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范文 范文

jiaoan_焦安静个人资料简介

tamoadmin 2024-09-02 人已围观

简介1.中班教案2.幼儿园优秀教案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4.物理3-3教案精选5篇5.教案流程教学目标设计;根据学生现实发展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一)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是教师选

1.中班教案

2.幼儿园优秀教案

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4.物理3-3教案精选5篇

5.教案流程

jiaoan_焦安静个人资料简介

教学目标设计;根据学生现实发展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调控教学环境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预期结果,或者说,它具体指引着教学活动往哪里走,只有知道了往哪里走之后,才能选择适当的内容、方法来达成预期目标。如缺乏清晰的目标,教学将失去导向,只能盲目进行。因此,设计教学的第一步即在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评价功能,由于它具体规定着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和质量要求,因而在检验、评价教学效果时必须从目标出发,以教学目标为基本的评价尺度。缺少教学目标或教学目标不明确,都会给教学评价工作带来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讲,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是由教学评价工作的需要所决定的。

3.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由于教学目标能提供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使学生明确了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增强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根据目标指引的方向不断调整学习方式,积极克服困难,为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由此看来,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向、评价和激励等多方面作用。在教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对于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教学目标的步骤

1.钻研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内容。教学大纲是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着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知识范围、教学的时间分配以及教学法上的要求等,而教材则是教学大纲的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教学目标不是任意确定的,目标的设计必须首先立足于对大纲和教材的认真分析。通过认真钻研大纲,分析教材,做到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某单元的教学内容,找出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建立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在充分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以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学习准备为基础。课堂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不懂或还不够懂的东西,而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则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不可能脱离开学生已有的准备状态。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学生已有学习准备的基础上,经过学生的努力而能够达到的目标。因此,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和成熟状况,以及学生的态度、兴趣、爱好和学习的倾向性等个性因素,都需要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予以认真考虑、分析。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必须与学生已有的学习准备状态相关。对群体教学而言,全班学生普遍具有的学习准备状态和一些共同心理特征是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的主要方面,但与此同时,目标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特别是那些智力超常儿童和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3.确定教学目标分类。在完成上述两项基础性工作后,目标设计工作就进入了提出目标、确定目标分类的实质阶段。从不同角度和标准出发,我们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不同的归类。实施目标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目标在教学中的清晰度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更好地依据目标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美国学者布鲁姆(B. S. Bloom)及其同事们对教学目标的分类作了系统研究,他们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而每一个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具体分类情况见表①)。这一分类方法在目前的目标分类研究领域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供教学设计人员在确定教学目标分类时借鉴、参考。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及其应用的说明表

2:情意的目标

3:动作技能的目标

4.列出综合性目标。完成目标分类后,设计者可用概括性术语先列出各类综合性目标,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等。综合性目标反映了对教学的一般要求,但往往还比较笼统,难以直接观察、测评。因此,在列出综合性目标后,还必须对它进一步分解,使之成为可操作、可评价的具体行为目标。

5.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即用能够引起具体行为的术语,列出一系列能够反映具体学习结果的教学目标来解释每个综合性目标,这些具体的行为目标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评的,它们能够解释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教学目标确定后,如何清晰、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就成为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教学目标的传统表述,常以教师为本位,以较抽象、笼统的话语来表达,例如,“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等。这种表述方式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够明确,缺乏操作性,难以测量评价,很难肯定教学目标是否确实达成。布鲁姆关于行为目标(behioral objectives)的研究表明,教学的完成是学生行为的改变,无论是认知、情意的学习,还是动作技能的学习,最后均能表现在学生行为上面,这些行为是可观察的(observable),也是可测量的(measurable),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表述教学目标,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据此,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评定。

一般说来,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①

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因为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如写成“教给学生……”或“培养学生……”,则是不妥的,这样行为主体就变成了教师,教师的行为并不是教学目标应加以描述的内容。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不写,但设计者思想上应牢记,合适的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的。

2.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分为含糊的与明确的动词。含糊的动词有:知道、了解、欣赏、喜欢、相信等;明确的动词有:写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辨别、解决、比较等。为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设计者在表述行为目标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懂得”、“了解”这类含义模糊、难以观察的动词。因为“懂得”、“了解”这类词是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而内部心理过程无法作直接观察,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就可能有很大差别。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如果把目标表述为“使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到底理解了还是没理解,往往难以明确验证。但如果把目标具体化为“能按给予的条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式”,“能说出一元一次方程式、未知数、根、解方程式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就比较容易确认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上文表中列举了各类目标相应的行为动词,可供教师和教学设计人员参考、选用。

3.情境或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操作,如“借助工具书”,“无需参考资料的帮助”,“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等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1)使用手册和手段或者不允许使用。例如:在一张空白的世界地图上标出……。(2)提供信息和提示。例如:给出一张历史人物表……。(3)使用工具和特殊设备或者不用。例如:不用计算器,计算……。(4)完成行为的情境。例如:在课堂讨论时,叙述……要点。

4.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例如,“二十题中至少答对十五题”,“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正确”,“完全无误”,“一分钟内完成”等。标准的说明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也可以二者都有。一般行为标准分三类:(1)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例如:三分钟内解决问题。(2)准确性,即正确操作、运算的百分比或数字。例如:回答正确率90%。(3)成功的特征。例如:解答到小数点后三位。一个完整的行为目标的实例如下:

总之,教学目标的正确表述是教学目标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上述表述方法为广大教师和教学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一般模式,按照这种方法表述的教学目标具有明确清晰、可观察、可测量的特点,有利于指导教学和评价教学。但是,由于实际教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学目标的拟写并不一定都要严格套用这一方法。因为有些作为目标的心理过程难以用表示外显动作的术语来描述,如情感领域的目标只有少数能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术语来描述,有些目标不可能用行为动词描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根据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情境的需要,灵活对待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使用一些定性的术语和概括性的描述来陈述教学目标,而不是机械地套用一些具体的行为动词,以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二、根据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

全面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主要指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能力水平、身心成熟程度和学习动力状态等。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学习准备状况是教师施教的基础,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现实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教与学之间的沟通才能成为可能。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生现实发展水平的基本意义在于:(1)有利于教师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教学起点总是以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为标准的,起点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正常发展。因此,全面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对于教师正确确定教学目标,选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进程,保证教学活动在一个良好的起点上顺利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有助于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调控各种环境因素,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促进起点行为和新的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3)有助于教师甄别学习者的个别差异,以便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展。

确定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的技能技巧、知识储备、认知结构和认知风格(不同的学习方式)。

2.非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一般生理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学生的学习动机状态如学习兴趣、态度、需要、意向以及情绪情感状态等。

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的文化背景和职业背景,学生间的社会交往、相互关系以及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等。

在全面了解学生上述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和教学设计人员需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状况和学习动机状态给予特别关注,认真分析,因为这两方面因素是构成学生现实学习水平的主要方面。

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特别是在已有知识准备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生新的学习或后继学习的重要因素。从广义上看,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原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学习某一学科或某一单元时,适合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观念内容及其组织。当代认知理论,特别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都特别强调认知结构在学生学习中的意义。这些理论认为,学生进行的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都是新知识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发生实质联系的过程。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能否发生这种实质联系,一方面取决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特征,如原有概念的抽象概括水平、原有概念的稳定性等,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教师是否在清楚地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准确地设计了教学的起点水平,正确地把握了教材的结构、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以及教材内容呈现的序列。因此,教师在新的教学活动开始前,必须认真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准备状态,了解学生是否已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条件。例如,要教学生“两位数进位加法”,就必须明确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是否已具备了接受同化这一新知识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如果他们还不会一位数加法,那么就不能教他们两位数进位加法。

在如何准确设计教学起点,以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方面,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advanced organizer)学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所谓“先行组织者”,实际上就是在正式的学习开始之前以学习者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给学习者的一个引导性或背景性知识材料。“先行组织者”的主要作用是为教学提供一个适当的起点,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先行组织者”最适宜于在两种情况下运用。一种情况是如果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缺少明确的可辨别性,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容易产生新旧知识意义上的混淆,那么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就可以先给学生设计呈现一种对新旧知识异同进行比较的材料,以提高新旧知识间的可辨别性,保证新知识学习的顺利进行。另一种情况是,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教师就应该先为学生设计呈现一个包容概括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的先行组织者,让学生先学习这一组织者,以便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使新的学习任务得以完成。但是,能否设计出一个符合实际需要的先行组织者,为教学找到一个适当的起点,其先决条件仍是是否准确地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准备状况。

了解、诊断、识别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状况、学习动机状态及其他方面情况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教师可选择问卷法、谈话法、观察法、课堂提问、作业、测验和考试等各种方法去了解学生。只要每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能有意识地多方面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各种情况必然会了然胸中。这样,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起点,安排教学进程,教学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在教科书中,由于教科书的编排和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它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才能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才能由死材料变为活知识,并最终有效地内化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有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设计,实际的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有关研究表明,识别不同类型的知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方面。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以下三类:①

(一)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可分三种形式:

1.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识。这种知识的学习要求记住事物的符号和符号代表的个别事物,获得的是一种孤立的信息。例如,外语单词的学习,所掌握的就是这种知识。

2.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如学习“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三角形有三条边”这样的单个命题,所获得的知识即这种知识。

3.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如陈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所需要的就是这类知识。

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知识的贮存、提取和回忆。这类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陈述学到的知识,即可检查学生是否形成了这种能力。为此,教师在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中,要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这类知识上,注重学生对陈述性知识中符号或语词意义的获取。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1.找出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结合点,讲清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同化新知识。2.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作认真分析,除了解学生的一般学习状况外,还应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作深入分析。3.恰当引入教学媒体,如教具、学具的使用,教材呈现手段的变化等。

(二)根据程序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例如,要学生根据给定的半径数计算圆的面积,将一堆混杂的蔬菜水果逐一归类,根据语法修改病句等,学生能正确和顺利地完成这些任务,就是获得了相应的程序性知识。

