结构
7、知道什么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8、知道什么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9、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什么?金属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10、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11、 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中电流的流动方向。
12、 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并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13、 知道什么是并联电路,并能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14、 能根据电路图对实物进行连线
15、 能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16、 能设计简单的电路
17、 知道怎么表示电流的强弱,怎么测量电流的强弱。
18、 熟悉电流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选择适当的量程。能准确读数。
19、 熟练掌握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方法。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20、 知道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知道保险丝的作用;知道什么叫空气开关及其作用;知道怎么判断火线和零线,掌握试电笔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知道什么触电,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触电;触电的急救方法。知道三相电源插座的接线方法;知道地线的作用;漏电保护开关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