由上可以看出,程序性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应用,即对事物分类和进行一系列运算、操作。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将贮存于头脑中的原理、定律、法则等命题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贮存知识向转换信息,由缓慢的再现知识向自动激活转化,从而实现学习的发展,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应确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概念、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这种能力的行为指标,是学生是否能运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则顺利进行运算和操作。为达成这一目标,程序性知识教学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在设计概念练习时,应注意充分应用正反例。呈现正例有助于概括和迁移,但也可能导致泛化。呈现反例有助于辨别,使概念精确。规则的学习掌握也应配一些练习,及时引导学生将新习得的规则应用于问题解决的情境,做到一见到适当的条件,便能立即作出反应。对于系列较长的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还应先考虑练习时间的分散与集中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应该先练习局部技能,然后进行整体练习。总之,教师在进行这类知识的教学设计时,要对讲授与练习的时间作合理规划,使规则、概念的掌握与解决问题技能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策略性知识也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的知识,它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是个体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知识。例如,在陈述性知识具备的条件下,有些学生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时显得灵活,适应能力很强,有些学生则显得呆板,应变力差,造成这种学习上的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策略性知识。

一般来说,策略性知识分为两级水平:较低级的为一般学习活动的策略知识,如控制与调节注意的策略、记忆策略和提取策略等;较高级的为创造思维策略知识,这类策略往往因时、因人、因内容而异,是一个推理过程,难以程式化,目前尚没有明确分类。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需要解决三个难题:(1)教材问题。传统的教材没有把认知策略的训练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教材中缺乏相应的内容。(2)教师问题。策略活动是一种内在思维活动,怎样使这种内隐的活动让学生仿效,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描述内在的思维,使学生可以想象。由于目前许多教师缺乏策略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他们不知道如何向学生去解释策略,因而要搞好策略性知识的设计,教师应加强策略教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训练。(3)学生问题。学生的认知策略制约着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因而注重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训练,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通过提问控制学生的注意,使之逐步由外界控制变成自我控制;教会学生在听课和看书时如何做笔记;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加以组织与意义加工,促进记忆,便于回忆等。

总之,要搞好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有关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加强策略教学的训练,同时注意挖掘教材中的策略性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四、教学时间设计

(一)设计教学时间的意义

时间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学、教育学的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时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时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学校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教学时间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和改变教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控制和改变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了解、研究教学时间,并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和控制,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对教学时间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卡罗(Carroll)的研究表明,时间是教学的中心变量,时间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成绩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每个人学会某单元所需的时间各不相等,每个人实际花在学习某单元的时间也不等,这两者比率的函数决定了学习的程度,其关系可以下列公式表示:

卡罗理论揭示了学习效率与学习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它表明学习时间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因素。此外,哈尼奇·费革和威利(Harnisch Feger&Wiley)的研究表明,教学时间和教学结果间呈现一种直接关系(linear correlation),学生的学习成就取决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已有的学习准备状态。也就是说,用于教学的时间总量越多,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越多,学习的成就和教学结果就越高、越好。

安德逊(Lorin W. Anderson)和卡韦特(Nancy Karweit)的研究则认为,时间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不只是直线的关系,而且还表现为动力的关系(dynamic correlation)。他们分别提出了“适时”(timing)的时间本位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时间的设计不能只关心教学时间的总量,而应更加关注适时、及时、应时等与教学效率间的动力关系。安德逊归纳出了五种“适时”的概念:①第一,发展上的适时(developmental timing)。指的是是否能够按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适对给予学习的机会,免得过早学习,揠苗助长,或过晚学习,事倍功半。第二,起点行为的适时(entry—behior timing)。指开始学习某一特定学习单元时,是否正是学生恰好具备特定的起点知识、技能、态度的时候。第三,及时(instantaneous timing)。指在最适当的时间把握时机并以最适当的方式及时引导学生获取最佳学习效果。第四,进度上的适时(timing as pacing)。指能够将一系列的学习单元以适当的速度,在适当时间,逐个进行教学。第五,管理上的适时(timing as managing)。指教师是否在适当的时机对适当的学生进行指导或辅导。据此,他们认为,教学时间增加一个单位,无论分布在哪一个学习单元上,都将产生同样的学习效果。在时间总量一样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运用这些时间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产生的效果不仅视其花费多少时间而定,而且更视其在“何时”(when)与“如何”(how)运用这些时间而定。因此,在教学时间设计中,充分了解上述五个时间概念,合理分配运用教学时间,对于提高教学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教学时间的维度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不同维度把握教学时间的确切含义,从不同方面了解考察教学的时间效益,从而使教学时间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切合教学实际需要。以下几个概念是教师设计教学时间时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它们从不同的维度决定着教学的时间效益。

1.名义学习量。也就是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总量,它具体表现为学校每年的总学时量。在我国中小学中,这一时间量由国家统一规定,因此各学校间每年的总学时量差异不大。这一时间量是针对学生整体设计的,具体到每个学生个体,这一时间量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还有必要考察个别学生实际的有效学习量。

2.实际学习量。指每个学生实际接受的有效学习时间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学生迟到、缺勤和教师缺课以及其他因素(如学校随意组织活动造成的教学中断及对教学的干扰)的影响,每个学生及不同学校的学生实际接受的有效学习量是不完全一致的。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出勤率与其学习成绩呈正比关系,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出勤天数、无故缺勤和迟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因此,保证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量,是教学时间设计、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3.单元课时量。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某一单元或某一具体内容时获得的学习时间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对各种课程内容的时间分配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对阅读、思考、练习、讨论、测验活动的时间分配),研究表明这种差异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也呈现比较复杂的关系,有的正相关,有的负相关。因此,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时应全面考虑教材内容、学生学习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切不可凭个人兴趣、习惯行事。

中班教案

课堂游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小河知道小河污染是周围的垃圾、工厂的排污管所致。

2、知道小河的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不把垃圾废物扔到河里去,激发保护水的重要。

活动准备:幼儿知道安全知识:不爬到河面上的栏杆上等;塑料袋六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前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我们幼儿园附近的小河边去参观,请小朋友用眼睛看、鼻子闻,把你看到的记在心里。在参观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情?和幼儿一起讲讲:不能爬到小河上的栏杆上,因为栏杆不牢;不能把头伸到栏杆里去,以免发生危险;不能站在栏杆上,一不小心会摔到河里去。

二、带领幼儿到小河边。

1、教师:“小河的水是什么颜色?水上面有什么?”

2、师:“想想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人们这样做对不对?”

3、和幼儿观看河对面的排污的水管:“那里流出来的水颜色怎么样?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颜色怎么样?”

4、你想怎么做?一起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三、回来后谈话:

1、你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发现水污染对人们有什么影响?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准备怎么做?

活动反思

钱志芳:

带幼儿到外面去参观,他们一下子被小河非常肮脏的河水吸引住了,尤其发现上面一大块一大块的垃圾飘在上面,感到很恶心。同时河水上传来阵阵恶臭,让我们不禁掩鼻而逃。孩子们马上说:“这是毒气,太臭了!”我马上问他们这个味道是哪里来的,为什么会这么臭?他们看见河里的垃圾,知道是人们把垃圾扔到是不对的,还有的幼儿看到上面有大便飘在上面,很不卫生。吴晓艳说我们从小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这样太不讲卫生了。他们看到一个塑料袋罩在树桩上,以为是乌龟。我问他们这么脏的水你们觉得乌龟能活下来吗?他们都摇头了。接着我们讨论了中毒会发生的状况,有的说会头昏、有的说会拉肚子、有的说会呕吐昏迷等。很多幼儿知道把垃圾扔到河里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把它们捡起来送到垃圾箱里,很多幼儿捡得非常认真。大家还表示,看到人们把垃圾扔到河里的时候一定要制止,让大家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让那些厂里的工人叔叔不把脏的水放到小河里去。总之,这个活动的效果不错!

课堂游戏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室内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气候、场地等条件的影响,而逐步受到师生的青睐。作为传统游戏,“搭山洞”、“过山洞”活动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合作精神,深受幼儿喜欢。为了在雨天也能满足幼儿兴趣和锻炼的需要,在安全卫生的环境和教师的合理指导下,积极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教师精心设计组织了《有趣的山洞》室内体育活动。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结伴进行的“搭山洞”、“过山洞”的活动,发展创造力。

2.发展基本动作,提高肌肉的耐力和集体的协调性。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合作活动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这节课如何把握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机、老师自编的奥运模仿操,铁圈、拱形门各6个。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幼儿面对老师四散站立,随音乐做奥运模仿操:跑步―打乒乓―掷标枪―射箭―游泳―划船―跳高等。

2、基本环节

(1)幼儿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山洞”。师:以前,我们玩过“钻山洞”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用自己的身体搭山洞,想一想、试一试,用身体能搭出怎样的山洞呢?幼儿自由探索,老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组织幼儿讨论大人、双人搭山洞的方法,并选去锻炼价值、安全性较高的方法进行集体练习。

(3)多人搭山洞。师:刚才我们打了许多有趣的单人和双人山洞,那么除了担任、双人可以搭山洞外,三个人、四个人……许多人在一起能不能打出更有趣的山洞呢?幼儿尝试搭多人山洞,老师观察并加以指导。

(4)幼儿尝试多种过山洞的方法。教师启发幼儿探索多种过山洞的方法。(正面钻、侧身钻外,还用了匍匐前行、四肢贴地前行;仰躺于地、双脚蹬地后移等方法。)

(5)游戏:小侦察员。方法:幼儿分六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听信号,以鱼贯的方式钻爬过前面高低、大小不一的山洞(山洞有三种:a每组推选二名幼儿搭成的山洞;b拱形门;c铁圈),以不碰倒山洞、先钻过的一方为胜。游戏次数根据幼儿兴趣和活动量而定,每次游戏重新推选搭山洞的幼儿。

3、结束环节

师生在音乐游戏中相互捶捶背、敲敲腿,进行放松活动。

教学反思

1、本活动以人体动作“搭山洞”进行游戏和活动,不需其它器械,简单易行,随时可做,有趣又实用。避免了一般体育活动中单调的动作练习带来的枯燥乏味,让幼儿学的快乐、练得轻松。

2、整个活动进行了合理的设计、调节,使活动动静交替,张弛有度,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3、需要注意的是: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探索练习中,所以教师的观察、反馈显得尤为重要,既要调整好幼儿的活动量、活动密度、难度,又要注意个体差异,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通过自己适度的努力,实现各自的目标。

课堂游戏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用较流畅的语言大胆地表达、交流自己喜欢的游戏。

1、幼儿尝试两人合作走大鞋,发展平衡、协调能力,培养节奏感。

2、体验游戏的多样和乐趣。

活动准备:

1、两人走的大鞋15双.

2、音乐准备:《找朋友》和《欢乐颂》

3、课件《有趣的游戏》

4、场地准备

活动实录: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直接导入:

1、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吧!

2、师和小朋友玩《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玩三次,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玩)。

二、交流自己喜欢的游戏,并在交流中学或玩个别有趣、简单的游戏。

1、师: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找朋友)这个游戏好玩吗?(好玩),平时我们在幼儿园里、在家里、在外面玩过许多游戏,那你喜欢玩什么游戏?什么原因让你喜欢玩的呢?

2、幼儿交流和介绍自己喜欢的游戏。

1)、幼儿1:我喜欢玩《下棋》的游戏,因为我每次和爷爷下棋都能赢。

师:那你都和爷爷下什么棋呢?

幼儿1:下象棋、跳跳棋、五子棋……

2)、幼儿2:我喜欢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我觉得蛮好玩的。

3)、幼儿3:我喜欢在家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玩《瓜儿蹲》的游戏。

4)、幼儿4:我喜欢玩《山上有木头人》的游戏,还有《切西瓜》的游戏。

师:我也玩过,和你有同样的感觉。

5)、幼儿5:我喜欢玩《推小车》的游戏。

师:就是推着小车跑的吗?(师边说边做动作)

幼:不是的,是两个人做的。

师:这个游戏肯定有趣,你来介绍一下吧!

幼儿5请另一幼儿合作边说边示范玩法。游戏玩法:一人爬在地上,另一人抓住他的两只脚,往前爬。

师:真有趣!原来小车是小朋友做的呀!让我们也一起找个朋友推小车吧!

全体幼儿玩一玩。

6)、幼儿6:我喜欢玩电脑游戏,每次我做对了,电脑上就表扬我了。

师:那你玩电脑时间可不能太长,因为会伤眼睛的。

7)、幼儿7:我喜欢玩医院的游戏。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我想当医生给人看病。

师:很棒!你是个有理想、有爱心的孩子。

8)幼儿8:我喜欢玩“猜谜语”和“跟我说得相反”的游戏。

9)、幼儿9:我喜欢和奶奶玩“猜动作”的游戏。

师:我也会玩,我们俩一起玩玩。游戏规则:一人做动作,另一人猜是在干什么。(此游戏有趣,幼儿都想玩)

师做两个有趣的动作让幼儿猜一猜

10)、幼儿10:我喜欢玩“走迷宫”和“拼图”,因为可以让我多动脑筋。……

11)、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将自己喜欢的游戏相互进行了交流!看到你们交流时的高兴表情,我能感受到你们对游戏的喜欢。

三、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学会老师喜欢的游戏《走大木鞋》

师: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听听?

幼儿:想

师:你们看(教师出示玩具)!这是什么?(幼儿猜测)这是一双木头大鞋,老师喜欢的游戏就是用它玩的,叫《走大木鞋》。猜猜看怎么样玩?

幼儿猜测后,教师说:这个游戏是两个小朋友一人前一人后穿着大木鞋向前走的,可好玩了,想试试吗?(想)。

1、幼儿第一次尝试合作探索

(1)、幼儿相互找朋友,第一次尝试合作穿大木鞋走,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注意发现幼儿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探索情况.

(2)、组织交流探索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走起来了吗?

幼儿:走起来了,没有走起来……

师:先请没有走起来的小朋友说一说,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了?也许老师可以给你们帮助。

幼儿1:我们走不起来,我走,__小朋友又不走。

幼儿2、我们也走不起来,那个木鞋老戳在地上,老是要跌跟头。……

师:那有没有走起来的?你们在玩的时候是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走起来的幼儿分别来说一说,并示范方法。

师小结:原来两人走之前先要统一出哪只脚,然后喊“预备起”,一边走一边喊“一二一二”,看来玩这个大木鞋还需要我们两个人好好合作才能玩好,特别是我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只要想办法就能解决。

2、幼儿再次合作探索。

要求会走的幼儿去带一带不会走的。

3、幼儿合作听音乐跟节奏走大木鞋

(1)、师:小朋友!老师要提一个加大难度的玩法,你们敢不敢挑战?(敢)老师放一段音乐,看一看谁能合着音乐的节奏走得更神气呢!

(2)、幼儿听音乐《欢乐颂》走大木鞋

四:观看录像《有趣的游戏》

1、师:小朋友!其实游戏还有很多种,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观看各种游戏,教师有机地向孩子们介绍幼儿从未玩过的游戏。(如:跳房子、背萝卜、跳竹竿、数蚕豆、斗鸡……)从游戏的观看中让幼儿体会到不仅孩子们喜欢玩游戏而且大人也同样喜欢玩游戏.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相互合作,感受着探索成功的喜悦。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符合幼儿需要和兴趣的活动内容一定会受到孩子的喜欢,一定会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热情。

课堂游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知道保护水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尝试利用各种工具制作蔬果颜料,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桔子、青菜、西红柿。

2.工具:舂子、石磨、擀面杖、纱布。

3.操作示意图、蔬果颜料、箩筐、透明小碗等。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让幼儿知道一些水被污染了,想想能不能制作出一种没有污染的环保颜料。

二、展示蔬果颜料、激发幼儿制作蔬果颜料的兴趣。

1.出示蔬果颜料,提示幼儿用各种感官探索颜料使用什么东西制作的。

指导语:你们看一看、闻一闻、猜猜看这些颜料使用什么做的?

2.告诉幼儿这是一种没有毒的蔬果颜料,是用蔬菜和水果做出来的。

三、展示工具,看操作示意图,了解操作步骤。

展示工具舂子、石磨、擀面杖和纱布。

出示图谱,请幼儿讨论操作的步骤。

一起看操作示意图,说说操作步骤,提出操作要求。

四、探索制作蔬果颜料,展示自己制作的颜料。

幼儿探索操作怎样把蔬果颜料制作出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工具。

(方法:用纱布挤、用舂子捣、用擀面杖压、用石磨磨。)幼儿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蔬果颜料。

五、和蔬果颜料玩游戏。

教师示范玩的方法:从塑料袋里将颜料挤到画纸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全体幼儿每人拿一份蔬果颜料,集体作画。

幼儿大胆创想画面内容,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

总结:哇,这么漂亮的一幅画,我们拿出去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看看吧!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

课堂游戏教案篇5

活动设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要“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在4—5岁幼儿动作发展目标中,要求幼儿“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的走一段距离”。幼儿平时练—衡的方法和形式很单一,如走独木桥、踩高跷等。我们根据《指南》中关于“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要求,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利用平时收集的废旧饮料瓶和鞭炮筒,组织开展了《纸棒推瓶》这一户外游戏活动。这一游戏练—衡效果很好,能够激发幼儿兴趣,还可以加大幼儿的活动量,同时提高幼儿手脑并用的活动能力。

活动目标

1、练习用纸棒推瓶的技能。

2、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3、乐于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纸棒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装有水的饮料瓶若干(幼儿人数的'三到四倍);纸箱两个;橡皮筋两条;木板若干。

环境准备:小树林若干(用饮料瓶做成);小路一条(用橡皮筋拉成或用线画);小桥一座(木板搭成);分别布置在活动地上。

活动过程

一、自由练习,推饮料瓶。

1、幼儿人手一根纸棒,一个饮料瓶,分散练习推饮料瓶。

2、两个幼儿互相推饮料瓶。

3、一根纸棒推两个饮料瓶。

(教师重点提示,纸棒要推在饮料瓶的中间)

二、重点练习,越过障碍。

1、幼儿认识环境中的障碍物。

2、幼儿个别示范如何过障碍物。

3、幼儿个别示范如何过小路、独木桥。

4、幼儿分散练习,教师指导。

三、游戏活动,纸棒推瓶。

1、指导幼儿认识运送的路:绕过树林→穿过小路→走过独木桥→饮料瓶放进空城堡。

2、同一时间内,两人或多人多次运送,每次只运送一个,增加幼儿活动量。

四、游戏结束,教师与幼儿共同整理活动场地。

活动保障

幼儿园活动场地、空间充足,活动材料易收集,自制的活动器械安全无危险性,教师具有长期组织和指导幼儿活动的经验,能够保障游戏活动顺利开展。

活动建议

1、在冬季开展此活动时,饮料瓶中要把水换成沙子,以防冬天水结冰。

2、饮料瓶中的物体可以更换,如可把水换成沙子、棉花、小石头等等,也可以直接让瓶子空着,让孩子们探索饮料瓶中装哪些物体的瓶子更好推一些,装的多与装的少有什么不同,同时还可以让幼儿体验不同的物体在推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体验游戏的乐趣。

3、孩子们刚开始进行游戏时,用一根纸棒推可乐瓶有些幼儿会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先让幼儿用两根纸棒推瓶,等幼儿掌握了游戏技巧以后,再改用一根纸棒推瓶,减小游戏的难度。

活动评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在一学期的开展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器械的适用性,不断对游戏进行了改进和创编,使幼儿乐于参与游戏,丰富了幼儿的户外活动。

在刚开始开展游戏活动时,由于有些幼儿对于推瓶的技巧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有些幼儿就不太感兴趣了,有的甚至想退出游戏,后来我改用了先让幼儿用两个纸棒推瓶,慢慢的掌握推瓶的方法,孩子们才渐渐的喜欢上了推瓶,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孩子们掌握了推瓶技巧后,很乐意玩这个游戏,尤其是两个人互相推瓶,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更是发展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在玩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建议可不可以把水换做小石头呢,是不是也会和水一样滚的一样快呢?于是我们根据孩子们的提议,把水换成了小石头、棉花、沙子等不同的物体,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他们亲自验证了自己的猜想的同时,也体验着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活动的材料和活动器械是老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如“老师,能不能把我们的障碍物再加上一盆小花呢,我最喜欢花了!”“老师,这座小桥太宽了,我想试一试更窄一些的”,试着加大游戏的难度,更好地发展孩子的平衡能力。随着孩子们不断的提出新的点子,游戏活动也会更加的丰富。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课堂游戏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三足走,锻炼腿部力量及身体的平衡。

2、提升动作协调与配合能力。

活动准备:两人一根长布条。

活动过程:

1、准备运动:腿部放松操。

2、提出活动内容。

找个好朋友,把自己的一条腿和伙伴的一条腿绑在一起,在户外的平地上走一走,感受怎样才能走好,不摔跤,而且走得快。

3、幼儿自由尝试练习,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4、集中交流学习。

请几对朋友来表演一下,一起说说该怎样走就能走得既快又稳?

有好方法及时请大家学一学,如:两人同时喊口令,保持同一节奏;被绑腿走一步,另一条腿并一步的方法等。

5、分小组比赛,激发幼儿再次练习两人三足走。可根据情况重复进行几次。

6、敲打腿部,做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1、孩子的主体性: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成了这堂课的主体,教师放手让孩子们自由探索操作的方法,在说一说、看一看、玩一玩中掌握自己总结游戏的玩法。这个两人三足是在孩子们平时玩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造,正因为是孩子们经常玩的,所以更要让幼儿自己自由发挥更多不一样的玩法,也由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所以玩起来也特别的带劲。

2、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

在本次活动中我提供了绑脚绳子若干、盒子若干、平衡木等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探索时可以想各种各样的方法,因为材料的丰富多样,所以孩子们不会出现你争我抢的现象,这样很好的保证的游戏的秩序。孩子们在丰富多样的材料中学会了游戏的玩法,体验了游戏的快乐。

3、创设情境,吸引兴趣。

在整个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帮小学里的哥哥姐姐运皮球,从而让孩子们进行两人合作进行练习,并让幼儿知道在去这条路上有很多的困难,我们要把困难克服了才能够把皮球运过去,所以在运皮球之前要把本领学好。从而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本领,而后学会本领。最后以把本领学会,去帮哥哥姐姐运皮球为结尾。让整个情景都参与其中,让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

课堂游戏教案篇7

目 标

1.指导幼儿学习纵跳触物,发展跳跃能力。

2.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准 备

青蛙头饰若干,在架高的竹竿或绳子上悬挂画在纸上的小虫子(数目与幼儿人数相等,“虫子”距离幼儿高举双手指尖20~25厘米),红花若干。

过 程

1.复习引入

(1)教师集合幼儿成四路纵队,然后组织幼儿走成圆形队,听口令齐步走,跑步走,再成四路纵队。

(2)引入主题:教师告诉幼儿,小青蛙本领大,最会捉虫子,今天老师就要当青蛙妈妈,请小朋友当小青蛙一起来捉虫子。

2.学习纵跳触物的动作

教师示范讲解纵跳触物的动作要领:腿微屈,体前倾,臂后摆预备,双腿用力蹬直,双臂由后往下向前上方摆起,右手上举触摸物体,腾空时不低头。

小朋友原地练习2~3遍。

3.玩《青蛙捉害虫》的游戏

全体幼儿玩《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教师注意悬挂的小虫子应高低不同,适合不同身高的孩子,以便每个幼儿都能捉到虫子,虫子用回形针或线绳悬挂,能反复使用。最后比比看谁捉的虫子多。

玩一会儿后,坐下来休息评比,捉虫子多者奖励红花一朵,可反复游戏2~3次。

4.整理评价

整理成四路纵队,做放松练习,最后评价结束活动。

幼儿园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画面,猜测狼的心里活动,并对故事情节展开大胆想象。

 2、尝试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故事内容。

 3、感受故事的诙谐,体验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ppt。

 示意图,小猪头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介绍绘本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有趣、很好玩的书。

 2.提问:1只小猪遇上1只狼会发生什么事情?那遇上100只狼呢?

 二、出示绘本ppt,逐张阅读

 1. 出示ppt1

 提问

 一只肥嘟嘟的小猪正朝着树林走过来,100只狼在哪里?会说些什么?

 2. 出示ppt2

 提问

 ①小猪走近了,请你仔细看看狼的动作和表情,学一学。

 ②这时小猪会怎么想?怎么办?

 3.连续出示ppt3,4,5、6

 ①提问

 100只狼把小猪追来追去,最后他们想了个什么办法?

 ②现场画示意图1.

 我们也来学狼照着路线图来追小猪。

 提问:狼想对小猪说什么?做什么呢?

 过渡语: 100只狼将要做什么?是不是跟你们猜的那样呢?接着往下看。

 三、观看ppt7大胆猜测

 提问

 ①小猪用了什么办法逃跑的?

 ②出示示意图2

 在这幅图的提示下,你想到了什么?

 师:老师把你们的猜想变成了一个故事,一起来听听。

 四、讨论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了1只猪和100只狼的故事,那万一1只狼遇上100只猪又会怎么样呢?其实这也是这本书的作者宫西达也画的另一个故事,下次钱老师给你们讲。

  活动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个绘本都有着很高的兴趣,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仔细观察画面猜测着狼与猪的心理活动,也很愿意到前面来模仿狼的神情与动作。

 不足之处:

 1.孩子的精彩回答没有适时进行提炼。在提问: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王紫伊回答:聪明的小猪,因为坏人是可以骗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回答。教师应适时引导进行提炼,灌输给孩子这样的理念:遇到坏人,可以不讲真话。机智应对,才是好孩子。

 2.在观看100只狼追逐小猪的画面时,描述的语言太单一,可以启发幼儿用丰富的词汇来说一说,如:来来回回,绕来绕去等。

 3.没有关注到全部幼儿。个别几个孩子坐在第二排,不是很爱表现。在邀请孩子上前回答问题和表演时没有关注到他们。应该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大胆举手展示自己。或者在追逐小猪这一环节的时候邀请他们和能干的孩子一起表演。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情景准备、多媒体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一定的安全知识。

 2、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3、体验游戏的性。

  活动过程:

 一、当小警察,破案引入活动。

 小警察在操场做操,接到报案电话,去小兔家查案。

 二、与幼儿一同克服困难去小兔家。

 1、师:小兔家很远,需要爬过一座小山,跨过一条小河,走过一座独木桥,才能到达小兔的家。

 2、与幼儿一同去小兔家。

 三、进入小兔家,寻找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师:这次看到的小兔家与我们上次看到的哪些地方不一样了?

 2、引导幼儿发现并寻找安全隐患。

 师:呀,小刀怎么在床上,都扎了我一下,真是太不安全了。

 3、你还知道哪些事或地方是危险的。

 四、幼儿观看VCD,谈谈看到的安全隐患。

 师:哦,对了,这个时间正在播放“小小博士讲安全”的节目,大家看一下吧。

 师:刚才看到了什么?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危险后果?

 五、抓住小偷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

 师:咦,那是谁躲在那床下面。

中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享受音乐律动的情趣。

 2、让幼儿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缓解。

 3、学会歌曲《上学最心》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上学最开心》

  教学难点; 学会歌曲《上学最开心》

  教学准备 ;录音带、小贴画。

 一师生问候

 小朋友们好

 老师好

 二;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上幼儿园开心吗,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学一首歌曲《上学最开心》。

 三;入课

 1、教师播放录音带,让幼儿欣赏歌曲《上学最开心》。

 2、待幼儿欣赏完后,教师为幼儿朗诵一遍歌曲《上学最开心》

 加深幼儿对歌词的了解。

 唱唱儿歌,跳跳舞,动动蜡笔,画画图,举起手儿数一数,

 有趣故事读一读,上学快乐又幸福。

 3、教师给领着幼儿一句一句的唱啊,让幼儿个深刻的感知音乐的美。

 4、教师在幼儿以熟知的情况下,编一些简单的动作加在歌曲里,

 使幼儿更深刻的记忆。

 5、教师找个别幼儿表演一边唱一边跳。并给予奖励。

 游戏《比比谁好》

 让幼儿分好组,或找到自己的小伙伴,与他人进行比赛,既巩固了歌曲,也达到了游戏的效果。

中班教案 篇4

  目标:

 ·理解幸福的含义,尝试用较完整、连贯的语句谈论自己的幸福生活。知道全社会的人都非常关心、爱护小朋友。

 ·知道要耐心地听同伴说话,能从同伴的谈话内容中获得有用信息。

 ·敢于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谈论自己的幸福,做到声音响亮。

  准备:

 “六一”礼物若干、PPT(贫困国家、战争国家苦难儿童的生活照片)

  过程:

  ·出示礼物,引出话题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猜猜,这些礼物是送给谁的?”

 “幼儿园为什么要为每个小朋友准备礼物呢?”

 “看到这些礼物,你觉得怎么样?”

  ·交流经验和感受

 ——提问:“你觉得自己幸福吗?为什么?”

 ——幼儿分组进行交流(要求:轮流交谈,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每组推荐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要求:说出为什么幸福,有哪些人在关心着自己。)

 ·看RRT,进行对比

 ——观看PPT,请幼儿说说照片上的小朋友怎么样。

 ——提问:“你觉得照片上的小朋友幸福吗,为什么?”

 “看到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幼儿先自由结伴交谈,再请个别幼儿发言。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声音响亮地发言。)

中班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体育活动:《学新操》教学目标1、学会按新的队形站队。

 2、记住新操第一节到第三节的基本动作,尽量做到动作整齐。

 3、锻炼肢体的协调性。教学准备1、场地准备:事先画好点子

 2、事先分好小组。

 3、相关音乐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记住基本动作并完整地作出动作。

 难点:整齐、到位地做出动作。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演示法,练习巩固法;实物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活动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是中班的小哥哥**姐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厉害的操呀?今天老师来教大家学新操!

 回答教师提问,积极投入活动中。通过活动导入,向幼儿清楚表明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组织游戏,训练幼儿站队。

 1、教师: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看哪个队排的快。

 2、教师组织幼儿按事先分好的小组站队,并通过各种口令,如分散、集合等,训练幼儿在听到指令后迅速站队。

 倾听教师指令,并作出相应反应。

 迅速完成各种指令的站队。

 提高幼儿的注意能力,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为接下来的训练做准备,是接下来的训练能有序进行。三、教师进行讲解演示,教授幼儿新操。

 1、第一节:上肢运动(两个八拍)

 (1)做好预备姿势:直立。

 (2)两臂侧平举:双臂用力举平并在同一水平线上。

 (3)两臂向前击掌一次,响亮整齐。

 (4)还原成(1)的姿势。

 (5)还原成直立状态。

 (6)重复(2)至(5)的动作。

 2、第二节:下蹲运动(两个八拍)

 (1)预备姿势:直立

 (2)两臂侧平举:双臂用力举平并在同一水平线上。

 (3)两腿屈膝半蹲,同时两臂屈肘在左肩前击掌一次,头部自然向左歪。

 (4)还原成(1)的姿势

 (5)重复(1)至(4)的动作,但方向相反。

 3、第三节:扩胸运动(两个八拍)

 (1)预备姿势:直立

 (2)(3)两臂屈肘,同时在胸前击掌两次。

 (4)(5)两臂平放胸前,掌心向下,并向后扩展两次。

 (6)重复(2)至(5)的动作。

 第二个八拍的最后一拍,还原成直立状态。

 观察教师的动作,学习上肢运动的动作。

 倾听老师的讲解,跟着老师学习下蹲运动。

 教师分步讲解,并对每个动作进行具体完整的演示,让幼儿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每节操的动作。

 幼儿通过跟做,也能够亲身体验每节操的动作,有助于幼儿对动作的感受和记忆。

 四、教师组织幼儿对每节操进行复习巩固,提高幼儿的熟练程度。在教师的演示下完成扩胸运动的学习。通过复习与巩固,提高幼儿对动作的熟练程度。五、教师按照组别进行复习巩固。

 1、教师组织每一组幼儿依次演示新操的第一节至第三节,让每组幼儿进行比较,改进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

 2、教师对幼儿普遍不熟悉和做的不到位的动作进行重点示范,加深幼儿的印象。分组进行复习巩固。教师通过变换另一种的形式的复习,让幼儿在进行复习的同时也不会感到枯燥,继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幼儿互评互学也有利于提高幼儿对动作的认识和熟练程度。六、教师组织幼儿完整地进行前三节运动的操练。跟随教师完整进行操练。教学反思根据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韵律操活动,不强调教授具有严格规定的成套动作,而是以培养韵律感,具有韵律操风格的小组合为主,动作生动活泼、游戏感强,富有表现力。重点是吸引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本部分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启发性,教学任务完成的很好,但教学目标制定的针对性不强、不够具体。学习三人组合动作,是什么动作,应该有名称;课的重难点是方位感,我想,这些也是大多数老师存在的通病,主要原因还是对课程标准研究的不透彻。

 总之,通过这次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又有了一个提升,但平时教学中考虑不周的细节问题也凸显出来,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引以为戒。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优秀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1

准备:

1、场景布置:动物园用自制教具麻雀、鸽子、燕子、鸡、鸭、蜻蜓、鲤鱼、蝙蝠、、、小狗、老牛、鲸鱼、海狮按会飞、会跑、回游的生活习性分区域布置。

2、事先将幼儿已熟悉并掌握其双语名称和生活习性的小动物的胸饰放在场地的四周。

3、让幼儿了解胎生和卵生的有关知识。

目的:

1、 通过观察和比较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引导幼儿用观察到的内容创编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文学创做的兴趣。

过程:

1、 引导谈话:

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为话题进行简短的说话练习 ,如“我喜欢――。”让幼儿挑选喜欢的胸饰。然后告诉幼儿去游动物园,以激发其兴趣。

2、 参观动物园:

幼儿随音乐进入“动物园”,让幼儿自由走动并说出相关动物的名称。

游戏;“看谁做的快又好”让幼儿以自己胸饰上的小动物为角色进行自我介绍

如:“我是小鸡,我会跑。”然后按其生活习性归类,如会飞的,会跑的,会游的。同时让幼儿以卵生和胎生两种不同的生殖方式分类并入坐(座位以不同的摆法分两部分,胎生的坐小椅子,卵生的坐在垫子上)。教师和幼儿以问答的方式练习“什么动物天上飞”?“什么动物地上跑?”“什么动物水中游?” 的对话。

3、 创编儿歌:

1)、以上述的过程引出“动物世界真奇妙”,点题,同时用自制动物布置出下列情景

麻雀 燕子 飞 蝙蝠

小鸡 驼鸟 跑 狮子、老牛

鲤鱼 小虾 游 海狮、海豚

让幼儿按胎生、卵生分段,每段按天上飞 、地上跑、水中游的生活习性编三句并在前面加上一句,“动物世界真奇妙”,结尾加上:“卵生(胎生)动物真不少”。

2)、师生将编好的两段儿歌齐声朗诵两遍。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2

当今的孩子被当做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我们幼儿园位于城郊结合的地方,大部分的幼儿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们只一味的娇惯孩子,不加强对孩子身体的锻炼。导致天气稍微一变化就会有很多幼儿容易生病。结合我园的情况特制定这次主题。关键词:中班体育、武术、国粹、太极、素质

一、活动主题:

国粹-武术

二、活动背景:

有一天早晨,我刚到幼儿园就接到一个电话,是家长打来给孩子请的,问其原因是生病了。我们幼儿园位于城郊结合的地方,大部分的幼儿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们只一味的娇惯孩子,不加强对孩子身体的锻炼。导致天气稍微一变化就会有很多幼儿容易生病。结合我们幼儿园的特殊状况,抓住这个机会特制定了这次主题:国粹-武术。通过对武术的学习,增加幼儿的身体素质,远离疾病。

三、活动内容:

《太极你不急》

四、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对武术太极的学习,增强幼儿身体素质。

2、幼儿在活动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太极拳套路,及推掌、收掌等动作。

3、通过活动让幼儿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五、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马步;掌握太极顺口溜。

2、背景音乐两段,幼儿打太极视屏一段。

3、班级区角中已布置有太极动作分解图。

4、幼儿已掌握"切西瓜"游戏的玩法。

六、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了解太极。

1、请幼儿欣赏-太极。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通过观看让幼儿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小结:在这段里我们小朋友看到的是:我们中华武术"太极拳",你们想学吗?那我们就一起出去玩个游戏吧。(在音乐声中,孩子跟着老师做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到达活动场地。)

(二)、游戏"切西瓜":

幼儿围成圆站好,师发出口令"一个大西瓜",幼儿就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师发出口令"一个西瓜切两半",幼儿分开拉成两个圆圈,以此类推。

(三)、师幼共同学习太极拳:

1、播放音乐,教师进行太极拳表演。

师:老师今天打的这套太极拳和一个水果有关,谁能告诉我是哪种水果呢?(西瓜)

3、幼儿一边说顺口溜一边练习太极动作。

一个西瓜圆又圆(双手在胸前作太极抱球动作)一刀下去成两半(一只手作扶西瓜状,另一只手作刀状绵绵地向下劈)你一半来(双手左捋)他一半(右捋)给你你不要(双掌略蓄劲向左前推)给他他不收(双掌略蓄劲向右前推)那我怎么办(双掌微快回收)。

4、教师分解动作,幼儿进一步学习:

教师分句教幼儿说顺口溜边分步教幼儿打太极拳。

(幼儿练习时教师提醒幼儿马步要稳,呼吸要自然)

(四)、播放音乐,师幼共同练习: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说顺口溜打太极拳。

(五)、放松活动:

幼儿一边说顺口溜,一边做放松活动。

(123抖一抖,抖抖手臂,抖抖腿,抖呀抖呀抖呀抖;345拍一拍,拍拍手臂,拍拍腿,拍呀拍呀拍呀拍;567敲一敲,敲敲手臂,敲敲腿,敲呀敲呀敲呀敲。)

七、活动简析:

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观看增加幼儿对学习太极的欲望。在教学中我用先动后静的方法,开始我充分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在学习太极动作时让孩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调整状态,使自己尽快的投入到太极动作的学习中。然而自编的顺口溜给本是缓慢、枯燥的太极动作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也更加吸引幼儿,使幼儿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3

一、设计说明: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为了培养幼儿爱护优美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行为习惯,我设计《开花树》这一教学活动,创设了一个使幼儿感受到“美”避免了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并让幼儿明白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从而激励幼儿热爱班级、幼儿园的情感。

二、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花儿好看我不摘的道理。

2.培养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 备:

大树一棵,树上开满鲜花。注:鲜花是活动的,可以任意摘下或贴上,鲜花若干。

四、活动过程:

1.教师以快乐的口吻向幼儿介绍开满鲜花的大树引导幼儿体会到:开满鲜花的大树真美丽。(请幼儿告诉老师:开满鲜花的大树美丽吗?漂亮吗?)

2.教师用沉重的口吻向幼儿讲述:“有一天,大树前来了一个小男孩,看见这么美丽的花就摘了一朵,”教师边计边从树上摘下一朵花,“又有一天,一个小女孩来到大树下,见到了树上的花,也摘了一朵”教师又从树上摘下一朵花。“这一天,大树前来了一群小朋友,一见树上开满了 鲜花都去摘,他们你一朵、我一朵不一会,树上的花就补摘没了”教师边讲这一朵一朵地把树上的花摘下来。“花没了,光秃秃的树真难看。大树伤心的哭了”教师把大树的脸变成哭样)

3.提问:启发幼儿回答:大树为什么哭了?(因为花没了);就象没了衣服一样。你们说摘花的行为对吗?你们家的周围有什么花?(幼儿自由回答);如果花园里没有鲜花我们的环境还美丽吗?

4.小朋友,你们都说得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打扮大树,让它笑起来好吗?(教师交待粘贴的方法,让幼儿把鲜花贴到大树上)

5.完成后,教师用欢快的口吻说:“花朵回来了,大树变美丽了,你们看大树笑得多开心。(教师又把大树的脸变成笑脸)

6.教师引导幼儿明白花儿好看我不摘的道理(你们以后看见美丽的花不能怎样)

7.你们说让大树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呢?还是带到室外装饰幼儿园的花园。(根据大部分幼儿的意见办)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秋天的水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简短的句子说出水果的名称、形状及味道。

2、鼓励幼儿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并能大胆地在小朋友们面前大声讲话。

活动重点:是幼儿能用简短的句子说出水果的名称、形状及味道。

活动难点:是幼儿能完整的讲出水果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实物梨、苹果、香蕉、桔子、石榴等水果

2、一幅,篮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对,秋天里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变红了被风一吹就会怎样?(飘落下来)秋天里也是水果成熟的季节,小朋友们想一想果园里都有那些水果成熟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谜语:黄金衣,包银条,中间弯弯两头翘。谜底:(香蕉)教师出示实物香蕉让幼儿观察后提问:果皮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教师讲解:是长柱形的,稍有棱,剥开皮果肉是淡**的)吃起来是什么味道?(香甜)

2、教师出示橘子的谜语:小小坛子,装满饺子,吃掉饺子,吐出珠子。出示实物橘子让幼儿观察后说出它的形状、颜色及味道。让幼儿知道它是

秋季里成熟的水果。

3、教师出示实物梨、苹果、石榴等水果,引导幼儿认识。

(1)出示水果梨,教师提问:小朋友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形状的?皮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味道的?引导幼儿认识。

(2)出示水果苹果,教师提问:小朋友它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形状的?皮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味道的?引导幼儿认识。

(3)出示实物石榴,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形状的?皮是什么颜色的?去掉皮之后是什么样子的?石榴仔像什么?什么颜色?吃起来有什么味道?(幼儿观察后回答)

2、引导幼儿发散联想:你们还吃过、见过哪些水果?教师适时教幼儿水果类的儿歌,如《大西瓜》。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要多吃水果?教师小结:让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的道理。

4、出示让幼儿观察后连线,教师放轻音乐。

5、做游戏:《猜猜我是谁》。

三、结束部分

教师简单讲评,带幼儿到活动室活动!。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诗歌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的感谢,很符合幼儿即将离开幼儿园,对身边熟悉的老师和亲密的小伙伴说一声感谢的情感需要。

用反复听赏的方式,在回想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义,传递诗歌中的暖暖爱意。手语是一种感人的肢体语言,跟随或图谱模仿做手语表现诗歌的内在含义,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手语传递着无声声的爱的力量,丰富幼儿的肢体表达方式,也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理解诗歌中对父母、老师,大自然所表达的感思之情。

2.能看懂手语表达的意思,并愿意跟随模仿,体验感恩的表达。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内涵。

2.难点:尝试运用手语表现诗歌,体验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

活动准备

1.诗歌中相关手语动作的、图谱。

2.幼儿用书第6册第14~15页。

3.音乐CD(《感谢》。民来切制川区话。

活动过程

(一)感恩的情怀。

1.孩子们,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默默关心我们的人;我们的成长还离不开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们应该深深地感谢周围的人和物。

2.今天我们来听一首诗歌,听一听诗歌里都感谢了谁。

(二)、欣赏诗歌。

1.完整欣赏第一遍。

师:听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觉?

师;这是一首让人温暖感恩的诗歌。

2.完整欣赏第二遍。

师: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诗歌里要感谢谁?为什么要感谢他们?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内容。对幼儿的多种表达教师要积极回应,自然渗透感恩的情怀。)

3.完整欣赏第三遍。

师:再次倾听诗歌,帮助幼儿把图谱补充完整, 集体检验图谱排列顺序是否正确。欣赏。

(三)、欣赏

1.理解手语的表达

师:这些动作叫什么?跟我们平时跳舞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师:你看懂了哪些动作?表示什么意思?

2.尝试模仿做手语

师:我们也跟着做做手语

师:说说做过手语以后的感觉。

手语是聋哑人交流的`一种动作,是让人感动的肢体表达,很温暖人心,只有懂得感恩,生活才会美好。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6

活动名称: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活动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1-10顺、倒数的异同,能从任意一个数开始说出顺、倒数的排列顺序。

2.体验生活中对顺、倒数的运用。

活动准备:

1.楼房图(10层楼),小猴,点子印章,铅笔。

2.教学挂图(一)中1~10的点卡和数卡。

3.幼儿用书第26页《活动的顺序》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给小猴家的楼房编号。

1.教师出示一幢有10层的楼房图,请幼儿为小猴家的楼房编楼层号。

教师:小猴家的这幢楼有几层?我们帮小猴把这幢楼的楼层编号吧。

2.请幼儿用数卡逐层贴上楼层号,贴好后说说每层的顺序,小猴家住第10层。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后:从下往上数楼层时,表示楼层的数字一个数比一个数多1;从上到下数楼层时,一个数比一个数少1。

(二)以"小猴回家"为由,说出顺数的排列顺序。

1.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小猴回家乘坐电梯上楼时经过的楼层。

2.集体按顺序说出小猴经过的楼层。

(三)以"小猴上学去"为由,说出倒数的排列顺序。

1.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小猴上学乘坐电梯下楼时经过的楼层。

2.教师移动小猴,幼儿按顺序说说经过的楼层。

(四)生活中的顺、倒数。

讨论:说说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火箭发射、红绿灯、微波炉等。

(五)幼儿操作活动。

1.完成幼儿用书上"上上下下的电梯"的活动。

2.按标记顺排数卡或倒排数卡。

师:比一比,看谁将数卡排列得又对又快。

3.按标记接印点子。

师:看清标记的意义,再根据标记把数字接着印完。印好后读一读是按什么顺序印的。

活动延伸:

在散步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情景用顺数和倒数。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8

幼儿园稻草人教案可以通过故事分享,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稻田中的稻草人这一生物,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跳舞,感受舞蹈的魅力,体会到舞动的快乐。

1 幼儿园稻草人教案:活动背景

孩子在参观农村的过程中,发现了稻田中的稻草人,都很好奇,用手去摸摸,并问这是谁做的?有什么用?给孩子讲了有关稻草人的故事,给孩子看了有关稻草人的flash。并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对稻草人的作用有更多的了解,从中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表现能力。

2 幼儿园稻草人教案:活动目标

1、会跳双圈扇子舞,能用肢体语言表现稻草人的动作。

2、练习在音乐的间奏处交换舞伴,尝试在间奏终止处做不同的稻草人造型。

3、感受音乐活泼的情趣,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3 幼儿园稻草人教案:活动准备

1、人手2把扇子、人手一朵手花准备

2、准备《稻草人》的音乐、《秋天多么美》的音乐

3、《稻草人》课件准备

幼儿园稻草人教案可以通过故事分享,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稻田中的稻草人这一生物,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跳舞,感受舞蹈的魅力,体会到舞动的快乐。

4 幼儿园稻草人教案:活动过程

1、在《秋天多么美》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进入活动场地。

2、用谈话引出课题

秋天到了,看着成熟的稻谷,农民伯伯可开心了,可是有一天来了好多的小鸟吃谷子,农民伯伯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农民伯伯赶走小鸟,保护粮食呢?为什么要请稻草人呢?

3、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

(1)幼儿自由创编稻草人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创编赶小鸟的动作。

(4)请幼儿坐成一个圆圈,说说自己创编的动作

(4)教师用故事小结孩子创编的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

(5)老师:稻草人赶走了身边的小鸟,发现其他地方还有小鸟,怎么办呢?引导幼儿学习9-10的动作,并提示孩子在音乐的终止处做出不同的造型。

4、幼儿学习舞蹈,学习交换舞伴

(1)幼儿自由找空地方和老师一起跳舞2次。

过渡:变换对行成双圈,面对面站好,引导里圈的幼儿在听到间奏音乐的时候要移动位置到下一个小朋友的位置并摆出一个造型,然后再和新的朋友一起跳舞。

(2)幼儿在圆圈上跳2遍,重点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变对形。

5、听着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

(1)要求:注意动作的顺序和方向,能有表情的跳。

(2)跳2遍后结束。

老师小结:今天你们帮了农民伯伯的忙,农民伯伯可高兴了,要给你们奖励呢,放好扇子和我一起去拿礼物吧?(在音乐声中离开活动室)

5 幼儿园稻草人教案:活动延伸

1、自己制作稻草人。

2、玩稻草人捉小鸟的游戏。

3、学习儿歌《稻草人》。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9

活动一:儿歌“春芽”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知道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征。

2、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前尽早在自然角种上至发芽。

2、由播种到发芽、长大的一套

教学过程:

1、观察自然角中的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发出的小芽像什么?是什么颜色?

2、出示发芽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发芽长大的过程并讨论:长大会变成什么?

3、看学习儿歌《春芽》。

4、带幼儿到室外寻找植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附儿歌:

春芽春芽起床,揭开小窗,伸出小手,要摸太阳。

活动二:歌曲“春雨沙沙” 教学目标:

1、在认识春芽的基础上理解歌词,唱准音调。

2、引导幼儿去感受和表现声音力度的强弱。

3、鼓励幼儿乐于在集体面前大胆演唱和做动作。

教学准备:

1、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下雨的情景;歌曲磁带。

2、在雨中发芽长大的。

教学过程:

1、讨论下春雨的情景并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

2、观察说出的发芽过程。

3、教师根据讲解歌词内容并用手势和动作表现说话的声音是弱的。

4、幼儿学唱歌曲。

5、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齐唱、分组唱、领唱。

效果分析

孩子们虽然对春天这个季节概念有点模糊不清,但通过观察实物芽芽以及观察,能大胆说出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张文豪小朋友在看到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芽的时,幼稚地大声叫着:“冒尖了!”还有的孩子在讨论发出的小芽像什么时说出像小虫子、象枣核、象小兔的耳朵。在到室外寻找植物发生的变化时,由于是初春,很少能发现植物的变化,但细心的孩子还是通过拨拉草坪上的枯草发现了刚刚露出点点绿意的小芽芽。有的孩子在泥土中发现了昆虫,经及时教育,孩子们了解了春天气温逐渐上升,各种昆虫都会相继出来活动。在进行完活动一的第三天早晨,第一场春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由于初春的寒意,小班幼儿体质又差,我们马上组织孩子在室内隔着门、窗进行观察、倾听,利用各种感官来感受沙沙的春雨。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争着抢着往前挤,伸手用手接,还有的说:“春雨落到地上,地上起了水泡呢。”我们紧接着进行第二个活动。有了认识春芽和观察春雨的基础,孩子们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很轻松就学会了歌曲。有的孩子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自己主动用动作表现出了歌词发芽部分的内容。孩子们都能够用声音、手势和动作表现出春雨的沙沙声和说话的弱的声音。通过这两个活动,孩子们基本上掌握了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征。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物理3-3教案精选5篇

必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单个基本的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如何帮助幼儿利用这些图形组合成一些神奇的图案,让幼儿能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特征,本次活动将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联系生活中观察的物体,启发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创作能力,感受图形组合创新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道图形是能变化的。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图形组合创新的乐趣。

 3、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若干个。

 2、固体胶,美术纸、勾线笔、小篮子。

 3、不同图形组合成的图案(花、小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秘的魔术袋,小朋友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幼:想!)

 2、出示魔术袋:神秘袋子东西多,请你伸手摸一摸,看看摸到了什么?(请一个幼儿上台摸出各种基本的图形,其他幼儿回答。)

 3、师小结:哇,原来魔术袋里面装了我们熟悉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和半圆形宝宝。

 4、师:今天我们要和这些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看看谁是最会变的魔术师。

 二、引导幼儿发现图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1、师:"这些图形宝宝个个都会变魔术呢!你们想看看吗?"(分发各种图形给每个幼儿)

 2、出示正方形宝宝,引导幼儿发散思维,让它变成其他图形。

 师:"我是一个正方形,可是我可以变成长方形,不信你们看!"(边说边做)"如果我想变成三角形,小朋友你有办法吗?","我能变成小正方形吗?怎么变?"(请幼儿动手试试看)3、出示圆形宝宝:"我是圆形,我可以变成什么图形呢?"4、师:中班小朋友真会变,办法真多!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图形宝宝变的魔术作品,你们想看看吗?(幼:想!)

 三、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对图形进行组合:

 1、师:"这些图形宝宝都很可爱,而且它们都是相亲相爱的好朋友,它们可喜欢在一起玩《手拉手》的游戏了,瞧,《手拉手》游戏开始啦!"

 (1)师出示组合图案:花,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朵花漂亮吗?它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变成的?(幼儿观察后回答)

 (2)师出示组合图案:小猪,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只小猪可爱吗?它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变成的?(幼儿观察后回答)

 2、师:"你们也想和图形宝宝变魔术吧!在变魔术之前,老师要告诉小朋友们游戏规则。"

 (1) 一人一张美术纸、固体胶、勾线笔。先想好你要变的图案,在篮子里找出你们需要的图形宝宝,把它们试拼在纸张上。等找到想要摆放的位置后,再把图形固定在纸张上。图形拼摆完成后,可以利用水彩笔添画上简单的线条,让图形宝宝更加好看。

 (2)在美术纸的后面写上号数,并保持画面干净。

 (3)组合的图案与老师示范图不一样,可以是我们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师幼共同欣赏与经验分享。

 1、展示幼儿作品进行欣赏。

 (1)请幼儿上台给大家介绍自己的魔术作品是什么,由哪些图形变成的。

 (2)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呢?

 2、师小结:哇,我们中班的小朋友们都很厉害,都是小魔术师,变出这么多神奇的作品,来给我们自己棒一棒!

 五、活动延伸。

 师:用图形宝宝可以变出神奇又漂亮的图案,那小树叶可以变出更多漂亮的图案吗?小朋友们周末和爸爸妈妈去收集很多不同大小的树叶来变一变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把同一类数量的东西放在一起,帮助幼儿建立分类的概念。

 2、认识分类标记,学习同时按图形的数量和颜色两个特征进行区分。

 3、培养幼儿多维分类记数的能力,并初步学习记录分类的结果。

 4、学习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让幼儿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学习归类、分析、综合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3、引用众人熟悉的经典童话故事改编成适合幼儿课堂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中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及游戏的乐趣。

 4、激发幼儿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配乐)《鱼儿鱼儿水中游》;(配乐)《找朋友》

 2、海洋场景一组、彩图卡片(水果的苹果,香蕉,葡萄各二至四个;蔬菜的萝卜,西红柿,各二个;礼物的珍珠项链,帽子,手袋各一份。)

 3、蛋糕一张,红,黄,蓝色碟子各一个)。(长、短裙道具各两到三条,吹泡泡水)

 4、(龙虾、乌龟、海马头饰各两个、美人鱼头饰三个)。(化妆舞会用的面具红两副、黄四副、粉色三副)

  活动过程

 1、音乐配乐(鱼儿鱼儿水中游)

 2、教师随音乐带着幼儿以鱼儿在大海中畅游的姿态入场。

 3、教师边走边说:“在大海深处的水晶湾里有一个富饶的美人鱼国,今天是萝莉小公主六岁的生日,国王邀请了许多小动物来参加小公主的生日化妆舞会。有海马、龙虾、小海龟、小美人鱼等等都来了。它们来到了宫殿里,立刻被里面华丽富贵的豪华布置深深吸引住了。好!我们可爱的小嘉宾们,请你们找个位置坐下来慢慢欣赏吧!

 4、“原来呀!皇宫大殿里不仅有漂亮的舞池,还在窗台下的桌子上摆满了可口诱人的美味佳肴。拿出备好的教具,教师问”这是什么呀?”幼儿答“这是苹果。”“苹果是水果还是蔬菜呢?”“是水果。”水果是可以生吃的。而蔬菜必须煮熟才能吃。“这又是什么呀?”“这是”……。“这个呢?”“这是帽子”。“这是客人送给萝莉小公主的生日礼物。可是呢,真糟糕!由于来参加舞会的人太多了,粗心的随从们不小心把客人送给小公主的礼物给混在放食物的桌子上了,我们请哪个小朋友把礼物找出来,并分别把不同类别的食物也分开放在不同颜色的碟子上。”

 5、请xx小朋友上台归类……“好的,大家看xx小朋友放的东西归类对不对呀?”“这是苹果,这是香蕉,这是葡萄,它们都属于水果,可以生吃。”齐“对”。“那么,我们请女仆把挑出来的礼物送到公主的化妆间好吗?”齐“好的”

 6、这时候,化妆间里萝莉小公主正在发愁?一旁的床上铺满了长的短的美丽衣裙。为什么呀?原来刚刚小公主正在挑选裙子。她想挑一件最特别的衣裙参加舞会,小公主很爱惜自己的东西,每回挑选完衣裙后总是自己及时整理自己的衣橱,但这次衣裙选了许多衣裙给混正放一块了。我们能不能帮她一起摆放好漂亮的衣裙呢?公主的裙子可多了,有长的、短的,要分开摆放哦!谁愿意上来帮小公主呢?好!请从左边数起第六位小朋友上台帮小公主把裙子归类,我们请他把长裙子摆放在左边,短裙子摆放在右边”……“嗯,大家看看这位小朋友摆放得对吗?”齐“对”这位小朋友真棒!我们鼓掌表扬他(她)好不好?棒棒棒!你真棒!耶!”好,我们已经帮萝莉小公主摆放好衣裙后,大家带起你们手中的面具和公主一起去参加舞会吧!

 7、音乐起,(找朋友)“好!小嘉宾们找到你们头饰相同的小伙伴,然后站在一起跳舞吧!”……“再找找,谁的面具跟自己相同的小伙伴们拉成一圈,数一数我们这一组有几个相同的面具?”教师分别上前询问,并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活动总结

 1、“好,舞会结束了,请小嘉宾们回坐自己的位子。

 今天我们参加萝莉小公主的生日化妆舞会开不开心呀?我们还分别在哪里帮谁把什么东西分类了?……表扬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为萝莉小公主唱生日歌好不好?……祝你生日快乐!”

 2、铃鼓声响十一下,音乐起(鱼儿鱼儿水中游)夜深了,小动物们要回家休息了,大家纷纷向萝莉小公主道别。排队散场。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抓抓、数数、找找、配对、比比、排排等游戏中,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6以内的数量。

 2、复习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

 3体验数学活动的学习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熟悉的食物几筐;幼儿数卡夹子(6以内)若干,幼儿小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好吃的,是什么呢?引导幼儿认认。

 二、老师取一筐食物,引导幼儿伸一手用力抓一把,并数数有几颗?放置在小筐内,再去找一个相应的数字夹子,配在一起。

 用以上的方法分别抓若干把。得出几个6以内的数量。

 三|、引导幼儿把有食物的小筐排序,按照数量的多少。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从大到小!

 四、把食物拿到自己的教室中与小伙伴共享,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根据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特征选标记。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图形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特征。

  活动准备:

 1、**小蘑菇、红色大蘑菇、**和红色标记、大小标记若干

 2、各种颜色、各种大小、不同形状的图形若干。

 3、标记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蘑菇的大小和颜色

 师:(出示红、黄蘑菇)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这两个蘑菇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不一样)

 师:用什么办法可以把不一样的地方记录下来?(标记)

 师:(出示标记)小朋友你们还认识这些标记吗?现在请小朋友来给蘑菇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什么颜色的蘑菇我送你什么颜色的标记。

  二、比较大的红色的圆形卡片和小的**的正方形

 师:(出示大的红色的圆形卡片和小的**的正方形)小朋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

 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给这两个图形宝宝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一句好听的话?

  三、看图形找标记卡

 师:(出示各种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图形)小朋友,你们看这些图形宝宝一样吗?你们认识它们吗?他们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图形宝宝,请4个小朋友一组,去找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和你们图形相应的标记卡做朋友。

 师:小朋友找好了把他们贴在黑板上介绍你找的是什么?

  四、师总结:

 这个长方形宝宝找到了大的蓝的长方形标记卡做朋友``````

  五、找朋友游戏

 师:小朋友真聪明!帮图形宝宝们都找到了朋友。现在我们也来玩一玩找朋友游戏。老师给你们发图形和标记卡,如果你拿到的是图形就去找和你相应的标记卡做朋友,如果你拿到的是标记卡就去找图形宝宝做朋友。

 师:现在我们带着你的朋友一起去玩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情况分析

 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望。

  活动方法

 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活动重点、难点

 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编辑:)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3、游戏:小动物找家

 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变”出三种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看都是谁啊?”

 幼:……

 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再哭,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

 “小狗、小鸭子、小蜜蜂,你们怎么啦?”

 (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幼:……(编辑:)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幼儿)

 师:“小动物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鸭子找到家了。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狗也找到家了,小蜜蜂说,它们的房子是圆形的,小朋友们看看圆形的‘房子’在哪里?”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也帮小蜜蜂找到家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帮小动物们找到家了,小狗、小鸭子、小蜜蜂可高兴了,唱着歌快快乐乐地回家去了。”(把三种小动物分别“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三)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魔术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依次出示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我们也唱着歌回家吧!”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小动物的‘房子’分类放到区域角中。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图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幼儿进入中班年龄段以后,在数理逻辑思维和能力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前期的排序活动,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但他们在合作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因此借助《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一幼儿喜爱和熟知的动画片我设计了数学活动"快乐羊村",旨在通过游戏让幼儿感知学数学的快乐,掌握有规律的排序的方法,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和学习任务。

 活动目标:

 1、愿意将自己排列的模式用语言与同伴交流,体验与同伴游戏和合作的快乐。

 2、学习从AABB排序规律,按照物品量的差异或颜色有规律地排序。

 3、能将物品有规律的排列,并和同伴相互合作完成游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用AB、ABC排列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

 材料准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大小狼的脚印;从AABB规律排序的小路;从AABB规律排列的座位;规律排序课件;四种颜色的长方形纸条若干;设置栅栏场景;拱形门4干;不同形状的彩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二、观察地面上狼的脚印,复习ABAB的排列规律。

 羊村发现了狼的脚印(大一小一大一小一大一小……)三、观察羊村周围环境,探索发现有规律的物品。

 1.引导幼儿观察小路、座位的排列规律。

 教师:积木、棒棒糖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你们说说他们是什么规律排列的?

 2.播放电脑课件,学习根据物体的差异寻找规律进行排序。

 ①出示喜羊羊家玩具柜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上的物品摆放的规律。

 教师:咦!喜羊羊家的积木摆的乱七八糟的,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看看这些积木原来是怎样摆放的?

 请小羊帮忙恢复,说出摆好后的排列顺序(高积木一高积木一矮积木一矮积木一高积木一高积木一矮积木一矮积木一高积木一高积木一矮积木一矮积木……)②出示懒羊羊家食品柜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物品摆放规律。

 教师:咦!懒羊羊家的棒棒糖摆的乱七八糟的,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看看懒羊羊家原来的食品柜是什么样的?

 请小羊帮忙恢复,说出摆好后的排列顺序(大棒棒糖一大棒棒糖一小棒棒糖一小棒棒糖一大棒棒糖一大棒棒糖一小棒棒糖一小棒棒糖……)四、幼儿操作练习:根据物体不同颜色寻找规律进行排序。

 1.给羊村做栅栏,尝试按物体的颜色有规律的排列。

 教师设计各种颜色的长方纸条,重点指导幼儿进行有规律排序,并说出规律。如:黄一黄一绿一绿一黄一黄一绿一绿……或红一红一蓝一蓝一红一红一蓝一蓝……等)2.集体展示,查找不符合排列规律的栅栏,并进行纠正。

 3.幼儿分组做门帘,学习根据物体量的差异和颜色自由选择合作进行规律排序。请四个小朋友一组,制作门帘。

 看一看自己做的门帘是按规律排列的吗?说说你是按什么规律重复排列的?

 4.幼儿相互交流,幼儿感知有规律排列的物品。

 每组请一个代表说说制作门帘的排列规律。

 活动点评:

 活动中比较成功的地方:

 1.寓教于乐。本次活动借助了幼儿喜爱的"羊村"的游戏情景开展活动,很好的激发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环环紧扣。整个活动始终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ppt中感知排序规律到个体操作交流,再到分组合作交流,环节清晰、层次清楚,目标指向明确。

 3.突出了操作性。在活动组织中,教师为幼儿了丰富、充足的操作材料,很好的满足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的需求。

 4.突破了重难点。能按照BB的排序规律来制作"羊村栅栏"和分组合作装饰"门帘",是本次活动幼儿应掌握的重难点。幼儿在教师的巧妙安排和引导下乐于合作且通过操作较顺利完成任务,有效的达成了活动预设的目标。

 需改进和调整的地方:

 教师的语言指导和语言有待进一步提高,表达应更清晰,指向要更加明确,让每个幼儿能听清楚并按要求去操作,有利提高活动的效果。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如何引导,还要关注幼儿的反应,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7

 有益的学习经验:继续学习10以内的序数,掌握序数词第x排第x号。

 准备:将行号写在椅背的角上,列号写在椅背的中间。

  活动与指导:

 1. 游戏:找座位。事先将全体幼儿编好次序,(第几行第几列)然后教师发出指令:请对号入座。幼儿应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要求能力强的幼儿说出自己从哪个方向数,第几行第几列。

 2. 指导幼儿练习。

 引导幼儿从小兔的住房层号分析,楼房是从哪个方向分层分号的,然后按照这个方向数一数,找出每一种动物的住房在第几层第几号。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0”》

  教学目标:

 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教学准备:

 6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5、4、3、2、1的实物玩具,第6只篮子内不放玩具。电视机、录像带(有关"0"的录像,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张泡沫板数字。磁带《找朋友》。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数字“0”

 1、 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5)

 2、 第6只篮子内放有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 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讨论

 1、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录像,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 球赛时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 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 复习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 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

 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我拿到10张数卡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我拿到10张数卡

 有益的学习经验: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准备:

 活动室一端距离墙壁约3米处放一棵“大树”,树上挂数卡若干,绕大树画一圆圈。

 活动与指导:

 1.根据场地和“树”的大小把幼儿分成1-2组,音乐响起,每组幼儿同时到树上摘数卡,音乐停止,幼儿停止摘数卡,马上回到圆圈外。

 2.幼儿把摘下的数卡拿到自己的座位上,把每张数卡读一遍,然后把相同的数卡放在一起,教师让几个幼儿说出自己有哪几种数卡,每种卡的张数,哪种卡最少,哪种卡最多。其余幼儿讲给同桌的小朋友听,老师注意检查。

 3.让幼儿将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注意个别幼儿可能对间隔几个数的卡摆放不正确,要及时指导。

 4.拿出自己最大的数卡,和同桌的小朋友比较,看谁摘到比较大的数卡。

 5.把数卡分别放回相应的筐子里。

教案流程

物理3-3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伊辛巴耶娃撑杆跳破世界纪录及运动员跳水的。

撑杆跳高运动员要使用撑杆,跳水时要使用跳板,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吗?由此引入新课

师: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有关知识。

[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1:弹簧挂上钩码后伸长。

演示实验2: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演示实验3:粉笔用力被折断。

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

给出形变的定义——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

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生1:没有。

生2: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

物理3-3教案篇2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积极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组织本备课组教师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2、制定详实,明确目标责任

利用集体备课,编好课前预习提纲、当堂检测、周测考,丰富课堂教学,是本学期一个重要工作。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分工合作编好学案,在过程中明确了备课要求,落实备课各环节,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过程、课堂检测、作业布置、教后感等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利用集体力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同时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备课及经验交流活动。教师能提前备课,能够做到集体备课,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3、抓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各项工作,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着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活动中,根据备课组实际情况,取开设研究课与随堂听课等形式,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利用网络优势,接受先进教学理念,了解各方面教学动态,真正地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4、配合学校做好段考工作,完善成绩分析

作为阶段教学检测的一种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成效。因此在成绩分析时从细入手,明察秋毫。

①、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同时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完善课堂教学。

②、密切注意差生、优生的流向。通过测试发现差生,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导。

物理3-3教案篇3

§5—1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气玻璃

水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示)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会聚、发散的结论。

物理3-3教案篇4

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科学哲学发展而来的概念转变理论,对于当前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概念学习是一个发展过程,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影响。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物理概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依靠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前科学概念,通过概念的转变,形成科学概念,但目前运用概念转变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 教学设计 还很少见到。

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主要取“问题情境引入、探测已有概念、产生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和建构科学概念、形成新的认知平衡”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整节教学内容是“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注:人教版教材本节的内容安排是“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对于“速度”这一内容,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通过问题情境引入“速度”的学习任务;通过学生完成的关于“速度”的概念图和二段式测验情况来探测学生已有概念;呈现问题情境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冲突,对已有的概念产生不满,教师在此基础上解构迷思概念,所谓“迷思概念”就是头脑中存在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通过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进而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辨析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最后通过课堂形成性练习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平衡,完成概念转变。

对于“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节课而言,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学策略相比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整节课是在充分探测学生已有概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运用解决认知冲突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完成由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高中物理关于速度的科学定义并不是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逐渐被学生欣然接受,因而整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物理3-3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能在日常生活上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三、器材

学生探究实验器材:自制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50克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铅笔等

教师演示器材:汽球,图钉,鸡蛋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二)观察与作图————什么是压力

1、用两摞书作桥墩,一张偏厚纸板做桥面,再放上一重物,此时桥面压弯了,设问为什么?分析原因是受一向下压的做用力。

2、举例老师站在讲台上受什么力(重力和支持力),讲解地面支持了老师(要不老师不掉地下去了),老师也压了地面。

3、①请同学们观察分析书本图9—1例子的三副图并在练习本上画出三副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让同学们讨论思考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得出:压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③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得出压力的定义、特点及与重力的区别。

(三)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感受压力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用大脑去思考,看看在这些图中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记录下几条有关的问题,大致归纳为三个问题:

(1)当人们在松软的地上行走时,为什么会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脚印?有了滑雪板人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2)为什么在泥泞的沼泽地里有轮子的车辆寸步难行,而装有履带的坦克和拖拉机却可以行动自如呢?

(3)同一个物体压在海绵上,为什么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呢?

2、亲自体验一下。做书本图9—3的实验。让学生利用一支一端削好的短铅笔,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两头,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呢?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接着让笔尖压在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疼痛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实验验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讨论设计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实验体会)

学生在这里的实验方案很多,可用复式教学法———各组学生先分别做自己设计的实验,然后分别上讲台汇报。

从而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叫两个体重悬殊的学生站在讲台,请学生比较他们对地面的压强。(学生由于他们对地面的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很难比较)

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出压强。

(三)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

③单位: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的含义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104牛顿。

(4)课堂练习

例:计算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教师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解题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做完后。讲评练习的同时指出同学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的问题。

(四)压强知识的应用

为了使同学了解压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为我们服务,设问:压强是越大越好,还越小越好呢?然后解释生活中我们需要压强大时要想办法增大压强,需要压强小时想办法减小压强?同时说明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举例说明:如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5×106帕,混凝土是(5—50)×106帕等等。为了不压坏物体,使物体受到的压强小于物体能承受压强,因此人们就想方设法减小物体受到的压强。

设问:如何去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由p=f/s分析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并引导鼓励同学分类举出生活中我们应用的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例子,如:书包带平而宽;吸管一头尖一头钝;椅子用宽而平的板平不用一细杆等等。同时让同学们参与做对比小实验,这样不仅说明问题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又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情况用到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和表达能力,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和学习信心有很好的作用。

(五)作业

1、收集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少压强的例子。

2、课外小实验:测出你站立在地上的压强。

3、一人空手站立在地面上,怎样才能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如果他要营救一个掉进冰窟窿里的孩子,是站着跑过去还是爬着过去?

教案流程如下:

1、章节名称:写明教案对应的教科书上的哪一章哪一节及章节的标题。

2、学时:根据实际的教学安排出使用的学时。

3、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难点:简明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

5、教学过程: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

6、作业处理: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练习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7、板书设计: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8、教具:说明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相关介绍: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